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与哲学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马克·T·科纳尔,伊恩·J·斯考  页数:285  译者:李宏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被高傲的法国人誉为“美国电影界惟一的知识分子”的伍迪·艾伦,这次被15位智者——美国哲学领域的一群专家学者借 “身” (伍迪电影)还“魂”(哲学要义),他们由伍迪·艾伦的作品引发来生动讲授哲学的要义。    尽管伍迪·艾伦对职业哲学家冷嘲热讽,尽管他拒绝系统地讨论一种哲学立场,尽管他缺乏与以欧洲或美国为基础的一种哲学类型的联系,但是专业哲学家们把他看作当代的一位伟大哲学人物,因为他将基本哲学问题放入成千上万人的大脑中,或是以有效的幽默去摆明哲学要点,没有一位哲学家能做得像伍迪·艾伦那样。因此,这群哲学家深思熟虑,同时娱乐性地探究这个叫做“伍迪·艾伦”的哲学宝藏,为读者送上这本 “不需要主修哲学便可获得对哲学和伍迪·艾伦作品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的好书《伍迪·艾伦与哲学》。    正如本书序言所说,书中“有些文章会令你发笑,但是所有这些会令你思考。我相信当你掩卷的时候,你会为伍迪这样一位具有不同寻常洞察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而拍手喝彩。当然他可能无暇注意你的或我的掌声,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他应得的。”

作者简介

马克·T.科纳尔,玛丽山曼哈顿学院哲学助理教授。他是《宋飞与哲学》(2000年)的作者之一,参与《辛普森一家与哲学》(2001年)的编著,发表过若干关于康德和尼采的文章,出版过两本小说,《夜的黑》和《威廉斯桶业》。

书籍目录

前言:别老谈性好么?汤姆·莫里斯鸣谢引子:我的作品你根本没懂第一幕  道德,阐释及人生意义  1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上帝、自毁和人生意义    马克·T.科纳尔  2  《曼哈顿》中的操守问题    伊恩·J.斯考伯  3  道德一定要瞎么?《爱与罪》的康德派分析    詹姆斯·劳勒  4  在争辩中阐释:伍迪·艾伦的实用乐观主义    伊恩·贾维第二幕  伍迪的诡计  5  捕鼠夹:阅读伍迪·艾伦    詹姆斯·M.华莱士  6  由伍迪论审美    贾森·霍尔特  7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艺术与窥私癖    谢洛德·艾布拉姆斯  8  “你不配听柯尔·波特”:伍迪·艾伦眼中的爱情与音乐    詹姆斯·B.索思  9  死鲨鱼和妙火腿:从《安妮·霍尔》论幽默的哲学用途    卢·阿希奥内  10  重构伯格曼:对大师典范的美学净化    珀尔·F.布罗曼第三幕  五片杂谈  11  享乐主义的危险:《仲夏夜绮梦》    桑德·李  12  《变色龙》中的非本真存在与身份认同    戴维·德特默  13  一片黑暗:柏拉图、隐身戒指和《爱与罪》    约翰·G.帕帕斯  14  由《另一个女人》论自我认识    吉尔·戈登  15  伍迪·艾伦的“淡黑色电影”:    《玉蝎魔咒》中的犯罪、爱情和自我认识    玛丽·P.尼科尔斯  知识分子的娱乐:伍迪·艾伦电影年表  这些聪明人

章节摘录

  第一幕 道德,阐释及人生意义  4 在争辩中阐释:伍迪·艾伦的实用乐观主义  悲观主义的刻画  在《汉娜姐妹》里,艾伦在每一个分镜头的导演、构图、摄影(场面调度)当中,在连续镜头的剪接中,都多少嵌入了一些哲学化的处理。这就让导演能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米奇和他的遭遇,有时滑稽,有时让人同情,有时超然。米奇表达绝望,几乎全是在中景长镜头里完成的。避免特写而使用中景,一个显见的原因是为了与角色及其行为保持距离。整部影片中离米奇面部最近的时候,是当他用枪顶着头,从后侧面给了一个中特写。  《汉娜姐妹》有四个濒临绝望的悲观主义角色,米奇只是其中之一。莉(芭芭拉·赫尔希饰)、荷莉(黛安·韦斯特饰)、莉的男友弗雷德里克(马克斯·冯·西度饰)都是明显的悲观者。莉承认自己从事表演之前的5年里酒瘾严重,每天从早上10点就开始喝。荷莉向汉娜借钱,汉娜直接就问她是不是还在吸可卡因。汉娜撮合米奇与荷莉约会,见面当中荷莉咄咄好辩,还吸了几次可卡因。我们很容易把他们的滥用药物和厌世行为看做绝望的表现,这正是悲观主义的极端形式。  弗雷德里克是莉的艺术伙伴和导师,他的性格永远那么阴郁,他告诉莉“你是我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客人来买画,他满腹牢骚,说这位主顾买什么画还要先咨询装修工人,太羞辱了。尽管在这些影片里艺术工作是一件乐事,弗雷德里克借艺术创作躲进小楼成一统,但终归是有问题的。可是,为什么影片会让我们嘲笑米奇呢;为什么四部电影里都有喜剧成分呢?一个明显的答案是,喜剧本身产生距离,而距离让人理智公允。或许,艾伦电影里的喜剧成分体现了他本人的公允判断。《汉娜姐妹》用汉娜串起其他所有人物,这个角色让影片有了超然的客观。她是落墨最轻的一个,我们对她了解甚少。某种程度上她的乐观是因为漫不经心:她丈夫艾略特跟她妹妹暗通款曲,她却浑然不知。事情败露的话就算她的婚姻或许能保住,可感恩节晚餐上姐妹间的情融意洽就难说了。  《解构爱情狂》里对悲观主义的描绘又不一样。作家哈里把身边认识的人都写进自己书里,他们指责他侮辱了他们。他的悲观主义体现在他对别人的促狭评价、他饮酒无度还买春。也许最明显的悲观表现就是他写不下去了,哈里饱受文思枯竭之苦。故事结尾他重获生活热情,并且又开始写作。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他有了自我认识:在母校的仪式上他告诉前来道贺的人,他在写的新小说是讲一个人的爱人让恶魔掳走,他跟到了地狱,把她夺回来。先不管这是影射俄耳甫斯的神话,哈里承认了大家的猜疑——主人公就是他自己,只不过稍加了掩饰;实际上他也在考虑,还用不用得着掩饰。也许这是伍迪·艾伦拿评点他的人开了一个玩笑。隐情  拿什么来谈艾伦电影中隐情的重要性呢?我想到《另一个女人》和《人人都说我爱你》里边偷听到的忏悔;《曼哈顿神秘谋杀》(1993)和《非强力春药》(1995)里的窥探;后者当中瞒天过海的私通和不幸败露的卖淫史;同样还有《汉娜姐妹》和《爱与罪》里对过去不轨行为的隐瞒。  拿《汉娜姐妹》中的隐情来说:一开始观众私下知道了艾略特(麦克·凯恩饰)偷偷打上小姨子莉的主意。后来他们搞上了,他背叛了妻子汉娜;莉同时背叛了她的姐姐和男友弗雷德里克。这种各有借口的不忠也可以处理成悲观主义的另一变体,因为两人都对各自“正式的”配偶关系绝望了,才愿意冒着风险偷欢。剧情发展下去,谁都没有供出真相;艾略特重新肯定了他对汉娜的爱情,莉呢,离开弗雷德里克找人嫁了。汉娜发现自己跟艾略特的对话让荷莉写进了她的剧本里,一定是艾略特泄露的。可她的猜疑并没有下文,影片收场时所有人都是忠诚专一的。不可告人的隐情并没给艾略特和莉带来什么麻烦,尽管欺骗过爱人,他们还是快快乐乐。汉娜也并没有纠缠可疑的苗头。导演没有选择激化矛盾,似乎是认为不去追究坦白和真相就会幸福。在《爱与罪》里,艾伦表现了这种悲观主义人生观的更强版本。  隐情,可以说代表一种观点:真相是隐蔽的,表象总是欺骗性的。要是能了解旁人真正所思所感,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就能更有算计。比如影片《爱丽丝》(1990)中的同名女主角,突然可以隐形之后,她发现自己以前太轻信别人了。可是有的隐情,我们觉得要想接着过好日子,还是让它隐下去为好。《汉娜姐妹》的片尾,艾略特又回到妻子身边,而莉跟她的新丈夫说话时幸福洋溢。就连差点自杀的米奇,也高兴地陪着怀了孩子的荷莉。想要孩子、乐于做爹妈的情形在艾伦1970年代的影片里很少见,在后期这几部电影里却非常抢眼。《汉娜姐妹》里有场争执,表现了汉娜也有不能通情达理的时候。那时米奇和汉娜还在一起,米奇被确诊为不育。一向是那么体贴支持的汉娜,在这次的危机里却没有安抚米奇,而是埋怨指责。观众看到了汉娜一直隐藏起来的那一面。  《汉娜姐妹》里,乐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婚外寻情,希望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人。艾略特和莉搞到了一起但终究于心不安。汉娜父母之间的关系总是大起大落,一会儿互揭老底反唇相讥,一会儿又俨然是对恋旧的老夫老妻。米奇再度努力跟汉娜复合,这次成了。莉告别了郁郁寡欢、挑三拣四的弗雷德里克,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然后嫁了个教授。  电影情节跨过整两年,始自感恩节晚餐,终于两年后的感恩节晚餐。盛宴是年关盘点的场合。第一次感恩节晚餐是艾略特开始要搞他的小姨子。第二次我们看到莉和艾略特分手。这两次晚餐,弗雷德里克和米奇都没在场。最后一个感恩节,所有主要人物身边都有爱人相伴。爱征服了各种形式的悲观主义,这个爱能够实现,部分是要靠说谎和隐瞒的。有证据表明艾伦最初想把这部电影拍得更阴暗。莫里斯·雅考尔曾引用过艾伦的话,认为影片过于欢快,自己觉得失败。我猜到了《爱与罪》的时候,艾伦就是在避免重蹈覆辙。  丈夫、妻子和哈里  《爱与罪》是探讨悲观主义最深入的,所以尽管《爱与罪》比《贤伉俪》和《解构爱情狂》拍得都早,我还是先谈这后两部影片。《贤伉俪》写了纠缠交错的情爱关系、各种程度的自欺、各种妥协,以及从经验里学东西的尝试,借此戏剧化表现了不同形式的乐观和悲观主义。杰克(西尼’波拉克饰)跟一个年轻姑娘跑了,但很快就腻味了她。他的妻子莎莉(茱迪·戴维斯饰)与帅气的迈克(利亚姆·尼森饰)交往,却没有回馈给他同等的热情。到头来杰克和莎莉又回到彼此身边,他们之前的问题完全未解决,但两人都已甘愿接受自欺性的理智做法,劝自己说这就是他们俩最好的结果了。他们就这样掩盖了自己本质的悲观。他们的朋友盖布·罗思教授(伍迪·艾伦饰)正痛苦地受着学生瑞恩(茱丽叶特‘刘易斯饰)的引诱,瑞恩好像对男女之事很随便,而且毫不在乎她伤害过的那些小心灵。  这些发现,或许再加上杰克活生生的例子,让盖布拒绝了跟瑞恩搞一腿,既是自我保护(他早先对“敢死队女人”是有癖好的)也是要忠于妻子茱迪(米娅·法罗饰)。可是他对婚姻的忠实成了误托。影片结尾茱迪和迈克成了一对儿,之前他们向画面之外那位采访者和讲述者描述过他们的关系,现在也早备好了理由来改写那些说法。最后盖布独自面对镜头,断言自己并不绝望,他已经开始写一篇新小说,但随即态度一变问:“完事儿了么?我走了啊?”  本片中最有意思的人物或许是米娅·法罗扮演的茱迪。她的第一任丈夫形容她是典型的被动攻击型人格,看似孤弱无助最后却总能得逞。几场简短的戏,我们就看到她正是用这一套俘获了盖布,后来,又拿下迈克。她不受疑惑和绝望困扰,多少是因为她把这些转嫁到别人头上了。大学生瑞恩是同一人格类型的年轻版变体。她很清楚盖布在她这儿有软肋,恳求他给她看正在写的作品。安慰性地夸奖了几句之后,她随即步步为营地把他写的东西贬成垃圾一堆。当然,这只令盖布愈发有了兴致。不过最终他既未臣服于瑞恩,也没屈从了悲观主义。就像《汉娜姐妹》的结局里那几对接受欺瞒的夫妻,《贤伉俪》末尾几对复合的夫妻也陷入自欺,而盖布有几分自知之明,至少是自我保护式的那种,却只落得孤伶一身。自欺是另一种形式的隐情,观众看得分明而戏中人懵然不知。在某些人和某些关系中,自欺也许是必不可少的,剧情要求观众接受这一点。导演让人物对着画面外的采访者直接说话,用这种戏剧间离手段,他把这些人物的强自慰藉注释出来。电影的结尾谜一般地令人齿冷。  《解构爱情狂》在好些地方都与《贤伉俪》类似。伍迪·艾伦扮演了哈里。哈里愿意逐一细数自己的毛病,可这底下很深处,仍然埋着他的自欺。他非常清楚自己是怎么一个人:好色成癖,更爱买春,拿熟人的生活和问题写自己的书卖,饮酒无度用药成瘾,那张嘴是实在不积德。他是彻底的自私自利。碰到一个心脏有问题的朋友,他就把话题转到自己的写作障碍上去。他的旧情人和姐姐责骂他,因为他在自己小说里出卖她们羞辱她们,他仍要做无力的抗议。他的老婆是心理医师,他去勾搭她的患者,老婆暴怒,可他反过来责怪他们没有夫妻生活,也不出去玩,那自己可不是只能认识她的病人。  故事的核心是他带着儿子,与朋友理查(鲍伯·巴勒班饰)和妓女曲奇(哈采尔·古德曼饰)一道,跑一趟北边。旅途经历中不时穿插或闪回,描述或谈论了哈里怎么拿最亲近的人当写作素材。在去跟他妻妹见面的途中,他碰上了年轻的金发姑娘菲(伊丽莎白·舒饰)。哈里力劝这小情人不要爱上自己,她不听,他几近发狂地发出最后通牒,说自己已经爱别人了。哈里的口无遮拦、酗酒、买春,还有别的各种行径,都是只图自己高兴满足,而且极少质疑自己。他一个劲儿地妖魔化他的朋友也是竞争对手拉瑞(比利·克里斯托饰),不过徒劳无功。最后他重又开始写作,但那些可恶的破坏性作为并没有得到弥补。  酗酒、满嘴下流话、冷漠无情,这些当然都是某种绝望的征兆,也就是认为抱有希望是幼稚的,放任自流才对路。哈里是个不招人喜欢的人物,是艾伦创造的人物里最讨厌的,当然也是他自己扮演过的最讨厌的人。他给写成一个不错的作家,母校都要给他荣誉学位,在经济上也够成功,随便就能花200美元叫个女人。他是这部电影的中心人物,不像《汉娜姐妹》、《贤伉俪》那样的群像式电影没有明确的中心人物。大量的中景镜头和剧本中的幽默,使剧情演进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感。  有的幽默来自戏剧化地表现哈里小说中的片段,尤其是那些跟生活里的真事对得上号的场景。还有一些是靠行为不协调带出来的。影片以不同的方式解构哈里这个人物。有一场戏是他跟所有他虚构的人物在一起,一个学生对他说,尽管他的作品看上去是悲哀的,她却喜欢解构这些作品,因为骨子里是快乐。哈里自己也说过,他的作品里写的人,是过不好日子而只在艺术上有作为的;这样的故事挺悲哀,但又很有趣。他人的悲观主义可能是好笑的;也许他人的乐观主义(如《汉娜姐妹》、《贤伉俪》)却可悲。这种巧妙构思并不指向通俗的或专业的哲学问题,但拿来拍电影却非常有效果。

编辑推荐

  伍迪·艾伦,美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他的作品《爱与死》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安妮·霍尔》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个奖项。他被高傲的法国人誉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而在本书里,美国的15位知识分子——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借“伍迪电影”还“哲学要义”。他们觉得伍迪的电影里充满最重要的哲学命题和观念,有的直接通过精彩的对白表达,有的成为电影情节的基础。在哲学家看来,伍迪·艾伦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哲学家,他还常常嘲笑对永恒命题那种书卷气的论调,但他给我们看那些一上来就让人对哲学好奇的问题:道德是什么?对错之间真的有可观区别吗?天地之间可有正义?有神吗?对智力超群而又找不到伴侣的人来说,哲学是否就是性欲的最终升华?这群用心的思考着——真正的哲学家——一起用哲学的方式研究和评价他的电影。这些文章,有的会让你发笑,但每一篇都会让你思考,当你掩卷遐思时,你会为伍迪·艾伦鼓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伍迪·艾伦与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有点学究气,但因为伍迪艾伦的原因又不会太沉重。算是一本有趣的哲学入门书,或者是看过以后可以在“鸡尾酒会”上拿哲学说说事。 :p
  •   起初是这本书对安妮霍尔的简评吸引了我买这本书。虽然书中所讲的有几部伍迪的电影都没有看过。但是作为了解伍迪的哲学思想很有帮助。
  •   看其人就知其作品,从其作品中也可读出伍迪艾伦的某些方面道德品行,电影深刻,此书亦透彻。推荐。
  •   喜欢伍迪艾伦,才买来看,很不错的样子
  •   老牌知识份子,只能上升到哲学程度来讨论,可惜我能力有限,看得累阿
  •   继续学习哲学~~
  •   内容上是和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时候还不得不去重新看他的电影来找找上下文联系情景来理解他的用意。 一本好书,
  •   内容上是和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时候还不得不去翻翻他的剧本来找找上下文联系情景来理解他的用意。 一本好书,书店有卖,喜欢的朋友可以去书店翻阅然后在当当上来买。
  •   最喜欢的导演\(^o^)
  •   关于我最爱的导演。。。
  •   真挺好的。
  •   一如既往的喜欢!支持当当网
  •   包装还不错,看了导读,已经决定了我必须读完的信心了。
  •   不错的。。。适合多看几遍!
  •   这个小老头我喜欢!
  •   伍迪艾伦是学院派电影作者,刚入手的书,看了开头,有点意思。
  •   听人介绍说好看,就买了,到货后翻了翻,内容让我觉得挺受用的,没买错
  •   对杨绛父亲的一章最为生动有趣,原来老先生也是一位老愤青!
  •   以为是一个人从头到尾在品论~其实是很多篇影评放在一起的~也是还不错的啦·
  •   在当当买了无数次的书 这次是我最糟糕的一次购物 买了五本书 四本是不怎样的……言归正传 这本不是伍迪艾伦的亲笔作品 就这样 以上 购买的人请仔细看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入手
  •   虽然很喜欢伍迪艾伦,这是这本由其他人写的书却不敢恭维···
  •   伍迪艾伦与哲学
  •   发EMS,速度很快
  •   非伍迪艾伦本人
  •   应该比较深奥,还没看
  •   对于理解伍迪的电影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   哎呦..........
  •   伍迪艾伦 电影不错
  •   西方哲学也要看
  •   其实还没有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