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刘瑾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前言

看完《归去来兮》文稿,14位杰出归国留学人员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动。这些留学人员是幸运的,他们遇上了好时代。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他们才有可能到国外去深造;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才对人才有了如此强烈的需求,才使他们施展才华有了如此大的舞台。他们的成功无疑与个人的天分与努力不可分割,但想想在他们以前有多少有同样天分和付出同样努力的人才却不能象他们那样得到发展呢?“时代比人强”,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真是息息相关啊!只有自觉地将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个人事业才能得到大的发展,在人生转折关头才能做出果断而正确的抉择。书中14位归国留学人员在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令人钦羡,然而更使我感动不已的是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热情。他们的事迹,使我相信热爱中华、热爱祖国是深藏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怀,是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中不可改变的元素。中华百年留学潮,时代背景不同,但留学报国的旗帜代代相传,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的留学生,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已经归来的还是仍在国外学习、工作的,不管是公费的还是自费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都在想着为祖国、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以更大的热忱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注意到,书中的主人公之所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他们留学期间深入所在国家的主流社会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仅重视专业学习,而且深入西方社会实践,对西方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与体会。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妄自菲薄,对中国自己的文化保持着自信和热爱。他们保持了文化的自觉,精神境界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得以升华。于是他们在自己事业的发展中就有了比外国入和其他国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还欣慰地看到,他们中间不少人在事业达到一定高度后,殊途同归地都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思索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到了新的层次,他们的精神境界到了新的高度,他们因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并充满阳光。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也使我久久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中有些人在国内时难以发展,而到了发达国家就能脱颖而出呢?这里有一个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问题。当前在我们国家还存在不少束缚人才成长的因素,我们常常限制人的创新,常常扼杀人的个性,我们给人显示才华的空间常常太小。这里有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有体制与机制层面的障碍。要使得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就必须突破这些障碍。书中的故事,在这方面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本书中记述的14位归国留学人员的故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上百万留学人员奋勇拼搏,艰苦创业的缩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真实记录。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有过类似留学经历的人,读起来感到格外的亲切;对于那些准备去留学的青年学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对全社会来说,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则能更加体会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与我国留学政策的正确,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最后,我要对刘瑾女士利用业余时间,怀着极大的热情完成这本书,表示由衷的敬意。是为序。

内容概要

书中14位归国留学人员在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令人钦羡,然而更使我感动不已的是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热情。他们的事迹,使我相信热爱中华、热爱祖国是深藏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怀,是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中不可改变的元素。   这本书中记述的14位归国留学人员的故事,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上百万留学人员奋勇拼搏,艰苦创业的缩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真实记录。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曾经有过类似留学经历的人,读起来感到格外的亲切,对于那些准备去留学的青年学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对全社会来说,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则能更加体会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我国留学政策的正确,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

书籍目录

序言一(韩启德) 序言二 当代留学生的使命(胡祖六) 王兟 在艰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寻找自我 王中军 在生活中游走 王绍光 漫漫学术路 宁高宁 企业忠良 附:宁高宁在华润的工作历程 田溯宁 把互联网带回家 刘二飞 疾速往事 刘持金 阳光下的乐章 李山 追梦   归途 李稻葵 召唤 钱宁 文如其人,人如其名 寇日明 十年一斗米 薛澜 航程 魏群 梦的轨迹 编者后记(刘瑾)

章节摘录

在生活中游走可能现在我的名字总被和成功的电影人联系在一起,其实自己并不觉得我和其他四十多岁的人有什么差别。少年参军,青年出国,前者是受家庭的熏陶,后者是受时事的影响,最后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了。至于后来做电影,还做得挺成功,虽然现在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有经商的天赋,但在当时来看,不过是比别人多了几分运气。而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对于我来说,更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有时候就像在喝茶,只要你心态平和的慢慢去品茗,不管茶是甜的、苦的还是淡的,都能品出茶香来。在美国1989年的时候,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些说不出的压抑,我也不例外。那种压抑和没着落的感觉让我突然想出去走走,于是就出国去了。在美国一待就是五年,三十岁出头那一段创业的黄金时期都是在陌生的国度里、在学习和打工中度过的。那时候出国和现在的年轻人出国不同,现在的学生有不少都是拿着奖学金出去,或是家里面供着的,出国前还要对留学的国家的文化、语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准备。对于他们来说,出国留学可能只是换一个环境,多长点见识,打工也只是一种体验,真为生活奔波的并不多。可我当时却是说出国就出去了,先不要说心里面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国家和文化,光是语言那一关就让我很发黜。结果在美国那么久,我始终都没有融入那个社会的感觉,始终都没有找到自己能大展拳脚的信心。因为我在国内是学画画的,到了美国还是继续读美术,当时的生活特别的简单,就是一心一意地上学、打工。和我一起出国的那些人,很多都在为留在美国努力,是不是读书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因此,很多学美术的人都去当了职业画家,后来其中一些人也回到了国内,有的现在还颇有名气,像陈逸飞、艾轩他们,当年都曾经在美国留学。不过我始终都守着学习这条路,一直走到学成回国。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生活,真的是很苦。那种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虽然在餐厅给人送外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精疲力尽的时候还要看书、画画,总觉得休息不够,生活条件就更不用说了。但我并不是不能吃苦的人,最让我觉得辛苦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心理上的孤独。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但是那种发达的文明却始终不属于我们这些外来人。语言掌握的不好,首先就已经让我缺乏一份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毅力不够,我想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那种感觉。在一个陌生的社会中,语言不好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完整地表达自己,顺利地与人沟通,完全地过自己的生活。而文化上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更是让我没有办法、也没有机会融入那个社会中。记得那时候住在小公寓里,每天只在晚饭后和太太出去散散步,遇到认识的邻居,最多也就是说一声“Hi”就再也没有进一步的熟悉。房门一关,连住在对门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是成为朋友。生活不同于短期的工作和度假,如果觉得不适应,精神上时时刻刻都紧张着,那为什么还要生活在那里呢?在美国我始终没有融入过那个圈子,也从来没有找到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没怀疑过自己是要回国的,即使回到国内不能事业有成也一样。因为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国内的环境才是我的心理能够放松的地方,才是我能够“生活”的地方。在这方面我可能真的很传统,我适应国内的生活节奏,习惯国内的生活环境,也喜欢在国内的生活圈子。尤其是在国内,我会有很多朋友,他们可以和我一起分享成功,共同分担失败,彼此之间这种息息相关的感觉在美国是找不到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才会远离家乡在异国打拼。和其他留学生在一起,我们常会讨论自己的梦想,很多人想留在美国做个中产阶级,有个稳定的工作,然后买房置车,安居乐业。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的,或者在某个领域出入头地的。我大概算一个另类。每次我都会说想要回国,回国办一个公司。——当时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相信,既然出了国,何必要再回来,这不就等于转一个圈又回到原地?但我的确是毕业半年多就回国了,在美国只是单纯的上学,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的硕士学位,除了打工之外没有任何正式的工作经历。正因为如此,西方人的工作方式并没有对我产生什么大影响。而且那时候一起留学的同学,回到国内的很少,即使是回到国内的,也少有成为同行的。现在的朋友,很多人并不知道我的留学经历。十几年前我拿着自己的钱开始创业,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都是在国内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和其他本土创业者没什么区别。在美国五年的生活,总会有一些收获,有一些值得怀念的事情。说实话,当年如果留在美国,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走进美国的上层圈子,也不太可能和明星、政经界的人士有什么交流,但这些回国后我做到了。当时梦想的车子、房子、公司、名气,现在我也都有了。而做到这些,很难说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发挥了什么作用,其实在美国我最大的收获是吃苦这个过程本身,那种拼命赚钱的日子,让我时时刻刻能够体会到国内的幸福,直到现在还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做得更好。但是说来奇怪,现在回想起当年的苦日子心里头还是会有一些暖暖的怀念。怀念我们那个小圈子里的留学生,周末聚在一起,凑几百美金,就已经吃得心满意足;怀念我们埋怨生活的无奈,憧憬未来的激情;甚至怀念为生活忙碌,四处奔走的劳累。或许是因为那种日子累,但却简单,做好今天的自己,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而那种忙里偷闲的简单快乐,更是现在体会不到的。

后记

2004年下半年我偶然开始参与主持海外青年中国论坛(OYCF)香港沙龙的一些活动。11月下旬有幸邀请到TOM集团CEO王兟担任沙龙的主讲人。王兢分享了他成长、留学和事业发展的历程。王兟传奇的经历和杰出的演讲才能,一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听众。“大陆出生、海外留学、在港财经界工作”是那晚听众的共同特点,一时群情激昂,大家在王兟成长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心里总结着过去、思索着现在,也描绘着充满不确定和期待的将来。兴致所至,编辑一本书的想法应运而生。旅港八年和在外企工作多年,高效率是一贯的追求风格。以为一本书三五个月就可以完成,真正开始收集研究资料、寻找人物、确定写作风格,才发现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每一个人物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的,都是空中飞人,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个城市。电话打了无数次,电邮写了一长串,还是很难确定采访录音的时间。几次想放弃,可人物和人物的故事都在激励着我、鼓励着我,令我最终完成了这个项目。寻找人物的过程充满了遗憾。有些人物我非常喜欢,可惜他们身处在某个行业,或处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干脆喜欢低调的生活,不方便与公众分享他们的故事。我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对生活的选择,因此,就有了割舍、就有了遗憾。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一批海外学人的缩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编辑一本书、一本报告文学题材的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因而挑战来自方方面面。出国前,曾经读过钱宁的《留学美国》、翻译本《美国梦寻》。市面上同类主题的书报林林种种,如何与之不同,如何突破?最后的选择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归来”的故事:作为归来者,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在做我们想做的事,也在学习如何在挑战中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愉悦。每一篇文章,都是在采访录音的基础上整理、经故事的主人公本人修改认可而成;胡祖六、李山甚至亲自撰写文章,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他们,我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这本书的面世。编辑这本书还有一个不小的收获,就是发现自己的人缘很好,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都在帮忙。我的姐姐刘怡、上司方黄吉雯、杨绍信给予了大力支持;朋友林虹、郭庆齐做了大量的文字整理工作;张永、朱涛、殷长春、李波、张新、蔡为、王庆新、施婷婷、毛玉浅等都在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编辑本书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心里承载的是温暖和感激。本书有幸获得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院士的认可和支持,他为本书撰写了诚挚的序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王俊国副总裁、三联书店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协助和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归去来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这本书非常好,值得一读,尤其是年轻学子,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对人生的选择和学习、价值观会很有帮助!
  •   书我还没有看完,不好妄加评论。但就我看的一些内容,对我的人生还是有帮助的。但总体来讲并没我想象的好。有一些错误好像都还没有检查,很多都是录音内容用电子版记录了一下,或者直接通知本人写了一篇传记式的小文。但是能采访到这些人,并且想到把这些故事编辑成册,我觉得作者也是很不一般的人物,至少有很独到的思想。
  •   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正面激励的作用,书中的人物其人生经历还是有启发的
  •   每个人都是一条完美的成功曲线.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学习非常多.正如EnglishProverbAnounceofthediscretionisworthapoundoflearning.这本书就是我们寻找的Discretion
  •   内容不错,丰富。
  •   书中的人物都是非常优秀的海归,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使自己更热爱自己的祖国。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   没有什么可读性的,没什么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