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保罗·埃克曼  页数:317  译者:邓伯宸,徐国强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的前八章是1985年为第一版所写的,第九章与第十章是1992年为第二版补写的,今日重读这些章节,并未发现什么疏漏,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今年(2001年)为第三版所补写的第十一章中,我交代了一些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并针对大多数人(甚至专业人员)抓谎能力都不容乐观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  随着时间的流逝,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于能否根据一个人的行为线索来勘破谎言,我想我已经不必过于谨慎了。而随着所做的大量教学工作,我们的自信也日益增强起来。过去十五年间,我与执教于罗格斯大学的同事弗兰克(Madk Frank)、执教于旧金山大学的同事奥沙利文(Maureen O’Sullivan)一起使用这本书作为教材,在美国、英国、以色列、香港、加拿大、阿姆斯特丹等地教学,对象大都是执法人员。对学术上的东西,学员们显然缺乏兴趣,但第二天他们运用到工作上,却带给我们很多生动的例子,也进一步证实了本书中所谈到的种种想法。  基于我们的研究和从执法人员那儿学到的经验,我坚信,鉴别他人是否在说谎,准确率最高的情况是:  ·第一次说这个谎言;  ·过去从未说过同类型的谎言;  ·说谎的代价很高:最重要的是,面临着严厉惩罚的威胁;  ·抓谎者不预设立场,不骤下结论;  ·抓谎者懂得如何鼓励嫌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讲得越多,鉴别的机会就越多);  ·抓谎者与嫌疑人的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同;  ·抓谎者使用本书中所提示的重点,来套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拿来证明谎言;  ·抓谎者要意识到,如果嫌疑人是诚实无辜的,那么判定起来会有很多困难,正如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谎之为字,很容易让人附会起“右文”之说,认为此乃荒诞不经之言。这种理解不无可取,然而也有偏颇之处,那就是现实中的谎言往往言辞恳切,识破之前看不出半点荒诞,事实上,这种印象往往来自事后诸葛般的英明夸谈。相形之下,反倒是当现实世界令人困惑得摸不着头脑时,那些据实以陈的讲述却因荒诞而被别人归诸谎言。当然,荒诞本身并非不能达成说谎的目的,“真话假说”便是一途,通过故意夸大和扭曲事实,使人虚实莫辨,从而达到了误导他人的目的(例证参见本书第21-22页)。  这无非是想说,分析和认知谎言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但好在我们对待谎言的态度还算鲜明。西哲柏拉图认为谎言不仅邪恶,而且会污染说谎者的灵魂,因此他对于说谎绝不妥协,认为生命中只容得下真相;而亚圣孟子则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但是当谎言上升到更高层面,这些知识精英的态度便犹疑起来:柏拉图提出了“高贵的谎言”,告诉民众人分金银铜铁四种,贵贱天定;而孔孟之道的伦理纲常,则不乏“王侯将相有种”的思想,也不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手段。  回到现实层面,事情也远非那么简单,我们不是有过“五十步笑百步”的经历,就是有过“叶公好龙”的想法。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诚实,但却无法面对别人的绝对诚实。我们可以辩称谎言是有差别的,隐瞒和误导比之凭空捏造似乎会让我们心绪稍安,自以为的善意和利他又让我们颇觉高尚,至于能想出“高贵的谎言”来,那心境就只有大任斯人可以描述了。幸而,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心怀愧疚的,尽管将说谎视为罪大恶极并用以教人的情况,或许已不多见,但说谎之于人心,总不免产生罪恶感,则是一般的社会教化所为。  认知谎言所关涉的是价值,而辨识谎言所关涉的则是事实,前者为哲学家们数千年来所喋喋不休,后者则为科学家们几十年来所突飞猛进。在情绪表达与人际欺骗这一研究领域,倾注了40年心血的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可以说是这些科学家中的翘楚。这位老兄的尊容,我们可以在本书图2到图6的若干表情照片中有幸得睹,一颦一笑,颇多迷人。这些收放由心的展现,也表明了他研究的精到与治学的自信。  埃克曼的确精到,也足以自信,他的很多开创性的研究为这一领域注入了生机和前景,很多持续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得以直面过去的错误观念。科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定量化,埃克曼开创了表情与行为的定量化测量,他提出利用测谎仪勘定具体的情绪而非只是波动,他不断设计和改进实验,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数据分析。科学家最显著的特征则是严谨,埃克曼为各种概念的定义反复推敲,为事情之一切可能不断穷举,为测谎的准确度与效度再三辨析,更为抓谎的陷阱与预防措施不厌其烦地叮嘱。  这些都写在《说谎》一书中,这本研究专著历经数次修订和不断扩充,一版再版而享誉世界,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的必读教材。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弗兰克(Jerome D.Frank)教授,对此书有一句准确而凝练的评价:“这是一座关于谎言与抓谎的详尽实用的宝库,充满了伦理学上的敏锐分析与中肯评判。”的确,它语言生动,内容翔实,例证丰富,分析缜密,不像是部研究综述,倒像是本老少皆宜的通俗教材,尤其是附录中的实用表格,更突出了这一特质。  但更为难能可贵的则是评价的后半句,我们在掩卷喟叹之余,除了要钦佩作者的执著与创意之外,更为尊敬他对于知识与人性的尊重。他反复告诫执法人员,不要固守那些陈旧的经验和成见,也不要误用和滥用新的研究成果,测谎只是一种侦查手段,绝不能取代司法证据。他也反复提醒普通读者,抓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辨识真伪,但无法帮我们解决在人际关系上的抉择。有时候一味地揭露只是一种粗鲁,甚至残忍,使用不当时,甚至可能是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他更反复吁请当政者,不要为自己找出千般理由在国会面前说谎,并引用杰斐逊的名言说:“治理之道,诚信而已。”这不禁也令人想起荀子的话:“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信哉斯言,足为之戒。  本书中译本最初由台湾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译者邓伯宸。但是该译本或出于将之改造为通俗畅销书的考虑,将原书整句、整段甚至整节地略去,删削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本着尊重作品完整权的考虑,三联书店决定应该尽可能地还原该作原貌,把选择权留给读者,为此由校者花费大量精力对该书逐字逐句进行了校订和补译,读者手中的此稿即全文译出,甚至包括题献页和书前引文,面貌十分完整,逻辑性也更强。  台湾在对西方作品的引进上往往快于大陆,其译本在“达”上也普遍做得比较出色,应用短句较多(尽管有时候拆得过于破碎),生动活泼,语言流畅,值得大陆翻译界学习。这不禁让人感叹海峡对岸的翻译界比我们在汉语的继承上要充分得多,在掌握上要灵活得多。本书的翻译便是一例,我在校对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不时会心一笑,比起校订大陆译本要令人愉快得多,这也敦促我在补译时尽可能地保持这种风格。  但是不少台译本略嫌粗糙(可能包括编辑上的失误),在“信”上还有待加强。本书译文中便存在一些低级错误和似是而非的现象。很多句子看似通顺,但一核对原文便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就要细细品味,不可想当然的囫囵过去,否则会对原书的理解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在校读中我花费大量工夫来理顺逻辑,尽可能透彻贯通后再最终敲定,限于篇幅,姑不举例。对于有些译名(包括人名地名),此台译本并没有错,但我均按大陆习惯进行了修订,一些词语用法也是如此,如“破功”改为“功败垂成”,“老神在在”改为“气定神闲”。但是另一些译名,甚至很多重要的译名,台译本还是存在不少欠妥之处的。比如讲到身体动作的几大类型,将其中的“illustrator”和“manipulator”都译为大而无当的“肢体语言”,于是在相关的叙述中就一片混乱,让人不知所云。其实前者应该译为肢体比画(手势比画是其特例),后者应该译为零碎动作(譬如抓耳挠腮等)。再有,将第八章的题目“lie checking”译为“验谎”,这就造成严重的歧义,很容易让读者以为是识别谎言之后验证其真假,而书中原意是指按照38个要点check谎言和说谎双方,并综合分析说谎成功与被识破的可能性,因此应该译为“估谎”更合情理。此外,将一种重要的破绽“tirade”译为“发牢骚”的话,便体现不出强烈情绪化的特质,所指也甚为狭窄,不如直译为“言辞激烈”更符合原意。  此外,校者还补译了每章结尾参考资料中有价值的叙述性文字,并添加了少量校者注,对大陆读者费解的背景加以说明,如帕特里夏绑架案、美国巡回上诉法院的体制等。对于台译本第69页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38),因此译长短参差也不押韵(排版上也没有分段处理),故校者选择了著名翻译家屠岸老先生的译作(见本书第55-56页)来代替,后者语言韵脚及音步的把握均属上乘,在此谨示感谢。  最后,应该说明,虽然校者认真竭力地为读者着想,尽可能以最好的面貌呈现给读者,但是限于水平,仍有可能存在着相当的错误和欠妥之处有待读者慧眼披砂。如果本书您尚觉清晰好读,收获不小的话,首先要感谢译者邓伯宸,他流畅生动的表达为校者提供了锦上添花的基础,其次,还要感谢那些为校者雪中送炭的人,如《科学时报·书评周刊》的钟华主编通读了校样,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内容概要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你想知道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么?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这些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与利弊如何,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的机会么?那么请从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请从保罗•埃克曼这本一版再版,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的研究之作开始。    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可以使我们减少上当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

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1934-),美国心理学家,加州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199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并被列为二十世纪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和人际欺骗等,是这一领域最主要的专家,在四十多年的研究生

书籍目录

第三版序致谢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谎言、破绽与说谎线索第三章  谎言何以穿帮第四章  言辞、声音、身体行为与谎言第五章  说谎的表情线索第六章  陷阱与预防措施第七章  测谎仪第八章  估谎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代的抓谎第十章  公共领域的谎言第十一章  新进展与新想法结语附录校者跋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言  有些谎言反而是利他的,虽然其数量绝不像说谎者所宣称的那样多。  但是,说谎者绝不应轻率地以为,受骗者都愿意被蒙在鼓里;抓谎者也绝不应轻率地以为.自己有权说破每个谎言。  1938年9月15日,一场最龌龊、最恐怖的骗局揭开了序幕。这一天,德国总理希特勒(Adolf Hitler)与英国首相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首度会晤,全世界都在观望,这也许是避免另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希望。(六个月前,希特勒的部队已经入侵奥地利,将之并入德国版图,英、法两国除了抗议之外,根本束手无策。)9月12日,即与张伯伦会晤的三天前,希特勒提出由德国兼并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土地的要求,并计划在其境内煽动暴乱,同时秘密调动德军,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发动攻击的部署要到9月底才能完成。  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只要能够让捷克斯洛伐克再拖延几个星期部署防御,他就可以发动闪电攻击;为争取准备的时间,希特勒一面秘密调动部队,一面承诺张伯伦,只要捷克斯洛伐克同意他的要求,和平就可以得到保证。张伯伦信以为真,说服捷克斯洛伐克暂时停止调动部队,准备与希特勒展开谈判。与希特勒会晤之后,张伯伦在写给其妹妹的信中说:“在他的脸上,尽管我看到了冷酷与无情,但我的印象是,这个人会信守承诺……”五天之后,张伯伦在国会发表演说,面对他人质疑希特勒的承诺,他依旧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说他与希特勒亲身接触的结果,让他觉得希特勒是个“言出必践的人”。  15年前,当我刚开始研究说谎时,我绝不会想到我的工作会与以上这种可怕的谎言有关。只有在从事与精神疾病患者有关的工作时,我才偶尔想到,它或许有用得上的地方。我最初开始研究谎言,是在指导治疗医师的场合,谈的大多是我的研究心得:面部表情普世皆同,手势则因文化而各异。当时有学员提问,从病人的非口语行为上,是否能够知道他是在说谎?。一般来说,这本不是问题,但是,当一个病人因自杀而住进医院,表示自己已经没事时,问题就来了,患者一旦出院,缺少医院的看护,每个医生都会担心,病人说自己没事,会不会只是在欺骗他们?医生这种在业务上的疑虑,引发了人类交流中一个极为根本的问题:即使心绪极度不宁,人们是否还能神色自若地说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否可以从非口语行为上找到破绽,揭露言辞背后隐瞒的心思?  我调出对精神病患者的访谈影片,看看能否找到说谎的案例。拍摄这些影片本来另有他用,即要从病人的表情与动作,诊断精神失调症患者的病情与类型。当我把目标转移到说谎的情况时,发现许多影片真的透露着说谎的迹象,问题是,如何才能予以确认?幸运的是,其中有个个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访谈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一切:  玛丽,四十二岁,家庭主妇。三次企图自杀,最后一次非常严重,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只是经人意外发现而送医,才把她从鬼门关前抢救回来。她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年妇女抑郁症,孩子长大了,不再需要她,丈夫则忙于事业,使她生活顿失重心,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刚住进医院那段日子,她无法料理家务,又睡不好觉,几乎整天独自以泪洗面,经过最初的三个星期药物治疗与群体治疗,她看起来恢复得不错,精神开朗起来,也不再谈起自杀的事情。在那次访谈的影片中,她告诉医生,觉得自己好多了,请求放一个周末的假。就在医生同意准假之前,她却突然承认自己在说谎,事实上她仍然很想就此了断。玛丽又住了三个月之后,病情大有改善,虽然一年后又复发过一次,但整体来说,没再住过院,维持正常多达数年。  玛丽接受访谈的影片,播放给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学家看,结果大部分人都被骗了,其中甚至不乏经验丰富的老手。。这段影片,我们研究了几百个小时,放了一遍又一遍,用慢镜头检视每个动作与表情,想要找出其中任何可能的说谎线索。在一个片段中,医生问她未来有什么计划,回答问题前,她迟疑了片刻,脸上闪过一丝绝望的表情,但由于太短暂,在前几次的检视中都被忽略了。在这种非常短暂的微表情中,可能隐瞒着某种情绪,一旦了解到这一点,我们便继续寻找,果然找到更多,基本上都是一闪即逝掩藏在浅笑中。我们也发现一种碎动作,当她告诉医生自己把问题处理得多好多好时,不时出现轻微的耸肩——不是完整的动作,而只是动作的一部分。只有一只手有动作,旋转一下,或者双手是静止的,而肩膀微微抬起一下。  我们还看出了其他非口语的说谎线索,但却无法确定究竟真的是有所发现,或者只是出于想象。如果确实知道某人说谎,某些完全无辜的动作似乎就是可疑的,但是,只有客观的评估,即在不受对方是否说谎这一信息影响的条件下,才能检验我们的发现;此外还必须确定,说谎线索并非研究对象的习惯动作。如果每个人泄露出的说谎线索都一样,对抓谎者来说就省事了,但问题是,说谎线索总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以玛丽的谎言为模型设计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研究对象极力去隐瞒在说谎时感受到的强烈的负面情绪。当观看一个非常消极的影片时,譬如展现了血淋淋的外科场景,我们的研究对象们不得不隐瞒他们的悲伤感、痛楚感和厌恶感,并且使研究者认为他们没有看过这个影片,而是欣赏了一片美丽花丛的影片(我们的发现在第四章和第五章有所描述)。  一年过去了,我们的说谎实验仍在起步阶段,此时另外一批对其他类型的谎言感兴趣的人找上门来,想知道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看看是否可以用来抓出涉嫌间谍案的美国人?过去几年间,针对医患之间说谎的行为线索,我们所做的研究成果大都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因此,相关的征询也不断找到我们:是否能够训练内阁官员的侍卫,从步态与举止上识破恐怖分子的暗杀倾向?是否能够指导联邦调查局如何训练探员,以便更有效地识破犯罪嫌疑人的谎言?到后来,甚至有人问我,是否可以协助政府高层的谈判代表,识破对手的谎言?或者问我是否能从帕特里夏?赫斯特(Patricia Hearst)参与银行抢劫的照片分辨出她当时是否自愿?诸如此类的询问,我已习以为常。在过去五年当中,这方面的研究更引起国际上的注意,两个美国的友邦国家派代表跟我接触;而当我在苏联演讲的时候,自称是负责问案的某个“电气学院”的官员也找上门来。  我并不为这些关切感到愉快,我担心这些研究成果受到滥用,受到不加批判的、迫不及待的应用。大部分犯罪、政治或外交的谎言,未必可以找到非口语的说谎线索,有时纯粹靠直觉,真要问我,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一定得讲出个名堂的话,就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人在说谎时,为什么一定会犯错?并非所有的谎言都会穿帮,有些谎言天衣无缝,面部的表情太僵、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声音突然变调……这些说谎的行为线索全都不会出现。但我确知,只要是说谎,就一定有破绽,哪怕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照样会被他自己的行为给出卖。要想知道什么时候说谎会成功,什么时候会失败,如何辨识谎言的线索,以及什么时候根本不值得说谎,你必须要了解谎言与谎言之间、说谎者与说谎者之间以及抓谎者与抓谎者之间的千差万别。  希特勒对张伯伦说的以及玛丽对她的医生说的,都是致命的谎言,是要付出生命作为代价的,两个人都把未来的安排藏在心底,也都装出某种并没有感受到的情绪作为谎言的核心,但是两个人的谎言之间却有巨大的差异。希特勒是我后来将谈到的天生说谎家的典型,比起玛丽来,除了天赋的技巧外,他在骗人方面的实践经验可说是不知要丰富多少倍。  希特勒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他所欺骗的那个人甘愿受到误导。希特勒谎称没有战争计划,只要按照他的要求重划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即可。张伯伦不仅相信,而且可以说是一厢情愿地盲信,因为,如果他不相信,就等于承认自己的绥靖政策失败,而且英国的利益受损。政治学者沃尔施泰特(Roberta Wohlstetter)分析军备竞赛的骗局,所持的就是这一观点,谈到德国违反1936年的英德海军协议时,她说:  施骗方与受骗方都在赌,使得错误持续地发展下去,双方都抱有幻想,以为对方不会违反协议。希特勒操弄英国害怕军备竞赛的心理,成功达成一项海军协议,已经使英国(在未与法、意等国磋商的情况下)默认了《凡尔赛和约》的改写;当新的协议又受到破坏时.这种害怕军备竞赛的态度,使英国再度乡愿地不去面对违反协议。  在许多骗局当中,对于说谎者的破绽,受害者总是故意不去面对,一厢情愿地往好的方面设想,害怕谎言一旦拆穿,可怕的后果将难以收拾,于是成了骗局得以持续下去的帮凶。丈夫故意不去面对妻子的外遇,至少可以暂时免掉戴绿帽子的羞辱以及离婚的结果;对妻子不忠的行为,即使心里有数,却不予拆穿,为的只是避免一旦摊牌,事情就失去转圜的余地,只要什么都不说,即使希望十分渺小,依然可以抱着一线希望——或许只是自己错怪她,她根本就没有外遇。  并非每个受骗者都因为一厢情愿,有时对谎言的线索视若无睹或予以纵容,并不会带来什么损失。有的人抓谎,只是为了抓谎而抓谎,警察审讯犯罪嫌疑人,唯一可能的损失就是被骗,跟承办贷款的银行职员一样,对他们来说,揭穿骗局与厘清事实都只是善尽职责而已。误信谎言或予以拆穿,被骗的一方通常有所得,但也有所失,只不过所得与所失往往是不相称的。玛丽的医生相信她的谎言,所冒的风险并不大,如果她真的好了,不再抑郁,医生可能因此而得到某种声誉;万一她并未真正好转,医生的损失也不大。与张伯伦不同,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并没有风险,因为他并没有对患者被治愈了的判断作出公开保证,毕竟一旦发现患者说谎,该判断就会被证明是错的。那样的话,他受到欺骗时的损失将远大于患者诚实时他所得到的收获。而对于张伯伦来说,1938年的一切显然都太迟了,如果希特勒所言不实,如果除了战争,无法阻止他的侵略,那么张伯伦的政治生涯将就此告终,而他自以为可以阻止的战争也将就此爆发。  除了张伯伦的一厢情愿之外,希特勒的谎言之所以能够成功,还在于他不需要掩饰任何强烈的情绪。大多数谎言之所以穿帮是因为压抑的情绪泄了密,和谎言有关的情绪越强烈,情绪的类型越多,就越容易出现某种形式的行为线索。希特勒毫无罪恶感,罪恶感这种情绪使谎言倍加脆弱,不仅它本身能泄露形迹,而且会使人因内心不安而犯错,以致被人识破。在希特勒的有生之年,英国曾让德国饱受战败的耻辱,面对这样一个国家的代表,他当然一点罪恶感都没有。与玛丽不同,希特勒既没有与对方共享重大的价值观,也没有任何尊敬或  钦佩对方的感情负担。玛丽必须掩饰强烈的情绪,一则是她想要自杀的绝望与焦虑,二则是对医生说谎,她有一万个理由产生罪恶感,因为她喜欢并尊敬他们,深知他们只是要帮助她而已。  正因为如此,面对有自杀倾向者或不忠的配偶,想要找出说谎的行为线索,远较面对外交人员或双面间谍来得容易。但是,并非所有的外交人员、罪犯或谍报人员的谎言都无懈可击,有时候犯错在所难免。按照我的分析去做,人们可以评估出,发现说谎线索或者因没发现而被误导的可能性各有多大。对于那些想要识破政治谎言或犯罪谎言的人,我的忠告是:关键不在于是否忽略了行为线索,而在于保持高度的警惕,知晓风险并抓住机会。  虽然关于说谎的行为线索已有一些证据,但仍不十分成熟。针对说谎方式、说谎原因以及谎言的瑕疵,我所做的分析都是根据相关的谎言实验,以及史实或小说所进行的,但是这些理论仍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批评意见来检验。现在之所以不待一切最终确定就付梓成书,实在是因为抓谎者不能再等了,为失误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大,抓出说谎者的非口语线索已经刻不容缓。“专家”不熟悉采证与诘问技巧,就仓促披挂上阵参加陪审团和求职面试,其间的风险不问可知。有些使用测谎仪的警察与专业测谎人员,虽然学过说谎的非口语线索,但据我所见,他们所用的训练教材有半数信息都不正确。海关官员都要上一门课,讲授如何辨识走私的非口语线索,据称就是拿我的研究作为教材,虽然我一再要求过目,所得到的回答却一成不变,每次都是“我们会马上回复您”。至于谍报人员的情况则不得而知,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秘密工作。六年前我曾受国防部之邀,讲解抓谎的机会与风险,知道他们对于此类问题甚感兴趣,但自那次以后,虽然风闻有关工作已进行,我也曾致函相关人员,然而结果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无可奉告。我所担心的是,“专家”闭门造车,而学界则吹毛求疵,本书应可为他们厘清抓谎的机会与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撰写本书的目的并非仅仅针对重大谎言,我深信,检视说谎或说实话的方式与时机,将有助于理解很多人际之间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与谎言无涉的机会极少,生活中总是难免会说谎,譬如父母亲跟孩子谈到性,认为孩子不宜知道的,往往以谎言打发。反过来说,由于父母的排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性方面的冒险,也总是能瞒就瞒。此外,在朋友(甚至最好的朋友)、师生、医患、夫妻、律师与委托人、业务员与客户等关系中,谎言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谎言之于生活是如此普遍,它几乎涉及人类的一切事务,所以多予理解实属必要。这种论调或许有人嗤之以鼻,认为凡是说谎就应该受到谴责,对此我不敢苟同。要求人们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不得说谎,未免简单粗暴;要求对于任何谎言都应予以拆穿,也未免会欺人太甚。专栏咨询家兰德斯(Anne LaJlders)有一句话说得好:“真相同样可以拿来伤人,甚至使人痛不欲生。”尽管谎言也伤人,但并非全都如此,有些谎言反而是利他的,虽然其数量绝不像说谎者所宣称的那样多。某些社会关系,全因彼此保守秘密而得以相安无事。但是,说谎者绝不应该轻率地以为,任何受骗者都愿意被蒙在鼓里;抓谎者也绝不应轻率地以为,自己有权说破每个谎言。某些谎言是无害的,甚至是人道的,揭穿某些谎言,可能对受骗者或第三方造成羞辱。但这一切都要仔细地加以考虑,并且事前需要讨论很多其他问题。下一章我们将从谎言的定义开始,讨论谎言的两种基本形式和说谎线索的两种类型。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是一本实用的防骗宝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说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9条)

 
 

  •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你想知道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么?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这些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与利弊如何,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的机会么?那么请从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请从这本书开始。
    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 使我们减少**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
  •   作者保罗·埃克曼是美国电视剧《别对我撒谎》中莱德曼博士的原型。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应该会读这本书,读过这本书的应该会去看电视剧。
    诚如书中所说,我们人类在进化中似乎没有专门进化出抓谎的能力。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发展中谎言如此发达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适应。虽然谎言威胁到了人类的爱情、友谊,威胁到了人类的交往、交易,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但人类毕竟不会因为谎言而毁灭,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始终是不不断发展的,而这个能力也使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抓谎的能力,这可以使我们有能力扼制谎言的毁灭性能量。这似乎是作者在前言中表达出的研究抓谎以力发表这样一本书的想法。在作者详细剖析说谎的各种线索,教给读者抓谎的技巧中,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能让读者感受到。
    读吧,读了以后,纵使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抓谎者,至少可以尽可能少受谎言的损害,或许你可以学会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谎言及其创作者,如此即便你遭遇了,同样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
  •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
    要想辨别别人是否说谎必看的一本书
    它是辨别别人说谎的“马克思主义” 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
    我们只有把它中国化 内化 过后 才能有效果
    本书理论性比较强 不像电视剧那样简单
    看过书后 感觉只知道了一些说谎的理论技巧 而且知道了要辨别别人说谎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想要真正辨别谎言只是通过看这本书还是挺难的
    还是要多实践 把书中的理论技巧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王道
    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无限循环
    最后以 保罗 艾克曼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大部分研究(包括我自己的研究)显示,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时,大多数人都不比随即猜测好多少。他们一厢情愿自以为做了正确的判断,实际上却大错特错。能够正确辨识谎言的人凤毛麟角,至于这种人是天生如此还是经过什么特别的历练,我也说不清楚。我并没有研究哪些人有这种能力,不过以我的了解,这种能力并不是传统心理学所能训练出来的” (P133)
  •   看过书之后,感觉自己三观更加的成熟了。
    书中讲了说谎的心理,
    同时,也教会自己如何去识别谎言,如果让自己成长为说谎不被人识破。
    为人处世,真的用处很大
  •   这本书介绍了埃克曼教授最伟大的学术成就-微表情与说谎,值得所有搞心理学以及侦查方面的人看一看的
  •   一直都蛮喜欢保罗的,他是美国二十世纪评出来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和价值都值得我们钦佩和肯定。如果你看美国fox电台的《lie to me》,你会更加深刻地体会艾克曼的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自己是非常喜欢并热爱的。他的《情绪的解析》那本书也很不错,特别细致,带着浓烈的西方文字的感觉。向大家推荐,尤其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人。
  •   看Lie to me看的着魔,那个家伙实在是被1900演的跟真事儿一样,觉得跟着这种Boss混的一定很好,,,就买了Paul的书来学,哈哈哈,Ekman教授不撒谎,他说:抓谎?也就50%,蒙吧!

    好玩的学者

    给我感觉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初始阶段,很多东西无法定义,无法量化,,,人类是最擅长狡辩的动物——狡辩也属于撒谎的一部分,熊认为——实际上,按照学科定义,我们很难确定谎言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也很难掰扯清楚谎言的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不能指责诺斯中校,同时又赞扬刚毅行动,巴顿肯定一瞪眼:FU,不撒谎怎么打仗!嘿嘿

    抓谎,也不过是一种情绪波动的引子,引导抓谎者思考这些琐碎的动作、口误、一闪而过的矛盾表情的意义,可是,很难说,也绝不像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遇到了天才或勤奋的演员,充分准备的特工,反复被诱导的孩子,或者一个人格分裂的家伙,这些就都没有用处了

    anyway,我呢??经常性的对我的顾客撒谎,敷衍,已经忘记了诚实的定义了,呵呵,实用主义的我把一切不实用的都放弃了,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   PaulEkman用微表情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周遭的人和事,看《说谎》我是结合当前FOX频道正热播的电视剧LIETOME看的,受益匪浅
  •   开创一个新的领域,详细的阅读受益匪浅。尤其是那句你知道别人说谎,但你未必知道他说谎的原因。抓谎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发现他说谎,而是为什么。在LIE TO ME 中,主人公很好的应用了抓谎的技巧,但是为了找出说谎的原因却是很困难的事情。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将是延伸到如何判断别人说谎原因上来了。
  •   在看完lietome第一季后,对表情学开始了疯狂的搜索,终于找到了这部电视剧的出处---《说谎》。非常好的一部书,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人际交往中小动作和表情的背后隐藏的内心暗语。只要撒谎,就会有漏洞,不同的是漏洞的大小,已经补丁是否恰到好处。
  •   看完美剧lie to me才知道这样一本书的存在。想真正通过微表情来解读人的心理不是说不可能,但如果只通过本书就达到这种高度是很难的。对说谎有兴趣的读者推荐看看。
  •   购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lietome的影响,对电视剧中出现的那些说谎特征及其判断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因为在工作中时常要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要判断一些人是否在说谎,所以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此书。阅读完本书,收获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有些东西比较专业化,在我等非心理学专业的普通人来说,是有些难度,而且真正要运用是比较难。但是书中还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判断说谎。关键的是,也让我们能从现象看本质,从此以后不必遇到说谎就慌,可以冷静地面对说谎,做出我们的判断。
  •   反复看了几遍LTM,我已然数不清了,只知道,每个细节了然于胸,才敢定下决心来买这本书,看完书反而有点蒙了,呵呵,科学是严谨的,艾克曼的实验显示,那些经常处理谎言的人即使在受训后,准确率也不足五成,这些人是法官、检察官、警察、为情报及军方工作的测谎仪工作人员等。他们在测试前都对自己的抓谎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就像我们在看了《Lie to me》后。于是,仅仅靠看一部剧能提升多少也就不言而喻了。那么看了本书后呢?那就更加不容乐观了,因为我们有自知之明了。
  •   如果想真正了解说谎的细节,推荐这本
  •   作者的这本书写的很严谨和科学,不算是通俗读物,比较学术化一点,不过有兴趣的还是值得一读,至少在谎言这个领域这本书当之无愧的第一,这本书插图比较少,作者还有一本书,台湾版翻译叫《心理学家的面相术》,大陆版叫《情绪的解析》写的浅显易懂,而且插图很多,很详细
  •   喜欢lie to me 这部电视剧,也对担任顾问的保罗·埃克曼教授很佩服,书的内容很好
  •   说谎这本书你不看的话,就不能称之为懂得心理学的基本道理。
  •   对说谎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解读。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强烈推荐
  •   我也是看lietome知道这本书的牛鼻作者PaulEkman的,看到电视的主人公这么强,怦然心动,加上本身对人心于微表情的不经意显漏的好奇,买了这本书,现在虽然才看了30来页,发觉一点没有前面哥们儿评论的那样枯燥乏味,整本书充满了逻辑上的严谨性,但读起来又生动有趣,用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不同情况的不同分析,是本严谨高级的抓慌教材.要是有一日能跟随PaulEkman学习该多好!这算是我未来的一个心愿吧!
  •   很好的一本书,讲出了说谎的缘由及心理,比起光看说谎行为有意义多了
  •   是看lie to me才知道作者!
    内容很容易明白,而且看过对于现实的说谎真的明白很多!
    而且里面介绍得很详细。
    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   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见解,无论是对日常生活还是理论研究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和深远的影响!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自己以及和他人日常生活对非实话情形!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免受谎言的困扰,自由快乐的享受生活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   看了美剧《别对我说谎》后,就对艾克曼博士崇拜有加,我自己一直在修心里咨询学,这本书简直太棒了!
  •   当时买这本书的原因完全是因为看了一部美剧《Lie to me》,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电视剧主角的原型。电视剧和这本书教会我一些识破人谎言的技巧,就像在杀人游戏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   正如《LIE TO ME》中一样,这本书能更加详细地教会读者如何识破谎言
  •   因为我本身就是学心理学的,有很喜欢lie to me那部片子。所以买了这本书。看完感觉很不错,有很多挺专业的知识,细节方面也讲得不错。如果是想看这本书增加一些知识的话,挺好的。但是不推荐把抓谎技术运用到自己身边的人身上。就像书中说的,不是每一个谎言我们都需要拆穿。
  •   作者的这本书写的很严谨和科学,有学术派的风格,不过有兴趣的还是值得一读,作者在“说谎”这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权威泰斗,本书内容深入浅出!!!
  •   看过lietome的人都知道paulEKman,算是这个领域的权威,真的很不错,建议配合EKman的另一本书“情绪的解析”一起看,绝对让你受益匪浅
  •   一本送人了。一本放北京家里了,这本买来搁着。
    仅仅算是本有趣的书,要是你指望看了就会说谎或者抓谎,那你的期望会落空。
  •   最重要莫过于建立一个说谎基准线,没有白分支一百的测谎
  •   说谎这本书就好像现在美剧正在热播的别对我说谎一样,情节生动,吸引,好看。我是比较喜欢这些类型的书,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对一些喜欢抓人家有没有说谎的人来讲,这是一本很不错的选择。
  •   在此,我要感谢作者埃克曼,他确定了我的研究生方向,尽管在现在的中国来说,这种研究还很少,是他给了我一个明确的方向!
  •   说谎,看过这本书后还可以推荐你去看一下美剧《别对我说谎》很多都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
  •   喜欢电视剧别对我说谎,也喜欢这本书。
  •   作者旁征博引,对人类说谎这一本能进行了有意义的阐释
  •   慢慢看,说谎
  •   给我弟看的~是和结合《别对我说谎:第一季》一起看啊~~嘿嘿~~

    不错~! O(∩_∩)O哈哈~~!
  •   别对我说谎的原版作者,让你倾听说谎者的心跳.
  •   说谎,haoshu
  •   写的很到位,对说谎的分类以及原因分析的很透彻
  •   怎样看一个人是否说谎呢?言行、动作还是表情?
  •   不错的书,系统的分析了说谎的产生原因、类型、抓谎的方法,值得一看
  •   是学术性的文章,但读着还不怎么费劲的,还是看别对我说谎含看些。
  •   很实用的心理学读物,离开学校以后想看却借不到,终于在当当上找到了。文字简洁易懂,没有专业基础的人读起来也会很轻松。很喜欢保罗艾克曼。
  •   对谎言以及测谎研究目前最科学最负责最权威的著作,绝非其他泛泛之作可比,内容也并非十分难懂,大部分还是可以很好的理解的。强了建议看看。
  •   很实用的一本书,从科学的角度系统的说明了谎言,并结合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是恋爱拍拖,谈判对骂,审理案件必备书籍~哦,在当当就可以买到~
  •   会了解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LIE TO ME ,这一点也许和许多人一样。是的,这本书中教了我们很多识谎的技巧,让我们能更好的和人交往,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这本书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待谎言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对我们来说只能是一个参考,而不能当做是一个标准,识谎只是为了帮助自己,而不是为了否定他人。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有个人的偏见,不然也会影响到识谎的准确性。总之,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   因为和本人专业有关,所以也不觉得枯燥~但感觉还是很不够,应该还会继续搜一些埃克曼的其他书,最好有图片的```
  •   不愧是paul ekman 大师,很有深度。可能需要多度几遍才能领略其内涵
  •   美剧里的主人公其实是有其真实人物的,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艾克曼,艾克曼在微表情内可称为专家,我本身是做心理咨询工作,识别来访者的微表情对咨询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心理咨询更多用的是非言语沟通,这些在艾克曼的研究中,可称为核心。
  •   说实话,是因为lietome才知道这本书的,因为所学的专业原因,学过一些心理学的内容,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不买这本书对不起自己啊!现看看再说!
  •   质量:很好!和描述一样。和你想象的差不多。
    内容:我目前看过的关于解读他人和识别谎言类的书中最专业的。作者的口吻很不错,让人兴奋。比较扎实。
  •   分析很详细,能学到分辨谎言的技巧~
  •   理论比较多,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学习者,或者心理学工作者,是一本好书。能打个很好的基础。
  •   心理咨询师必须要了解的技巧,对于判断咨询者是否隐秘一些信息或者说谎有帮助,但是想单单靠这本书就能测谎还是不够的~
  •   犀利 实用 比一般心理学教材实用
  •   内容很丰富,对于日常生活的心理、行为有很大帮助,建议心理学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源等从业人员阅读以下
  •   人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开始了无数的谎话。不经意的、刻意的、不得而为的,人生要说很多的谎,这本书就教你如何辨认谎言!
  •   让谎言无所遁形~
  •   教会人以表情如何判断谎言
  •   谎言是美丽的
  •   早就听说保罗艾克曼的名声,读读真好
  •   保罗 艾克曼的书,不用说,肯定不会错!
  •   保罗 艾克曼的书很大一部分揭示了人的内在。。
  •   喜欢保罗
  •   买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美剧《lie to me》,喜欢莱特曼的小聪明,探索真相的坚持····如果多一些的行为专家,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冤案。不过我认为想要细致的观察一个人是需要全神贯注的。继续学习中~~~~
  •   人与人之间都有一定的隔阂,很难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但又必须知道。很两难。
  •   还没看了。看了大概意思。好想知道更多,当当网买书好实惠,又快!~
  •   其实买这本书也多半是受了美剧Lie to me的影响,生活在这样不单纯的社会,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火眼金睛,尽量少上当。虽然这本书的文化背景与我们的有一定差异,但是多看看总没有什么坏处。
  •   心理学的基础教程,里面由很多的事例,但是可能会有教材的枯燥,要有恒心
  •   好书!看了LIE TO ME,才买的。看来电视真是夸张,其实心理学没那么神奇,科学科学
  •   心理学这东西很有趣,尤其是社会心理学或大众心理学。
  •   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很好看,还想要艾克曼先生的《情绪的解析》,可是都绝版了吧~
  •   作者考虑的很周全,没想到他研究的原因居然是为了更好的心理治疗,还以为他不信任人呢
  •   跟lietome相比这本书相对理论一些~图片较少!不过对于心理系从事咨询的学生来说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   我告诉自己要活的诚实,但是我发觉我误会了“诚实”的含义。其实大可不必将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全部标示在外,不用向他人强调自己的主见和立场。我深深同意,并非所有人都必须接受我的“诚实”。或许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一条。
  •   给朋友买的,说是很喜欢这本,早就想买的,话说很实惠
  •   看了lie to me就想看看这个书,研究表情
  •   因为看了美国的“别对我撒谎”所以要研究一下,果然让人换了一副眼镜看世界。
  •   这本书是一学长强烈推介的,他一说我就立马买了,看了一小篇了,果然没让我失望,内容通俗易懂,看了很有帮助,对我影响很大,学心理的不妨买一本看看,经济又实惠,最重要的是内容有含量
  •   对于心理学有兴趣的同学们应该看一下
  •   专业书籍,没有一些心理学基础的人是看不太懂。而且西方人写作的风格和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所以看的时候很用智商啊。喜欢,觉得看完后有了很大收获。
  •   喜欢心理学的可以来看一看、内容还是不错的,有一定深度,值得一读!
  •   真正的一本心理学好书。逻辑严明,证据充足。
  •   这是本很不错的书,如果想要学好它,需要自己更多的实践。
  •   书很有意思,用书的内容看现实中的人和事更有意思。
    赞一个,很好的书。喜欢的可以去看美剧Lie to me(千谎百计)
    是以本书为原型拍的,很好看的,天堂电影有看。
  •   书上的内容很丰富,令人大开眼界,学习了很多。了解别人的情绪变化,为人处世更加细心
  •   古董级专家的经典,很实用
  •   还没看,不过我知道我肯定会很喜欢
  •   看了美剧才知道这本书的,很好看。。
  •   看过《非常了得》吗?知道姜振宇吗?告诉你,小姜的师祖在这里!
  •   第一章看了一半,首先感觉作者的思维方式就很值得学习,,后面的内容还不知道怎么样。。
  •   看美剧《lie to me 》知道这个作者的,值得学习学习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就是翻译不算太上乘
  •   是因为lie to me这美剧才知道了这本书,看了一些,写的不错,但要消化掉,还需时日。
  •   三联的书很让人放心至少我没遇到某人说的像盗版或者白页或者缺页的情况书的纸张字体的大小清晰度都很让我满意书封面的小标题是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呵呵不知道看完这本书两口子之间的斗争是否会更激烈一些会更高智商一些呵呵呵呵
  •   内容不错,只是觉得语言不太简练,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   我是看了美剧lietome之后才知道这本书的,建议接合起来看
  •   不知道是当当慢,还是平邮慢,2月24号发出的东西,3月11号才收到,不明白为什么当当到成都的郊区没有快递!
  •   研究心理,对于很多人都值得一看
  •   专业,需要时翻。很好的素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