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畜牧业生态学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王清义 等主编  页数:894  字数:1325000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畜牧业生态学》构建了崭新的内容体系,较系统、完整地概括了中国畜牧业生态学的全貌,并反映了现代畜牧业生态学理论和在我国畜牧业中实践的最新进展。全书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为重点,全面介绍了中国畜牧业的环境与资源、家畜个体生态、家畜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畜牧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家畜营养生态和繁殖生态、家畜环境生态和疫病生态、家畜微生物生态系统工程、牧草引种生态和草地生态、家畜行为和动物福利、畜牧系统工程等内容。
《中国现代畜牧业生态学》可作为农业高校师生、畜牧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畜牧业生产技术与管理人员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工作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中国畜牧业的环境与资源
 第一章 中国畜牧业生态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位置与概况
  第二节 气候与地形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我国畜牧业种群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评价
 第二章 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问题
  第一节 大气与空气的概述
  第二节 大气污染源
  第三节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地形、地势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第五节 密集型畜牧业的空气净化
 第三章 水资源与水污染
  第一节 水资源的定义与重要作用
  第二节 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情况
  第三节 水资源污染问题
 第四章 土壤资源与污染问题
  第一节 土壤概述
  第二节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植物与动物的影响
  第三节 土壤污染与治理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
 第六章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
  第一节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概况
  第二节 我国畜禽品种的优良特性
  第三节 加强本品种的选育、保护种质资源
 第七章 草地资源
  第一节 草地类型
  第二节 草地饲用植物资源
  第三节 草地生产与利用
 第八章 农区饲料资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解决农区饲料问题的途径
  第三节 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利用率
 第九章 劳力资源
  第一节 劳力资源的概念与概况
  第二节 农牧区劳力概况
  第三节 普及提高农村和牧区教育质量
  第四节 改善生活环境,共建和谐家园
  第五节 生态畜牧业的劳动管理
 第十章 畜禽粪便资源的利用
  第一节 畜禽粪便的概述
  第二节 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第三节 畜禽粪便重新用作饲料与燃料
第二篇 家畜个体生态
 第十一章 气候生理生态
  第一节 主要气候因素的概念
  第二节 家畜的体热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 空气温度对家畜的影响
  第四节 空气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第五节 气流对家畜的影响
  第六节 光照对家畜的影响
  第七节 气压对家畜的影响
 第十二章 家畜适应性
  第一节 适应的概念和原理
  第二节 适应类型
  第三节 家畜对特殊环境的适应
  第四节 家畜的生物学周期与调节
 第十三章 家畜引种和风土驯化
  第一节 家畜引种
  第二节 风土驯化
 第十四章 家畜应激生理及防治对策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第二节 应激的机理
  第三节 应激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第四节 应激的监测
  第五节 应激的防治
第三篇 家畜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
 第十五章 猪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
  第一节 猪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猪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猪的品种、类群的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猪的群落生态
 第十六章 牛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
  第一节 黄牛
  第二节 水牛
  第三节 牦牛
 第十七章 绵羊、山羊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
  第一节 绵羊、山羊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的内涵
  第二节 绵羊、山羊种群生态特征
  第三节 绵羊、山羊种群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绵羊、山羊的群落生态
 第十八章 马、驴、骆驼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
  第一节 马
  第二节 驴
  第三节 骆驼
 第十九章 家禽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
  第一节 鸡
  第二节 鸭
  第三节 鹅
 第二十章 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现状与保护
  第一节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与国外进展
  第二节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特征与濒危评价
  第三节 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的立法与管理
  第四节 畜禽遗传资源濒危等级的划分与保护的方法
  第五节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体系建设
  第六节 家畜遗传资源的保种场、保护区的建立
  第七节 畜禽遗传资源的基因库建立
  第八节 畜禽遗传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
第四篇 中国畜牧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第二十一章 畜牧生态区的划分
  第一节 畜牧生态区划分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畜牧业生态区划分
 第二十二章 区域畜牧业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及其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第六节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第七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第八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第二十三章 区域畜牧业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畜牧业布局现状及成因
  第二节 区域畜牧业的发展战略
 第二十四章 区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类型
  第一节 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
  第二节 区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
 第二十五章 畜牧业的合理布局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第一节 畜牧业的合理布局
  第二节 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第二十六章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二节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二十七章 畜牧业生态工程
  第一节 畜牧业生态工程概述
  第二节 畜牧业生态工程设计原理
  第三节 畜牧业生态工程设计
  第四节 畜牧业生态工程模式实例
第五篇 家畜营养生态和繁殖生态
 第二十八章 家畜营养生态
  第一节 家畜营养生态的概念
  第二节 家畜营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三节 家畜分布与环境植被的生态特征
  第四节 家畜放牧与草地生态
  第五节 环境与畜产品质量的关系
 第二十九章 家畜繁殖与生态
  第一节 研究家畜繁殖生态学的意义
  第二节 家畜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环境和生理应激对家畜繁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四节 气象因素与家畜繁殖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家畜繁殖
第六篇 畜牧场生态和疫病生态
 第三十章 畜牧场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第一节 畜牧场环境污染物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畜牧场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第三十一章 畜牧污染物的危害、处理和利用
  第一节 畜牧业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畜牧业废弃物的处理技术
 第三十二章 畜牧场恶臭及其控制
  第一节 畜牧场恶臭的产生及其成分
  第二节 恶臭的性质及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 恶臭的评定及控制
 第三十三章 畜牧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一节 畜牧业环境监测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三十四章 生态环境与畜禽健康
  第一节 应激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家畜健康的危害
  第四节 饲料与畜禽健康
  第五节 畜禽疫病的地域性
第七篇 家畜微生态系统工程
 第三十五章 家畜微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家畜微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节 家畜微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 家畜微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三十六章 家畜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
  第一节 家畜微生态制剂应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菌种的选择及保藏
  第三节 培养基及其选择
  第四节 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及合理使用
  第五节 家畜微生态制剂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第八篇 中国草地生态和牧草引种生态
 第三十七章 区域草地生态系统
  第一节 区域草地生态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指标
  第二节 中温带草地生态系统
  第三节 南温带、亚热带草地生态系统
  第四节 高原温带草地生态系统
  第五节 高原亚寒带、寒带草地生态系统
 第三十八章 牧草引种生态
  第一节 我国主要草场的生态类型
  第二节 季节 性草场与生态因素
  第三节 牧草引种中的环境适应性问题
  第四节 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中的种草问题
  第五节 主要牧草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管理
 第三十九章 草坪草引种生态
  第一节 草坪草引种前应明确的问题
  第二节 草坪草引种中的环境适应性
  第三节 主要草坪草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管理
第九篇 家畜行为和动物福利
 第四十章 家畜的行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采食行为和排泄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四节 母性行为
  第五节 异常行为
 第四十一章 动物福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畜牧生产体系与动物福利
  第三节 畜禽运输和屠宰福利
第十篇 畜牧业系统工程
 第四十二章 畜牧业系统模型
  第一节 系统模型化概念
  第二节 系统模型化过程
  第三节 数学建模
 第四十三章 畜牧业系统预测
  第一节 预测概述
  第二节 德尔菲(Delphi)法
  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法
  第四节 灰色预测法
 第四十四章 畜牧业系统决策
  第一节 系统决策模型与方法
  第二节 决策的基本方法
 第四十五章 畜牧生产系统的优化
  第一节 系统优化的原理与方法概述
  第二节 畜牧系统的优化
 第四十六章 畜牧生产系统与系统管理
  第一节 畜牧生产系统
  第二节 畜牧生产系统的设计
  第三节 畜牧生产系统管理

章节摘录

  六、灌木和半灌木  (一)灌木类  摧木是指无明显主干或丛生的木本植物,高度一般为1~5m,在生态条件严酷时可以矮到1m以下,成为小灌木。若按水分因素划分,我国的灌木可分为旱生(超旱生)和中生两大类型。灌木的生态生活型多样,具有各种适应表现,有阔叶、针叶、无叶(叶退化或鳞片状)、常绿、落叶等形态,有耐寒、喜热、耐旱、耐盐和耐酸等,因此它的生态适应幅度宽,在气候过于干燥或寒冷,其他生活型植物如乔木难以生长的地方都有灌木生长。  灌木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从温带到热带,从平地到海拔5000m左右的高山都有分布。其类型也十分丰富,就其发生而言,既有在各特殊自然条件下发育的原生类型,也有在人为不同程度影响下形成的次生类型,在我国南方草地中的分布尤以后者为多。旱生、超旱生灌木是荒漠草地的基本成分;中生灌木是灌丛和疏灌丛草地的基本成分,有的种散生于草原带和山地草甸带,少数种类也可成为共建种或优势种。  1.无叶灌木亚类群  无叶灌木亚类群是指分布在荒漠地带,叶退化,用绿色小枝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主要是麻黄属、沙拐枣属、无叶豆属的一些种;同时亦包括鳞片状叶的柽柳属、水柏枝属的植物。它们具有抗风沙、耐沙埋、耐高温、抗干旱、耐瘠薄等特性。无叶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等省、自治区的荒漠草地中,生于流动、半流动及固定沙丘和石质戈壁或土质荒漠上,有些种可上升到石质的中低山。而柽柳则几乎遍及全国,是盐渍化草甸的主要灌木植物。根据新疆的调查资料表明在南疆的阿克苏地区,麻黄是家畜冬季的主要饲草之一。沙拐枣属的植物大多是质量低等的饲草,骆驼喜食沙拐枣,羊喜食其绿色枝条和果实。柽柳属和水柏枝属的植物由于生长期体内含有大量盐分,具有咸苦味,家畜基本不食,只有在冬季和春季萌发时骆驼采食,羊仅在冬季采食部分脱落的当年生小枝叶,马、牛任何季节均不采食。无叶灌木大多数是优良的固沙先锋植物,有些种可药用,有些种是荒漠区的优良薪炭材。  2。肉叶灌木亚类群   肉叶灌木亚类群是指分布在荒漠地带,叶肥厚肉质或稍肉质的一类超旱生和耐盐旱生植物,多为蒺藜科植物。肉叶灌木能忍耐荒漠区严酷的生境条件,叶内储存有大量的水分和盐分,能保持枝叶肉质多汁。它们对热量的要求较高,≥10℃的积温在3ooo℃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故是一类典型的暖温型荒漠植物。虽然本亚类群的植物同属荒漠草地建群层片的组成植物,但它们之间适应的生境类型仍有区别。肉叶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多生于沙砾质和砾质的戈壁、山前冲积扇、低山丘陵以及土质的盐漠和盐化低湿地。肉叶灌木的饲用价值低劣,一般只可作为骆驼和山羊的部分饲料,绵羊少量采食,马、牛则根本不食。霸王、油柴、裸果木等幼嫩时骆驼少量采食,羊偶食;白刺属的植物略高于其他种类,当年生嫩枝和小叶骆驼喜食,羊采食叶和果实,落叶则仅为骆驼采食;木碱蓬、黑果枸杞几乎不食。这一亚类群的植物虽然种类少,适口性差,但在饲草缺乏的荒漠地带中数量很大,因而在天然草地饲料组成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畜牧业生态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