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邓蓉  
Tag标签:无  

前言

1999年8月22日,    是父亲九十五岁诞辰纪念日。    父亲八十岁生日时,    我送给他一篇《在江西的日子里》,以为贺礼。    十五年后的今年今天,    我写此文以寄托缅怀之思。    十年“文革”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其影响之深,涉及之广,破坏之大,史无前例。凡经历过“文革”的人,无不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回首往事,诸事淡薄,唯有心中的感知,仍旧萦绕于怀,不能磨灭。    父亲是“文革”十年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写“文革”,不能不写邓小平。而“文革”十年又是父亲人生中跌宕起伏的重要一页.写邓小平,也不能不写“文革”。写下父亲的“文革”经历,既是对他不平凡人生的回顾,也是对那蹉跎岁月的回顾。    我所写的,不能称作父亲的传记,也不是我个人的回忆录。一时茫然,不知归类,在此权称“感情流水账”吧。    愿人们随着这感情的流水,回溯往事,在对“文革”的回顾中,感悟一二。

内容概要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分析,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大动乱的年月所表现出来的品格、气节、胸怀、胆识和智慧,进而引起我们对“文革”浩劫的反思。

作者简介

邓榕,以名萧榕,幼名毛毛,1950年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文化大革命”中在陕西省陕北地区农村插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八十年代初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任随员和三等秘书。回国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任副主任,多年从事议会政体及立法工作的研究工作,曾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妇女友好联络会副会长,中俄和平、友好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国际音乐节执行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序 1多事的1966年 2祸起萧墙 3炮打司令部 4批判刘、邓 5向“走酱主义道路物当权派” 6打倒刘、邓、陶 7秋日的悲凉 8狂涛中的一叶孤船 9“邓小平专案组”成立记 10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 11恐怖的五月 12天降横祸 13“邓小平专案组”舞台演逻始末 14“九大”与“继续革命” 15战备疏散 16孤独的南行座机 17初到江西 18劳动生活 19回家啦! 20飞飞回来啦 21不变中的变数 22庐山会议风波 23不安定的“平静日子” 24朴方的遭遇 25皇天不负有心人 26峰回路转 27江南春来早 28对极左做法的纠正 29解除禁锢上井冈 30故地重游 31再见了,步校 32复出工作 33坚持“文革”路线的党的十大 34进入军委、政治局 35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的风波 36一场恶战 37四届人大“组阁”斗争 38意味常任长的四届人大 40全面整顿的序幕 41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42全面整顿 43全面整顿三个文件 44伟大成就 45“评《水浒》”与最后的周恩来 46恶人先告状 47艰难时日 48悲壮的殉难 49“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50伟大的四五运动 51“两个决议”和邓小平的两次被打倒 52波澜不惊 53天怒人怨 54一人伟人毛泽东的逝世 55彻底粉碎“四人帮” 56光辉的复出 57结束语 鸣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毛泽东不在北京,奉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刘少奇。 刘少奇没有想到,毛泽东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的许许多多的不满和怒气,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地针对彭、罗、陆、杨的。 1958年“大跃进”失败以后,特别是在60年代对“左”的冒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整以后,毛泽东对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和他的想法不相协调的刘少奇和邓小平已开始不满。当然,对居于首位的刘少奇,怒气就更多。此时的毛泽东,为了维护他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了防止在中国产生“修正主义”和发生“资本主义复辟”,已作出决定,由竭尽能事表示“忠于”他的林彪,代替刘少奇作为党的接班人。这一点,刘少奇没有觉察,邓小平没有觉察,党的高级干部们也都没有觉察。 对于今后将要发生的各种迅雷不及掩耳的事件,对于毛泽东超越常规常理的一系列想法做法,刘少奇、邓小平和各级干部们先是未能察觉,察觉后又不能理解,这种政治上的“迟钝”,注定了他们将从一开始的“跟不上形势”,到必然地犯“错误”,到更进一步地被“革命”的狂流所淹没和击倒。 5月25日,也就是批判彭、罗、陆、杨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的前一天,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等七人,在康生的授意和策划下,贴出一张大字报,攻击北大校党委和北京市委。这就是那张臭名昭著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此大字报一经贴出,整个北大即刻哗然。二姐邓楠那时在北大上学,看到大字报后,马上打电话给妈妈询问大字报的事情。妈妈当时就说:“聂元梓这个人不好,在延安时就表现不好。不过你不要对别人讲啊!”妈妈的态度,是代表爸爸的。显然,对这张突如其来的“大字报”,父亲是持反对意见的。 风暴既来,便无人可挡。当日,北京大学内各种意见的大字报已逾千张。北京震动了,给校领导提意见及各种形式的造反,立即像狂风一样吹遍了北京的大中学校。6月1日以后,大字报更是像雪片一样在北京的校园中纷纷飞落。一股强烈的躁动的气氛,像瘟疫一样不可抗阻地流动着,北京大中学校顿时全面陷入混乱局面。造反行动不断扩大升级,一些学校出现了批判揪斗校长、老师,甚至体罚打人现象。 5月28日,根据毛泽东的部署,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任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姚文元等任组员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即中央文革——宣告成立。此前一直在暗地里策划活动,而日后则要登台扮演重要角色的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正式披挂上阵,粉墨登场。 毛泽东一向信奉“不破不立”基本原则,他的立意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此时的他,身在外地,遥看着北京这一番大破大乱的局势的发展,当觉甚合其意。 而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面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混乱,则陷入极其为难的境地。定电话报告在杭州的毛泽东,并取得同意。30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三人联名向毛泽东正式发电报进行请示,毛泽东当夜批示:“同意这样做。” 正当中央一线领导忙于部署领导运动事宜时,形势发生了突然变化。6月1日,毛泽东作出支持聂元梓大字报的批示,指示新华社全文播发,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并说“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开始打破”。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号召群众起来“横扫盘踞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这篇社论是由陈伯达主持连夜起草的,发表前没有报告中央。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 一天之内,风云突变,刘少奇0周恩来和邓小平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甚感惊愕。此后几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大量煽动性的社论、报道和文章,形势急转直下,运动迅速席卷全国。 刘少奇于6月3日紧急召集有关部委负责人参加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应付局势。在大部分人一致的认识下,会议制定了内外有别、注意保密、大字报不要上街、不要搞示威游行、不要串连、不要搞大规模声讨会、不要包围“黑帮”住宅、不准打人污蔑人等八条规定;决定派出工作组以控制首都大专院校近于瘫痪的局面;并决定,哪里出事,哪里派人去,派工作组要快,要像派消防队救火一样的快。邓小平在会上说,中央的八条传达要快,开个十万人大会,一竿子插到底。 会后,北京市委根据会议精神,向一些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由于有人背后支持造反运动,工作组进校后,不但未能阻止混乱的发展;事态反而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频繁开会,研究处理运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编辑推荐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分析,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是“我的父亲邓小平”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父亲邓小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哗众取宠,到处美化,不值一看。
  •   如果说邓榕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还是属于非亲身经历、而是靠收集素材或第三人回忆而成书的话,那么这本《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则几乎就是亲身感受。这样写起来,更具真情实感,感情更加充沛,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深深的父女深情,动人之处,仿佛可以看到邓榕流连的双眼里凝住的目光。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外出,一顿晚餐,都是那么历历在目,不会消失。父母的血在下一代身上流淌,延续的不仅仅是生命,而是永记永存于心的情感记忆。平凡人之间的亲情已让人感动,伟人的亲情则更具力量。 如果说邓榕蓉眼中的父亲更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是啊,邓小平也多次想像普通人一样逛逛街,走一走。但普通的我们在看这本书时,却时时感到不同寻常的地方,他的人生哲学、处世方法;他的执着、坚持、沉着、冷静、灵活多变、绵里藏针,他的务实、妥协、推脱、自我保护......我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更是完整人格的魅力。期待邓榕完成未写完的部分。 如果说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是理性的人物传记,邓榕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则是感性的肺腑之书。它们相互补充印证,从直观、旁观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一代伟人。不必计较有歌功颂德的成分,也不必计较一家之言的诠释。今天或未来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邓小平对中国的影响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历史不能假设,历史更不能随意揉捏,毕竟中国在邓小平时代重新开始融入海洋、融入世界、融入文明的进程。...我总觉得邓小平在晚年,有时间留下一部自己的回忆录,但邓小平没有,这不也正是伟人性格的典型写照吗?是啊,不必去回忆,在有限的生命里,所思、所想、所说、所践行的不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吗,“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是对是错,留予后人评说! 阅读更多 ›
  •   一本书可以一下子把一段岁月送到我的面前来,这是在听了故事之后根本做不到的。
  •   女友说此书很不错,很好
  •   书是好书,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和照片,但到底是女儿写的,主观意识还是太突出
  •   内容真切,情感真实,难得的好书,一观伟人风采
  •   印刷质量还好,只是内容有点空洞
  •   本书首发式2000年,其时距邓公去世不足3年,小女儿的回忆录充分体现了对爸爸的爱,一些侧面描写当时社会情况的段落也很有史料价值。至于网上有的所传其文革初期与一桩北师大附中案有关的事,事过多年 ,书中并未提及
  •   不错。就是不知道与文献出版社的同名书有何区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