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出版时间:2010-06-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郭齐勇  页数:5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儒家文化研究:礼学研究专号(第3辑)》文章分为四组。第一组为“概说”,从总体宏观上讨论“礼”的源流、内核及其走向。第二组为“校释”,从微观细部讨论北大标点本《仪礼注疏》的标点与上海博物馆楚简《武王践阼》。第三组为“礼学史”,讨论汉、宋、清儒,如郑司农、胡宏、张尔岐、毛奇龄等有关礼学史的某些考证与思想。第四组为“专论”,刊载多篇读书札记,考订、阐发或批评、分析礼学与礼仪中涉及的政治理念、居丧法律、价值理想、空间意识、生态伦理、礼器意蕴及三礼中某一礼或某篇章、某命题、某规矩所反映的具体意义、抽象意义与现代价值。

书籍目录

弁言概说礼乐文明的确立、位移及其边缘化古礼今论礼与儒家的“人道”观校释北大标点本《仪礼注疏》标点商兑上博简《武王践阼》集释礼学史郑司农注《周礼》所用“当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当为”术语的界定宋儒对《周礼》的考辨胡宏对《周礼》的批评张尔岐礼学思想试探毛奇龄礼学成就论略专论《周礼。地官司徒》、《礼记.王制》中有关社会公正的论述《礼记》五讲中国古代居丧法律孜“中庸”“治国有九经”思想探析——以“坊记”、“表记”、“缁衣”相印证从《曲礼》、《少仪》看《礼记》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周礼》理想价值新解先秦礼仪空间的编码与解碼礼器意蕴蠡测《礼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先秦祭侯考论《礼记》会读剳记

章节摘录

为礼典中的仪注呢?我们认为这样说没有一点牵强。当代著名礼学家沈文倬先生说过:“礼不是超现实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一幕幕庄严肃穆的场面就是礼典。[1]稍涉礼义之邦传统礼学者,看到公元2008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登载的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前领导人默哀的照片以及天安门广场下半旗的画面,谁会怀疑那就是盛大的礼典呢?5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说的“五星红旗缓缓下降”,“笛声警报长呜,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都是一个盛大礼典的组成部分(用礼学术语来说,都是仪注)。无论是北京的,还是其它省市的;无论是在中国内地发生的,还是在我驻外使领馆发生的:都是礼典,都是礼仪。当然,这是与传统古礼中同类礼典礼仪不可同曰而语的礼典礼仪。中国古代也曾举行遇向死者致哀的盛大的礼典,然而没有哪一次具有如此博大而深厚的爱。公元2008年5月19日中国大地举行的“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盛典,诚如社论所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志哀。”然而在我们看来,如此盛典,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该是第一次。哀悼活动历史上当然不可能没有,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不可能赶得上公元2008年5月19日至21日那样的规模。

后记

“礼”是社会功能的一种规定。《礼记。曲礼》中将“礼”定义为“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遣裹清楚地表达了礼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功能一一“别”。“别”,即区分、分别。有“别”,才会有“序”。《礼记.曲礼》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这种“别”的思想。首先,人与禽兽有“别”。“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雇。是以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人与禽兽应该有所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人有“礼”,如果忽略了这个区别,人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分别了。所以,人之所以为人,首先要在心中有所分别。其次,男女有“别”。“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成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礼记.郊特牲》)男女之别,然后才有“义生”、“礼作”和社会的安定。因此,男女之别,是人与人的最先且最重要的一别。《礼记.曲礼》对此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一,即使在家庭内部,男女也各自有其规定的活动领域,所谓“男女不杂坐”(《礼记.曲礼》)。其二,男职官政,主外;女职织纫,主内。男女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所谓“外言不入于间,内言不出于间。”(《礼记.曲礼》)其三,叔嫂、诸母是一个门裹的非夫妻关系的男女,平时接触较多,嫌疑最重,因而要求也更严。

编辑推荐

《儒家文化研究:礼学研究专号(第3辑)》是探讨儒家学术、思想和文化诸问题的专门的言论空间。通过发表国内外方家硕学的高文谠论,将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儒家传统呈献给中国和世界。编纂宗旨:根源性与多元性、学术性与思想性、理论性舆现实性、厚重感舆前沿性。主要内容:儒学史前史、原始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现当代新儒学、儒家人物思想、儒家经典、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社会政治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论著。儒学舆诸子学、儒学舆玄学、儒学与道教、儒学舆佛教、儒学舆回教、儒学与各兄弟民族宗教文化乃至儒学舆西学、儒学与现代西方人文社会学说的研究论著,同样是本辑刊所特别重视和需要的。编纂准绳:资料占有的全面性、出处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刻性等学术规范的要求作为标准,据以对论著进行选汰,杜绝投机取巧、浅空蹈虚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儒家文化不错
  •   近来因对三礼较感兴趣,故与三礼有关的著作尽量购买。此辑是礼学研究专号,其中不乏当代知名礼学研究者的作品,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