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吴斌 编  页数:59  

内容概要

  琵琶又称“批把”,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日把。”大约在魏晋时期,“批把”正式称力“琵琶”“琵”与“琶”源自其两种右手弹奏技法,前者为食指向外拨弦,后者为拇指向内拨弦。这也是它最基本的两种演奏技法,现在人们称其为“弹”与“挑”。但几参观游览过敦煌的人,谁会不去寻觅那幅千古流芳的经.典之作“反弹琵琶”谁又会不在它的面前驻足凝目,流连忘返,“反弹琵琶”藏身于敦煌莫高窟一一二号洞室,是《西方净土变》之《伎乐图》中的一部分。

书籍目录

乐頌国风飞花点翠舞影氍毹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塞上曲大浪淘沙龙船夕阳箫鼓高山流水月儿高灯月交辉霸王卸甲瀛州古调青莲乐府寒鸦戏水阳春古曲三六彝族舞曲赶花会歌舞引虚籁飞花点翠渭水情诉新翻羽调绿腰陈隋老童天鹅童年春蚕

章节摘录

  茫茫大漠,早已不见了“丝绸之路”,可人们依然追寻着它往昔的繁荣与辉煌,无不神往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琵琶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华音乐文化的影响,从中可窥豹一斑。精美的彩绘与雕刻艺术固然吸引眼球,但其中有关琵琶的场景和人物,更能引发人们的自由想象和审美意识。但凡参观游览过敦煌的人,谁会不去寻觅那幅千古流芳的经典之作“反弹琵琶”?谁又会不在它的面前驻足凝目、流连忘返?“反弹琵琶”藏身于敦煌莫高窟一一二号洞室,是《西方净土变》之《伎乐图》中的一部分。这幅彩绘图,描写伎乐天“反弹琵琶”瞬间定格的绝妙动姿。许多游客被这幅画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心驰神往,竟然会由此产生一种幻觉:但见伎乐天以手中琵琶为器,她容貌秀丽而妩媚,神态清雅而雍容,天衣裙裾如游龙惊风,摇曳飘逸,飞舞流动间,项饰、臂环叮当作响;顷刻之间,她右足顿起,左足立地,胯斜摆腰拧旋,使出“反弹琵琶”之绝技,清音雅韵,舞姿妙曼。这幅“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是敦煌壁画中的杰作。它把高超的弹奏技艺与绝妙的舞蹈本领融为一体。“反弹琵琶”突破了琵琶演奏的常规,这个令人百思不解的舞姿,现在被喻指为“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用一件乐器来代指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成语并不多,琵琶真算得上一个特例了。今人真是难以想象,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是真有善弹善舞且才华非凡的乐伎为画工做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有一点毫无疑问,“反弹琵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一个鲜明的象征符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面埋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