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编  页数:305  

内容概要

  《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了作者多年在农业标准化学科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在总结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和实际指导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内容包括了农业标准化原理、农业标准与体系、农业标准化落实、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以及农业标准化案例等方面,整体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可供农业系统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和实际操作人员的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指导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研究院所农业科技人员的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 第一节标准化学科 一、标准化起源 二、标准化内涵 三、标准化的门类 四、标准化与农业 五、我国农业标准化背景 第二节农业标准化内容 一、关于农业 二、农业主要类型 三、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强调 四、农业与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五、农业标准化内容 第三节农业标准化体系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结构 二、农业标准化体系要素与功能 三、农业中农业标准化的体系体现与核心 第二章农业标准化原理 第一节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 一、顺应生长原理 二、环境依赖原理 三、时滞效应原理 四、因子限制原理 五、过程多路原理 六、不确定原理 七、系统补偿原理 八、关键控制原理 第二节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 一、简化原理 二、统一原理 三、协调原理 四、优化原理 第三节农业标准化管理原理 一、系统效应原理 二、结构优化原理 三、有序发展原理 四、反馈控制原理 第四节农业标准化原理的应用 一、农业标准化原理间的关系 二、农业标准化原理的应用 第五节农业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农业标准的分类 第一节农业标准的表现形式 一、标准的本意与农业过程不确定性 二、农业标准的表达与形式 三、农业标准应用的约束 第二节农业标准的分类 一、农业标准的种类 二、农业标准的层次划分 三、农业标准的约束性 四、农业标准的其他分类 第三节农业标准的产生、应用与升级 一、农业标准产生的依据 二、农业标准产生的基本要求 三、农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四、农业标准的采用 五、农业标准应用与升级 第四节农业标准的法律性特征 一、农业标准的强制性意义 二、非强制性农业标准的自觉机理 三、农业标准化法律 第五节农业标准体系 一、标准体系的概念 二、农业标准体系与作用 三、农业标准体系结构 四、农业标准体系构成的途径 五、农业标准体系与标准 六、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第四章农业标准化落实 第一节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内涵 一、“化”的实现 二、政策的作用 三、贯彻体制的作用 四、效果的承上启下 第二节农业标准化基本思想 第三节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条件 一、标准(体系)选择策略 二、产业化水平与资源利用 三、操纵者能力与决策方案的提出 四、实施系统的理论优化 五、实施的架构保障体系 第四节农业标准化实施的一般程序 一、应市场需要设定生产目标 二、农业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 三、有界实施的组织管理体系 四、农业标准宣贯与指导 五、过程质量监控与记录 六、实施过程的附设支撑 第五节农业标准化实施的架构体系 一、GAP体系及来源 二、GAP的8项原则 三、GAP关注的重点 四、开展GAP认证 五、正确理解和掌握GAP 第六节县域农业标准化的落实 一、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层级结构 二、实施过程的决策考虑 三、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层阶选择 四、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缺文化氛围的主动营造 六、农业标准化实施的效果评价 第七节农户农业标准化的落实 一、农户农业标准化约束 二、农户农业标准化组织 三、农户农业标准化操作的过程推动 四、农户农业标准化的标志与持续 第八节市场需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农业标准化的目标产品定位 二、农业投入品与产品的符合性保障 三、过程保障与标准应用的市场适应 四、溯源制度与溯源体系 第五章农业标准化实施案例 第一节种植类 一、结构设计 二、结构推动系统 三、过程特色 四、特色与经验——以陕西苹果标准化示范区为例 五、案例点评 第二节养殖类 一、结构设计 二、结构推动系统 三、过程特色 四、特色与经验——秦川牛标准化 五、案例点评 第三节加工类 一、结构设计 二、结构推动系统 三、过程特色 四、特色与经验——湖北省英山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五、案例点评 第四节综合类 一、结构设计 二、结构推动系统 三、过程特色 四、特色与经验——陕西宝鸡烟草农业标准化 五、案例点评 …… 第六章农业标准化保障 第七章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八章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双重发展过程特点农业标准化中的作用对象和被实施的操作者的目标之问,存在着双重发展的特点。也就是说,施加以标准化过程的生产对象、生物体,有它们自己的特有的发展规律和方式,我们是不能够去超越这种特有规律的某个界限的,也就是说,想在同一个操作水平上,无止境地去改变甚至超越它,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人要进行农业标准化,目的还是想尽可能地获得最大利益,这就不得不无限地向生物规律中的某些“禁区”挑战,以达到最理想的目的。这两种发展过程,往往同时存在,共轭前进,形成了对总不能平行的矛盾。这种双重发展过程,具有利弊共存,逐步突出的特点,直到掌握得不好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明显地负面效应甚至灾害。要避免这种负面效应甚至灾害,就要看用于这个过程的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控制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这种技术水平的要求,翻过来必然促使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水平,需要再提高和再升华。 3.多变的环境因子作用迄今为止的农业活动,一直处在环境的多因子影响之中,如降雨影响、热冷变化、光照变化、风沙等,还有许多灾害性天气,都是不可控制的一些自然条件。这些条件的变化,多数是在人的控制范围外运行的,那么,实行农业标准化,就必须随时与这些不可控因子之间寻找平衡,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这在其他标准化领域中是难以见到的,也是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难以把握的环节。另一种多变还体现在,当环境中某一个因子的变化,给农业标准化过程造成了损失时,除了调整标准化本身的方案,从人为的角度加以弥补之外,对象生物的主体,还可以启动其内在的自恢复、自平衡和自适应系统,来加强和提高其抗性,提高产量和质量。可见,在这种双重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农业标准化方法进行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科学利用,又是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又一重要途径。 4.调控与顺应并举由于在农业标准化中,所作用的对象具有双重发展特性,又是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进行的,因此,在实行农业标准化、尽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同时,还必须顺应生物体本身的特有生长规律的发生趋势,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对动态过程的把握水平,进行自平衡和外加力之间的动态平衡工作,使之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这就是调控与顺应并举的原因,也就是要在顺应农业中生物的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采取接近某种以对我们期望目标的有效控制极限,开展一些措施,获得最佳运行秩序,直至取得最佳效果。

编辑推荐

《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可供农业系统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和实际操作人员的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指导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研究院所农业科技人员的学习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该书理论性强,实践经验丰富,是一本难得好材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