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天子

出版时间:2013-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茅海建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想给咸丰帝奕狞作传,决非出于对他的景仰,因为他太平庸了,毫无文华武英之姿;也非是对他的同情,因为他没有大业未竟或遭人暗算等值得让后人掉眼泪的情事。我只是可怜他。一个好端端的青年,就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常,只因为登上了绝大多数人都梦求的皇位,结果送掉了性命。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岁,正是古人所谓“而立”之年,他却一头倒了下去,命归黄泉。    我第一次去紫禁城的时候,还不太懂得历史。只觉得皇帝的家真大啊,转一转都需要一整天,而又有多少人室如蜗居。后来去多了,印象也就慢慢变成了许多许多道的门,许多许多重的墙,方体会“门禁森严”。皇帝是天子,在凡人面前是神,说的话是圣旨,一切的一切都应该不同凡响。可是,其生理机能又确确实实是个凡人。这就产生了一个悖难,明明是人,偏要装神,太难受了。乡间扮神弄鬼的巫婆神汉,只需一阵子,过后喝酒吃饭拿钱走路,恢复人态人性。可皇帝一走上神坛,就下不来了,那是终生的职业。渐渐在我的眼中,皇帝坐的金銮宝殿有点像供奉牺牲的长案,而紫禁城内外的重重门禁,也就跟关押犯人的道道铁栏差不了多少。今天的人们爱称监狱为“大墙之内”,可那墙能跟紫禁城的城墙相比吗?    我坐在皇帝的寝宫养心殿的门前,心想这是一个“五星级”牢房的“总统套间”。    清代的皇帝还是聪明的,为了有更大更好的空间,修建了著名的圆明园。咸丰帝奕詝便出生在那儿,登位后也常住在那儿。与紫禁城的神圣相比,那儿多了一点平常味。可这座富丽壮观的园林,却恰恰就在咸丰帝当位的时候,被英国人烧掉了,其理由是,给他一个永久的警告。    除此之外,咸丰帝还能去哪儿呢?祖上的巡幸江南他可不敢效法,承德的避暑山庄也不得空去。他太忙了,因为天下太乱。就是不忙,也得装出忙的样子。天子圣君就应当宵衣旰食。    衣锦食肥,美妾如云,皇帝享有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可他并不能享有其中的许多乐趣。他的身上负有着重大的责任——行为应当成为人世间的楷模,言论必须成为战无不胜的法宝。一个人要坚持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都不困难。索性做—个昏君,谁也奈何他不得。可要想长年累月地做一个好皇帝,倒是一个苦差使。若在一个平常年代,一切还能过得去。可咸丰帝奕詝又特别命苦。他遇到了清朝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灾难。    由今上溯—个多世纪,1850年至1861年,咸丰帝奕詝当了11年的皇帝,没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1850年至1864年爆发了太平天国战争,1856年至186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天地会、捻军等造反,更是数不胜数。内忧外患,遍地硝烟,那才是真正的动乱。中国的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也成为后来许多历史学家关注的重点。    可是,在此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奕詝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应当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问题。可当我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时,却看到很少。天子的私事是不让臣民知道的,虽说西华门内的仿古建筑中保留着那个时期的大量档案,但装腔作势的官样文章和官式套话中又有多少他的真心。天子过的是远离尘世的生活,却主宰着尘世间万物,做事情想问题与我们惯常的心理习惯不同。作为一部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心灵沟通似属最高境界,但世界上心通的人大多境遇趋同,以至“相逢”不必“曾相识”。我绝无为与他沟通而去当几天“天子”的意愿。    我也有我的麻烦。    可是,天子再尊再贵也毕竟是人。是人总还会有点相通之处,不管他用什么方式吃饭、睡觉。这就使我有了一点资本。为了弥补我个人直观的偏误,我又试图从当时对咸丰帝奕詝作用最大的不同人的角度去观察他,将各种碎片断页拼凑起来。今天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有点像是拼贴画。    历史作为已经发生的事实,应当是非常客观的,但历史研究又是相当主观的活动。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是史学家对史料的一种主观解读,在不同人眼中的历史面目会有差别。我想,我一定会有误读,但使我心安理得的是,现代历史学理论居然已经证明,误读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于是,我便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

内容概要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
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
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
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
本书展开了那段历史岁月,引领读者阅读其中的种种情事,曲折幽深。作者描写了历史群像:杜受田、曾国藩、叶名琛、肃顺、恭亲王、那拉氏(慈禧),决定国运的重要任务,栩栩如生。一部传记,一段历史,一种人生与家国的思绪。

作者简介

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成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成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等。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皇四子与皇六子 二良师荩臣杜受田 三射偏了的箭 四“上帝”之祸 五亏得湘人曾国藩 六新财源:厘金 七“造反”、“造反” 八外患又来了 九公使驻京问题 十圆明园的硝烟 十一真正的宰相 十二京师与热河之间 十三笑到最后的人 结语 后记 三联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清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854年之后,成丰帝对前线的战事(北伐一路除外)不再充满热心和信心了,显得有些厌倦。他想不出办法,找不到能臣,放着一个曾国藩还不敢重用。虽说每日依旧勤奋地披阅军报,但下达的谕旨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公式化文章,一看便知军机处例行公事,所作的朱批只是痛骂加催胜,看不到先前在命将、调兵、战略乃至战术上的果敢的大动作。看来他在自己曾挖空心思策划的种种计谋一一破产之后,已经认识到力不从心。他不再细心制定新的作战方略,而是将之下放到前方统兵大员。好在湘军和厘金已经创办,兵与饷的难题开始缓解。聪明的六弟恭亲王奕新,在北京危急时参与组织防御,不久人军机,为首席军机大臣,也为他分担了不少政务。对于前方的统兵大员,他时常以杀头相威吓,但此类话说多了说久了,效果也越来越不显。要是真的将这帮将军都杀了,朕又何处去找别人替代他们?于是,前方的将帅们也看出了此中的虚张,听任咸丰帝一道道催命般索讨胜利的严旨,自行作主,自行其是,只是在奏折上大耍笔头子功夫。下级员弁,更是无功无志无求。南京城下江南大营的兵勇,离家已久,也娶了当地的民妇,过起抱子赌钱做买卖的和平生活。 与北方的胜利相反,长江流域出现了军事危局。湘军攻九江不克,发 反在湖口大败,曾国藩寻死不成。太平军随即进击湖北,攻占省城武昌。咸丰帝调僧格林沁所部大将、镇压北伐军立有战功的察哈尔都统西凌阿为钦差大臣,率得胜之师前往湖北。哪知西凌阿开战不利,德安一役几乎全军覆没。四个月后,咸丰帝只能换马,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主持湖北军务。官文好财好色,无才无德,靠的是署理湖北巡抚胡林翼所部湘军。咸丰帝十分明白,对此颇有心计,就是不将全部权柄授予湘军,坚持在胡林翼头上加了一盖子。

后记

这是一本十年前写的书,当时我正好有一年的空闲。    回想那个时候的学术,应当说是掉到了谷底,一部好的学术书,销量也就是一千册,有钱的不买,想买的没钱。“下海”成了知识人最流行的语言和最时尚的举动。历史专业似乎要更糟一点,被称为“史(屎)坑”,一不小心沾上了,臭哄哄的。写出来的书,更是没有人要。我的编辑朋友,见面即谈“图书市场”。其中一位朋友的话,我现在仍记忆犹新,说书名一不能出“史”字,二不能出“传”字,出了就卖不掉。也就在此时,我刚写完《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未敢用“史”字),于是便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本事写出一本历史方面的“畅销书”来。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未敢用“传”字)作为“畅销书”,无疑是失败了,虽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印了两次,但远远谈不上销售上的成功,读书界也没有什么反响;反倒是经常听到一些本专业学者鼓励的话,可此书在本意上并不是写给他们看的!由此看来,它的影响面很可能还没有出专业圈。十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再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看看有没有新的生机与生意。    此次再版,只是改了一些错字。另由戴海斌君帮助配了一些图片。此次重校旧稿,回想起以往的许多场景,已有了怀旧的老年心态。当年我还希望如果此书“成功”了,再写上几本,以改变生存的境遇,却未能如愿;现在经常有出版社来约我写同样类型的书,我虽然有此意,却发现再也找不到一年的空闲了。    茅海建    2005年10月15日于北京大屯

编辑推荐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苦命天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本书是茅海建先生一部相对轻松的著作,受众面从学者推广至一般老百姓,叙述也没有那么深奥,很适合一般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现如今《明朝那些事儿》大火,其实茅海建先生这部著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不同的是,茅海建先生更是近代史的大家,所述又别有一番内涵。最初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封面很耐人寻味,之前看书,多看不买,但这本我却很有兴致地收藏了,除了封面外,书内也有很多彩图,整体印刷精良,向大家推荐~
  •   茅海建的书顺着基本都看过,本本是精品重视史料的人才有资格当历史学家这本书算是他的著作中不太学术化的,娓娓道来,却字字严谨真正的大家小书啊,推荐只要是茅海建的书都值得一看
  •   是本好书,看了感触很深
  •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忙中偷闲也能看得进去,不容易。
  •   作者也应该说是史学大师了,写的很多作品都看过,师从陈旭麓先生。本书算是玩票的作品吧,功底扎实,偶尔评论很有见地。荐~
  •   内容很好,像小说一样易懂。但是插图不尽人意,很多重复的图,但是开在内容好得分上也就满分了
  •   这本书介绍了奕詝和奕䜣在夺得王位的暗中较量。介绍咸丰在位短短11年所遇到的内忧外患。包括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捻军等。他在位的这几年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代。这期间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把难关度过去。中国历史也发生了重大转折。清王朝之后一蹶不振。《苦命天子》这本书,语言非常的幽默。有一种以小说的形式来讲历史,但是书中却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读了这本书知道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虽然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锦衣玉食、美女如云、有那么多的宫女太监照顾着。在百姓眼中看来是让人羡慕的生活啊!可是生在乱世的皇帝却不一样。每天要操心国家的忧患。就算心宽皇帝也无福消受。每天国事忧心。这本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位十一年的咸丰皇帝的悲哀,真的如书名所说“苦”。苦不堪言。
  •   为什么要加那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插图,关键是,同一幅图总会反复出现,第一次出现时黑白,第二次出现彩色,您这是逗谁玩呢?就为了把一本29万字的书撑到300多页?三联的编辑,请问你们就是这么做所谓通俗读物吗,这本书里的112幅图除去重复的,有60幅吗?就这么对付吗?你们对得起作者、读者吗?请问,你们是穷疯了吗?看了大概三分之一,其中84和102页图一样,77和95页、94和98页、38和63页、28和63页、14和31页、6和31页,图一黑白一彩色,很多图就是一整p地放。这只是我就已看过的部分作的部分统计。三联小编,你这是在侮辱读者的智商,你是在毁三联的声誉。你气着老子了,倒不是因为那几块钱,你的手法太弱智了。三星是送给茅海建老师的,三联的编辑,负分滚出。
  •   书的质量还是挺好的,
  •   茅老师的书籍,一贯看的很舒服,天朝的崩溃!继续
  •   是一本古老的书,里面的文字真的看不懂,没有文言基础的同学还是别看了
  •   我虽然偏爱历史,但是由于自身并不是什么特别专研的人,所以相对于一些专业颇深的历史书真的是买回家就当收藏,也和叶公好龙有点相似,充充门面,比如《国史大纲》读了几页头都大了。... 阅读更多
  •   茅先生的书,就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失败的一本
  •   很通顺的一本书,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没什么学术性的字眼,很久之前看了,具体内容不是很记得了,咸丰皇帝的软弱分析的挺好的,一个完全不知道外国的皇帝,傻傻呆呆的,跟他老爸一个,就知道躲在壳里,一边想教训蛮夷,一被打就赶紧赔款割地,一签完约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