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的美术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巫鸿  页数:716  译者:郑岩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学界中,这些文章对近年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已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巫鸿教授学术成果的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

作者简介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主要著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牌性》等等。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创作的高峰。春秋末期是传统礼仪艺术和建筑变革时期。很多新的艺术形式、类型和流派都随之出现。作者交代了战国社会和政治的转型的背景,认为新兴精英阶层的出现,使得旧有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形式都将有所改变。作者认为本章综合和分析了这些视觉现象。为了再现视觉的情景,作者将从两种形式来介绍战国艺术:属于国家的考古发现和现存文物以及属于个人的青铜器,玉器,漆器和绘画。本章将分两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艺术和建筑”“死者的艺术和建筑”。作者强调视觉材料要放在具体相关联的类别中讨论,例如建筑和可携的物品。作者希望在这种形式下,能够将战国的艺术与社会、政治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强调总体发展,基本的特性和区域性的艺术和建筑传统,以及一些艺术品中体现的外来文化因素。

书籍目录

上卷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序  壹 史前至先秦美术考古   1 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   2 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观察山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   3 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纪念碑性”   4 眼睛就是一切——三星堆艺术与芝加哥石人像   5 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贰 汉代美术   6 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   7 “玉衣”或“玉人”?——满城汉墓与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质料象征意义   8 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 图像   9 四川石棺画像的象征结构.   10 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兼谈叙事绘画与叙事文学之关系   11 超越“大限”——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12 “私爱”与“公义”——汉代画像中的儿童图像   13 汉代艺术中的“天堂” 图像和“天堂”观念   14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汉代丧葬艺术中的“枢车”与“魂车”   15 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下卷  叁 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   16 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   17 何为变相?——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18 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19 敦煌323窟与道宣   20 再论刘萨河——圣僧的创造与瑞像的发生   21 汉代道教美术试探   22 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   23 无形之神——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位”与对老子的非偶像表现  肆 古代美术沿革   24 “大始”——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25 从“庙”至“墓”——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6 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27 说“俑”——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开端   28 五岳的冲突——历史与政治的纪念碑   29 “图”“画”天地   3O “华化”与“复古”——房形椁的启示   31 互透明之石——中古艺术中的”反观”与二元图像附录1:巫鸿教授访谈录附录2: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编辑推荐

在西方学界中,这些文章对近年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已产生重要影响。《礼仪中的美术(上下)》是国内首次对巫鸿教授学术成果的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礼仪中的美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7条)

 
 

  •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
    结论可能有争议,但方法论的运用的确值得学习。
  •   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
  •   巫鸿的这部论文集对国内美术史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意义主要来自一种方法论,而非内容。这种方法论为国内研究中国早期美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一种严谨的,科学的,经得起论证的方法及视角无疑更能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这部论文集的引入也确实开启了中国美术研究的西学风气,就是用西方证实精神,图象学方法等来探讨中国的东西。好处显而易见,古老的东西已经丧失的自身的表达方式,无法让世人进行有效的认知,如果想对其进行表达,那么就必须用一种现代方法来帮他诉说,帮他表达。我们从巫鸿的方法中接收到了诉说和表达。此书已经第三次印刷,发行数量在同类书籍中算是罕见的了这也和巫鸿美国人的身份相关,而中国学人自己写的纯学术著作多数数千册封顶了,极少再版,而且要自己承担费用,相比起来实在可怜。可怜的原因是国内学术生态的问题?还是自身学术水平的问题?这就不多说了。再者,巫鸿这些年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也奠定了一定的地位,甚至成了一块招牌,想到这里就会发现,本书作者巫鸿,他是符合理论上的学贯古今中西的人物,在这一点上没有人比他更符合的了。一个美籍华人,用西方的方法研究中国的东西,以古代功底高调介入当代艺术。像这类人的作品应该值得推荐的,不过这类貌似过于广博的人也容易出现骗子,所以大家评判吧!此书我给五星。
  •   《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巫鸿先生关于礼仪美术方面的论文选集,是这方面的学术精华。非常喜欢。
  •   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上下)好
  •   巫鸿的书你还能说什么了,尤其是研究古代美术史的部分。
  •   巫鸿的强项——古代美术史,三联的图片印刷也好。
  •   巫鸿先生在中国美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不必多说,先生学术精华的选集,研究美术者不能不读的一本书。更有郑岩先生编译,更为此书在国内打响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说了,去看书了
  •   巫鸿的著作不同于国内一般美术史的写法,信息量大却不枯燥。
  •   第一次看巫鸿老师的著作,感觉很好。以前看过很多历史和文化礼仪方面的书籍,看的太多反而越发觉得空洞,总有坐而论道的感受。看了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文化承载体,包括书画 陵墓建筑 壁画等,对其分析中 逐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礼仪文化在其中的应用。
  •   这些古人的绘画、雕塑以及不经意的一件日用品,能用什么语词来评价或衡量他们的创作意境和情感在当时条件环境下的复杂程度以及心理描述,其中任何一件物品的产生是不是非得用创作来形容艰辛的程度和对追逐信仰的可以无所不顾及其它,比如玉器,这个可想而知,陶器呢。。。一件属于美术的作品无论在什么器物之上反映的是什么,起码一定能反映制作时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甚至是对美的结论是否只是制作者本人的意识形态还是赋予时代的固有文化在心里的接受状态。无论怎样,文化总是站在特定的位置审视自己的意识,以物喻理引申出古人知天造地的神奇,所以给了后者、知者以辩知历史和继续探索真理的引以为傲的勇气。
  •   有关中国古代美术的“考古”,够专业有深度。尽管如此,还是值得大家一看。普及人文知识。
  •   中国早期美术史专业的书目,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
  •   巫鸿先生前期专注于研究高古时期建筑与器物中的纪念碑性,是书一出,堪谓其为自己树立的一块纪念碑了。
  •   看似美术专业书籍,其实更是中国文化的深思,我喜欢。
  •   写的是美术专业领域很不错的文章
  •   巫鸿的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做学术的视野和研究方法,值得推荐。唯一就是价格稍贵!
  •   细致,独到
    难得的美术书
  •   巫鸿老师的大作,值得美术院校师生及爱好者通读的艺术史书。该书系统性强、论点的切入角度非常巧妙,前后逻辑清晰。读后获益良多。
  •   巫鸿的书很值得看 得慢慢看
  •   巫鸿老师的书值得一看。静下心来需要花点时间,很享受的。
  •   巫鸿先生的书总是能给很多启发
  •   一本不错的集子,巫鸿先生的文笔实在令人佩服。
  •   上下册刚看完一本,个人觉得很值得一读。从礼仪、器物和明器中去解读其背后的历史形成原因,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做不同于常理的分析。
  •   读后,才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的、有生命力的礼仪。
  •   专业论文性的书籍,好书记得收藏!!!
  •   虽然有些论文是很早之前的,但依然很有价值。
  •   写得很好,虽然有些论文是很早之前的,但依然很有价值。收藏
  •   好的研究美史的文章!
  •   非常喜欢开放的艺术史这套丛书,已出版的均以购买,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更加感受到的是学者治学严谨,有理有据的态度.
  •   我的理论导师推荐的一本书,需要珍藏,肯定深奥和有意义,值得我慢慢读
  •   换一种角度读历史。
  •   很好的专业书籍,对于艺术方面的素质修养有一定的提高。
  •   看了海外华人的书,你会觉得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相互借鉴之风是非常可怕的。
  •   很不错的书。厚厚的两大本。
  •   艺术史中的经典之作,海外华人的巅峰人物。
  •   老师推荐给女儿的书,女儿刚刚看完他的《武梁祠》,深奥,难啃但有学问。这本书虽然还没看,但感觉一定是本好书。
  •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都是身边好些个材料,连带着上网查些内容,才能消化一些东西。很喜欢看这样的书,慢慢的研读,很有收获。
  •   书好印刷质量也好,正好赶上了这次打折,盼了好几天今天终于到了!
  •   书的封皮非常精美,质量很好,内容兼具专业性和通俗性,以及美感。很不错,只不过,有点小贵,忍痛也要买啊
  •   与众不同的书,很有用啊
  •   他的书不错 老公喜欢看
  •   书感觉不错,但还没开始精读
  •   数的包装太精美了,书还没来的及读,只看包装就赏心悦目
  •   喜欢在当当买书,是一种超值的享受。
  •   书很好,效率很高,谢谢
  •   图文并茂,非常详细,就是那送书的,软皮书全给我蹂躏了~~~~
  •   值得一读的书~受益非浅
  •   早就想买这本书,无奈太贵,用优惠券买还算便宜,赶紧下手。
  •   观看外包装就挺喜欢的,感觉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   挺好的一本书应该早看的
  •   这是买第二次了,第一次送人了,反映不错。
  •   不知道如何,包装有些乱。
  •   内容很好,偏贵一点
  •   很喜欢,能了解许多的东西!
  •   很好,非常满意,书包装整齐,精美,正版,物美价廉。
  •   帮别人买的,说是不错,专业性非常强
  •   非常值得品味!
  •   书写的好,翻译的也好,值得慢慢品味!
  •   这样的集子,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好书啊,不过是对这行的人来说
  •   专业;但不涩。推断合情合理
  •   专业书籍,值得反复读。
  •   专业,很专业,但是纸张感觉不是很好的样子
  •   好,帮朋友买的******************************
  •   好书阿。。。。。。。。。。。。
  •   巫鸿的书向来以学术性见长,这本书也是巫鸿先生的论文集结。对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想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读者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书!
  •   巫鸿的书买了好几本,特别是他的《武梁祠》《纪念碑》《重屏》三本获奖的书都买了,还没来得及细读,但感觉这几本书是他在中国作研究工作时积累的素材。其他几本如三本“什么之中的美术”都是与前三本有雷同的地方,就是一些现饭炒来炒去。到了美国之后巫鸿就失去了认识的源泉,至少是失去了最起码的感性认识,所以书也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   这本书是我看了简介之后非常感兴趣的书,老师强烈推荐珍藏的书,巫鸿的正的可以看
  •   怎么说呢,爱不释手,一直对方面感兴趣,此书向我们开启了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得以窥见神秘古老的文明
  •   巫先生重要著作,视野开阔
  •   大家作品,学术含量很高,值得看。
  •   很快就到了,书很好,很喜欢
  •   满眼都是字,得静下心来看
  •   不错,可以扩展不少知识,要是图片都是彩色就好了,呵呵
  •   看过了,买来留着用的。
  •   没怎么看完
  •   颇见功力的一本学术性著作。
  •   专业领域的嘉作,立论精,视野广。
  •   “纪念碑性”是巫鸿先生在研究阐释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关于礼器的社会功能、宗教政治功能时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名词。在本文的第一个部分,巫鸿及就此概念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即“纪念碑性”和现代所理解的“纪念碑”在内涵上有着深刻的不同,前者与后者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索性地将其视为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所具有的重要宗教和政治内涵里的一种核心精神,认为此三者体现“纪念碑性”上具有传承性的关系,这种传承体系伴随着中国物质文化发展中材料、工具的发展,也通过形制、装饰、铭文的发展最终汇成一个可被定义为“礼器”的宏大、完整的艺术传统。
  •   大致翻阅了一下,感觉还好,详细阅读才知翻译的怎样。
  •   巫鸿先生名作,读来多有受益。
  •   整整上下册,看完了还是意犹未尽,去找作者的其它著述了。
  •   经考古学老师推荐购买,的确是本有深度的书
  •   这套书是我的老师推荐给我的 买回来觉得真的挺不错的 很有趣味性 但不适合当成美术史的教材来用 因为是断代的
  •   要了解中国美术史,要了解美术考古,要了解巫鸿,这是必读书。
  •   巫鸿的书肯定对得起读者,有分量!
  •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觀禮於祖先之身後事,得歎,不慕王候,只慕仙。更得歎,今日神州各路“大師”橫行之可笑。最得歎,各路受“師”人,周瑜黃蓋也。    被你的亚马逊误导。  你是部分的表达了关于,人死身后事,之于祖先的态度,行为及决断啊。  这是汉代及汉代以前了。这些我很喜欢。还让我走了一点地理,也很喜欢,比如过于,几千年前的山东,(看来我曾经长大的地方,以前都在水里泡着呢,哈哈)。总之第一册我很爱。  换到,第二本,上帝,关于敦煌,关于美术和历史的敦煌,我还是爱的,  可惜,您对于佛,这个唠叨的太多了。真的,您写的太多关于这本书主题之外的各种佛教。我个人不需要这个,既谈不上洗脑袋,更谈不上长知识,SO..  对我来说,第二册有一半,都是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不拉。    好了,总之,为了我在第一册以及第二册的一半,我还是要推荐你。  哈哈。  而且,你虽然离开这个国家,但是你的心还是中国心。你比现在那些制度底下的那些没有脊梁的学者,还是强多了。
  •   这是我的导师推荐的书,感觉很有用,不过就是运送时候,第一本有点压褶,不过还好啦,比较满意。
  •   很精美,有深度,也有趣味。不象很多学术书籍读起来那么费力不过包装不靠谱,不知道被什么油浸透了书的塑封,封面大花脸毁收藏,遗憾
  •   很满意在亚马逊的这次购物经历,以后会继续光顾
  •   经常出去玩,逛博物馆 很多东西看不懂 买这个来看着玩的 学习了
  •   巫鸿先生的书第一次读啊!没说的,观点明确,资料详实,论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厉害!大家!大手笔啊!
  •   很满意,作者真是大学者,很有见地,导师推荐的
  •   此书还没有看,就不详细说了
  •   他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美术的功用...很不错,值得认真学习。
  •   当然好啦。不过来的时候包装破了点皮,还是不错~关键是书好。
  •   巫鸿的书是绝对值得看的,再加上三联出版的在装帧印刷等硬件上也很完美。5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