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丽华,何世勇 著  页数:294  

前言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思产业友展的需要,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许多单位部门已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干部录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鉴于社会的客观需求,经教育部批准,教育部考试中心,于1994年面向社会推出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主要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其目的在于以考促学,向社会推广和普及计算机知识,也为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时提供一个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  本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升级,我们对本书部分章节进行了修改,操作系统升级为Windows XP,Office办公软件全部升级为2003版本。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2008年版)》中对一级MSO ffice的要求编写的。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本书起点低、内容详细;为了配合教学工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计算机操作技能,本书各章节后都附有大量实训题。本书在满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同时,参考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因而也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书由王丽华、何世勇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刘京俐、武雪梅、刘辉、孙会满、吕爱华、杨胜先、杨文学、王玉华、张京华、冯友田、郑文超、张华勤、宋青梅等。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改正。

内容概要

  《计算机基础(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2008年版)》中对一级MSOffice的要求编写的,并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增加了五笔字型和Access2003的内容。本教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输入技术、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Power Point2003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基础和Access2003数据库的编辑和使用等。  《计算机基础(第2版)》结构完整,图文并茂,可读性、可操作性强,尤其适合注重实际操作训练的学习者使用。《计算机基础(第2版)》可作为中、高等学校及其他各类计算机培训班教学用书,也是计算机爱好者较实用的自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1.2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1.3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4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5 多媒体技术1.6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习题第2章 文字输入技术2.1 键盘操作基础知识2.2 汉字输入法习题第3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3.1 初步了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3.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3.3 Windows XP系统的资源管理3.4 控制面板及系统设置3.5 附件3.6 帮助系统和MS.DOS操作习题第4章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4.1 Word 2003的基本操作4.2 文本格式的设置4.3 表格处理4.4 图文混排4.5 文档的高级编排习题第5章 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5.1 Excel 2003概述5.2 工作表中的基本操作5.3 工作表的格式化5.4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5.5 数据的管理5.6 图表5.7 打印工作表习题第6章 Power Point2003演示文稿6.1 Power Point2003概述6.2 创建演示文稿6.3 编辑和格式化文本6.4 编辑、修饰演示文稿6.5 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习题第7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7.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7.2 局域网基础7.3 Intemet基础7.4 Intemet Explorer浏览器7.5 电子邮件E-mail习题第8章 Access 2003数据库的编辑和使用8.1 Access2003数据库系统概述8.2 创建和使用数据库8.3 创建表和查询8.4 创建窗体8.5 创建报表习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自从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多年来,人们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其主存储器先采用延迟线,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年-1964年)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这个时期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也称晶体管时代。其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和磁盘。软件方面,开始使用管理程序,后期使用操作系统并出现了FORTRAN、COBOL、ALGOL等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个时期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已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体积已大大减小,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71年)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出现了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地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其代表机型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4.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一现在)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般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发展了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软件等。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每秒上千万次到万亿次,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可靠性又有了很大提高,功能更加完备。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类型除小型、中型、大型机外,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个人计算机)两个方面发展。使计算机开始进入办公室、学校和家庭。  5.新一代计算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等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新一代计算机,目标是要使计算机像人一样有看、说、听和思考的能力。他涉及很多高新科技领域,如微电子学、高级信息处理、知识工程和知识库、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和人机界面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计算机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