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印千古缘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林乾良 著  页数:125  字数:92000  

内容概要

林乾良编著的《茶印千古缘》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从印论茶》。下卷《印迷刻集茶印》。上、下卷最大的区别在于:上卷之印是见于文献资料或印友、藏家所钤赠印蜕(又称印花、印样);而下卷之印则全系作者所有,共计103印。下卷之所以称“印迷”,即因所有印如今皆藏于寒斋;称“刻”者,为作者所自刻,共47印;称“集”者,为作者数十年所收集。所集之印又分两类,一类是古今印人所自作,仅7印;另一类是由作者定题(即印文),求当代篆刻家所作,共49印。今值盛世,文物与艺术品之价大大上扬。西泠印社社员治印之润格,每字在1000至10000元之问。可知,印迷在30年中孜孜以求煞是不易。

作者简介

林乾良
1932年生于福建福州。195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留院任外科医师。近50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上成就恢宏,得部级奖1项,省市级奖多项。发表论文两百多篇,医学专著30多种。任全国主编者如中医专科统编教材《中药学》以及《养生方集成》、《中药成人教育系列教材》等。在国外出版者如《药对》[美]、《不老宝典》[日]、《长寿皇朝》[加]等。浙江中医学院教授、中药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医史学会、中国药史学会理事;浙江医史学会主任委员、浙江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会长。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对中药、本草、养生、食疗等研究均及于茶学,遂立志深入探讨。1983年,以《茶叶药用之研究》及《茶史片甲》两文参加全国茶文化学术会议,并提“茶疗”构思。经数年努力,在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基础上,于1998年出版《中国茶疗》。曾两度赴日讲学。又因自幼喜翰墨好篆刻,老而弥笃,造诣较深。今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及中、美5家印社之名誉社长。近年又致力于以书法、篆刻创作茶文化,颇得海内外赞赏。

书籍目录

《中国茶文化丛书)序一
《中国茶文化丛书)序二
绪论
上卷 从印论茶
1.先秦古玺“荼”不少
2.汉晋印章“茶”渐多
3.扬州八怪中汪慎号“茶仙”
4.西泠八家中丁敬号“玩茶”
5.沦茶山人与茶癖
6.吴朴堂茶水双绝印
7.明王声振印压《煮茶图》
8.明吴钧印关陆羽、陆游
9.金农书画每及茶
10.郑板桥茶诗书法感人深
11.黄小松两刻论茶印
12.蒋山堂行书茶联
13.黄牧甫两刻“茶熟香温且自看”
14.戴熙、邓铁刻“茶熟香温”
15.郭枫谷刻“别茶人”
16.刘伯年刻“霜茶弟子”
17.高茶禅之“茶墨二香”
18.吴其璐刻“茗舸”
19.蔡寒琼号“茶丘居士”
20.曾子敏刻“煮茗挥毫”
21.陈曼生妙制曼生壶
22.赵抽叔刻“茶梦轩”
23.赵次闲两刻“茗卿”
24.钱叔盖刻“茗香阁”
25.吴昌硕刻茶三印
26.齐白石刻“茶香”
27.杨与泰刻“香温茶熟之轩”
28.高玺、蔡易庵刻“茶熟香温”
29.胡铜邻长款两及“苦茗”
30.陈师曾两刻茶印
31.韩登安刻毛诗《饮茶》
32.邓铁、于良子刻“茶博士”
33.杭世骏、朱恒吉茶琴相合印
34.高式熊刻《茶经》
35.许明农刻“茶道”
36.吴莹刻“茶禅一味”
37.于良子为名壶刻印
38.李葆荣、于良子刻龙井
39.方围粱两刻茶印
40.谢婧娟刻“茶之乡”
下卷 印迷刻集茶印
一、和敬清寂印存(一)
1.林乾良
二、和敬清寂印存(二)
2.陈仲芳、朱恒吉、吴莹
3.陈延藏、方国梁、桑建华
4.李平、沈慧兴、杨华
5.傅其伦、孙家潭、鲍复兴
三、和敬清寂印存(三)
6.野田悟、清平、王健
7.马永良、李文、萧健民
8.王胜泉、岳奇、童定家
9.赵字平、谢辉旺、陈金光
10.任式晖、王经纬、冯嘉生
11.李葆荣、陈万奔、沈汉卿
12.穆鼎宇、陈硕、蔡履平
13.周南海、南贞、张波杭
四、茶寿印存
14.林乾良刻“茶寿”
15.钟久安刻“茶寿百零八”
16.严冠刻“茶寿盒”等
17.宾秋馆主刻“茶寿”
18.陈硕五刻“茶寿楼”
19.李文“茶寿楼”瓷印
20.林乾良三刻茶与养生
21.林乾良二刻“茶可清心”
22.林乾良刻“茶疗”与“茶药”
五、茶德印存
23.林乾良刻“廉美和敬”
24.林乾良刻“清敬怡真”
25.林乾良刻茶悟
26.林乾良四刻茶德
六、古今茶印存一
27.朱家宝刻“茶”
28.齐毓地好茶有印记之“
29.郑文焯刻“茶熟香温”
30.金越舫刻“癖茶生”
31.林乾良二刻“不可一日无此君”
32.韩、林师生合作“茶禅”
33.林乾良刻“茶宴”与“茶道”
34.林乾良刻“陆羽茶经”
35.林乾良刻“吃茶去”
36.鲍复兴刻“壶中天”
37.林乾良刻元稹《咏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图35的“茶熟香温”印,是民国大金石书画家邓铁刻的。邓铁(1898 1963),字钝铁,号粪翁,又号散木,上海人。邓氏也是诸艺并擅,论者均推印为第一。他的印雄奇、朴茂,极有个性,是个开宗立派的大家,影响非常深远。以这方朱文印,即可欣赏到邓派的印妙了。 15.郭枫谷刻“别茶人” 郭枫谷(1890 1952),原名则豫,字组南;文艺之作皆署枫谷,逐以此行;晚年号枫屋。福建侯官人。为郭曾炘(匏庐)之侄,则寿(舜卿)胞弟,则法(啸麓)从弟,世代书香,一门俊彦。 枫谷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建高等学堂。初服务于中国银行,以善书、能诗、工于篆刻,早岁在北京为陈宝琛、宝熙等硕彦所激赏,延誉士林间,声名藉甚。民国初年,曾在北京政府任职。20世纪40年代初,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日寇败退,一度返回福州,主贺自畏家,里中书画、篆刻同好,若潘主兰、陈兼与等,暇必诗酒言欢,相与论艺,纵谈往往竟日。旋复移寓上海。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华东革命大学研究班学习。既结业,分配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印铸部门工作。时公章皆用仿宋体字,不大讲究艺术,所以时觉郁郁。 同乡前辈陈兼与称:“昔居京师时,文字之游与郭枫谷最为密契。前后为谷社、为七人画社,皆与君同之。君才艺以各体书为第一,篆刻次之,诗亦一往清冷。”至于亦能画山水、兰竹,则陈氏所未及。 西泠同社马国权所作《近代印人传》,择取甚苛,然列有郭枫谷传并收其所作7印。其中,有一“别茶人”(见图36),系以白文汉印式成之。“别茶”二字居右行而宽,“人”字独居左行而狭,章法极为佳妙。字法则似满白文之类而追求原重端严之趣,十分耐看。 “别茶人”之意,当为精于辨别与鉴赏茶叶之品质。余于1983年参加在杭举行之全国“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曾识一从北京来会之某君,其专长即为评定各类茶之优劣,当然是国家级之“别茶人”了。郭氏此印因未见边款,难以判断是自刻或是为他人所作。但从陈兼与和他挚友至交看来,两人之品调大约十分近似。陈兼与晚年寓居上海,为余之同乡前辈,每返岳家必往趋谒。多蒙陈老不弃,时加教诲,获益良深。陈老以嗜茶、酒故,平居不离茶壶与酒壶,遂号“壶叟”。郭枫谷自亦深于茶道,则此印系其自用的可能性很大。

编辑推荐

《茶印千古缘》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印千古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茶收仅仅是饮品,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因此,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印文化与茶也就有了千年的缘分。本书是好书。
  •   还未来得及细看,但挺专业的样子,书稍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