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美学史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陈传席  页数:6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绘画美学史(修订第2版)》以六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以不同风格的画派和代表性画家为纬,系统地论述了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经典绘画美学思想的内在肌理、艺术旨趣、审美价值和历史贡献,立体呈现了中国古代画论的整体格局和理论嬗变过程,表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和精神气质。全书独抒己见,旁征博引,文笔优美,语言流畅,兼具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作者简介

  陈传席: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曾在南京、上海几所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出版学术著作《六朝画论研究》(大陆版台湾版)、《中国山水画史》(已十版)、《中国紫砂艺术》、《精神的折射》、《画坛点将录》、《悔晚斋臆语》、《陈传席文集》(一—九卷)等五十一部。已发表文章近千篇。  其散文被多家出版社选入散文集中,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画年鉴》,并有部分著作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现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绘画创作。

书籍目录

自序引言 儒、道思想的重大影响第一章 六朝绘画美学一、“传神论”的建立——顾恺之绘画美学二、“道”和“理”,“以形媚道”和“卧游”——宗炳《画山水序》附:《画山水序》点校、注释及今译三、“情”和“致”,“《易》象同体”和“明神降之”——王微《叙画》附:《叙画》点校、注释及今译四、六法论——谢赫《古画品录》附:《古画品录》点校、注释五、“心师造化”——姚最《续画品》附:《续画品》点校、注释六、“格高而思逸”——《山水松石格》第二章 唐、五代绘画美学一、“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历代名画记》中的美学二、“万类由心”——《唐朝名画录》中的美学三、“图真”和“六要”——荆浩《笔法记》四、逸品美学观的确立及影响第三章 宋、元绘画美学一、宋、元绘画美学特点二、“三远” ——郭熙《林泉高致集》三、“六要”、“六长”——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的美学四、“气韵非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的美学五、“画者,文之极也”——邓椿《画继》中的美学六、“俗病最大”——关于《山水纯全集》七、“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欧阳修的绘画美学八、“欲寄荒寒无善画”——王安石绘画美学九、“萧散简远”——苏轼的绘画美学十、“遗物以观物”和“画写物外形”——晁补之绘画美学十一、“参禅识画”——黄庭坚的绘画美学十二、“平淡天真”和“高古”——米芾绘画美学十三、古意论——赵孟■绘画美学十四、“逸气说”——倪瓒绘画美学第四章 明代绘画美学一、“庶免马首之络”——王履绘画美学二、“真工实能”和“贵适天真”——李日华绘画美学三、“神家、名家、作家、匠家”——陈洪绶绘画美学四、“惟画通禅”和“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担当绘画美学附:王世贞论变不足为据五、南北宗论——董其昌、陈继儒以禅论画第五章 清代绘画美学一、反法、守法、法我——清代绘画美学的特点二、反“法”重“道”——遗民派的绘画美学三、“法自我立”——法我派的绘画美学四、“静、净”——恽南田的绘画美学五、守法、仿古——仿古派“四王”的绘画美学六、“无今无古”——“扬州八怪”的绘画美学第六章 近现代绘画美学一、变法、革命、改良、守旧、调合——近代绘画美学之论争二、变法论——康有为绘画美学三、革命论——陈独秀、吕徵绘画美学四、改良论——徐悲鸿绘画美学五、国粹论——金城、林纾、陈师曾绘画美学六、调合论和结合论——高剑父、高奇峰、林风眠绘画美学以及傅抱石、潘天寿、邱石冥论画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黄宾虹绘画美学八、拿来、溶化、驱使、发挥、择取,创造“现代的”、“中国的”绘画——鲁迅论画九、毛泽东的艺术思想跋一、缘起二、中国画论在世界画论中的地位三、《中国绘画美学史》的作用四、我对艺术发展的看法五、发扬阳刚大气的民族绘画六、谈改变中国画形态的五大理论

章节摘录

  道“先天地生”,本来就存在,但不为人知,圣人从自然万物中发现、总结了道,方为人所知。也可以说道发自圣人,这叫“圣人含道”。圣人之道在物上有体现,贤者品味由圣人之道所显现之物象而得“道”,这叫贤者“味象”,也叫“味道”。“味象”要“澄怀”,有污浊之心是不行的,叫“澄怀味象”或“澄怀味道”。“含道”也好,“味道”也好,都来自自然界,“是以轩辕……之流,必有崆峒……之游”。“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的形质有了,必然会显映圣人之道(详下文)。贤者及次于贤者的人,游于山水、观于物还不能发现总结出道——不具这个能力,但学习了圣人之道,经其指点再去观察物,二者结合,就通了。圣人发现总结出道,不是靠肉体,宗炳是重神轻形的(详《明佛论》等文),“圣人以神法道”,道是靠圣人体内的神总结出来的,此处“法道”的“法”不是“道法自然”的“法”,而是“制造”的意思,《易?系辞》:“制而用之谓之法。”宗炳所说的“法道”,实则是“总结发现”,用“法”强调圣人之功。(《全宋文》作“发道”,即道由圣人的精神发出,亦通)贤人是圣人之道的最先接受者和最好的实践者,所以“贤者通”。再说“理”:道本体是形而上者,是可知其本然,而不可知其所以然的,庄子:“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可知其所以然者则为“理”。比如老子的道是“任顺自然”,我们可知其本然,但为什么要任顺自然,就要作具体的解释,要落实到具体物上,这叫“理”。理由道生,道因理见,道是万事万物的各种规律的总和,无数具体规律的总依据,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主宰)。”(《老子》第六十二章)“理”是每个事物所以构成的具体规律、特殊规律,如《庄子?知北游》所云,“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下篇》亦有云:“析万物之理。”《管子?心术上》:“理者谓所以舍也。”《韩非子?主道》“道者万物之始”。《解老》:“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绘画美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