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出版时间:2003-9  出版社:中国电影  作者:爱森斯坦  页数:5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译自苏联六卷本《爱森斯坦文集》第三卷,共分四部分:“论作品的结构”、“激情”、”再论作品的结构”和”并非冷漠的大自然”。书中,作者对如何使影片达到艺术上的完整与统一做了全面的论述,在镜头有机组合、声像和谐组合及合理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同时,还详尽分析和全面探讨了划时代力作《战舰波将金号》、《伊凡雷帝》等的创作过程和成功经验。这是一部解读大师的电影创作经验及理论思维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作者:(俄)爱森斯坦

书籍目录

一、论作品的结构有机性与激情二、激情奶油分离器与格拉尔之杯二十根支柱老年的雄狮埃尔·格列柯皮拉内西,又名形式的流动性哥特式建筑超具象性关于超历史性的问题袋鼠三、再论作品的结构四、并非冷漠的大自然后记追记

章节摘录

  在我对激情的这番议论中,迄今还一次也没有涉及主题与内容的问题,但愿这一点不要使任何人感到害怕。这里所讨论的并不是一般的富于激情的内容,而是以何种手段在结构中实现激情。同样一个事实可以以任何加工形态进入艺术作品:从冷漠的内容记录,一直到真正富于激情的赞歌。能使一个事件的“音响”提升到激情高度的艺术手段的特点,这才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东西。  无疑,这首先取决于作者对内容的态度。但是如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含义上的结构,正是这样一种结构,它首先是用来体现作者对内容的态度并同时使观众也以同样态度看待这一内容。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不多去研究某一现象的激情“本性”问题,那总是要取决于社会条件的。我们也不谈作者对某一现象的激情态度的本性,那显然也是由社会条件制约着的。我们在这里感兴趣的(在假定前两点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只是一个范围严格限定的问题,即在激情式结构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结构去实现这种对“现象本性”的“态度”。  那么,按照在有机性问题上已经证明是正确的那同一原理,可以说,为了使观众最大限度地“失去常态”,我们应该在作品中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仿格”,使他们按照这个“仿格”进入我们所希望的状态。  这种模仿行为的最简单的“原型”当然是在银幕上行为痴迷的人,也就是说,充满激情的出场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失去常态”的出场人物。  在这里结构将和描绘相吻合。描绘的对象--这样的人物的行为本身将按照“痴迷”结构的条件展开。就拿言语的特征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言语是未经组织的,一旦有了激情,言语便立即显出抑扬顿挫的明显节奏性;不仅是散文式的言语,甚至形式非常平淡的言语,也立即出现诗歌所特有的种种富有光彩的形式和语汇(出人意料的比拟,栩栩如生的形容等等)。不论就言语特征或人在这种时刻的其他表现来看,我们都能觉察到这种从一种质向另一种新质的变化。  这就是在这方面发挥结构的可能性的第一阶段。更为复杂和更为效果强烈的情况是,这一基本条件不仅限于人物,而是本身越出了人物的“范围”,延伸于人物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就是说,这一环境本身也表现为“气愤若狂”的状态。这种情况可以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看到。这方面的经典性例子就是李尔王的“气愤若狂”,这一气愤若狂已经越出了一个人的范围,发展成大自然本身的“气愤若狂”--一场暴风雨……。  “脱离常态”--转入另一个向度,以便引起激情的效果--一贯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特点。  譬如可以举出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一场,国王克劳狄斯为他举杯时的台词里对“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这件事的“激情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爱森斯坦的书都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