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儒学九论

出版时间:2008年8月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陈来  页数:230  字数:12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出版了几部有关朱子学与阳明学的著作之后,1992年我出版了《宋明理学》,此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展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着力揭示宋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在该书的结尾我写道:“事实上,把文化的视野进一步扩大来看,则理学不仅是11世纪以后主导中国的思想体系,而且是前近代东亚各国占主导地位或有重要影响的思想体系。因而,说宋明理学是近世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是不算夸张的。从而,要展现理学体系所有的逻辑环节的展开、所有实现了的可能性,就需要把整个东亚地区的理学综合地加以考察。遗憾的是,限于篇幅和学识,本书还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只在明代理学中设了李退溪一节,对读者了解朝鲜朝的朱子学发展可能略有帮助。真正站在东亚文明的角度了解理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我在当时写下这些话时,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之处,似乎以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不妥之处,就是中国学者往往不自觉地把“宋明理学”等同于“新儒学”(Neo—Confucianism)。这种意识在中国研究的范围内并无疑问,但超出中国研究的范围就会发生明显的问题。如果我的书名为《新儒学》或《朱子学与阳明学》,我自然可以在其中叙述韩国和日本的朱子学及阳明学。但是“宋明”不仅是某种时间的标尺,而且是中国历史的朝代。在这个意义上,把李退溪列在宋明理学中叙述是不合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儒学”的概念是有其优越性的,因为它对整个东亚文明更具有普遍的涵盖性。也由于此,我们可以说“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但不宜说“宋明理学是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把上面所引的那段话中的“宋明”两字去掉,这一段文字应该是没有问题了。但这个问题说明,中国学者往往缺少对“东亚”的清晰的、有分辨的意识。

内容概要

  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展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着力揭示宋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

作者简介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史家。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兼任清华大

书籍目录

前言李退溪对朱子的继承和发展李退溪与奇高峰的四七理气之辩李退溪心学之研究  李退溪性理学的再研究宋尤庵与李朝中期的朱子学李牧隐理学思想简论林罗山的理学思想中日韩三国儒学的历史文化特色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东亚传统(《德川宗教》读后)

章节摘录

李退溪对朱子的继承和发展李混,字景浩,号退溪,朝鲜时代著名的理学思想家,生于燕山君七年(1501,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卒于宣祖三年(1570,明穆宗隆庆四年)。李混生七月丧父,幼从叔父问学。早年曾任弘文馆修撰、成钧馆司成,明宗初任丹阳、丰基郡守,中岁卜居退溪之上,因以自号,学者都称他为退溪先生。此后虽曾受任成钧馆大司成、工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中枢府事等职,但始终一意归退,以恬退名节。他晚年筑合于陶山之麓,潜心味道,优游山水,自号陶翁。发源于中国大陆的程朱“理学”于高丽后期已传人朝鲜半岛,李朝建国后朝鲜理学逐步发展起来。李退溪曾说:“吾东方理学以郑圃隐(梦周)为祖,而以金寒暄(宏弼)、赵静庵(光祖)为首,但此三先生表述无征,今不可考其学之深浅。”[1]朝鲜位于中国之东,故其学者以东方自称。“理学”在丽末鲜初已在东方奠定了基础,但当时“程朱之书稍稍东来”[2],学者尚少,亦无以发明。明朝崇奉朱学,颁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李朝受此影响,亦“设科取士以通《四书》《五经》者得与其选,由是士之诵习无非孔孟程朱之言。”[3]在理学普及的基础上,16世纪中叶后,与明初心学运动兴起相对照,李朝则陆续出现了一大批以朱学为主的理学家,形成了李朝时代罕见的学术繁荣,并开始了朝鲜理学自身的学派发展。李退溪是这一时期理学发展中的划时代的代表。当李退溪时,阳明学盛行于中国大陆,朱子学作为明王朝正统哲学面临危机,退溪以继承、捍卫程朱道统为己任,一生学问“以朱子为宗”[4],“一以朱子为的”[5]。他一方面批评阳明心学,认为“今者中原人举皆为顿超之说”[6];一方面又极力抨击罗钦顺等的主气学说。所以他的弟子说他因“中原道学之失传,流而为白沙之禅、会阳明之颇僻,则亦皆披根拔本,极言竭论以斥其非”[7],又“以整庵之学自谓阐异端而阳非阴助、左遮右拦,实程朱之罪人”[8]。他死后,门人称他“其学得朱子嫡统”,为“海东朱子”,可以由此看出他作为朱学思想家的特点。李退溪的思想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年以《心经》(真德秀著)为宗,注重心地的实践功夫。南宋真德秀采摭古先圣贤论心格言,汇编成《心经》,其书以十六字心传为首,以朱子尊德性铭为终。后来明人程敏政又以程朱诸说为之附注,著成《心经附注》。退溪“少时游学汉中,始见此书(《心经》)于逆旅而求得之。虽中以病废,而有晚悟难成之叹,然其初感发兴起于此事者,此书之力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学者往往缺少对“东亚”清晰的、有分析的意识。我们当意识到,“理学”不仅是中国的思想,也是韩国的思想,亦是日本的思想,韩国以及日本的新儒学都曾在理学思想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应当把这些贡献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把理学体系所有的逻辑环节的思想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揭示出来,也可以把理学和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色呈现出来。——陈来

编辑推荐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4:东亚儒学九论》由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亚儒学九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可以作为研究新儒家的参考书
  •   经典,收藏
  •   能看到我国以外的学者的思想
  •   陈来先生的文章写的很好
  •   儒學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根基。
  •   东亚儒学
  •   经典儒学论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