太虚大师年谱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释印顺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前言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    经台湾印顺文教基金会授权,我局于2009年出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23卷),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欢迎。应读者要求,我局今推出“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将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以单行本的形式逐一出版,以满足不同领域读者的研究和阅读需要。为方便学界引用,《全集》和“系列”所收各书页码完全一致。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编辑出版以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的台湾正闻出版社出版的印顺法师著作为底本,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以下就编辑原则、修订内容,以及与正闻版的区别等问题,略作说明。    编辑原则    编辑工作以尊重原著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编辑加工,以符合大陆的出版规范。    修订内容    由于原作是历年陆续出版的,各书编辑体例、编辑规范不一。我们对此作了适度统一,并订正了原版存在的一些疏漏讹误,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原书讹误的订正:    正闻版的一些疏漏之处,如引文、纪年换算、人名、书名等,本版经仔细核查后予以改正。    2.标点符号的订正:    正闻版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合大陆出版规范处甚多,本版作了较大幅度的订正。特别是正闻版对于各书中出现的经名、品名、书名、篇名,或以书名号标注,或以引号标注,或未加标注;本版则对书中出现的经名(有的书包括品名)、书名、篇名均以书名号标示,以方便读者。    3.梵巴文词汇的删削订正:    正闻版各册(特别是专书部分)大都在人名、地名、名相术语后一再重复标出梵文或巴利文原文,不合同类学术著作惯例,且影响流畅阅读。本版对梵巴文标注作了适度删削,同时根据《望月佛教大辞典》、平川彰《佛教汉梵大辞典》、荻原云来《梵和大辞典》等工具书,订正了原版的某些拼写错误。    4.原书注释中参见作者其他相关著作之处颇多,为方便读者查找核对,本版各书所有互相参见之处,均分别标出正闻版和本版两种页码。    5.原书中有极少数文字不符合大陆通行的表述方式,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在不改变文义的前提下,略作删改。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对汉语佛学研究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佛学界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我们希望“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我国的佛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一年三月

内容概要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太虚大师年谱》是一部行谊年谱,也是一部学术年谱,不但介绍了太虚大师的一生行踪,还扼要而有条理地介绍了太虚太师的思想。字字有根据,事事有出处。对年月日期的考据以及素材的取舍抉择精审缜密,大有史家风骨。

作者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中国禅宗史》、《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行世,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并深刻影响了汉语佛教学术研究的走向。印顺法师一生倡导和阐发“人间佛教”思想,对当代汉传佛教界尤其是台湾佛教界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遍布全球的慈善组织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法师即出自印公门下。

书籍目录


编者附言
名号·籍贯·年龄·眷属
一名号
二籍贯
三年龄
四眷属
年谱
清光绪十五年
光绪十六年
光绪十七年
光绪十八年
光绪十九年
光绪二十年
 光绪二十一年
 光绪二十二年
 光绪二十三年
 光绪二十四年
 光绪二十五年
 光绪二十六年
 光绪二十七年
 光绪二十八年
 光绪二十九年
 光绪三十年
 光绪三十一年
 光绪三十二年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四年
 宣统元年
 宣统二年
 宣统三年
 中华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民国九年
 民国十年
 民国十一年
 民国十二年
 民国十三年
 民国十四年
 民国十五年
 民国十六年
 民国十七年
 民国十八年
 民国十九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一年
 民国二十二年
 民国二十三年
 民国二十四年
 民国二十五年
 民国二十六年
 民国二十七年
 民国二十八年
 民国二十九年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按:太白名山即天童。今悟,为圆瑛出家时之法名,乃曹洞宗派,“耀古复腾今”之今。其后,接宁波七塔寺法,乃改名弘悟,故与《圆瑛法师事略》不同。又,奎焕楼乃楼之正名;以楼藏清帝御书,因俗称御书楼。楼有关帝像;然自圆瑛主席天童,改建法堂上层为藏经楼,即移供关帝像于法堂楼上。圆瑛时年二十九,能屈交十七龄未满之大师,眼力实有足多者! 秋初,仍回永丰寺续受《楞严》,兼阅四书五经(自传三)。 冬,奘老朝峨嵋山回,购得滋补参药,授令服之;多年痼疾,霍然全愈,色身日臻康健(自传三)。 是年(“出家二年”),大师初摄肖影,且自为题(昧盒诗录):“你!你!我认识你!我认识你!你就是你。你自题。”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一九。七——一九○八),大师十九岁。 是年夏,大师再去天童,听道老讲《楞严经》。阅《楞严蒙钞》、《楞严宗通》,爱不忍释。暇从道老受相宗八要及五教仪,于教义乃略植初基(自传三)。 秋,辞岐老,去慈溪汶溪西方寺阅大藏经。初以道老赞叹阅藏利益,心生向往。圆瑛力赞其成:初为修书介绍,次复亲送大师去汶溪。西方寺阅藏,大有造于大师之一生,故大师自谓: “后来他(圆瑛)与我虽不无抵牾,我想到西方寺的阅 藏因缘,终不忘他的友谊。”(自传三) 同阅藏经者,有净宽(后为镇江金山寺方丈)、本一(后为沙市章华寺方丈)、昱山。昱山(法名慧月,别署懒石,常州人,出家于普陀山普慧庵)与大师同戒,“朝夕晤对,研究唱和者,间续历二三载。真挚高纯,为(大师)生平第一益友”(人物志忆七;自传三;辑定毗陵集跋后)。 冬,大师阅《般若经》有省。蜕脱俗尘,于佛法得新生自此始。如自传(三)云: “积月余,大般若经垂尽,身心渐渐凝定。一日,阅经 次,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 然炳现,如凌虚影像,明照无边。座经数小时,如弹指顷;历 好多日,身心犹在轻清安悦中。” 旋取阅《华严经》,恍然皆自心中现量境界。伸纸飞笔,随意舒发,日数十纸,累千万字。所有禅录疑团,一概冰释,心智透脱无滞。所学内学教义,世谛文字,悉能随心活用(自传三;我的宗教经验;告徒众书;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 是年秋冬,大师目光忽成近视(自传三)。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一九○八——一九○九),大师二十岁。 初春,温州华山(云泉)来西方寺。华山盖开僧界风气之先者!见大师神慧,乃为力陈世界与中国之新趋势,及佛教非速革流弊,振兴僧学不为功。时大师禅慧资心,颇不谓然,与辩十余日而莫决。因请观其所携新籍(康有为《大同书》,梁启超《新民说》,章太炎《告佛子书》、《告白衣书》,严复《天演论》,谭嗣同《仁学》),不觉为之心折,遂与华山订莫逆交。大师以佛学救世之宏愿,由此勃发而不复能自遏,一转先之超俗人真而为回真向俗(自传四;华山法师辞世记;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 按:大师遇华山,《辞世记》作“光绪三十四”年。《告徒众书》亦谓:“民国前四年起,受(华山携来)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等影响。然《自传》叙与华山相遇已,继谓:“次年夏间,七塔寺请谛闲法师讲四教仪”。《人物志忆》亦谓:“民国前五年,读到先生以‘白衣章炳麟’署名的《告四众佛子书》。”是则大师之遇华山,为光绪三十三年冬。二说相左,未知孰正!今谓晚年不免废忘致误,取早年之说为定。 夏,听谛闲讲《四教仪集注》于宁波七塔寺。华山欲乘间有所宣导,故与净宽力劝大师往听(自传三——四)。一日傍晚,谛老答学众问次,明“七识无体,八识有体为别”。大师就理申问,诘难数番,谛老为愕眙半晌。听众有非议者,谛老初不以为忤(自传三)。 谛闲,法名古虚,浙江黄岩朱氏子。业药,困于资,光绪六年投临海白衣寺出家。九年,初听《法华》于敏曦。十二年,初讲《法华》于杭之六通。一再掩关于慈溪芦山寺,温州头陀寺。参禅于金山;得天台教法于迹端融。法缘甚盛,为当时讲师巨擘。是年,讲于七塔寺,年五十(宝静《谛公老法师年谱》;鲍海秋《谛闲法师幼年略状》)。时圆瑛以某寺寺产纠纷,开罪宁波官府,被拘禁于县衙。大师致函寄老,侠情喷涌,怪其不为营救,语涉过激。寄老来七塔寺,面施呵责;大师乃不待法会终了,避之于平望小九华寺(自传三)。 大师于小九华,识革命僧栖云,为大师与党人往来之始。因从栖云读及孙文与章太炎之《民报》,梁启超之《新民丛报》,邹容之《革命军》等,大受革命思想之掀动(自传四)。 栖云俗姓李,湘人。弱冠出家,尝从寄老参学。历数年,舍而去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与徐锡麟、秋瑾等回国潜图革命。时虽西装革履,犹复时以僧装隐僧寺(自传四)。 秋,得寄老谅解,乃返甬(自传四)。 时栖云以革命嫌疑,陷吴江狱。大师恳奘老,为求寄老向苏抚(寄老诗友)疏解,因得开脱(自传四)。 时寄老主办宁波(府属)僧教育会,大师与圆瑛、栖云襄赞之;大师之从事佛教运动,自此始。先数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各地教育会,每借口经费无着,提僧产充学费,假僧舍作学堂。僧界遑遑不可终日。日僧水野梅晓、伊藤贤道等乘机来中国,诱引中国僧寺受其保护;杭州即有三十余寺,归投真宗之本愿寺,遇事即由日本领事馆出为维护。事发,清廷乃有保护佛教,僧众自动兴学,自护教产,另立僧教育会之明令。浙江之寄禅、松风、华山,江苏之月霞,北京之觉先等,先后相共致力于自动兴学之举。时僧教育会会长有二:一出家长老,一地方士绅。唯长老多无能,士绅多土劣,僧寺虽负担经费以兴学,办理多难完善(自传四;略史;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华山法师辞世记;议佛教办学法;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

编辑推荐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太虚大师年谱》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太虚大师年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印顺法师此编年谱非常清晰,对太虚大师的佛学思想也有简短却极中肯之评价,太虚大师阅历丰富、著述甚多,年谱在记太虚法师交游生平同时也能展其思想发展之脉络,足见印顺法师对虚大师思想的娴熟。据永光集所载,印顺法师的一些理论框架是承继虚大师的。
  •   帮寺院的师父们代购的,应该不错吧
  •   平实冲淡,可以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