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美术史话

出版时间:1999-1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奚静之  页数:194  
Tag标签:无  

前言

  奚静之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坚强、纯朴、热爱生活的民族。俄罗斯文化深沉、博大,具有理想主义情怀。  俄罗斯地处欧洲和亚洲内陆,从文化体系来看,它属于欧洲范畴,但它也吸收了亚洲文化的营养,并善于把两种文化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的文学艺术。  俄罗斯人属于斯拉夫族体系。斯拉夫族的根源可追朔到远古时期。东斯拉夫人曾居住在流入黑海的第聂伯河沿岸以及北部的伊尔门湖周围。俄罗斯的名称来源于公元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罗西河沿岸的斯拉夫人用河流的名称称呼自己的部族为“罗斯”或“罗西”,并在东斯拉夫语的基础上发展了标准语言,即古俄罗斯语。在古俄罗斯的疆土上有许多分裂的公国,如基辅,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符拉季米尔,苏兹达尔等等。公元9世纪时,形成了以基辅为中心的早期封建国家,称为基辅罗斯,即基辅公国。基辅公国在地理位置上与拜占庭接近,因此接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宗教信仰也由多神教改信基督教。  基辅公国时代(公元10 12世纪)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歌颂古俄罗斯英雄的叙事诗壮事诗等。有史诗价值的作品《伊戈尔远征记》(12世纪末),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丰碑。除文学作品外,如基辅城内的索菲亚教堂(按君士坦丁堡索菲亚教堂修建)及其内部的壁画和镶嵌画,一直流传至今,保存完好。  在古俄罗斯民族内部,由于封建割据的影响以及生活和文化习俗的不尽相同,逐渐划分为有自己方言的民族集团,原来的古俄罗斯民族分化出三个分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13世纪时,蒙古鞑靼族从亚洲草原侵入斯拉夫领土,俄罗斯人奋起抗击。直到15世纪末彻底摆脱蒙古鞑靼的统治。地处奥卡河支流的莫斯科公国在这个历史时期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反抗蒙古鞑靼的中心。从这时开始,三个支族中的俄罗斯逐步强大起来,莫斯科的居民有十万多人,城市建设发展也很快,现在看到的克里姆林城墙,即建于15世纪。在卫城附近的红场,曾是进行贸易、举行仪式及游乐活动的地方。红场这个名称,人们常和十月革命常用的“红”字联系,其实红场早就存在,因为俄文的“红”(KpacnMH)字,不仅指色彩,还有美好、美丽、鲜艳的意思。  16世纪。俄罗斯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国家。从伊凡雷帝(1533 1584)开始,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沙皇”。莫斯科作为俄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直到1712年。  18世纪初俄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彼得大帝(1672_l725)进行大规模改革。根据政治和改革的需要,彼得大帝决定迁都彼得堡。彼得堡于1703年5月16日奠基,l712年定为国家首都。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彼得大帝进行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彼得大帝及其后继者们推行的文化政策,对俄国文化艺术的繁荣起了推进作用。从18世纪开始,俄国文化开始和西欧文化融汇,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19世纪俄罗斯奠定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俄罗斯文化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艺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格林卡、柴可夫斯基以及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列维坦、弗鲁贝尔 他们的创造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瑰宝。  1917年在俄国发生了伟大的}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1922年12月成立了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简称苏联。俄罗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国家停止存在,原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各自独立。作为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它是加盟共和国中最大的一员,占有全苏四分之三的领上和一半以上的居民)成立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美术史话》写的是从基辅公国开始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俄罗斯美术。

内容概要

  《俄罗斯美术史话》用历史的长线串联起一幅幅精美珍贵的图画,再现灿烂辉煌的美术史,带你走近艺术家的人生历程,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辛,以及他们画幅中所表现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历史人物变化所隐藏的悲欢故事。
  本套书还包括:日本美术史话、意大利美术史话、美国美术史话、英国美术史话、德国美术史话、希腊罗马美术史话、现代派美术史话、印度美术史话。

作者简介

  奚静之,1935年生于江苏常州,1954年肄业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系;1960年至今在中央工艺美术学员任教。1983至1995年为工艺美术史论系主任,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著有《俄罗斯苏联美术史》,《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列宾》,《苏里科夫》,《夏加尔》,《欧洲绘画简史》(合著)等,为《外国美术名家传》主编之一;译著有《穆希娜论文艺》等;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编委兼东欧分支主编。《俄罗斯苏联美术史》(1990年《艺术家出版社》版本)1995年获俄罗斯艺术院学术成果及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

书籍目录

俄罗斯美术史话
 丛书前言世界是一个整体
 序
 一 古俄罗斯的教堂壁画和圣像画
  1.引入东正教
  2.民间工匠的创造
  3.拜占庭来的匠师
  4.《三圣像》
  5.宗教绘画受到了挑战
 二 彼得大帝与美术
  1.欧化和改革
  2.文化措施
   (1)西欧艺术家东来
   (2)俄国学子出国取经
   (3)本土艺术家的培养
 三 叶卡德琳娜二世与美术
  1.德国来的王储夫人索菲亚
  2.皇家美术学院
  3.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颂歌
  4.广搜世界艺术珍品
  5.纪念碑《青铜骑士》
  6.新一代初露锋芒
 四 1812年战争、1825年事件与美术
 ……
日本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美国美术史话
英国美术史话
德国美术史话
希腊罗马美术史话
现代派美术史话
印度美术史话
   
 

章节摘录

书摘    狄德罗写道“您的马并不是一匹最美的活马的拷贝,就像德尔法的阿波罗不是最美的人的重复一样,您的马高大而又轻巧,健壮而又敏捷,它充满着活力。”        纪念碑的底座,给法尔科内带来了许多难题。马和人,不是在虚设的峭壁上,而是在自然形态的峭壁——巨大的花岗岸底座上。在法尔科内最早的草图中就有这块巨石底座,一块未经人工雕凿的巨石。为得到这块巨石,法尔科内多次写信给叶卡德琳娜女皇,说明这块巨石的重要性。领导这项工程的拜茨基,在1768年5月的参政院会议中提出了得到这块巨石的难处。他认为,按雕刻家的要求,找到长6俄丈,宽和高各3俄丈(1俄丈=2.134公尺)的巨石是困难的。即使找到了这样的巨石,又如何把它运到彼得堡呢?这在18世纪的运输和起重技术上尚无先例。因此他提出了用拼铸焊接的办法,用几块石头代替一块整石的意见。    由于法尔科内的坚持,艺术院任命石工专家到波罗的海沿岸去寻找石。寻石小组是在1768年8月出发的,不久便在拉赫吉地方找到了一块理想的、重十万普特(1普特=16.38公斤)的巨石,并克服了种种困难。经水路运到了彼得堡。    1770年,参政院广场上的巨石按法尔科内的设计进行了加工。以“野生的”岩石作底座,法尔科内遵循的是启蒙学派的“从自然来,忠于自然”的美学原则。当然,把自然形态的石块放在大型纪念碑中,并非从法尔科内开始。意大利的贝尼尼在罗马那瓦纳广场上的装饰雕刻中已经采用过,象征河流的形体被塑造在乱石之中,用未经加工的石块作为对比,提高了艺术形象的表现力。法尔科内自己也曾用过自然的石块,他为巴黎圣罗赫教堂中的基督受难小教堂所作的装饰雕刻中,用粗糙的灰色石块与平整的白色形体相对比,也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在彼得一世纪念碑中自然石块的意义要大得多,造型不规则的底座前端,宛若高山的悬崖,骑士就在崖顶,岩石后端刻有倾斜的、通向悬崖的路。最高处骑士的前面是一个陡峭面,这个陡峭面形似水浪,从侧面看去,它组成了两个重复的节奏,马头与马腿所形成的两个曲度,与水浪形成的两个曲度平行,加强了整个构图的动感。巨大的底座和隐藏在它自身之中的力量,使纪念碑的构思更加突出。    彼得一世纪念碑于1782年8月7日在礼炮声中揭幕。参政院广场从此成为18世纪举世瞩目的场所。法尔科内没有参加揭幕典礼,他在四年前当雕塑基本就绪之后已离开俄国,纪念碑的一切善后工作,都由他的俄国助手,雕塑家戈尔杰耶夫负责完成。    在纪念碑建成整整五十年之后的1833年,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听到……书摘1    1899年,弗鲁贝尔在中断了几年的天魔题材之后,又重新迷恋起这一题材。这次他画的是《飞翔的天魔》。这幅画与《坐着的天魔》相隔了整整九年。从1890到1899年,俄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在激烈的社会动荡和严峻的阶级搏斗中产生了极为复杂的情绪。一部分人参加了革命斗争的行列,另一些人则投入了统治者的怀抱,更多的人对现实生活不满,思想上傍徨苦闷,他们既不想加入斗争,又不甘与统治者为伍,他们逐渐接受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这时俄国文坛上的诗人勃洛克、勃留索夫、画家列利赫等,在自己的作品中敏锐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不安和痛苦的呻吟。弗鲁贝尔是个非常敏感、十分自负的人,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庸谷和虚假十分厌恶;作为一个正直的画家,他钦佩谢洛夫在艺术中的直言不讳,他也钦佩同时代作家契诃夫对现实生活无情的揭露,但他并不属于谢洛夫和契诃夫的类型,他不想参与斗争,他力图避开这样的世界。他隐约感到天魔的性格特征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于是他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题材,以此寄托自己的情绪。    《飞翔的天魔》已完全不同于《坐着的天魔》,因为此时的弗鲁贝尔已非同昔比。他的妻子莎贝拉在1901年给李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信中悲哀地说:“他的天魔是不一般的,不是莱蒙托夫的,而象是当代的尼采学说的信徒。”从莎贝拉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到弗鲁贝尔的思想状态,他显然受到了对当时欧洲思想界和文艺界有极大冲击的尼采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把宇宙、社会、文明和人类都当作敌对的、盲目的力量,他蔑视资产阶级的虚假道德,认为理性的过分发达促使了现代文明的衰退,因此他对现实产生了极度的悲观。在弗鲁贝尔的这幅画中,似乎也回响着他同代诗人勃洛克的心声:“……在密布乌云的黑暗中,我们在可怕的深渊上空飞翔。”    《飞翔的天魔》画面阴暗得近乎可怕,色彩与构图显得章法混乱,尽管画家自己作了很大努力。由于心理上的矛盾,他没有把这幅画最后画完。紧接着在1902年,弗鲁贝尔又画了幅《被翻倒的天魔》,在构思上是《飞翔的天魔》的姊妹作。他把这幅画带到彼得堡去参加“艺术世界”的展览。由于他觉得此画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因此在展出以后仍然每天到展览厅去改画。据当时人们的回忆,每天清晨到中午十二点,可以看到弗鲁贝尔在画幅前不断地修改,画面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天魔的脸越来越可怕、痛苦、构图也变得愈加沉闷和封闭,色彩也更暗淡了。他的朋友,包括谢洛夫在内,都劝他别再修改了,他们相信如果这样改下去,弗鲁贝尔的这幅画会越发不可收拾。    在《被翻倒的天魔》中,天魔从高空中跌落下来,摔倒在山谷间,他的四肢折断了,翅膀跌散了,头部与肢体已经分裂。但他没有死,他圆睁双眼,发出愤怒和仇恨的光。画面上的黑色,和蓝、绿、灰、紫组成冷色调子,肢离残缺、不能成形的天魔给人以压抑之感。而画面上所表现的天魔悲剧性的毁灭,却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点上,当时担任歌剧《天魔》主角的金喉歌手夏里亚宾说,费鲁贝尔“天魔”所表现的激情,给了我极大的启迪。    弗鲁贝尔的这两幅“天魔”,无疑是他当时内心苦闷的写照。艺术探索中的艰辛,他内向和孤独的性格,人们对他艺术语言的生疏甚至指责,使他几乎失去自信和继续奋进的力量。    1902年,年已46岁的弗鲁贝尔,迫不及待地等候儿子的诞生。小生命的出世给他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伤感。他的儿子有一双非常漂亮的、酷似母亲的眼睛,可惜他带着先天的缺陷——豁嘴。弗鲁贝尔用水彩画了《在摇篮中的儿子》,画中充满了父亲的爱怜和悲剧的气氛。小弗鲁贝尔活了没有多久,便因感冒死去。儿子的死,加上那张《被翻倒的天魔》无终止的改画,他终于病倒了。    他住进了精神病院。心灵上的创痛,艺术探索中的挫折,使这位自尊心很强、对艺术充满感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惶惑不安的画家放下了画笔。在1906年以前,他的病时好时坏,在病情好转时,他仍然不停地画。其间他画过《自画像》、《白桦树前的莎贝拉》等等。弗鲁贝尔给莎贝拉画过多次肖像,他十分爱他的妻子,他尊重莎贝拉的演唱。她的嗓音委婉细腻,有表现力。弗鲁贝尔曾向友人夸赞她说:“歌唱家们唱得动听,而娜佳(莎贝拉的名字)唱得动人。”他为妻子画像时,常用柔和的、旋律很强的线条,用淡雅的色彩刻画她内在的美。在他不同年代所作的莎贝拉肖像中,她总是沉静、安详、温柔,但却照例带着弗鲁贝尔笔下特有的那种哀愁和眼神中流露的不安。     1906年。弗鲁贝尔的病情加重,双目失明,在极端的痛苦中折磨了四年。直到1910年去世。    弗鲁贝尔的创作,用新颖的艺术语言。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他的作品,乍看起来似乎如梦非梦,超尘脱世,离现实生活很远,但是它们的艺术魅力往往透过那层有神秘色彩的面纱,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沉闷、忧郁的时代产生了沉闷、忧郁的弗鲁贝尔。    弗鲁贝尔是时代的逆子,他想打破束缚他和束缚别人的精神枷锁,可是他没有找到汲取力量源泉的钥匙,因而他终于无法从苦闷和压抑中解脱,所有这些,都鲜明地反映在他的艺术中。                              8.巡回展览画派的尾声    90年代,巡回展览画派的盛势已逐渐远去,在强努之末,有几位画家(列维坦、谢洛夫、弗鲁贝尔在前面已经述及)或遵循画派的方针,或另辟新径,创作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为19世纪末期的俄国画坛增添了亮丽和生气。    卡萨特金(1859—1930)是这一时期在题材的开掘上颇有新意的画家。他的一套矿工生活组画清晰夺目,是他的前人和同辈都未曾涉及的新领域。这套组画中的《捡煤渣》,是构思最早的一幅,也是描写矿区的、带有风俗性的风景画。在已经开采过的矿山上,矿工们的家属在捡煤渣。丈夫和儿子在矿上挖煤,而自己家中却没有煤烧。另一幅《女矿工》是一个乐观、开朗、豪放的女工形象,沉重的劳动没有使她失去青春和活力,这是新一代的、有意志力的劳动妇女。第三幅《换班》,是前两幅构思的进一步发展,描写了换班时刻的矿工。从旧式升降屉中走上地面的矿工们,有体力健壮的。有在矿井中受过伤的,还有在矿下成长的童工。他们经受了一整夜的艰苦劳动,仍旧身心硬朗地、有秩序地离开矿井。    卡萨特金从1892年起整整十年中,常在顿巴斯煤矿居住,与矿工们交朋友。矿工及其生活,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序                                                            ·奚静之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坚强、纯朴、热爱生活的民族。俄罗斯文化深沉、博大,具有理想主义情怀。    俄罗斯地处欧洲和亚洲内陆,从文化体系来看,它属于欧洲范畴,但它也吸收了亚洲文化的营养,并善于把两种文化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的文学艺术。    俄罗斯人属于斯拉夫族体系。斯拉夫族的根源可追朔到远古时期。东斯拉夫人曾居住在流入黑海的第聂伯河沿岸以及北部的伊尔门湖周围。俄罗斯的名称来源于公元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罗西河沿岸的斯拉夫人用河流的名称称呼自己的部族为“罗斯”或“罗西”,并在东斯拉夫语的基础上发展了标准语言,即古俄罗斯语。在古俄罗斯的疆土上有许多分裂的公国,如基辅,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符拉季米尔,苏兹达尔等等。公元9世纪时,形成了以基辅为中心的早期封建国家,称为基辅罗斯,即基辅公国。基辅公国在地理位置上与拜占庭接近,因此接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宗教信仰也由多神教改信基督教。    基辅公国时代(公元10 12世纪)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歌颂古俄罗斯英雄的叙事诗壮事诗等。有史诗价值的作品《伊戈尔远征记》(12世纪末),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丰碑。除文学作品外,如基辅城内的索菲亚教堂(按君士坦丁堡索菲亚教堂修建)及其内部的壁画和镶嵌画,一直流传至今,保存完好。    在古俄罗斯民族内部,由于封建割据的影响以及生活和文化习俗的不尽相同,逐渐划分为有自己方言的民族集团,原来的古俄罗斯民族分化出三个分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13世纪时,蒙古鞑靼族从亚洲草原侵入斯拉夫领土,俄罗斯人奋起抗击。直到15世纪末彻底摆脱蒙古鞑靼的统治。地处奥卡河支流的莫斯科公国在这个历史时期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反抗蒙古鞑靼的中心。从这时开始,三个支族中的俄罗斯逐步强大起来,莫斯科的居民有十万多人,城市建设发展也很快,现在看到的克里姆林城墙,即建于15世纪。在卫城附近的红场,曾是进行贸易、举行仪式及游乐活动的地方。红场这个名称,人们常和十月革命常用的“红”字联系,其实红场早就存在,因为俄文的“红”(KpacnMH)字,不仅指色彩,还有美好、美丽、鲜艳的意思。    16世纪。俄罗斯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国家。从伊凡雷帝(1533 1584)开始,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沙皇”。莫斯科作为俄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直到1712年。    18世纪初俄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彼得大帝(1672_l725)进行大规模改革。根据政治和改革的需要,彼得大帝决定迁都彼得堡。彼得堡于1703年5月16日奠基,l712年定为国家首都。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彼得大帝进行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彼得大帝及其后继者们推行的文化政策,对俄国文化艺术的繁荣起了推进作用。从18世纪开始,俄国文化开始和西欧文化融汇,成为欧洲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19世纪俄罗斯奠定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俄罗斯文化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艺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格林卡、柴可夫斯基以及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列维坦、弗鲁贝尔    他们的创造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瑰宝。    1917年在俄国发生了伟大的}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1922年12月成立了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简称苏联。俄罗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国家停止存在,原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各自独立。作为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它是加盟共和国中最大的一员,占有全苏四分之三的领上和一半以上的居民)成立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美术史话》写的是从基辅公国开始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俄罗斯美术。……

编辑推荐

《俄罗斯美术史话》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俄罗斯美术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这套系列美术史话丛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铜版纸质,作为特价书,是很超值的,只是大体翻阅了一遍,总的感觉不错,一共九本,慢慢欣赏吧!值得。
  •   物美价廉的美术史话丛书
  •   非常经典的系列国别美术史,建议购买收藏学习。
  •   刚刚收到货,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确如书中所介绍的,现在的美术史一般是以时间为序的,还没有按照国家或地区来分述的,这正是我的需要!
  •   把各个国家的美术史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很适合给孩子们看。
  •   瓷套丛书对英、法、美、印、日、希腊、罗马、俄、德、意及现代派美术作了系统梳理,值得一读。
  •   了解各国绘画历史的一套好书
  •   此套书每本200来页,内容配图。纸张很漂亮。开本现在显得小了,每页内容多边空显得很窄。很实惠,但与现代的审美风格有差距。
  •   真心的好书,原以为是普通的小册子,打开发现全铜版纸印刷,作者非常专业,图片印刷精良,文字深入浅出,实在值得购买。
  •   爱好艺术史的朋友,可以看看,多学习学习还是不错的!图文结合,也适合青少年阅读!
  •   这套书挺有意思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缺一本法国的
  •   很便宜、实惠,还没看,先存着。
  •   资料全面系统,还不错,但是图片的印刷不太好。
  •   铜板印刷,图片的颜色偏红,与其它同类书有色差,文字较详实。貌似还有一本法国的史话没有包含在内。
  •   书很好,重要的美术馆收藏的话都有,推荐相对俄罗斯艺术有所了解的朋友。
  •   内容较翔实,但水平一般,有多处错别字,排版错误。不是很认真。建议选别的版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