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富起来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中国农业  作者:张德元著  页数:157  

内容概要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学者文库》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为深入研究“三农”问题,真实反映我国理论工作者研究成果而编辑的丛书。本文库作者是在全国“三农”问题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和专家。文库汇编作品是各作者在多年研究“三农”问题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编著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反映了作者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和学术成果。本文库是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力作,展示了我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研究的新走向。  选入本文库的作品,表达了理论界、基层工作者对“三农”问题的各自思路。有的观点新锐,凸显改革情结;有的看法不同,可能见仁见智,本文库编者对此均未加评述,只是构建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平台,从而给理论界、基层工作者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思想。相信读者会根据自身的理论底蕴和实践经验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和取舍。编者对本文库选编的作品进行了适当的编辑加工,对一些作品根据体例统一要求,增加了部分小标题,个别作品对篇名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作者简介

  张德元,大学本科学历。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徽省农经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农村经济问题研究。2001年以来,共发表反映农村问题的论文、调查报告50余篇。主持编纂《中国“三农”问题--历史·现状·未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第一篇·让农民富起来消除体制障碍,让农民“后”富起来农村的人文贫困与农村的制度“贫困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当年安徽省西瓜滞销看农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小康建设--提高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的思考第二篇·土地,要说爱你不容易赋予农民土地持有权,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仍有些保守--在合肥地区经济学界第20次季度交流会上的发言新型土地租佃制度刍议土地:一“征”生百弊论小农集约经营第三篇·农民,你认识“公共产品”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昨天今天!明天?农村“知识贫困”与教育资源配置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昨天·今天·明天卫生资源配置:城乡“生命价格剪刀差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与“城乡统一第四篇·改革何处去“降格”农村信用合作社,重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我看“农村第三次革命税费改革中“逼税效应”的制度经济学解释--基于安徽省农村的实地调查我国现阶段究竟要不要增加农业补贴--与林毅夫教授的商榷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革命农村土地私有化,且慢第五篇·“三农”随想不要把“三农”问题的讨论理想化--与孙大午先生的商榷“三农”问题不宜简化为“一农”问题农民负担与干部负担农村征兵难与学生就业难通货膨胀“罪”不在农而在制度致新华社记者问--关于乡镇负债和农村金融问题的思考关于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促进“中部崛起”的建议把握“两个趋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新认识村庄小岗村观感经济学往事

章节摘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基础正在动摇。农业部门的比较效益本来就低,改革开放后城乡差别的扩大进一步抬高了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重城轻乡的经济政策使农业生产的绝对成本连年上升,绝大多数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率接近于零甚至为负,地少人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怪现象出现了: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撂荒。仅湖北监利县2000年弃耕农田就达2.7万多公顷,占该县耕地总面积的23.7%。难道曾经为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洪湖赤卫队”后代真的不热爱土地了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约70%的农民外出打工是被“推”出来的,其中约60%的人表示找不到工作也不回去。不是不爱土地,而是爱不起。  “不爱”土地的农民们进城后是否发财了呢?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告诉我们,农村消费在城乡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78年为52%,1984年上升到59%,1990年为55%,但1992年降为51.9%,1995年又降到43.2%,1998年进一步降为38.9%,至2000年已降到30%以下。只占总人口三成的城镇居民消费了七成以上的消费资料,市场是“城里人”的市场,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大中国小市场”的市场格局制约着需求增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场真该搞“活”了!  市场不“活”表现在消费市场,根子却在要素市场,因为要素市场是基础市场。构成要素市场的三大支柱是人力、土地和资本,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虽说不够完善,但已活起来了,尚未活起来的是人力、土地市场。是谁卡死了人力、土地市场?是“官”,是“官”制定的户口制度、土地制度卡死了人力、土地市场。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城里人“出不去”,阻碍了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居民向城市外围扩散,导致小城镇建设停滞不前、城市化进程缓慢,抑制了住宅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更糟的是城外人“进不来”,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现行户口制度恰恰妨碍了这种转移,它一方面降低了“民工”在城镇进行住宅消费的信心,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进城“民工”在医疗、教育等服务业中的消费成本,使“民工”在城市不敢住、无处住、住不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农民进城务工与其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如说是农村剩余劳动时间的转移,更谈不上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了。现行的土地制度,由于是“分田到户”,一方面对农民进城形成束缚,另一方面使土地经营规模细小,降低了土地的经营效益,提高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而现行的土地转让(如果这也能叫转让的话)制度则导致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极低,既损害了农民利益又扭曲了土地市场价格,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何刚刚起步就“饱和”了呢?是因为土地价格占了建设成本的13,房价“基础”太雄厚了!  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农民的贫困会带来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结果是民穷国困,农民不能再有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让农民富起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