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刘冰山 主编  页数:97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坡芽歌书是壮族文学百花园里的奇葩,她生长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以其别致的结构、浓缩的表征、丰富的内涵、特殊的传承而引人瞩目。目前发现的坡芽歌书虽然仅仅81个符号,但她在世界文字的丛林里独树一帜。文字作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其主要特征是有相对稳定的形态,记录并传达词素和词的音形义,可以在不同的结构中流动和反复出现,是扩大语言在时空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人类的文字通常分为表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三种类型,一般而言,文字都是一字一意的。坡芽歌书具有一般文字的特征,如有稳定的结构.表达固定的音形义,扩大语言的时空传递。但坡芽歌书又与一般文字符号不同.是迄今看到的一种罕见的文字符号,很难完全纳入上述三种文字类型,大多数表形是象征性的.与内涵没有紧密的关联;所表的意常常是一首歌中的部分意蕴,并非是整首歌的意,不直接表音。也就是说.坡芽歌书字符的结构与歌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所表达的音形义是间接的、象征性的,而不是直接表形、表意.更不直接表音,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一首壮族情歌.即一个字符代表一首情歌。短的字符代表4行,20字;长的达30行,150字。这种字符是不能流动的,她与其所代表的那首歌的关系是固定的,确定无疑的。也就是说,坡芽歌书字符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字符,她把一首情歌的全部音形义都浓缩在一个简洁的符号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坡芽歌书字符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文字定义和特征,说明人类文化异彩纷呈,常令名家措手不及,也让名家思考,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种种定义、范畴是不应该凝固的。坡芽歌书字符给语言文字学家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坡芽歌书字符的意义的外延远远超过她所记录的81首情歌本身,世界又多了一种少见的文字符号。  坡芽歌书产生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是一块壮族文化丰富多彩的神奇土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花繁叶茂,四季如春.物产丰富。壮族祖先是这块土地最早的开发者.这里是壮族最早孕育稻作文化的地区之一。长期的稻作农耕,磨练了这里壮族百姓温和内向、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互助、富于创造的民族性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的民歌如百花灿烂,开遍山山岭岭,壮人以之抒发内心的激情,得心应手。这里的壮剧响彻千山万峒.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园地里的奇葩。这里的民族风俗浓醇,当人们到圩场上去,那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令人目不暇给,是现在壮族地区不多见的……正是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坡芽歌书。

内容概要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以下简称《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民歌记录于土布上的民歌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其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到相识、相知、相恋并相约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曲折婉转,情真意切。诗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壮族文化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这些民歌每首皆独立成篇,以壮语北部方言演唱,男女相对,一唱一和;句式多为五言,每首四句或数十句不等,以首尾韵、腰尾韵和尾韵为主要押韵方式,韵律严密和谐;其中每每运用流传于右江流域壮族地区的“分达捞”、“分标”、“分呃哎”、“分戈麻”等壮族山歌小调形式,曲调抒情优美,鲜明体现了壮族作为稻作民族的诗性思维特点和艺术表现技巧,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书籍目录

序前言凡例第一首 月亮第二首 一把石子第三首 靓哥第四首 鸳鸯第五首  鹧鸪第六首 刚竹第七首  慈竹第八首 独子第九首 开口笑第十首  枫叶第十一首  枫叶第十二首  油蚂蚱第十三首  荒园韭菜第十四首  流泪第十五首  石块第十六首  盐加酱第十七首  弯钩第十八首  一棵菜第十九首  三角灶第二十首 一对情人第二十一首  麻栗树叶第二十二首  龙眼第二十三首  山果第二十四首  木船第二十五首  棉篮第二十六首  俏眼第二十七首  跟你走第二十八首  流血的手第二十九首  晕死的人第三十首 七日第三十一首  衣角卷第三十二首  野芋第三十三首  双手扶紫梅第三十四首  两棵紫梅第三十五首  两枝紫梅第三十六首  抬脚去妹家第三十七首  笼中鸭第三十八首  梨树第三十九首  两双筷子第四十首 灯第四十一首  裙子第四十二首  茅草第四十三首 绸裤第四十四首 火烧死

章节摘录

  可见扁担、斧头并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工具,还象征着爱情婚姻生活。  第二,反映了稻作民族生产生活特点。如第十首和第十一首。画面画的是枫叶,透射出的却是稻作生产的规律。正月枫芽发,该是撒秧播种的了,二月枫叶绿,秧苗已长绿,快来拔嫩秧,移往稻田栽。  第三.反映了居住和服饰文化特点。如第十五首,歌中女子自述自己没有人爱,变成了独居耳房的老姑娘。这种耳房,是百越民族干栏式建筑中特有的,一般情况,耳房房门独自开,不直接通往正房.通常是家里面的未婚男女居住。再如第四十一首《裙子》、第七十七首《三趟》,反映了如今业已消失的以“短衫长裙”为主要特征的富宁古代壮族服饰文化。  此外.歌书里面还大量反映了饮食文化、丧葬习俗、宗教信仰习俗等,如第七十八首《田地》、第八十一首《双生笋》、第二十八首《流血的手》,所反映的就是上述几个方面的文化特点。  总之,《坡芽歌书》有着十分广泛的研究空间,有待于今后文字学家、民俗学家进一步研究。  四、关于《坡芽歌书》的编译整理工作  经黄建明研究员的推荐,中央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十分重视《坡芽歌书》的搜集整理工作.于2006年11月与富宁县签订了合作协议,决定将《坡芽歌书》列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系列丛书之一.要求于2007年尽快完成翻译整理工作。中共富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06年9月分别成立了《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和《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编委会,组织人员着手进行翻译整理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至2008年3月,编译工作已经终稿并交付出版。本书的译稿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国际音标记音;二是壮汉语对应直译;三是汉语意译;四是拉丁壮文转写。关于壮文转写,由于壮语方言差异,壮文并不按标准方案转写,而是在标准方案的基础上,相同或相近的音尽可能使用标准方案,对于标准方案无法转写的,即结合富宁壮语土语实际,作了适当的增补。编译本书,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保持原意,对译部分力求做到壮、汉语准确对应翻译.意译部分力求准确表达民歌原意。当然,由于汉壮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尽管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很多语句仍然很难做到准确表达原意。再者,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颇感力不从心,词不达意,好在我们编译这本书的初哀本来就是做基础性的工作,以此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共同关注《坡芽歌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