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发展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孙振玉 编  页数:268  字数:240000  

内容概要

孙振玉主编的《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发展》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系统地学到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了解到中国的民族发展情况,这样,今后他(她)们不管是作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公民,还是作为一位民族研究者,或一名专职的民族工作者,抑或民族地区的一名领导者、管理者,就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应具的学科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中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服务,为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和维护中国的政治统一服务。

书籍目录

绪论  课程内容体系概说
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三、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发展回顾
上编:民族理论
第一章 民族共同体理论
第一节 关于民族的定义
一、民族的定义
二、民族的特征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
一、民族的形成
二、民族的发展与消亡
第三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
一、民族识别的必要性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
三、民族识别的过程
第二章 民族问题理论
第一节 关于民族问题的定义
一、民族问题的定义
二、民族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民族问题的特征
一、现代社会引发民族问题的三个高潮阶段
二、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
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总体上发展能力不足、发展相对滞后问题
二、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利润分配问题
三、文化偏见与民族歧视问题
四、少数民族享有但未能充分有效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问题
五、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问题
第三章 民族关系理论
第一节 有关民族关系的定义
一、民族关系的定义
二、民族关系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一、民族平等
二、民族团结
三、民族互助
四、民族和谐
第三节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
一、民族同化
二、民族融合
第四节 维护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性
一、为民族繁荣发展所必需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
三、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必需
四、为中华民族复兴所必需
第四章 民族发展理论
第一节 有关民族发展的定义
一、民族发展的定义
二、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发展问题
第二节 民族发展的理念
一、科学发展
二、共同发展
三、加快发展
第三节 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创造根本条件
二、为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提供牢靠基础
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效保障
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巨大动力
中编:民族政策
第五章 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一、政策内容
二、自治机关
三、自治权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和意义
一、特 点
二、意 义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与完善
一、初步探索
二、从理论探索向实践过度
三、在曲折中发展完善
第六章 具体政策:稳定与和谐政策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与发展
第二节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少数民族宗教概况
二、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三节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一、风俗习惯
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三、如何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下编:民族发展
第七章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
一、少数民族计划生育
二、少数民族人口发展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一、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二、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技术人才
第八章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一、发展策略
二、发展项目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发展
一、社会保障事业
二、社会服务业
三、少数民族医药开发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一、发展思路
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
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附录 比较与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民族理论
一、民族国家崇拜:政治民族主义与国家共同体(nation)
二、多元文化认同:文化民族主义与民族共同体(ethnicity)
三、少数民族权利:民族差别权利与中华民族认同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4)历史因素。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历史遭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社会斗争有密切的联系。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各种自然灾害、战争灾难和民族压迫的苦难,民族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和历史传统。(5)宗教因素。宗教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强的规范行为,当它们的观念和行为(教义与仪式)逐渐被广泛的社会接受时,往往会演变为风俗习惯,这在全民性地信奉某一宗教如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明显;因此。世界性的宗教就成了风俗习惯跨民族、地域与国家传播的载体。 尽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民族风俗习惯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1)群体性特征。民族风俗习惯为民族成员共同遵守,共同维护,绝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普遍的社会风尚和习俗。说到底,人民群众是风俗习惯创造的主体,也是遵行和移易的主体。(2)传承性特征。风俗习惯是人们历代相沿成习的风尚与习俗,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所以,有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春节等是相当古老的。(3)地域性特征。风俗习惯的地域特征与民族特征同等鲜明,两者甚至有交叉,如民族特征中包含着地域特征,即使同一民族因居住在不同地域,他们的风俗习惯也会有不同;不同的民族如果居住在同一地域,则往往会有某些共同的地方性的风俗习惯。(4)规范性特征。风俗习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民间思想与行为,是生产生活赖以遵行的准则与规范,有的甚至成为习惯法,或起到习惯法的作用,对民族成员有更大的约束力。(5)变异性特征。民族风俗习惯虽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是,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移风易俗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风俗习惯都与以往的农牧业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如今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牧业社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所以,传统的风俗习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编辑推荐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发展》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