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语丝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金耀基  页数:1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德堡这个山水之城的美,德国大诗人歌德、荷尔德林以及浪漫主义的名士早就歌赞不已,英国的透纳更用彩笔画下了他所捕捉到的印象。最妙的是马克·吐温,这位以幽默讽刺著名的美国文豪,常有惊世骇俗的奇笔。他对世界闻名的水都威尼斯竟然会这样说:“这可以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假如把它的水都抽干了的话。”但当他在一八七八年抵海德堡时却收起了一切辛辣嘲讽的字汇,竟然发出这般地赞美:“当你觉得白昼的海德堡——以及它的周围——是美得不可能更美的了,可是在你见到了夜色里的海德堡:像一条下堕的银河,而边界上灿如星群的车轨,那么你就需要一些时间再下判断了。”。

作者简介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前任校长。著述包括《大学的理念》、《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及本书的姊妹篇《海德堡语丝》等。

书籍目录

“语丝”的语丝(代序)自序重访海德堡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美丽——漫谈海德堡与海德堡大学探秋踩着沙沙落叶的日子秋之旅韦伯·海德堡·社会学莱茵河的联想柏林的墙萨尔茨堡之冬德国小城闲步闲思附篇 最难忘情是山水

章节摘录

插图:重访海德堡我又回到海德堡了,我有重晤故人的喜悦,海城依然是那副浪漫的气质,而新秋时节,她似乎更妩媚了。九年前的五月初夏曾从剑桥到此小游,即使已习惯了剑桥的美,我仍然为海德堡的美所眩惑,后来才知道这两个大学城还是一对姊妹城呢!哪个更美?我不想答,也答不来。她们是两种不同的美,是两种不同的完整的存在,当时仅仅四天的盘桓,却留下长永的回忆。今年八月卸却了新亚书院的行政担子,我最想做的是静静地读些书,特别是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的著作,几十年来,西方诠释他的书已多得足可装满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因了德国政府给了我一个研究访问的机会,我就毫无考虑地决定到海德堡。不只是我对海城怀念,海德堡大学也无疑是“韦伯学”的一个重要中心,毕竟海大是韦伯读过书、教过书的母校,而他的传世著作就是在海城尼加河畔的那所屋子里写的。九月二十五日,新加坡航机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从机场海关出来时,那亲切的挥手给予我格外的惊喜。想不到李普秀(R.Lepsius)教授还是来了,我再三表示自己会坐火车去海德堡的。就是他上次驾车把我从曼汉大学送到海德堡的,就是他带我去看了韦伯的故居的。一别经年,丰采依然,那带有德国腔的漂亮英语仍是铿锵有声。我已是半百之年,李普秀教授更是满头银丝了。李普秀是前德国社会学会会长,一九八一年他从曼汉大学转到海德堡大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他与所里的同事施洛克德(W.Schluchter)教授都是《韦伯全集》编纂会的编辑人。从法兰克福到海德堡,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不消一小时就到了。李普秀教授开快车的那份潇洒,使我忘了二十小时的旅途怠倦,却使我想起(香港一编注)中文大学的郑德坤教授来。

编辑推荐

《海德堡语丝》由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德堡语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手头从刚当当网上买来一本三联书店版的《海德堡语丝》,拿到书后光从书的装帧来看就有一种喜欢,淡绿的浅色花纹围绕中间一个竖排的书名显得素雅秀气,里面是淡黄的亚光纸感觉有丝丝的温馨。其实买这本书最初的动因只是冲了这本书的名字,海德堡是德国著名的大学城,也是风光旖旎的山水小镇,之前曾经在网上看过许多自助游的帖子和照片,感觉亲切又别样的喜欢。任何一个人到了如此风光秀美又文化丰厚的地方一定会被深深打动。书的作者金耀基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前任校长。不过之前对他并不熟悉,看了董桥作的序才感到这里面一定有许多的我所喜欢的看点,因为董桥的口味一向很高,能够得到他的推荐的书也一定是充满了文化又饶有风味的。并不想刻意去了解深厚的历史与艰深的学术,只是闲时随作者的思绪踏着沙沙的落叶,漫步在山林的小径,触摸一下海城那深秋的气息,那是古老又年轻、底蕴深厚又朝气蓬勃的气息!聆听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悠悠往事,感受那无法忘情的山水。本书不仅仅写了海德堡,还有一些其它著名的欧洲地方,如斯特拉斯堡,日内瓦,巴黎,莱茵河、柏林、波恩、科隆、萨尔斯堡等,这些地方也同样有着美丽的风光和历史人文,自然也都是我喜欢的城市。我想跟随一位文化学者的目光在这些地方闲步闲思本身就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在异域的风情中对比着自己的传统,在浓香的咖啡里思索着今昔与未来,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去细细体会的。喜欢作者的考究用词和对于山水人文的温情笔调,在异国的美丽山水之中比较着故乡的明月。如果你想了解德国的文化、社会、历史、思想、风情,或名胜古迹,那么金先生的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精辟的指南;即便书里描述的基本是柏林墙倒塌前几年的西德,但是现在来回顾一下也是依然颇具参考。“政治使他们分裂,文化还是有让他们连在一起的地方。二十世纪的德国,两次亡了国,但文化未亡。文化是根,根未断,所以在废墟中又复活了。”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因为那美丽的风景,更是因为那里有了一种氛围,有了一种灵气,有了一种精神。而从海德堡飘来的语丝读后就有这样一种魅力,最后借用董桥的话来概括:是文学的神韵,是社会学的视野,是文化的倒影,更是历史的多情的呢喃!
  •   如果你爱象牙塔的大学,不妨读这本书。
    金老此书,并非是海德堡一地的游记,倒是称得上一本大学访记,如果读者喜欢这种有灵性的语丝,断不能缺金老另一书《剑桥语丝》,这个语丝系列让人读完难罢,董桥先生做的序”语丝的‘语丝’”见识也是独到深明,可谓画龙点睛之作。金耀基对于大学颇有思考,其著作《大学之理念》也是这方面的大作,所以写起在剑桥大学和海德堡大学这两座古老而对世界影响深刻的学府学术访问期间的一些所思所悟,更是手到擒来,文风有董桥先生所说的温情,可惜今天学术与大学一样,皆失温情,概因两者血脉相依。特撷董桥语丝的”语丝“之言:今日学术多病,病在温情不足。温情藏在两处:一在胸中,一在笔底;胸中温情涵摄于良知之教养里面,笔底温情则孕育在文章的神韵之中。短了这两道血脉,学问再博大,终究跳不出渀渀荡荡的虚境,合了王阳明所说:“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呆汉。”
    而海德堡与剑桥之伟大,不止学术有温情,更是大学有灵魂,而这虚幻的灵魂说的明白点,我觉得是象牙塔的自尊感。现代中国已无大师,没有诺贝尔奖,与几千所的大学,十几亿的国民成为讥讽的对比,原因也是千个万种,却没有人问:中国真有大学乎,有出大师的学府乎?世人都说大学是象牙塔,僵硬的理论,脱节的教学,雷同的专业,学生如同打激素的禽场,一混入社会,就焉了!也有称大学功利严重,学术泛滥,一斥象牙塔,一斥社会化,岂非悖论!总之当前中国之高等教育,莫非是学生无大学之气,学术无真善之风,如此局面,钱老之问难有解!
    象牙塔并非自我封闭,为学需要专一之真,固执之傻,而大学也为一大群体,需要有对社区的捍卫意识,需要有优良的管理机构,如果多从就业而为学,谋功名争利益,那不如拜一干活师傅,方学对所用。大学如同读书,没有立显的功用,但多积累,广阅识,人质和素养则为增值的艺术品。而这一时之功,取巧者瞧不上眼,多走现学现卖的路,沿街甩卖,或大打招牌,实际上货无特异。为师者也是主动大摆摊台,推销售之术,自称奇门异术,自是学生需工作,教授卖市场,一时相见恨晚!高明的政府更是能造出“大学产业化”这种新兴概念和新兴产业,大学过招率远超这个国家已经惊人的通胀水平,可以说为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胜比脱贫工作成果。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国家的寺,是为国教而建,而市场信仰走进政府,政府建学府,不过是另一房产泡沫!
    大学应是幸福的象牙塔,塔中之人沉溺于自由的思考,痴于理性的辩解,傻于学术的求真,这些今人都认为是伟大之事,然原是大学之本,只不过我们越走越远。剑桥的导师制,学院制,为学术留下了自由和质量的保证;海德堡的德式教育,是大学上的一场革命;而剑桥餐桌上的高桌礼仪,不正是中国古人的为师为学之道!金耀基流连于此两地,文笔生辉,尽是向往之情,才有语丝佳作,且不说是学者身份使然,只是有象牙塔的精神,视觉观于塔外,故文无愧于真大学之人!
  •   董桥在序中所言,那是“一段文化学术史,兼且游览政治社会之今昔风貌,其中温情所寄之处,更十足是一组杂事诗”。
    不管是讀董橋的書, 金耀基的書, 就是讀到一種溫情
  •   喜欢金耀基的小文小说,更喜欢这本海德堡语丝,沉醉于这踩沙沙落叶的秋日,沉醉于海德堡小镇的沉静之美!一本很值得读的好书!
  •   《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作为金耀基的“语丝”三部曲,图文并茂,很值得一读。
  •   读了剑桥语丝之后,再读这个海德堡语丝,有些不是那么让人尽兴。反过来读稍微好一些。
  •   购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期海德堡大学专刊,被海德堡迷人的风光和哲学思想所吸引,于是找到了这本书。这本《海德堡雨丝》是作者去海大访问时的见闻及思考,内容涉及当地人文风光及海大的历史,是了解海德堡的必备书籍,非常喜欢。
  •   海德堡的韦伯,荷尔德林,我的梦想与信仰~~~~~~~~~
  •   一天就读完了。很喜欢这本书。初读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读港台文学选刊中散文的一些感受。读着读者,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作者85年左右写的。那个时候柏林墙还尚未拆除。而且港台作家和大陆作家的写作笔法的确不一,各有各的味道。
    02年夏天曾在海德堡一游,不知道何年何月还能重游,也许可以在那里读个社会学博士学位吧,哈!也许真的不是梦呢!
  •   看罢,只想去海德堡!
  •   永久收藏品之一,包括剑桥语丝在内。
  •   这本书乍看不起眼,如她的封面一般淡淡的。真正喜欢上这本书是从德国培训回来后,再看这本书时,结合自己在德已有的感受,才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而且属于百读不厌的那种!
  •   太美了。特向往,想想我们的周围,有太郁闷,所以现在都没读完。伤心啊
  •   看到的是当时的文化氛围,增加对那个时代的了解。
  •   首先封面设计的很雅致。内容才看了几页,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看着蛮有意思,继续阅读。
  •   跟着作者的足迹一起旅游
  •   作者的人生经历,学识,都让此书加分不少,是本好书
  •   一直找这本书,找到了,
  •   帮朋友买的,书质量很好,朋友满意。
  •   很不错的书,包装也看没。
  •   好书,颇有心得,给家人买的
  •   可以放在床头,慢慢品位的书
  •   我喜欢里面的彩图~
  •   很深沉
  •   女儿很喜欢里面的秋,雪
  •   这一篇,是《剑桥语丝》的姐妹篇,恬淡优美的文字,将海德堡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城,如水墨长卷般,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书里还间有作者在德国交流期间拍的一幅幅掠影,搭配着文字来看,分外令人神往。

    海德堡大学的历史虽然比不得剑桥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欧洲大学里,也算得上是翘楚。海城也因为有大学人文精神的浸润,透出别样的韵味,而在二战中,海城也没有遭到盟军炮火的侵袭,保存完好。这一点尤其让人欣慰。

    除了描写海德堡大学及其历史的文字,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两德统一前去柏林参观勃兰登堡的旧作。虽是旧作,但是掺入了许多理性的思索,历史的转折点,人类的命运等等,发人深省。
  •   正如书中所言,爱海德堡的人一定也会爱萨尔茨堡。两座小城确实很相像,都有看不完的美景。想念德国,想念欧洲。
  •   可能是先入为主,感觉剑桥语丝更精粹一些
  •   以前去过海城,不知道有这么多故事德国政府邀请的访问学者,一天到晚在各个国家逛,都这样嘛?
  •   作者对德国的描写,客观,真实,而独到,阅完此书,会不由自主的向往那种,严谨,开放,有创造性的城市,能够给现代紧张的生活,有一种理想~!
  •   学者散文,自有一番滋味。因为有学养做积淀,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比文人之文厚重,在山水之外,还有文化思考
  •   浪漫之旅感受文化的气息还有一点点的社会学知识
  •   大陆之外的散文家,有几个,写的都非常好,这是其中的一位,文化气息浓郁,非常喜欢!
  •   拿到书觉得还I不错
  •   纸张很厚,质量很好。是学者的游学散文,学术性很低,和期望的不太一样,不过还是值得一读的。
  •   里面照片不少
  •   编排、装订很精致。
  •   感觉不如金耀基的另一本《剑桥语丝》。《剑桥语丝》除了文字优美的散文之外,还较为完整了描绘了剑桥大学的学院制度。而《海德堡语丝》就逊色较多。
  •   对于了解德国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以前是从剑桥到海德堡,现在拆开成两本书,剑桥语丝和海德堡语丝,其实合在一起不是更好吗?
  •   是老师推荐的,但是发现自己看不进去,作者描写的方面用词有点华丽,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书本身质量还不错。
  •   学者之文,严谨,拘谨。
  •   感觉金耀基在这本书里文笔不佳。。。
  •   看完后很想游学。很好的一本枕边书。
  •   爱上这个城市,我才14岁.当我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是马上就买了下来.拿到手上品读的时候,似乎又回到了当时初次发现海德堡的惊艳.这是一本可以慢慢来读的书,发现原来海德堡的美,我只看到一角.作者是个有心人,通过本书带我领略更多海德堡的美,值得一买.如果有机会去海德堡的话,可以寻着作者的脚步看看真实海德堡的样子.
  •   读起来感觉挺好的,虽是纪实的,用淡然清新的语气缓缓徐来,耐读
  •   很不错,书品很好~
  •   这个版本的剑桥雨丝和海德堡雨丝都非常漂亮!适宜收藏
  •   虽然是二十多年前的文字了,读起来还是那么亲切自然。作者是个很有思想的学者,喜欢他对海德堡的描写,对历史文化思考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   纸张印刷很不错呦,拿到手里面十分的喜欢,此刻心情很好,三联的书真TM的棒!
  •   金耀基先生的《海德堡语丝》写得很优雅,对通过对海德堡及其周边小镇小城访问,记录了德国的文化、政治、历史的所见所思,德国小镇小城的风土人情也令人神往。只是纸张不是最适合,图片印制就有些太过粗糙,暗淡、模糊,毫无生气
  •   觉得一般吧 我还以为会写文化呢
  •   由于在学校图书馆借过觉得好看以后再买的香港中文大的教授文笔细腻对景色的描写拜访朋友什么的对德国的感受对母国的感受这样的散文读得让人很舒服在出国前读感觉不错
  •   在正这拜读物流快书本好设计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