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

出版时间:2001-6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主编,《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405  字数:905000  

前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业和整个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以占有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二的吃饭问题,广大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温饱,而且正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农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什么时候粮食丰收了,农业搞上去了,经济就发展,国家的日子就好过。反之,经济发展就缓慢,人民生活困难,国家日子也不好过。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正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谁能够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保持农业发展后劲,谁的经济发展就能占据优势,取得主动。面对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我们谨将有关反映中国农业方面国情的资料,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农业生产水平与发展历程、农业教育科技与文化、农村市场、农业经济技术国际合作与进出口贸易、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等资料汇集起来,分门别类,加以总结,编纂成《中国农业全书》,以献给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创业者与建设者,献给行将参加到这一事业中来的一代又一代新的建设者,献给全国各族同胞和一切关心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朋友们。中国人民必将能从中认清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发展变化历程及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知识与经验,对于深化有关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更加牢固地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科学地进行农业发展决策,发挥我国农业资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克服人口多、耕地少,家底薄等不利因素,进一步把农业搞上去,以适应并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一切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也能够由此增进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的了解。这就是我们编纂出版这部《中国农业全书》的目的。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青海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牧区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    《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充分体现了“全书”的特点。不仅记述了青海省农业、林业 、畜牧业、水利、渔业、乡镇企业、农业科技、农业气象的发展历程和生产水平,而且对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财政、商业、供销、交通、邮电、文化、卫生、教育、计划生育有、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作了记载,并附有青海农业大事记、农村基本情况统计青和青海省制定的有关农业的政策法规目录。同时,《青海卷》努力体现了青海高原特色,翔实记述了青海丰富的资源、占有很大比重的畜牧业和扶贫开发工作。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农业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地形地貌  二、土地资源类型及利用现状  三、土地资源综合评价 第二节 气候资源  一、光能资源  二、热量资源  三、降水资源  四、风和风压  五、气压和含氧量  六、主要气候特征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形式  二、水质特征  三、水力资源  四、水资源评价 第四节 生物资源  一、农作物品种资源  二、林木品种资源  三、天然草地与人工牧草资源  四、畜禽品种资源  五、渔业资源  六、野生动物资源 第五节 农村能源  一、能源资源  二、农村能源消费 第六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主要旅游景点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资源开发 第七节 农业环境  一、农业环境演变  二、农业环境现状  三、农业环境保护 第八节 农业自然灾害  一、农业气象灾害  二、病虫害第二章 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第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及农业区划第四章 农业生产水平第五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第六章 农业教育、科技、文化与卫生第七章 农村市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进出口贸易第八章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第九章 农村基层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十章 州(地、市)农村经济第十一章 农业机构附录一 农业大事记附录二 重要农业文献、法规目录附录三 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农业自然资源青海地域辽阔,地势高耸,山川相间,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光照充足,热量足,物种资源多样,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区和牧业区差异很大。第一节土地资源青海土地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2%。牧业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6.29%;农耕地不到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大多数质量很差。不能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6.76%。一、地形地貌青海省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约占其总面积的1/3。省域北部与蒙新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交汇。境内最低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下川口湟水出境水面海拔1650米,最高点昆仑山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中部的柴达木——共和盆地海拔300咪左右,而其南北两侧的昆仑山和祁连山均在4000-5000米以上。全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84.7%以上。境内的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和唐古拉山等山系呈西北——东南或东西走向,对北方吹来的冷气流起一定的屏障作用,使农田、牧草分布上限相应升高。如祁连山地区的农田上限为3400米,牧草分布上限4300米,而玉树、囊谦一带的河谷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尚有农田分布,牧草分布上限达到海拔5500米左右。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为平地和丘陵。见表1-1-1。

后记

《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青海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牧区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这部80多万字的巨著是在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姚湘成亲自担任《青海卷》的编委会名誉主任,为全书撰写了前言。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原中共青海省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洛桑对编纂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原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刘光和亲自担任《青海卷》编委会主任,并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编委会,对编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穆东升副省长和省政府副秘书长王耀东在本书编纂过程中,给予了及时的指导。《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起步较晚。1998年8月20日,青海省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领导、省直有关部门、各州、地、市主管负责人参加的《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编辑委员会,下设编辑部,各有关部门抽调一名业务骨干为编辑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本系统的编纂工作。1998年9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青政办(1998) 138号文件专门向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编纂工作的通知”,对编纂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编纂工作的领导;各有关方面要通力合作,大力支持编纂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九五”期间完成编纂任务。省财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支持编纂工作。1998年12月29日编辑部召开各编写单位联络员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编写大纲,分解落实编写任务,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省农业厅、畜牧厅、水利厅、林业局、财政厅、省委宣传部、政策研究室等31个部、委、厅、局和8个州、地、市, 撰稿人127名。在撰稿过程中,广大作者以对青海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事业心、责任心,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加班加点工作,广泛收集资料,认真研究推敲,保证文字质量。编辑部通过召开会议,印发编辑简讯,及时通报编纂进度,交流编写经验,研究解决问题,推动了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单位报送的初稿共120多万字,由于作者众多,各地、各单位情况不同,编写人员文风各异,初稿文字千差万别。编辑部同志密切合作,认真负责,反复修改,有1/4的章节推倒重写,有的章节由编辑人员直接改写。为了确保书稿质量,编辑部建立了审稿负责制,每个成员负责1-2章的修改、审稿和校对工作,唐明鑫主编负责组织协调和总的审稿、统稿。1999年6月29日-7月1日,《中国农业全书》总编委会在西宁召开了《中国农业全书》(地区卷)编纂工作座谈会,对青海卷的编纂工作起到了很大的鞭策和推动作用。

编辑推荐

《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适用于农业专业人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业全书(青海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