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汉宝德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简介

汉宝德,(1934--) 建筑学专家。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 
1958年自成大建筑系业后,留校任助教。1961年转任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1964-67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学位后,返国接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接掌建筑系的十年间,调整建筑教育课程与国外主流的体系同步,培育众多建筑人才,在国内外均有杰出成就。
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起转任公职,担任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续接任馆长;投入科博馆十五年间,始终秉持远而广的视野及对品质的坚持,成功地跨越了岛内长久以来理念与执行之间的鸿沟,为岛内的博物馆及文艺事业树立了崭新的典范。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艺术学院筹备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长任内退休,正式告别二十的公职生涯。
现为"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历年来的建筑设计作品有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为建筑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风貌之研究》、《建筑与文化近思录》、《金玉缘》、《认识中国建筑》、《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科学与美感》、《不耐平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译有《雕刻的艺术》、《合理的设计原则》、《文明的耀升--人类文明发展史》等书。
曾先后投入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迹修护、博物馆经营等领域。在每一工作中,均为岛内当时的现况带入了新的观念,并付诸实行,为其后岛内的专业领域奠定较宏广的根基。东海建筑系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如此;科博馆及南艺的创设更是如此。堪称岛内文化界少有的"学者兼实行家",对岛内的建筑及文化发展有相当长远的影响。

书籍目录

序第一编 中国的建筑与文化  第一讲 建筑文化的基础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包装的原始文化    生命的建筑      人本的精神     务实的观念    结语  第二讲 自文化看中国建筑的三个段落    中国的古典时代    中世纪,佛教支配的时代    近世期,俗世文化支配的时代  第三讲 中国人的空间观    单纯的文化    棒棒文化    轴线也是一个棒棒    平面文化    正负的空间观  第四讲 古典中国的空间课题    单与双    方与圆    简与繁  第五讲 文字、文学与建筑    价值的意会    语音的暗示    形通意同    文学的空间意象    文学中的空间观念第二编 认识中国建筑   第一讲 人生的建筑    宗教情绪谈薄    家族至上的观念    现世主义的生活  第二讲 自建筑看文化    建筑的空间    建筑的形式    建筑的结构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台。人生离不开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都以某种形态连结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艺术品,如果没有建筑空间的架构为基础,就显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辉,而论为美丽的古董。    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预以修改。因此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就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1条)

 
 

  •   如果学习研究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的话,这本书是很值得看的。作者汉宝德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建筑,比照西方建筑来解读中国建筑的背景、结构、造型语言。读起来、理解起来也不费劲。不过还是适合喜爱建筑、喜欢设计、对设计有一定了解的人士阅读。
  •   作者知识面很广,对我们去探索未来中国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空间很有帮助。理解国人的生活态度、处事哲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虽然很多东西没有很深入的透视,但是对年轻的读者来说可以扩展自己的思想,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从而从文化中创造我们自己骨子里想要的建筑空间。
  •   传统的写建筑的作者总是在介绍建筑的建造样式、形状、颜色等等之类如此与文化只保持表面关系的文字,再往下深入的就很少能写得这本书般,让人能从人们一个小小的搭房子的方式上进入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发掘和反思的道路上。粗看,这本书就好像是课堂笔记,又好像是老师的备课教案似的,因为他到处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在涌动、在争论的痕迹。为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建筑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中国建筑没有发展出如西方文明那样结构复杂的建筑样式,为什么中国人总爱搭违章建筑……凡此种种,在作者发出疑问的同时,他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讲解。书中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很好地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理解方式,太过艰难的内容不适合在文章开头就展开,而深入浅出的阐述最适合读者静静阅读静静思考。读者可以随着作者的引导,深入地学习,甚至也可以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传统建筑,使用作者的思考模式,发掘它们背后的文化痕迹。很喜欢这本书,我们不太需要哪些仅仅浮在表面介绍各地的传统建筑加几张图片样式的建筑书籍,希望还有更多以这种方式出现的其他学科的书籍。
  •   海上灵光 许嵩第一笨随影笔记 作为嵩哥的忠粉 必备的啊 风景这边独好汉宝德大师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一直是一本很受推荐的建筑学科必读的读物 很有趣
  •   从梁思成那里接触到中国建筑文化,而汉宝德此书则是直接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建筑,不可谓不目光独特、视角新颖,提出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惜自己水平不够,要不然跟他来一场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弈论肯定精彩
  •   这本书很不错,视角很独到。将中国建筑的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有一定的道理。能够开拓阅读和研究欣赏中国建筑的视角O(∩_∩)O哈哈~
  •   这书很好,从中国文化角度了解中国建筑,从中国建筑了解中国文化。
  •   从台湾学者的视角来论述中国建筑文化 很不同 很有新意
  •   中国建筑文化,写的很好
  •   非常有想法有见地的书!我看了好几本介绍中国建筑的,没有一本像此书一样能把中国文化和建筑融合的这么好的
  •   对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很有帮助
  •   很值得一读,不仅仅对建筑做了很多讲述,对中国文化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观点值得去思考
  •   涉及建筑文化的书籍,谈建筑与文化、建筑与艺术,这类书相对较少,值得好好看
  •   从文化的角度谈建筑,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建筑,很值得看。是老师推荐阅读的,值得收藏,所以又买了一本。
  •   喜欢中国古代建筑,也喜欢听大师讲解古代建筑的魅力。
  •   建筑是文化的体现,很不错
  •   从文化的高度来谈论建筑,新颖而高屋建龄
  •   十分有手感的书,没有质量问题,分析了中国的装饰到建筑
  •   之前是看过了这本书才决定要买的,是一本写得相当有内容的书,哪怕是我这样的对建筑了解不多的人都能学到许多,值得推荐
  •   书不错,从另一面认识建筑
  •   即便我是建筑的门外汉,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好书。
  •   推荐理由有二:
    一,文字平实。作者有学问,却不卖弄,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形式将很多专业问题写的很深入简出,非专业人士看了也可以了解他的观点。这比很多学者著书时不用很多艰涩的词汇和冗长的句子就不解恨,好像不那样就不足以显示出自己学问一般的掉书袋的写法,高明的多;
    二,写作的论点以及作者看问题的站点都比较客观。不偏袒自己的文化,不诋毁他人的文化,只陈述事实,比较差异。我认为面对文化差异的时候,不论学问高低,都不能妄谈其间的优劣对错,而是要客观地了解并且尊重不同。文化要是没有差异,世界就不会这么纷繁多样。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作者个人观点非常强的一本书,很自我。不管读者认同这些观点与否,都不能否认,这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有启发性的、诚恳的好书。
  •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中国的文化在台湾!
  •   读后受益匪浅,可想作者的文化素质之高,有别于学霸的事他很谦虚,而且包容。
    可以作为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课外读物,写的很有趣味性,引人入胜,换个思维方式,也许收获更多!
  •   总体上不错,不过有些细节还是有一些知识性错误,特别是涉及到对其他文化现象的理解的时候。
  •   最近读星云大师、禄耀东,包括汉宝得得书,发现台湾学者的书还是值得一看,因为学术贵乎视野和真诚,这两点他们都具备了,这本书值得一读。
  •   汉宝德的文章没有生硬的学究气,朴实动人,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书本看起来流畅.
  •   作者的思考观点很特别也很生动,第一次看见这本书是在别人的书桌上,纯粹随意翻翻,打发时间,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觉得是值得多阅读很多遍的书,观点自然真实,除去了教科书还有大学授课内容里面的生涩和故作清高,晦涩难懂。非常好接受,又能启发你思维的书。
  •   非常棒的书!看了后感觉受益匪浅!
  •   讲座的形式还是值得仔细读读的。
  •   起初是在图书馆看到的,这次买来了好好研究
  •   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讲课演讲的集子,内容很好,观点很犀利,非常有启发性。
  •   从美学角度讲箭镞
  •   这本书我强烈推荐,写得很好,我快看完了,觉得学到不少知识。
  •   帮同事买的,说不错哦!
  •   这本书说的内容都很好~~
  •   还不错,词易懂
  •   内容充实,非常值得读,不读后悔,
  •   给力吧 好书
  •   内容丰富,价格便宜,非常满意!
  •   底蕴深厚,意识契合~
  •   好书哦。在慢慢看。
  •   妙笔生花,视角独特。
  •   做学问真的需要基于客观事实上的想象力!
  •   比较喜欢前两章,后面的觉得太空洞
  •   这本书是作者讲课的内容整理,读完好像回到大学补上了这么一课。买的时候,觉得这是讲建筑的书。这个冬天准备深入中原的时候,看看中国的古建,所以读来学习。书读过之后才理解什么是“建筑文化”,有关建筑,但是最大的是文化。作者有不少基于文化谈建筑的段落,中间不乏中西文化的比照。有些观念,偶是保留意见,所以看书过程总是要动动脑筋。
      
      以前在三联上读过一个韩国(记得貌似)建筑师的采访,他评论中国只有山水没有建筑。当时和假狮子同学说过,假狮子同学灰常不以为然。看过这书,偶觉得这位建筑师更有道理了。中国的建筑好似一个人的人生,而穿越时间的建筑应该代表神的意志。按作者的话是,文中中的现世思想与缺乏纪念性,造就了中国建筑的特点。而历朝历代争论建制胜于发展新的建筑样式。
      
      我很喜欢书中作者谈紫禁城时说,越走越远、越走越累也越来越感动,就好像中世纪的教堂也懂得利用冗长的走廊通向圣坛,而圣坛两边的柱子则格外修长。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建筑师营造某种幻景来打动景中人。只单纯想象一下,这是一幢经历了几百年沧桑的房子,或是屹立了几千年的石柱,已经足够打动我们了。
  •   中国古代建筑,讨论到细节,以各种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时,其渗透的是深深的文化底蕴。而本书却不落“俗套”,以宏观的角度分析,于空间和文化的流衍中讨论,自成大家之言。
  •   汉宝德谈美的文字很精彩,这本书他从美学角度谈中国建筑文化,而且是以台湾专家的角度来谈,是很有阅读价值的。
  •   学习中国建筑文化。入门级读物
  •   虽说来自台湾的汉宝德先生的这本讲座式的书稿是一家之言,但他对建筑文化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
  •   读书我一向喜欢不务正业,或者说特别系统的读书不是我喜欢的路数。因此在买专业书的时候,除了经典之外,很多与专业有关但又非教科书般的小品文就非常入我的眼。这本书是在买台湾原版书时认识的一位台湾建筑行业的大家,在当当搜了他在大陆发行的简体字版的书籍,挑了这本,主要是评价很好。拿到书后看得很慢。以前看过一位台湾人写的博士论文,关于红楼梦内的建筑格局。就觉得台湾人的视角和大陆是有些不同的。按理说,两岸的文化渊源是相同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后,会产生如此的差异?具体原因不深究,只是觉得看了国内的书后再看台湾的书,可以让你的视角更开阔!中肯地评价,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
  •   虽然只阅过作者的一些片断的文章,但是他敢做敢为的主人翁精神本来就闪亮于那个时代,作为一个成熟的执业建筑师,作为一个曾经热切拥抱建筑理想的朝圣者,作为一个曾经兢兢业业奋斗在建筑教育第一线的授道者,他经历着一整个时代。其间的暂暂回视,虽然价值取向已经完全蜕变,但是冷静的思考,鲜活的文字仍然折射了其所历经了种种选择过后的疑惑。
  •   本书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审视了大陆建筑,虽然书中的一些观点我还留有一些异议,但总体上来说该书的内容还是很吸引我的,有一种似有同感的感受。另外书的质量也很好,值得收藏。
  •   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观点,材料虽然都是那么些东西,但是发挥起来各不相同。尤其是讲土木建筑的生命,很有启发。

    三联似乎每次都这样,一版一印的纸张非常好,后面的印次就不讲究。
  •   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往往以建筑为一个引子谈到其他东西。
  •   可以了解一些中国相对的文化
  •   是讲座的形式的文稿。我翻阅了几章,比起一般的谈文化的,这本书言之有物,有观点。
  •   中国建筑学的普及,可以一看
  •   一直很喜欢这个作者的书,没有失望
  •   第一次见到书中的观点,尽管有些不敢苟同,但还是有所收益。
  •   思想很深刻,分析很透彻。
  •   学者的词汇近人,不卖弄学识。
  •   这件商品的优点是个人色彩强烈。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系统的基础常识是很难看懂的。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件商品挺好的,可以看见不同观点的人的意见。
  •   业余人士看不太懂啊
  •   有独到的见解!!
  •   还行吧,值得看看
  •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错
  •   可以给学生讲课用的
  •   建议有此书的TX还是读读吧,看过一遍,感觉还可以,起码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   作者在序言里说,“一直担任行政工作,又从事建筑创作,花在学问上的工夫太少。谈建筑文化,只能浅尝,不敢深入”。并非谦虚之辞。书分为两编,是作者两次讲演稿的整理文本,不可避免出现前后重复的现象。即使从单编来看,作者从文字、瓷器、玉器乃至剪纸等多重角度来讨论中国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其中建筑又从史前谈到明清,兼之中西对比,可谓纵横时光数千年,指点中外几万里。难免结论多过推理,先验多于逻辑。实在算不上有价值的书籍,如果不是过于无聊打发时间的话,还是不要读了。可值得称赞的是,本书印刷水平很高,黑白插图与文字印在同一页面上,却精细入微。算是文字之外的一个小小惊喜。
  •   文字比较通俗,能深入浅出结合文化来谈,系统性还不够
  •   一个讲座的记录
  •   应该说前面两篇的内容比后面的更有可读性,不过,总体上很不错。
  •   像历史书,平淡,文字较多
  •   老先生的文字需要细心品味。
  •   以前很少涉猎此类知识,这本书开启了一扇窗,增加了知识,喜欢
  •   字体小了点,看起来不大舒服
  •   文章从作者本人的角度阐述了他对建筑的理解,和文化的关系,挺有意思。
  •   书很好,从建筑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文化,观点很新颖。值得一读。
  •   表述深入浅出,好书.
  •   汉宝德为台湾一建筑大师,但行文却深入浅出,触类旁通,不卖弄文字和理论,以为通俗。通俗不失雅兴,各部分分章明确,以讲座之口味传达,举例较为生动,虽一家之言,但行文比较陈恳,以思考代替平铺直叙的引论。我看过正统的中国建筑史,如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所写,较之这本,可读性差之千里,特点却在专业。西方建筑史如世界建筑史十二卷,建筑理论史等书,更是枯燥乏味,远不及这本轻松达意。对于传统建筑感兴趣的,对这本书可以阅读,不必专业,但求启发。
  •   浅显易懂又内涵丰富,适合对建筑文化有兴趣的入门者
  •   汉保德老师的书还不错 这书也是我们的老师推荐看的 所以我买了 ~但也是放在床头偶尔看看那
  •   一些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观点无法认同
  •   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也有很多站不住脚的说法。总体说来瑕不掩瑜。
  •   汉宝德先生学识渊博,观点和切入点都比主流的建筑文化书籍独特,相信初学者一开始未必能接受其中一些新颖的观点,还在学习中,学识浅,不便多加妄言,希望高人多加指点
  •   还没认真阅读,应该是不错的书。其一是读过汉先生的《如何欣赏建筑》,感觉收获颇丰;其二是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价也不低。
  •   一度是我的如厕必读,只是关于文化的一些观点太主观
  •   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什么职业,都建议一读。台湾人的学术著作就是高出大陆人,替大陆的学者汗颜。
  •   作品不错,但是不是我想买的版本,物流包装有些问题,书封皮有磨损变形。
  •   150多张小黑白图,虽然不是彩色的但是足以说明问题。非常超值,推荐!
  •   随便看了看,文化层面还不错。
  •   昨天上午下单今天下午就到了,发货很快,书的封面有折痕,有破损,让我无奈的是竟然有十几页重页,还好书内部内容还健全,就算我占便宜了吧,多送我了十几张带油墨的纸
  •   很精简的一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对中国建筑文化有很独到的见解,看起来很过瘾又不冗长,满意!
  •   内容很不错,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开卷有益。
  •   昨天开始看 今天看了五六十面 越看越生气 现在买书都会买那些许多人推荐的 好多比较晦涩 没看太多 也不是很懂 便很少来写评价 这次纯粹是怕有些不是很喜欢看历史的人被作者误导。读了作者写的 就觉的是个十分没有民族自尊心的... 阅读更多
  •   总算看完了,觉得写得不是特别深入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   一直关注的建筑书籍,活动时买下,很不错
  •   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