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文选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映真 著,薛毅 编  页数:546  
Tag标签:无  

前言

  总的看来,陈映真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是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头,他显得忧悒、感伤、苍白而且苦闷。这种惨绿的色调,在他投稿于《笔汇》月刊的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间最为浓重。一九六一年迄一九六五年,他寄稿于《现代文学》的时期,还相当程度地保留了这种青苍的色调,但同时也表现出这个时期底趋向终结以及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八年他暂时息笔,是另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他的感伤主义的结束,而呈现出一种比较明快的、理智的和嘲讽的色彩。  基本上,陈映真是市镇小知识分子的作家。  在现代社会的层级结构中,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是处于一种中间的地位。当景气良好,出路很多的时候,这些小知识分子很容易向上爬升,从社会的上层得到不薄的利益。但是当社会的景气阻滞,出路很少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向着社会的下层沦落。于是当其升进之路顺畅,则意气昂扬,神采飞舞;而当其向下沦落,则又往往显得沮丧、悲愤和彷徨。陈映真的早期作品,便表现出这种闷局中市镇小知识分子的浓重的感伤的情绪。他的父亲一代出身于农村的败落的家庭,因着刻苦自修,成为知识分子而向市镇游移。

内容概要

  陈映真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是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头,他显得忧悒、感伤、苍白而且苦闷。这种惨绿的色调,在他投稿于《笔汇》月刊的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间最为浓重。一九六一年迄一九六五年,他寄稿于《现代文学》的时期,还相当程度地保留了这种青苍的色调,但同时也表现出这个时期底趋向终结以及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八年他暂时息笔,是另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他的感伤主义的结束,而呈现出一种比较明快的、理智的和嘲讽的色彩。

作者简介

  陈映真,本名陈永善,笔名许南村,台北县莺歌镇人。一九三七年生于台湾竹南,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毕业。曾担任中学英文教师和跨国公司职员。
一九五九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面摊》,其后发表了《我的弟弟康雄》、《故乡》等小说,在文坛脱颖而出并独树一帜。一九六八年因”组
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被捕并移送绿岛,一九七五年获特赦。入狱期间“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一九七七年参与乡土文学论战。一九八三年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曾获”吴浊流文学奖”及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一九八五年创办《人间》杂志,以其社会责任感和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左翼立场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一九八八年参与成立中国统一联盟,担任创盟主席,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而不懈地工作。
一九八八年人间出版社出版《陈映真作品集》十五卷。二○○一年洪范书店出版《陈映真小说集》六卷。陈映真的重要文集还有《陈
映真散文集》,评论集《知识人的偏见》、《孤儿的历史、历史的孤儿》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关于陈映真 试论陈映真  ——《第一件差事》、《将军族》自序 关于陈映真 后街  ——陈映真的创作历程 鲁迅与我  ——在日本《文明浅说》班的讲话 我的文学创作与思想 祖祠 父亲 生死 现代主义底再开发  ——演出《等待果陀》底随想 期待一个丰收的季节 最牢固的磐石 知识人的偏执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 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 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回顾乡土文学论战 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  ——七十年代文学论争在台湾文艺思潮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七十年代黄春明小说中的新殖民主义批判意识  ——以《莎哟娜啦·再见》、《小寡妇》和《我爱玛莉》为中心第三辑  分离主义的盲点 “乡土文学”的盲点 原乡的失落  ——试评《夹竹桃》 台湾长老教会的歧路 追究“台湾一千八百万人”论 西川满与台湾文学 美国统治下的台湾  ——天下没有白喝的美国奶 从台湾都市青少年崇日风尚说起 从一部日片谈起  ——论《联合舰队》 台湾内部的日本  ——再论日本战争电影《联合舰队》 “台湾”分离主义“知识分子的盲点” 精神的荒废  ——张良泽皇民文学论的批评 被出卖的“皇军” 以意识形态代替科学知识的灾难  ——批评陈芳明先生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 论“文学台独” 警戒第二轮台湾“皇民文学”运动的图谋  ——读藤井省三《百年来的台湾文学》:批评的笔记第四辑  消费社会和文学问题 色情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基盘 大众消费社会和当前台湾文学的诸问题 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学家和文学 《人间》杂志发刊辞 新种族 大众传播和民众传播第五辑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中国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之比较 反讽的反讽  ——评《第三世界文学的联想》 “鬼影子知识分子”和“转向症候群”  ——评渔父的发展理论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同一个民族,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斗争  ——台湾新文学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联系 天高地厚  ——读高行健先生受奖辞的随想 中华文化和台湾文学 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从台湾看《那儿》编后记(薛毅)

章节摘录

  同学们,晚上好!为了使你们听得清楚,我说话慢一点。有同学不用说得慢。那好!  语言是彼此互相了解的很重要的工具。中日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有过非常亲密的关系,我们曾经有过非常好的关系,也曾经有过非常不幸的关系。而如果中日两国人民能够理解彼此的语言,通过语言来增进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友谊和彼此的团结,那么我们便能够使这两个伟大的民族携手并进,为两国的和平、东亚的和平和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所以看到你们这么认真地学习汉语,我心情充满了喜悦。因为你们可能是将来我们两个民族和平与友好的最尖端的战士。  刚才横地先生要我介绍我读鲁迅的经过。不必我介绍,鲁迅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可是在旧中国,鲁迅被反动的、专制的国民政府看成是危险的作家。他的书不能自由地流通,不能自由地贩卖。这种情形到了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以后更加严重,很多人仅仅因为书架上有鲁迅的书,就可能被抓走,判刑坐牢。  我接触鲁迅是在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为什么那个时候能接触到鲁迅呢?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光复以后,因为台湾曾受到日本统治,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能读汉语,也不能说汉语,可是他们有一种很大的愿望和喜悦,要学习祖国的语言。过去,是日本人统治的时候,汉语被强迫地夺走了,被强迫去学习日语,现在台湾解放了,光复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因为几十年没有学过汉语,所以大家很热心学习汉语。  这个时候,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做杨逵。他是台湾的一个进步作家,在日据时代他不但写小说,也参加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社会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台湾解放以后,也就是说光复以后,为了要使台湾的知识分子能够很快地学习汉语,他出版了鲁迅的《阿Q正传》。我还记得那本书,是这样长形的,每页上栏是汉语吧,下栏是日语,这样地,知识分子能够读日语,也能够对照起来,跟汉语互相对照,用这样的方式,去认识汉语、学习汉语。  我的父亲也非常热心学汉语,所以他买了很多这样的书。可是到了一九五。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开始镇压在台湾的地下的共产党,镇压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以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发动了国家的暴力(白色恐怖),抓走了很多的知识分子,很多的年轻人。大约有四千到五千人被枪毙,大概有八千到一万两千人被判徒刑。在那样的时代,很多人被抓走了,很多像《阿Q正传》的书被没收了,很多没有被抓去的人,凡是家里有鲁迅或者其他进步作家的书的人,都偷偷地把许多书烧掉了。  我的父亲也一样。他烧了很多很多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把《阿Q正传》这个小小的本子烧掉。他还有一本鲁迅的《呐喊》,你们知道这个小说集吧?我父亲把《呐喊》压在书架上成排的其他书本的背后。有一次,我偶然地发现了深压在群书背后的这一本《呐喊》,坐在那儿看。那个时候我才小学五年级还是六年级。我当然读不懂《呐喊》,可是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阿Q,因为那个老头很有意思,很滑稽,所以我记得阿Q。  后来我上中学,有一次就把父亲的《呐喊》偷偷地带走了。后来,我差不多每年至少都要读一次。随着我的年龄渐渐增大,我对阿Q、对鲁迅的理解也渐渐地多了。阿Q或者鲁迅给我的影响很大。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思想家,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没有想到,他死了以后,在遥远的台湾,有一个少年读了他的书,不知不觉地就走上创作与思想的道路。  后来,鲁迅的思想、鲁迅的文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到旧书店去找别的鲁迅著作,他还有《彷徨》,还有《潮花夕拾》,还有一大堆,我去找。当然,找不全,找不齐。可是就在找的时候,我发现了别的作家,像茅盾,像巴金,使我在台湾与大陆已经分断的情况下,透过鲁迅和别的三十年代的作家理解了中国,理解了中国的革命,理解了中国的道路。  可是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在一九六八年被国民党抓走了,因为我跟我的朋友一起看鲁迅的书,一起谈论鲁迅的文学。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一九六八年我三十一岁,还没有讨老婆。好在没有讨老婆,要不然就很麻烦,这样到了一九七五年,国民党办大赦,我才又回到社会。  所以一直到今天,有一些评论家认为:我的文学的语言比较特别。我就想:如果我的语言,写的语言,果真有一点特点,大概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受到以鲁迅为主的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的影响。它是我接触的最早的文学的语言。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当时也在旧书店找到很多日文书,也是关于社会主义呀,比较进步的思想。为了想要知道、认识、理解这些书,我拼命地查辞典。所以我的语言有一点受到日语的影响。日语跟中文之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关系,凡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汉语,都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是吧?我读了一点日语,也开始会用日语来思维、思想,所以它会影响我的语言,我的写作语言。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我读大学的时候,读的是外国文学系,所以外文特别是英语,就是西欧的语言,可能也对我的语言产生关系。总而言之,一直到今天,我非常尊敬也很崇拜鲁迅,虽然他让我吃到苦头。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我看来,早在一九一八年,鲁迅就能以极为成熟的白话汉语写这么好的小说了。文学的语言的成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总是从比较不那么流畅,不那么成熟的语言经过几代作家的尝试,才逐渐变成成熟的优美的文学的语言。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映真是)海峡两岸第一人。    ——徐复观    映真不仅研究文学,也注意政治经济现象……映真在文学上、思想上、因而在政治上致力于批评台湾分离主义。    ——胡秋原    陈映真是台湾三十年来的作家之中最配得上“知识分子”称号的人。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历程本身就值得我们重视。    ——吕正惠    在世变日亟,倒错、淆乱、残暴等充斥的这个时代,具有乌托邦信念的人已成了空谷跫音。陈映真在我们这个时代受人推崇,它的最真实的原因不是别的。或者正是他源源不绝的信念给予人们的召唤吧!    ——南方朔    假如我没有遇到一个人,那么,很可。能,在中国六陆经济改革之前,我就会预先成为一名物质主义者。而这个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对消费社会的抵抗力。这个人,就是陈映真。    ——王安忆

编辑推荐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美国统治下的台湾,台湾内部的日本,被出卖的“皇军”,“台湾”分离主义“知识分子的盲点”“鬼影子知识分子”和“转向症候群”,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人间》杂志发刊辞: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希望,我们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陈映真文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陈映真先生是台湾文学的重镇,他的作品大陆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选本,虽然以前有家出版社出版过一套文集,这次三联版的文选,编辑与出品都算精良。值得一读。
  •   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立即拍下了,因为想要进一步了解陈映真,本来还担心快递不给力,谁知当天下午五点拍了,第二天上午十点就到了,很快很给力,书的质量也很好,关键是内容页很有代表性
  •   爱好的必知道陈,三联版的,更值得收藏。
  •   这本书内容不错,朋友看了很喜欢!
  •   经典,不解释了。。。。
  •   纸张稍微大了一点
  •     陈映真的经历确乎坎坷,他的存在意义大于他的文学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