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外纪

出版时间:2006  出版社:三联  作者:徐慕云  页数:182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沈达人       徐慕云先生是20世纪中叶蜚声戏剧领域的戏曲史论研究家、剧评家、戏曲教育家、京剧艺术资料收藏家。原名徐长廙。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系清末光绪年间拔贡。受家庭熏陶,先生自幼酷爱文学、书法,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攻读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相继供职于《商报》、《大公报》,任副刊编辑,后又担任百代、高亭、大中华等唱片公司收录部主任,负责京剧和地方戏唱片的选录工作。1933年,受聘为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北平市政府文艺专员,1935年因母逝辞职丁忧。抗日战争爆发,先生在上海坚持民族气节,多次拒绝褚民谊邀请,坚决不为日伪工作。1938年以后,历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务长、中华国剧学校校长,培养了关正明、程正泰、王正屏、黄正勤、张美娟、顾正秋、孙正阳、李松年、钟松碧、沈松丽等一批著名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生应中南文化部邀请,由上海移居武汉,与高百岁等筹建中南戏曲学校(后改名武汉戏曲学校),出任教务主任。同年,先生主动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清末以来一千多张戏单、三百多张老唱片,以及一些名演员的书画手迹捐献给国家,为中国戏曲文化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1966年,武汉戏曲学校停办,先生虽届高龄,仍孜孜于戏曲著述,直至1974年逝世。此外,先生还创作、改编了京剧《赵氏孤儿》、《黑旗刘》、《脱靴辨奸》等历史故事剧。    先生自幼习闻家乡戏曲,在读大学期间即开始钻研京剧,后又师事陈彦衡,探讨谭鑫培演唱艺术,造诣深厚。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对戏曲的了解和钻研日深,又在与一些京剧、地方戏名伶的交往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先后编写戏曲论著多种。最早问世者为先生主编的《梨园影事》,1928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初版;后因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经与胞弟徐筱汀共同修订、补充,1933年改由华东印刷公司再版。1938年,先生主编的《中国戏剧史》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77年台湾世界书局重印了此书。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此书作为“蓬莱阁丛书”之一再次出版,同时上海书店也将此书收录于“民国丛书”,足见其影响深远。躲斋先生在“蓬莱阁丛书”《中国戏剧史》“导读”中指出:《中国戏剧史》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戏剧史,叙述了起自周秦时代的优伶,迄于民国以来的“花部”和话剧。其次,它还非常重视戏剧的演出实践,从表演着眼,以专章详述角色、唱腔、场面、后台等等,成为其一大特色。它又从横的方面,撰述了秦腔、昆曲、越剧、话剧等十一种各地各类的戏剧史。    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先生在《申报》发表了《故都宫闱梨园秘史》159篇,对京剧艺人的观念、行事、艺术均有述评,一些篇章有一定史料价值,成为梨园的趣闻轶事。先生于1924年至1940年,还在《戏剧月刊》、《半月戏剧》、《十日戏剧》、《剧学月刊》、《文化建设》、《梨花杂志》诸刊物发表戏剧评论文章多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生笔耕不辍,与黄家衡合著的《京剧字韵》,195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京剧唱念的阴阳平仄、五音四呼、尖团清浊及所用韵辙,并附京剧常用字汇表。1960年,先生所撰《京剧杂谈》由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其中第一部分介绍了京剧各行当的流派,第二部分杂谈京剧唱腔、字韵、韵白、脸谱、化装与靠旗、翎子、髯口、水袖的功用,是一部知识性读物。1970年以后,先生在高龄、重病的情况下,仍用四年多时间写成《京剧音韵字汇》一书,于197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长江文艺》编辑部内部出版,为发扬中华戏剧文化贡献了毕生精力。    徐慕云先生的《梨园外纪》,是继《故都宫闱梨园秘史》以后,在《申报》发表的又一部有关戏曲历史的著作。从1939年5月至1940年7月,连载204篇。全文记述了若干京剧名伶的生活和艺事活动,以对表演艺术的记述和评价为主干,也传播了一些京剧的知识。比如先生指出,嘎调有难易之分,《战太平》、《目连救母》中的二黄嘎调需使一长腔,较之《探母》中的“叫小番”要难得多。而且嘎调有软、硬之分,嘎调、半嘎调之分。这就增加了读者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再如先生谈到金少山与钱宝森同台演出《捉放曹》、《空城计》、《法门寺》时,正值钱宝森倒嗓未复元,金少山就绝不用嗓子啃对方,而是压低调门,让钱宝森得彩后,才偶尔要个好。有一次《龙凤呈祥》演出前,金少山还热心地在后台忙着给龚云甫送饭。声誉越高,架子越低,更不十分重视金钱。金少山为人虽有缺点,但在从艺的这些方面还是给后辈戏曲演员提供了可以学习的先例。     作者对表演艺术的记述,以褒扬为主,但也有比较和批评。比如认为贵俊卿学谭鑫培独有心得,袍带戏《盗宗卷》、《群英会》、《王佐断臂》百看不厌;《卖马耍锏》得谭鑫培琴师孙佐臣传授,更是老谭后的独一人。又如说红豆馆主溥西园学王楞仙功力很深,再从黄润甫学曹操戏,生、净、丑、末无所不能。而且文、武、昆、乱样样精到,全本《宁武关》远胜余叔岩、言菊朋、瑞德宝三人。作者还指出,所谓徐碧云犯梨园白虎之忌是妄诞的传说,徐碧云的失败、潦倒全在自己不思上进;原本容貌一般,唱青衣已属勉强;吸食鸦片,更是自毁面目;行为不检点,被罚苦力,尤为观众所鄙视。对1939年余叔岩违约,未到沪上某堂会出演的原因,作者的判断尤有知人之明。以为虽有无需以演剧维持生计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钱金福、王长林等老搭档物故,余叔岩为维护已获盛名,故而不愿草率登台。通过这样深层的心理分析,呈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严肃、认真态度。在以上种种记述之中,包含着对艺术精粗美丑的鉴别,以及伶人从艺的一些经验教训,颇值得后学者去把握体悟。     此外,全书以活泼、清新的文字娓娓而谈,让读者手难释卷,而无阅读疲劳之感。同时,所记述的京剧伶人生活和艺事活动,又以一系列生动图景,成为近代京剧发展历史的形象映照。     三联书店此次重新整理出版这部徐慕云先生早年的著作,对于帮助后人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界一些名人的艺术造诣、成名经过、为人处世的态度、社会舆论以及鲜为人知的轶事有所裨益。     徐慕云先生之女徐玉华为《梨园外纪》专著出版,嘱我作序。考虑到徐慕云先生的戏曲著述活动主要在20世纪的30年代到40年代,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已经了解不多,故而对先生的生平和著述做了如上介绍。是为序。

内容概要

《梨园外纪》记述了20世纪初期活跃于京剧舞台的京剧名伶生活和艺术活动,他们的艺术造诣,成名经过,为人处世的态度,当时的社会舆论以及鲜为人知的轶事,以一系列的生动图景,成为中国京剧发展历史的形象映照。

作者简介

徐慕云(1900-1974),江苏徐州人,我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曾学戏于陈彦衡先生,对谭派艺术有过深入研究。20年代末,从事戏曲评论及戏剧史、京剧音韵等研究,著有《中国戏剧史》、《梨园影事》、《京剧杂谈》等书。曾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务长、中华国剧学校校长、中南戏剧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在主持“百代”、“高亭”等唱片公司的戏曲节目选录工作期间,为京剧声乐艺术的资料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籍目录

序梨园撷英 伶界大王谭鑫培之聪明过人处 张荣奎老当益壮 贯大元擅演《永安宫》、《汉阳院》等老戏 冠绝一时之《长坂坡》带《汉津口》 《青石山》之八个马童 南方之琴鼓圣手 红豆馆主文武昆乱无所不能 一出表扬民族英雄的戏剧 点缀新年令节的几出戏梨园往事 义伶罗葵舫生前两事足述 余叔岩不愿出演的最大原因 电影公司宜请尚和玉摄制影片 金少山北上后大红的原因 三刘之孝义节 贵俊卿尚在人间耶 罗百岁临危犹作趣语 刘赶三二驴送丧 杨小楼亦崇拜李春来 南北各存一供奉 北平票界中两位呆公子 某王爷演搭桌戏之趣闻 自作聪明反倒弄出笑话 忆刘鸿声之暴卒梨园风雨 家庭多故,菊朋几步大头后尘遁入空门 因言菊朋的红想起贯大元的潦倒 卧云居士的匿迹与李多奎的扬名 金嗓子坏了 孙毓堃、侯喜瑞染上嗜好太可惜了 伶人与鸦片 王克琴与张勋离合之经过 军阀残杀优伶的残暴行为 徐碧云触犯梨园白虎之忌梨园掌故 旦角所用之长包头创始于梅巧玲氏 马连良《临潼山》之方靠旗 《战太平》的华云是花云之误 坤伶打炮不宜唱《玉堂春》 老生老旦之嘎调 大轴戏前休息十分钟的意义 剃头与拔毛为伶人两大苦事 《乌龙院》剧中的金银问题 二十万公帑造就高材生十人 员外、贝勒、候补道梨园戏馆 老伶工凭能耐吃饭新艺人靠捧场赚钱 今昔邀角之不同 “戏忙子”与“吃飞的” 新建戏馆有开门破台诸迷信 上海宜创一昆秦皮黄合演之剧院 民国后伶人身价抬高的原因 几位银行界的捧角家

章节摘录

伶界大王谭鑫培之聪明过人处     今人每以为清季供奉内廷之伶工,处境必异常优裕而尊崇,往往生欣羡之心,实则机械式生活,完全丧失自由;且小心翼翼,大有“伴君如伴虎”之危惧。谭英秀(即谭鑫培)受西后殊宠,居然获得大王贝勒之崇衔,可谓尊崇极矣。惟每值内廷传差,黎明起身时恒作自恨之语曰:“老佛爷总是放我们不过,这么冷的天,这是何苦来呢?”盖谭氏嗜阿芙蓉(鸦片)甚深,平日起床极晏,若遇传差,即不能安睡。有时恐迟到误戏,辄坐以待且,而献艺帝后驾前,又惧或以失眠故,致嗓音失润,有效力不周之罪,不特难邀后赏,抑且将受斥责,于颜面声誉均大有关碍也。老谭之做此语,固见其心细如丝,临事而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徐慕云,这是一个对一般读者来说已经相当陌生的名字,如今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历史转折时刻和某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会忆起一些旧人旧事,特别是那些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不仅仅是为了温故怀旧,更重要的是知新前行。“梨园外纪”刊于《申报》之“游艺界”专栏,始于1939年5月3日,止于1940年1月7日,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京剧界的人和事,有时涉及一些与戏剧有关的政坛人物,也间或论及上海戏剧界的情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梨园外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徐慕云,这是一个对一般读者来说已经相当陌生的名字,如今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历史转折时刻和某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会忆起一些旧人旧事,特别是那些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不仅仅是为了温故怀旧,更重要的是知新前行。“梨园外纪”刊于《申报》之“游艺界”专栏,始于1939年5月3日,止于1940年1月7日,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京剧界的人和事,有时涉及一些与戏剧有关的政坛人物,也间或论及上海戏剧界的情况。
    《梨园外纪》记述了20世纪初期活跃于京剧舞台的京剧名伶生活和艺术活动,他们的艺术造诣,成名经过,为人处世的态度,当时的社会舆论以及鲜为人知的轶事,以一系列的生动图景,成为中国京剧发展历史的形象映照。
  •   徐慕云,这是一个对一般读者来说已经相当陌生的名字,如今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历史转折时刻和某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会忆起一些旧人旧事,特别是那些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不仅仅是为了温故怀旧,更重要的是知新前行。“梨园外纪”刊于《申报》之“游艺界”专栏,始于1939年5月3日,止于1940年1月7日,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京剧界的人和事,有时涉及一些与戏剧有关的政坛人物,也间或论及上海戏剧界的情况。
  •   看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大师名伶们的奇闻轶事,特别长见识。喜欢京剧后读的第一本书,虽然半文言读起来有些费劲,但是读进去就会有种欲罢不能想一口气读完的感觉。非常好的书!!
  •   徐先生写梨园行的事儿,称得上原汁原味。
  •   出现在书中的都是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对梨园往事感兴趣的可以一读,非常有趣。
  •   梨园圈内人士的评论,值得一读!
  •   我是外行,看看老梨园的趣闻,只是一种消遣而已。
  •   真实客观 作者生活年代正是京戏鼎盛时期 与众多京剧大师都相识
  •   不可多得的京剧历史材料,值得一看。
  •   可以了解京剧界名伶的许多秩事
  •   很多京剧的老故事,很长知识。
  •   记录了许多不知道的京剧界的逸事,很有趣味
  •   很好的一本书,喜欢戏曲的可以看看
  •   你可以了解过去唱戏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生存的。
  •   版印清楚,看起来挺舒服
  •   十分有料
  •   该书作者——徐慕云先生为20世纪中叶著名戏曲史论研究家、剧评家、戏曲教育家、京剧艺术资料收藏家。书中记述了三、四十年代若干京剧名伶的生活和艺事活动,以对表演艺术的记述和评价为主干,也传播了一些京剧的知识。全书文字活泼、清新,叙事委婉,读来爱不释手。记述伶人艺事和生活场面生动有趣,历历在目,使读者在叹赏的同时更多的了解了京剧发展的历史掌故。该书是京剧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好书!!
  •   京剧戏迷值得一读的梨园掌故
  •   作者是从民国时代走来的戏曲评论家,对京剧的典故和大师们的趣闻轶事了如指掌,很长见识。别有趣味。
  •   梨园掌故,有意思。
  •   很好,了解一些奇闻轶事~
  •   给老爸买的,他非常喜欢。因为可以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   在取消的订单里,哈哈
  •   文章短小,读起来有些意思
  •   就是写艺人们的事,台上的和台下的,多是谈戏和谈艺,比如角儿们怎么刻苦,怎么红起来,怎么形成自己风格,怎么走了下坡路。看着那么多老戏老人,真是眼馋,可眼馋也没法。    作者也会有揭隐私或者挖苦的时候,有的话说的稍微刻薄了,还故意隐去人名让读者猜,其实一猜就能猜到,也是作者的俏皮处。比如说张伯驹和余叔岩哪里,还有一处,说某角演十三妹和萧太后时几处发挥,纯属自作聪明,我想这个名角指的是尚小云吧。虽然有这些,但多半只对事不对人,细想都不过分。    八卦也要有品,这本书就是如此。
  •   买的时候没仔细看简介,以为是戏说的书,结果意外的专业,看的时候还是需要些耐心的,但真的很有意思,高于期望值啊。
  •   措辞,文笔很有古韵。说了好多梨园行的旧事。也能借古通今。角的红也好,败也罢,都是有它的原因的。
  •   很薄的小册子,三联这本书的定价偏高了,卓越的折扣也没有让利到位,不过纸张和印刷还有装帧没得说,是非常不错的。我的文言文水平不是特别好,读起来有些费事,有些文字的确非常的绕口。文章所涉及的人物有些没怎么听过,可能是我不太懂戏曲的缘故。总之,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章诒和的《伶人往事》。
  •   这本书总体来说适合戏剧研究人员阅读,并可作为中国戏剧史的参考资料。很不错。值得推荐。
  •   是戏迷的高级八卦材料,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   梨园史话
  •   了解当代文人的现状
  •   价格 还是再便宜点就更好了
  •   徐慕云的叙述精彩至极
  •   可惜上一册买完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