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阜大街城市设计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页数:224  字数:5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走过了曲折的路程。朝阜大街的改造和开发是北京的典型案例。集思广益,探索传统街区的保护和复兴之路,是决策者、规划师、建筑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经北京市到政府批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了北京朝阜大街城市设计研究及方案咨询工作,邀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日本规划设计共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gmp、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规划设计部等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将所有文字杂进行公开展览,组织了专家评议,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本书将上述单位的竞赛方案组合编辑,使之既能看见主线,又能领略各家的风范:既避免内容重复,又能保持原作的精神,将精彩的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

书籍目录

序第1章 规划背景与项目概况 1.1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 1.2 北京历史文化城保护的发展过程 1.3 北京旧城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压力 1.4 项目概况 1.5 朝阜大街部分地段现状调研分析 1.6 朝阜大街的特色与文化内涵第2章 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规划 2.1 规划设计理念 2.2 规划方案说明 2.3 规划实施建议第3章 促刊历史地区活性化设计 3.1 朝阜大街城市设计课题 3.2 朝阜大街城市设计 3.3 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 3.4 城市基础设施整备计划和分阶段整备计划第4章 历史城市在现代化进程的新生 4.1 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再发掘 4.2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 4.3 历史城市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 4.4 节点设计与街道景观小品 4.5 开发策略第5章 从现代化向历史中心的过渡 5.1 概念实现 5.2 关键区域 5.3 分期实施 5.4 景观设计第6章 复兴历史文化古城·构筑现代城市生活 6.1 规划背景 6.2 规划设想 6.3 地块功能规划 6.4 城市交通 6.5 生态系统 6.6 高度控制 6.7 景观设计 6.8 文化古迹恢复 6.9 城市公共设施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朝阜大街城市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以下是新北京城市论坛,中轴线筒子的宏文
      
      十四。朝阳门
      
      
      现存:无
      
      缺失:全部
      
      这是建国以后拆除的第一座城门。在这之前,其箭楼已毁于清末联军炮火。
      
      原址现状:由于朝阳门立交桥的典型外观,其各个部分的位置大致与安定门、东直门相同。地铁二号线从地下南北向穿过瓮城,未来的地铁六号线从地下东西向穿过瓮城。
      
      复建的主要困难:二环路占据了瓮城的位置。但城楼箭楼无大碍(大致就在立交桥那个天井状的下沉区域)。
      
      相关规划:复建城楼。这一规划见于《北京朝阜大街城市设计》官方方案征集册。
      
      实施:由于位于东城区,我们无法期望西城区式的大规模、高质量、高速度的景观恢复。在眼下西城区朝阜大街西段正在努力恢复原貌的同时,东城区的动作显得迟缓,更不要说这个还在纸上的远景规划了。
      
      
      十五。阜成门
      
      现存:无
      
      缺失:全部
      
      阜成门与朝阳门一样,在内城九门中规制最低。由于用料问题,其高度又比朝阳门略低,是九门中高度最低的。其箭楼早早消失,城楼一直保存至拆除之前。梁思成先生曾赞美过夕阳西下时从帝王庙景德街牌楼看阜成门的壮美景观。然而牌楼与城楼都未保住。(一间牌楼在首博大厅里)
      
      原址现状:城楼在二环路与阜成门大街交点偏东处。箭楼在二环路与阜成门大街交点偏西处。闸楼在二环路上方。地铁二号线从地下南北向穿过瓮城,未来的地铁六号线从地下东西向穿过瓮城。
      
      复建的主要困难:由于阜成门立交桥为苜蓿叶状立交桥,城门原址落在了阜成门大街上,复建难度比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大。但苜蓿叶状立交桥的特点是在下穿主路两侧形成条带状空地。阜成门立交桥所留下的空地正好是内城城墙的宽度。
      
      相关规划:复建城楼(将城楼下城台打通,使阜成门大街通过);并在地面上标示箭楼位置与形象。这一规划见于朝阜大街设计方案官方征集册《北京朝阜大街城市设计》中的清华大学方案,该方案气势磅礴,决意恢复大量已消失的景观,颇有梁思成先生遗风。大家可以在建筑书店里找到。
      
      实施:有着很复杂的情况与可能。稍后单独介绍
      
      复建阜成门不是一项单独的规划,它是与朝阜大街的整体规划同时提出的。这项整体规划到今天已经有至少两年了,在西城区段开始大规模实施则是从去年开始(东城区基本没动作)。
      在官方征集册中,最优秀的方案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也很不错;日本和德国方案由于不了解朝阜大街的历史,设计成了现代街区)。这一方案已经得到了西城区的重视(西城区把朝阜大街在区内的这半段称为“阜景文化街”),大家在参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区县展览时,点击西城区的“阜景文化街”,可以看到清华大学的方案平面图一闪而过,图上的小阜成门清晰可见。
      由于没有在提出规划后立即实施,有些规划已经永远不可能实现了,比如规划中大尺度的阜成文化广场,已经被金融街一号占据,政协北侧的白塔寺对景公共绿地已经被恒奥中心占据等等。
      但后来,西城区开始大力推进这些规划。首先是临街店铺风格统一,虽然没有前门大街式的高品质重现,但效果也不错。然后又高调提出复建帝王庙景德街牌楼。由于交通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牌楼被首博抢走放在大厅里。但最近,帝王庙东侧开始原样原料复建一不知明古迹,西城区官员称“肯定与帝王庙有关”。然后是白塔寺南侧文化广场的推进,目前只剩几户没有拆迁。
      朝阜大街的规划实施很快达到了西安门区域。惜薪胡同一带拆迁,按照西城区的风格,这里决不会建楼,不知是不是找到了以商业方法恢复旧城风貌的秘诀。(在清华的规划里,西安门是要复建的)
      说了这么多,似乎与阜成门无关。但关于朝阜大街以上规划的实施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阜成门仍旧是九门中最有可能重现的一个。
      
      还有一事,周末经过地安门,发现西城区正决意将里皇城城墙复建完整。而由于东城区不愿出资拆迁某户民房,竟迫使西城将城墙转向离开原址复建,其状极丑,不可名状。
      是谁之责任?
      
      东城和西城这两个区,发展模式不同。西城区把产业的支柱高度集中在金融街,放手恢复旧城景观。东城主要靠商业而非金融,商业的聚集度低,到处建商场,效益又比不过金融街。结果旧城景观全都被放弃,建了商场了。
      东城的文保远不如西城。单从阜内大街、朝内大街的宽度就能看出来。大家也可以注意一下西单的建筑高度和东单的建筑高度,限高力度明显不同。(我不喜欢东单北大街那个城堡式的酒店,超高,而且在旧城内使用典型的西洋古典风格(又不是历史建筑)
      幸亏地安门内大街给了西城
      
      西城区作为城市中心区,它的发展模式是最合理的(朝阳有郊区部分)。初一看,仿佛金融街离旧城中心近了些,但要是没有它,西城区也就没有实力恢复那么多旧城景观。
      至于东城,东四那一带的院落整得很不错,可是也就是那一片。可能分给东城的二环外区域少了些?
      近些日子西城区在新街口的规划上开始效法东城。希望不要重蹈覆辙
      
      嗯,东城区对胡同内院落的整治应该还是不错的,剪子巷什么的都在小范围的修房(我估计应该就是微循环改造那个吧,不太懂……)至于东四,街面上真是修的挺不错的,比平安大街强多了。
      
      
      ——以上引自pig-v在地铁族论坛上的回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