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权哲学

出版时间:2004-09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夏勇  页数:4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起名《中国民权哲学》,是要表示,它既是关于中国的,也是中国的。在内容上,它旨在叙述中国文化和社会场境里的权利理论,一方面,把中国发生的事情用权利话语加以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从中国的文化立场和经验视角打量当代流行的西方权利理论,予以必要的重述、修正或挑战。在立意上,它是写给中国读者看的,旨在勉力为解决好民权这个防治恶行、固本兴邦的大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智识资源。至于称“民权哲学”,乃是因为本书仅仅以民权或公法意义上的权利问题为重心,还算不上覆盖面很广的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哲学,尽管本书也用了不少的篇幅讨论权利哲学的一般问题。     编写这本书,有农民工拉车爬坡时步履维艰的痛沉,也有建筑师精心绘制蓝图时踌躇满志的愉悦。1991年底写完《人权概念起源》,几乎用尽了我自1982年从教以来的积累。1992年,《人权概念起源》出版后,我一度认为,自己对权利的思考再也跳不出这本书的框框了,于是,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接地气”,作社会调查,既为研究权利问题积累素材,也想为老百姓论证一些权利,争取一些权利,并由之彰显或实现或许因过久岑居于思想逻辑的象牙塔而可能萎缩变态的心性。从1993年初到1994年秋,从东北辽阳到中原洛阳再到百睡景洪;一共走了近二十个村落。访谈攒下的不少一手资料,虽然至今大多数还未整理和使用,但它们给了我很好的感觉,或者说,让我找到了感觉。     在乡村行走,与乡民接触和交谈,的确使我这个自幼长于农村但离去甚久的人受到极大的震撼,并增添了一往无前的力量。在中国,“农村”既是个地域概念,又是个政治概念。“农民”既是职业身份,又是政策身份。农村和农民是国家最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无论是从人口的比例,还是从苦难的程度,我们都可以说,中国最重要的公民权利,当是乡民的权利;中国最重要的人权,当是农人的人权。我觉得,正是与城乡二元格局相适应的明显不平等的特殊身份,使乡下人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和城里人很不相同,并拥有不同于西方工业化过程的特殊经验。随着乡村改革的深入,乡民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预示着,倘若重新厘清权利义务关系,通过理性的制度设计,把利益保护转化为权利保护,把发家致富、安定祥和的生活意愿凝聚为民主决策、尊重权利、依法办事的政治意愿,乡村就不仅是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策源地,而且还会成为实质性政治改革的策源地。正如我在《乡民公法权利的生成》一文开篇所说;这个思路,把我从对农人权利现状的记录和叙述,拉回到对社会成员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公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般原理的思考。     其间,1993年10月至11月,我第一次出国,周游德意志、英吉利,四十多天一口气跑了三十多个机构和大学。欧洲传统文明的震撼力激发了我对故乡故土的不无痛楚的眷恋与热爱。一路上,寻觅《人权概念起源》描述过的一些早期权利文本和见证权利斗争历史的著名机构和建筑,亲睹我在书里分析的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渐发育出人权思想的逻辑结构并率先完成近代权利革命的斯土斯民,观赏在我和朋友们正翻译着的伯尔曼《法律与革命》里数次出现的莱茵河仍静静流淌,凝视书中提到的与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和中世纪新兴城市法有干系的若干古堡、市镇历经沧桑却依然留存,造访我和友人正在翻译的人权哲学著作的作者米尔恩这位苏格兰瞽衰老人,以及面对倒塌未久的柏林墙的断垣残壁,会见当起“倒爷”的前东德驻华大使……所有这些,都对我反省和调整自己正着迷的学术研究有着某些至少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时,无论在中国的贫困乡村,还是在欧洲的繁华都市,每每从我心底油然涌起的冲动,就是“想做事”。     那段时间里,我思考较多的问题是,既然我们已经同意关于权利是现代法制的“核心”或“基础”的预设,已经同意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动乱、法治不昌的祸根在于治人者有权、治于人者无权的解释,还同意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能够享受最广泛的民主、最真实的权利,那么;在权利观念空前兴盛的最近一百多年里,尤其是辛亥革命“立宪”、“共和”以后,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在面对强权的时候还是那么束手无策、虚弱无助?他们怎样才能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里真正享有公法意义上的权利?……

作者简介

  夏勇,字同人,生于湖北荆州。 1978年考入法律本科,1982年开始从事学术和教育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

书籍目录

序 我这十年的权利思考第一章 民本与民权第二章 权利与德性第三章 和女士及其与德、赛先生之关系第四章 人权与中国传统第五章 权利发展与中国社会进步第六章 公法权利生长的理论模型第七章 中国乡民公法权利的生成过程第八章 酷刑与功利主义第九章 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重要内容索引重要人名索引跋 出书何为?

编辑推荐

  《中国民权哲学》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权利问题的主要成果。与作者早期的权利研究不同,该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文化场境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权利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从民权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权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这是一本对权利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哲学法律书,有一定历史厚重感,且东西方的权利文化的演变作了比较。此书应该说不是遵循同一个体系或者同一个主题,是作者发表的若干篇论文的集合,但是对于我们在现实中认识和把握权利颇有益处。
  •   很早看到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但是对具体的本土资源还不是很了解。那次老师介绍这本夏勇老师的著作后,我上网查了一下,看简介和目录喜欢了这本书。我现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粗略看了一遍。后来在网上买了这样一本书,开始细读。很敬佩夏勇老师,他的研究很深入,很好,为我们学习可以说提供了捷径,也为我们认识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蓝本。夏老师从文化的角度,从中国古代的角度,从中国农村现实的角度,从国外理论的角度,全面分析中国的民权状况及其相关方面。对于学习法学,如何看待传统,这本书是个最好的回答。
  •   早就听说过夏勇教授的这本大作,但是由于自己的懒惰,一直没有拜读,今天在当当上发现了这本书,买来一看,不得不对夏勇教授的观点和学识由衷的佩服,正如夏勇教授所言,此书是其继人权的现代起源之后,历经十年心血的又一部力作,书中的好多观点与传统有很多背离,也可以说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们是一个有悠久文化的历史国度,在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融合,可以说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毫不夸张的是,夏勇是这条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行者。
  •   作者是中国研究人权的学者,早期的有关人权起源的研究有影响,本书是作者近些年的思考,是好书。
  •   夏勇的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所谓法学者的视野及学渊,有一些 江村经济写法的味道。自然纯朴而又从人类至理中发现法学问题,解释当前,论述古今
  •   这几本书是老师推荐的,看后觉得不错,话说送货相当及时,服务热情,书都是经典之作
  •   夏勇的书啊。收藏之用。
  •   夏勇的名作了
  •   明白了好多道理,解决了好多疑惑
  •   值得精读的一本好书
  •   值得细读,强烈推荐,好书。
  •   夏勇先生的论文集《中国民权哲学》是作者继《人权的历史哲学》之后,在人权领域进行深入发掘所取得的又一成果。在《人权的历史哲学》中,作者对人权问题作了历史思考,而透过作者的文字,这种所谓的“历史思考”其实是对人权规则所作的历史分析,也就是按照人类社会生活规范自然进化的进程,对人权进行分类。从历史上看,调整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最初主要是习俗,此后从习俗中演化出道德规范,最后,法律又从道德中分化出来,成为主要的社会调整规范。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规范,都具有“二重性”特征,即一方面是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是对人的行为自由的肯定。即便是原始习俗,也同样赋予了原始人群一定的自由。只不过,不同规范赋予人的自由度有所不同而已。从这一意义上讲,社会规范从习俗演化成道德再发展为法律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自由程度不断提高到过程,也是人的价值和权利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由此将人权分为习俗性人权、道德性、道德性人权和法律性人权,便成了作者所自然得出的结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分类似乎有以历时性取代共时性之误,尤其是在人权的宪法保障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情况下,所谓“习俗人权”和“道德人权”确有画饼充饥之虞。也许正因为如此,作者进一步走进乡村,从乡村“小农”的日常谈吐中寻找灵感,这固然来自作者在学术上的自觉,但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良知。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一个以研究人权为己任的学者,倘不关注农民,则谈何人权?反之,只有关注农民,关注农民的人权状况,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关心人权。而一旦走进农民的生活中,就不难发现,农民对生活的理解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真切的。一个农民,也许他/她不懂多少专业术语,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他/她知道生活,希望生活富足,有安全感,子女有出息,并对未来充满信心,而这不就是人权事业的最终目标吗?这本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将人权话语化为生活常理的,值得一读。
  •   很景仰,就是没时间没心情细看。
  •   一女孩子推荐的,太专业了,实在超出我接受范围,看一半我就放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