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剧音乐创论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韩溪  页数:400  

内容概要

唐剧为唐山人民所公认,已载入中国戏曲史册。虽然它的历史短暂,但一个剧种一经形成,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谁不承认也没用。不是有人非要把它改为“影调剧”吗?这样不妥。因为,各地有各地的皮影,连北京天桥都上演影戏,它的音乐也是北京的。唐剧音乐是以唐山皮影音乐为主,吸收了当地曲艺、民歌、吹奏乐等民间音乐创作而成。    《唐剧音乐创论》是对这个剧种42年经历的总结。这本书的作者——韩溪同志是创造这个新剧种的关键人物之一。因为他经历了唐剧诞生、发展、挫折、再前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天灾人祸和悲伤的泪水。因为他经历了全过程,才能写出这本书。这样的书不是某个作家或记者采访一下就可以写出来的。就像肖华将军经历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才写出《长征组诗》一样。能写此书者,非韩溪莫属。这不仅因为他是亲历者,而且他还是实践者,并且经过多年冷静的思考,用“音乐是剧种之种”这一理论来审视它的得失,总结它的经验,无疑会对戏曲艺术如何与时俱进,肩负起“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一定可资参考的意见。

作者简介

韩溪,1932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韩城镇富家村。1949年8月1日,迎着第厂面五星红旗走上音乐道路。先当了7年半小学音乐教师,为乔羽先生童话歌舞剧《森林里的宴会》谱曲出版单行本,后调唐山市文联任干事,经手组建了唐山市音协。60年代初,在“先结婚后恋爱”的思想指导下和

书籍目录

唐剧音乐絮语(代序)一、概述  (一)引言  (二)音乐是剧种之“种”  (三)学透传统是必练的基本功  (四)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要改良“种子”  (五)剧目是带动音乐发展的关键  (六)创新是剧种发展的生命  (七)育种人的思考二、唐剧音乐导言  (一)唐剧唱腔的体制  (二)唐剧唱词的格律和结构  (三)唐剧音乐中“板”的概念  (四)唐剧唱腔行当的划分、类别、调式  (五)唐剧的演唱艺术  (六)地方语音调值与唐剧唱腔特点三、唱腔  (一)女腔    1.平调    2.花调    3.河东调    4.悲调    5.吟腔    6.三赶七    7.硬辙    8.综合板腔  (二)男腔    1.平调    2.花调    3.悲调    4.三赶七    5.硬辙    6.金边儿    7.综合板腔  (三)不同行当、不同腔体、不同板式的组合    1.腔体相同,行当、调性不同的组合    2.腔体相同,行当、感情、板式不同的组合    3.板式相同,行当、腔体不同的组合    4.同一腔体、同一板式,不同行当相互借鉴组合  (四)伴唱与合唱    1.以某一板腔为基础加以发展变革    2.以某一腔体音调为主要素材,依据戏剧的需要,运用一些新的技巧,进行较大的发展变革    3.以同一行当不同腔体音调为素材,加以融合发展    4.以不同行当、不同腔体的曲调为素材加以融合发展……四、器乐曲牌跋后记

章节摘录

 唐剧音乐导言 唐剧音乐是由唱腔、伴奏器乐曲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而其中则以唱腔为主体。 唐剧唱腔的体制 唐剧唱腔基本上是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节奏、旋律的扩展与压缩,以及速度、力度、润腔的变化,从而演变成一系列板腔,属板腔体。试以平调三种板式的变化为例,可见一斑。 唐剧还有一种介于板腔体和曲牌体之间的唱腔“三赶七”。其唱词由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组成,字数、句数都相当规范,近于曲牌体结构。然而其曲调刚依照某一曲调则一腔调的基本曲调为基础,以字行腔,同时在板式上变可随感情而自由变化,这又属于板腔体结构。 唐剧的唱词的格律和结构 唐剧唱词的结构,通用十三道大辙。上句比较自由,可在辙上,亦可不在辙上,下句则必须在辙上。由于地方语言的关系,善用“乜斜”、“灰堆”两个韵路比较“仄”的辙路,其次就是“中东”、“江阳”、“言前”、“人辰”等。在不同行当中,由于唱腔音调不同,还有些辙韵尽量不用,如旦行(小儿)少用“姑苏”,生行少用“乜斜”,净行(大儿)少用“发花”。 从格律上分“上仄下平”和“上平下仄”两大类。后者在其他剧种罕见,唐剧称之为“硬辙”。 从结构上分十字赋、七字赋、楼上楼、三赶七、五字锦、金边儿等。 ……

编辑推荐

  《唐剧音乐创论》是对是这个剧种42年的总结,这本书的作者-韩溪同志是这个新中的关键人物之一。能写此书者非韩溪莫属。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剧音乐创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