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散布局到现代分工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李鹏  页数:292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从纵横两个角度展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全书以分工一聚集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新疆区域经济格局从分散布局到到现代分工的转变,分析新疆传统绿洲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意义,阐述新疆产业集群和现代城镇发展的历程和问题,揭示新疆经济聚集发展道路的形成机理,以此推动新疆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李鹏,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1974年10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说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产业经济学。在《求是》、《人民日报》、《企业管理》、《中国经济问题》和《经济学家》等报刊发表4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5部。  近几年多次赴宁夏、西藏、内蒙古、新疆和广西等民族地区考察和调研;2008-200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挂职锻炼。主持马克思主义基金项目《我国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和中央党校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参与中央党校重大课题《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新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问题研究》。

书籍目录

概述
 第一节 新疆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新疆的自然环境
第一章 区域聚集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聚集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聚集经济
  二、区域经济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聚集经济的形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二、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进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分工与聚集效应
  一、区域聚集经济发展的经济史考察
  二、分工与规模经济
  三、区域聚集经济的形态
  四、聚集经济的形成机理——区域分工网络体系
 第四节 聚集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一、政府主导型聚集经济——苏南模式
  二、外生型聚集经济——珠三角模式
  三、内生型聚集经济——浙江模式
  四、三种聚集经济模式的比较
第二章 新疆人口、资源与经济的区域布局
 第一节 新疆的人口布局
  一、新疆人口变动的基本特点
  二、新疆人口布局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新疆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
  一、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分布
  二、新疆农业资源分布
  三、新疆矿产资源分布
  四、新疆旅游资源分布
 第三节 新疆区域经济格局
  一、新疆区域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二、新疆区域经济产业格局现状
  三、新疆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空间格局现状
  四、“十二五”规划时期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第三章 新疆绿洲经济的发展及难题
 第一节 新疆绿洲经济的发展与特点
  一、新疆绿洲的形成
  二、新疆绿洲形成的内在机理
  三、新疆绿洲的区域分布及主要类型
  四、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分工与聚集效应
 第二节 新疆绿洲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本难题
  一、自然分工与现代经济布局不一致,区域经济差距较大
  二、绿洲农业经济规模效益递减,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
  三、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和素质偏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困难
第四章 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促进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节 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优化新疆区域分工体系
  一、主体功能区是科学的区域分工体系
  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与分工体系
  三、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式
  四、新疆“十二五”规划中“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的新机遇
  一、促进新疆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化新疆产业分工布局,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新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四、加快新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民生建设进程,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五章 产业聚集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工业发展史
  一、工业化的相关理论
  二、新疆传统手工业
  三、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现代工业的发展
  四、新疆传统手工业难以向现代工业转变的原因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现代工业的成长
  一、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现代工业经济成长阶段
  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新疆工业经济的分工定位
 第三节 “嵌入式”工业与产业聚集发展滞后
  一、“嵌入式”工业与产业集群的成长
  二、新疆工业的“嵌入式”发展过程
  三、新疆工业“嵌入”发展的产业断层
  四、新疆产业聚集发展现状:以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为例
  五、新疆产业聚集发展滞后的经济效应
 第四节 产业集群化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一、新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阻力
  二、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新疆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 劳动力转移、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新疆城镇发展史
  一、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二、清代之前新疆城镇的发展
  三、清代新疆城镇的发展状况
  四、民国时期新疆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节 新疆人口城镇化的现状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城镇化进展
  二、新疆人口的城乡分布结构
  三、新疆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四、新疆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
 第三节 新疆城镇化滞后的二元分化效应
  一、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尤其是农牧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困难
  二、促进富余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困难
  三、长期可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困难
 第四节 新疆非均衡的经济聚集与人口布局
  一、新疆各地州市之间经济聚集程度比较
  二、新疆经济与人口聚集非均衡分布的主要表现
  三、新疆经济与人口聚集非均衡分布的根本原因
 第五节 新疆人口红利开发与劳动就业
  一、我国的人口红利
  二、人口红利的实现条件
  三、新疆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红利
  四、新疆人口红利开发情况——从劳动就业结构来看
  五、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预测
  六、新疆开发人口红利的紧迫性——从人口就业发展看
 第六节 新疆人口发展型的新型城镇化
  一、“十二五”时期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新疆人口发展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三、新疆人口发展型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意义
  四、新疆人口发展型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如果把这些生产环节集中在一个地区生产就可以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独立、分散在不同地区生产所难以具有的优势。一般典型的产业是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如钢铁、石油化工、各种金属的冶炼加工等等,因而,人们往往把这些产业所在地区冠之以某某城的称号,如“钢铁城”、“石化城”“铜城”等等。  以钢材生产为例。炼钢的前项生产环节依次为:采矿、选矿、烧结、炼焦、炼铁;钢炼制出来以后,还要经过轧钢,才能生产出各种需要的钢材品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其中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四个环节特别要求集中配置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高温铁水直接灌入炼钢炉,省去了铸铁锭、冷却、转运、卸料、把生铁装入炼钢炉、加热熔化等一系列过程,直接利用焦炉煤气供炼钢、轧钢之用,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设备、运费和能源的消耗。因此,把上述生产环节集中在一起,进行连铸、连轧成为现代钢铁生产的主要方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把这些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的地区生产,将是极为不经济的一种作法。  纵向关联的产业比较适合企业在某个地区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因而,在这种产业集聚的地区一般会存在一个或者几个主要的核心大型联合企业。一体化的企业是把市场组织的生产活动实行内部化,纵向一体化的程度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随着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内部的组织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当一体化带来的成本超过了可能实现的收益时,企业就不应该再扩大一体化的规模了。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某一产业中实现100%的一体化经营,囊括所有的产业环节。所以,通过围绕核心企业的纵向关联,核心企业所在地区就会出现通过产业的前向关联(Forward Linkage)和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的产业聚集。  这种纵向关联的产业聚集其实是企业在分享各个产业链的内部规模经济给整个产业带来的外部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外部经济被内部化了。而企业的分化,则表示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强,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就可能提高,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可以享有的外部经济增加。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分散布局到现代分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