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徐旸,齐柏平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前言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pitslkha),意为本地人之意。汉文史籍中曾称之为“土丁”、“土人”、“土民”等。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尊重当地人的要求统称为“土家族”,1957年10月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当代土家族分布于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交界地区。此区属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地处山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大小河流1000多条。水力资源、各种矿产、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地区具体的地理行政区域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西部和西南部,在长江三峡地区与湖北巴东毗邻的重庆市有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东北部也有土家族自治县分布。据2000年人口统计,土家族约802.3 3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其中湖南省264万人,湖北省227万人,重庆市约150万人,贵州省143万人,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有关土家族分布有两州、两市、两地区。过去通常指两州,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地区,即贵州铜仁地区、重庆黔江地区;两市,即湖南省张家界市、湖北省宜昌市(部分县或自治县)等四省市周边的几个地、州、市。上述地区应该说是土家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土家族分布,以武陵山区为主,巫山南次之,江北荆山,大巴山又次之。以东经110。和北纬30。为中心,东部到澧水、沅水流域的石门、慈利、桃源、沅陵县;西到重庆的涪陵、万州市;南到贵州铜仁地区的江口、思南县;北至重庆的巫山及湖北的兴山县。

内容概要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pitslkha),意为本地人之意。汉文史籍中曾称之为“土丁”、“土人”、“土民”等。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尊重当地人的要求统称为“土家族”,1957年10月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作者简介

徐旸,女,1971年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曾发表作品《天山童趣》、《回族曲》、《草原随想》等;发表论文《莲花落、评剧、二人转之比较》、《滇南山谣三首评析》等。齐柏平,男,湖北荆州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曾先后在武汉音乐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其中《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20世纪音乐表演艺术及作曲技法理论》(合著)、《中国20世纪名歌名曲研究》(合著)已先后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序一、土家族的分布二、音乐、民间音乐、民间歌曲三、土家民歌及其产生的根源、分类四、调查研究方法五、田野考察第一章 土家族民歌第一节 情歌第二节 劳动歌第三节 儿歌第四节 灯歌第五节 哭嫁歌第六节 摆手歌第七节 孝歌第八节 傩戏歌第九节 梯玛歌第十节 其他仪式歌第二章 土家族民歌歌词研究第一节 民歌歌词的修辞手法第二节 歌词结构第三节 衬词分析第三章 土家族民歌音乐分析第一节 旋律第二节 音、音列与音阶第三节 调式色彩第四节 曲调第五节 曲式结构第六节 五句子、赶五句、穿五句的音乐第四章 民歌的文化功能发掘第一节 太阳情歌第二节 哭嫁文化第三节 孝歌文化及其功能第五章 土家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第一节 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与范围第二节 土家族传统民歌的现状第三节 确认与保护第四节 传承与发展附录 土家族民歌谱例1.好猪草(角6)2.情歌不离姐面前(徵)3.去哒去哒又转来(徵)4.对门伢儿哥(徵)5.装卸(羽)6.喂也号(羽)7.背起锄头上蕨山(角)8.落神(徵)9.十哭(徵)10.抬木号子(羽)11.板车号子(羽)12.会灯(徵)13.采花调(徵)14.踩闹子(徵)15.辞别调(羽)16.打贺喜(羽)17.打金簪(徵)18.大采花(商)19.正月梅花开(羽)20.看妹抬头不抬头(商)21.十绣(羽)22.阳山竹儿节节高(徵)23.相思歌(徵)24.鹤儿歌(徵)25.大家一起做功夫(羽)26.对门对户对窗门(徵)27.打打扮扮上街去(徵)28.逢春歌(徵)29.甘生唱段(角)30.调堂歌(徵)31.贺主人(羽)32.脚步游(宫)33.今年收成好(羽)34.叫花子歌(羽)35.鞠躬老师唱腔(羽)36.立楼歌(羽)37.老十杯酒(徵)38.二人商量走了它(羽)39.奴送我夫十里堂40.情姐门前一条坡(徵)41.毛主席领导好幸福(羽)42.请师歌(羽)43.请神仙(徵)44.请玉皇(徵)45.上茶山(羽)46.上塞黄龙双江口(羽)47.十二月鸟名(羽)48.十二月望郎(宫)49.十字(羽)50.寿元调(徵)51.说花冠(羽)52.思南下来秉烛灯(羽)53.太阳出来照白岩(徵)54.铜钱歌(微)55.五更调(羽)56.五更相思英台调(徵)57.绣龙绣虎绣鸳鸯(商)58.仙角就转玉皇门(徵)59.谢主调(羽)60.压在天师地狱门(羽)61.雪花梅子飘(徵)62.一去玩灯不回来(羽)63.一字下来一条枪(羽)64.这山望见那山高(徵)65.正月好唱耗子灯(徵)66.拉壮丁(徵)67.啄本啄(徵)68.不唱山歌不宽怀(宫)69.采茶灯(宫)……98.请菩萨(羽)

章节摘录

田歌虽然不像劳动号子那样紧扣具体劳动工种的节奏,但从宏观方面而言,它也能够提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注意提高劳动效率。歌师傅们在领唱时往往会起到督促劳动大节奏的作用,他们往往会提醒大家此时要干些什么,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了,要加油。比如吃饭、收工、打腰歇等,这就是一种劳动的宏观节奏。其次,劳动歌曲在活跃劳动气氛方面,是其他歌曲所不能比拟的。一场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劳动,只有通过田歌来鼓舞士气,才能够提高其效率。田歌在我国北方比较少见(除陕南等地外),而在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十分常见。这是由于长江流域有巨大的冲积扇平原,在长江中游的四川盆地,这里就是天府之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湖北西部土家族所在的地区,这里的薅草锣鼓非常发达。而下游则是我国最为富庶的苏杭地区,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千里沃野、一望无涯。在整个长江流域,田歌之所以非常发达,不仅与其地势平坦有深刻联系,更与气候和生产季节有直接的关系。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极适应多个种类的农作物生长。其他动植物不说,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就为天下赞誉。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语。如今的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黄豆(东北称大豆)、油菜等,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水稻等。它的丰富的农作物品种,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这种方便也是需要用大量的劳动来换取的,不提高劳动效率,不延长劳动时间就不可能准确地、圆满地完成劳动任务。在土家族地区,到了农忙季节的农历五月、六月,此时不仅需要收割麦子、晒打装仓,还有棉花要播种、间苗、除草、施肥。土家人此时要拿出冲天的干劲,甚至是浑身解数才能完成这些沉重的劳作。所以土家地区有“栽秧割麦两头忙”(也有的地方是割油菜、栽秧、种包谷),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大多和田间劳动有关,甚至有直接与劳作挂钩的节气——芒种。土家人就有“年年芒种年年种”之说。

编辑推荐

《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