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龙海燕  页数:368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海燕同学的博士毕业论文《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就要出版了,多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可喜可贺。  海燕同学和我的缘分始于2002年底。从他的来信和几次电话,我感觉他是一个质朴、勤恳的人。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我的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公费攻读的机会。3年的学习生活,海燕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他的学习和研究是积极主动、紧张而忙碌的。早在第一学期他就跟我讨论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我当时告诉他不要太着急,先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查找一下自己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同时也要注重了解时下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而后再逐步进入自己的选题方向。他诚恳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致力于拓宽、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他会经常向我汇报他的学习状况和心得,也时常跟我讨论他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一些饶有兴趣的话题。我觉得他有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他对某些语言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赣方言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重要的汉语方言,它的标准音点是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市。多年来研究的人员颇多,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厚。我所知道的湖南师范大学鲍厚星先生、江西师范大学颜森先生、南昌大学刘纶鑫先生都长期致力于赣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也有一些中青年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应该说人们对赣方言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内容概要

  本书是《贵州民族学院学术文库》系列之一的《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洞口赣方言的声母、古全浊塞音声母的演变情况、古全浊擦音声母的演变情况、洞口汉语方言的归属、洞口县的主体汉语方言不是客家方言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龙海燕,1968年生,湖南洞口人;语言学博士,贵州民族学院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语言学硕士学位。同年,考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从事历史比较语言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并师从季永海教授学习满文满语。2006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任教于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教学之余,师从同事随班学习过黔东南苗语、黔西南布依语等民族语言。现主要致力于布依族语言研究。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3项,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洞口县的地理、人口及历史概况
第二节 洞口方言的研究情况及选题意义
第三节 方言点的设置和调查对象
一、方言点的设置
二、调查对象
第二章 洞口赣方言各个代表点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 洞口赣方言内部的共性与差异
一、洞口赣方言内部的共性
二、洞口赣方言内部的差异
第二节各个代表点的语音系统
第三章 洞口赣方言的声母
第一节 全浊声母
一、古全浊塞音声母的演变情况
二、古全浊塞擦音声母的演变情况
三、古全浊擦音声母的演变情况
第二节 古清音声母的演变
一、帮端见
二、知精庄章
三、心生晓书非
四、影母
五、透滂敷
六、溪彻清初昌
第三节 古次浊声母的演变
一、疑微日
二、泥来母
三、明母
第四节 洞口汉语方言的归属
一、关于洞口汉语方言归属的不同观点
二、洞口境内有两种汉语方言
三、洞口县的主体汉语方言不是客家方言
第四章 洞口赣方言的韵母
第一节 歌戈韵
第二节 麻韵
一、麻韵的读音
二、推动麻韵由[ia]到[ie]的两个因素
第三节 鱼虞韵
第四节 蟹摄
第五节 支脂之微
第六节 效流摄
第七节 咸山摄
一、咸摄
二、山摄
三、比较
第八节 臻曾梗摄
一、臻曾梗摄的读音情况
二、关于鼻音韵尾[n]和[D]
第九节 宕江摄阳声韵的鼻化
一、宕江摄鼻化韵的语音材料和特点
二、洞口赣语几个韵摄鼻化韵的总体特征
第五章 洞口赣方言的声调
第一节 古平声在今洞口赣语中的演变
第二节 古上声在今洞口赣语中的演变
第三节 古去声在今洞口赣语中的演变
第四节 古人声在今洞口赣语中的演变
第五节 洞口赣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比较
第六节 影响洞口赣方言声调演变的因素
第七节 连读变调
一、两字组和三字组的变调
二、总结
第六章 洞口赣方言和洞口湘方言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第四节 讨论
第七章 洞口赣方言和江西赣方言的比较
第一节 洞口主要姓氏的迁徙和江西赣语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洞口县赣方言和江西赣方言的语音差异
第三节 洞口县赣方言和江西赣方言语音方面的共性
第八章 10个方言代表点字音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洞口县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1974年在洞口区花古乡七里村出土的文物“石斧”,经鉴定产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1986年在高沙区石榴村出土的文物“鸟兽壶”,据鉴定是西汉早期的遗物。但直到西汉时期,洞口境内仍为苗瑶族居住。东汉桓帝在元嘉元年即公元151年,派官驻守都梁(洞口旧属)以镇苗。汉族人口才从此慢慢入境。北宋末年,金辽侵犯中原,北方汉族大批南迁。元末明初,大量汉人从江西的泰和、丰城等地纷纷迁入,因而把江西的赣方言带到洞口县境内。明末清初,又有大批汉族从闽、鄂、鲁、豫、皖等地迁入,定居在今洞口境内的蓼水、平溪江、黄泥江的中下游一带。而原来的瑶族、苗族等土著居民则被挤进雪峰山内。汉族居民迁入洞口后,一般以姓氏为纽带集中居住,如三阳王家、马鞍曾家、山门尹家等等。据考证,1986年全县共有姓氏299个,其中清代以前迁入的137个,占总姓数的45.8%,民国年间和新中国建立后从外地迁入的有162个,占总姓数的54.2%。  从历史行政区划看,秦代洞口县属长沙郡;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称都梁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称都梁县,属零陵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都梁县为武冈县,属昭陵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武冈县东北地区置都梁、建兴二县,洞口属建兴县管辖,仍隶属昭陵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又合武强、建兴、都梁三县为都梁县;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原来三县合并而成的都梁县又并入邵阳县,洞口因而属邵阳县管辖;隋大业元年(605年),从邵阳县内析置出武攸县,洞口为武攸县辖地;唐代武德四年(621年)易武攸县为武冈县,另置建兴县,洞口属建兴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并建兴入武冈;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武冈设军,领武冈、莳竹、临岗三县,洞口在武冈县管辖之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