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羁绊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机械工业  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Karyl McBride)  页数:225  译者:于玲娜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本专写拥有自恋型母亲的女儿在长大成人后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其如何治愈的书。刚看此书,我总觉得中国的母亲多数吃苦耐劳,为下一代鞠躬尽瘁,和这种“自恋型母亲”的不理会女儿感受,只注重自己面子的特质相去甚远。然而当我看到书中反复提到的自恋型母亲育儿的可怕后果时,不禁惊呆了。由于自恋型的母亲经常告诉你她希望你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让你肯定自己的天性,你便逐渐丧失了自我。你逐渐内化了这样一条信息,那就是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是怎样的人。天呐!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大多数母亲天天都在做的事情吗?从小看成绩,考了98分就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强调结果导向性,以结果来验证这个人的存在价值。而长大后,即使孩子功成名就,他的内心仍然空着一块本应充实的地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为何而活,那都是因为母爱的羁绊让他从童年起就没有接受过无条件的爱。这本书引进的太及时了!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国人都看看这本书。

内容概要

中国的家庭系统正在遭遇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许多父母来自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里留下隐而未察的缺乏与创伤,以至于他们后来会不自觉地在孩子(往往又是唯一的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一方面,他们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另一方面,他们会在学业上对孩子过高期待与强求。    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又强化了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以至于许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采用极端强制的方式,用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真理”压制孩子的思考,这些都挫伤了孩子的生命潜能,压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    在中国,关心孩子成长的母亲,需要读这本书。这本书可以帮助女性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母亲(或女儿),也帮助治疗师了解求助者。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还帮助我们重塑自我。

作者简介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麦克布莱德博士还在创伤、性虐待、家庭暴力、离婚、重组家庭、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推荐序二译者序致谢导论第一部分  发现问题第1章 情绪的重负第2章 空白的记忆:妈妈和我第3章 母性自恋面面观第4章 爸爸在哪里:自恋温床的其余部分第5章 形象就是一切:小脸笑一笑第二部分  自恋母亲如何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第6章 我这么努力!高成就动机型女儿第7章 这有什么用:自我破坏型女儿第8章 不切实际的想法:妈妈没能给我的爱,要在其他地方得到第9章 救命!我变成我妈妈了:当女儿做了妈妈第三部分  终结遗传第10章 第一步:感受比外表更重要第11章 亲近与独立: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第12章 做一个本真的女人:命中注定的女儿第13章 轮到我了:在治疗中与母亲相处第14章 填补空虚之镜: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参考文献推荐阅读书籍与观赏影片

章节摘录

插图:“自恋”(narcissism)来源于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Narcissus)的故事。那喀索斯英俊、傲慢、专注于自我——他爱上了自己的模样。他对他人不感兴趣,只着迷于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注视着自己的影子憔悴而死。在日常用语中,自恋指的是目中无人,过分专注于自我。与之相对,“自爱”和“自尊”,则是对自我的一种健康的欣赏和认可,这种欣赏和认可不会对爱别人的能力构成损害。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将自恋描述为一种人格障碍,包括后面列出的9种特质。自恋的表现具有连续性,其一端只具有少量的自恋特性,另一端则是严重的自恋人格障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指出,大约有150万美国女性有自恋人格障碍。即便如此,自恋在临床之外的影响更为广泛。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些自恋特质,处于较少一端的自恋十分正常,不过,越朝较大的一端发展,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下面是自恋的9种特质,包括它们在母女互动关系中呈现方式的示例。自恋人格的特质包括:1.对自身的重要性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理解,比如夸大自己的成就,才能和专长,使自己显得高人一等实例:这种母亲只谈论自己和跟自己有关的事,从不询问女儿对她的看法。萨莉不喜欢把别人介绍给母亲认识,因为母亲会不停地谈论她在儿童医院的志愿工作,给别人开药方,好像自己就是个医生。从她说的话看来,她已经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编辑推荐

《母爱的羁绊》: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人都看看这《母爱的羁绊》。资深心理学家王学富、浩途家长俱乐部创始人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母爱的羁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7条)

 
 

  •   很认真的看完了全书,只能说,这本书仿佛是为我而写。书中描述的母女关系、女儿的感受和处境(包括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仿佛就是我真实生活的写照。书中的第三部分(愈疗部分),对我很有帮助。假如向像别人控诉自己父母的不是,得到的只有指责和不理解(一般的人都难以察觉到的这种绝望的母女关系)。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我的情况比较普遍,有那么多作为女儿的我们,生活在痛苦的边缘(甚至有的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痛苦)。。曾经的我甚至因为这样的一段母女关系,失去了自己的感受能力,一段长达数年的青春时光都处在一种麻木的状态中,几乎给我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现在的我,在积极地作出改变,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我都会用心去感受,尤其是跟母亲相处时,我会特别注意,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如果伤害避免不了,那么最后我只能——避免跟她相处下去。相信通过我的努力,痛苦和绝望总会得到改善,困难总会克服的。生活不会负于有心人。相信幸福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共勉!
  •   确如其前言所说是一次坚信却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历程。虽然书中例子援引国外案例,但不能不说中国父母或多或少是有的。对于子女如何寻求自我的出路之道,脱离母爱的羁绊,重新获得自信,真正的独立本书的方式方法很有实践价值。在读完此书后我又读了《爱的艺术》。我个人感觉在经历《母爱的羁绊》一书的痛苦却欢欣的历程后,从《爱的艺术》中将对重建感情世界非常有帮助!
  •   自恋的母亲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呢,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个的案例,自恋母亲对于女儿的影响,有些看到自己母亲的影子,对于孩子,母亲要给予的是爱,可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无耐呢,虽然是国外的例子,但是爱无国界,总有些是相通的,就像译者说的,可以借鉴学习一下,发现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吧
  •   这本书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家庭里,如果母亲是一个自恋的人或有自恋人格倾向的人,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影响,通过案例对照和行为模式的分析,进一步让读者去自我觉察。并且教会女儿们如何去冲破这种羁绊
  •   知道这本书很偶然,我庆幸自己买下了。多年以来我没有在书上做标记的习惯,这次忍不住用铅笔去划那些让我惊讶叹服的句子。感觉这是有生以来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了。原来人生很多很多的事情,其实都有一个解释在那里,只不过因为能力所限,我们一时找不到答案,迷惑又痛苦,所以,我们需要智者的帮助,方能早点领悟。我仿佛被作者带领着,穿过迷雾,看到隐藏的真相,在恍然的那一刻既感动又心酸,明白其实我完全可以比现在更好的,但是很多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唯有从这一刻起,重新来过,好好地爱护自己,做自己内在的母亲,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走好今后的路。
    仍然爱妈妈,想念她,希望她一切都好,希望我们最终能快乐地在一起,纯粹简单,没有伤害,只有爱。
  •   有的女人不会因为结婚了,就成为妻子。有的女人不会因为生了孩子,就成为母亲。
    不被爱着的孩子,有母亲,去困惑着,为什么我的妈妈不爱我。
    孩子寻找着答案,甚至在自己身上不断找寻着问题,如果我再好一些,妈妈是不是就爱我了。
    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有的妈妈,没有爱自己孩子的能力。
  •   看武志红的博客那里知道这本书,觉得特别符合特定的人群的描述。真的不要以为天下父母都是好的,很多人明明做的不咋地,还对孩子洗脑,非常让人气愤的一群人。呵呵不幸我也有一个类似的婆婆,唉!不过只是介绍有什么情形,并没有解释原因及如何处理。不过从本书至少知道这群人的说法和想法是不对的,是不正常的。
  •   适合有自恋母亲(父亲)并为许多莫名的东西苦恼、困扰的孩子用。真的~有时候这种人看多少心理、精神科的书也找不到最符合自己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   如果你过于敏感,优柔寡断,自我意识过度强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缺乏安全感,满足感。或者,你觉得你在你原生家庭就是你娘家活得很憋屈,怎么取悦你母亲都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长期的,无条件的爱,那么请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   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不只是基因,还有生活方式。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继承,否则,我们没有完成进化,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对于人性中的不足,我们正视他们的存在,不用这些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这样生活才能洒脱。
  •   懂得了怎样去爱孩子,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这是我为初为人母的朋友买的。希望她能找到做母亲的那个平衡点,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   这本书对心理治疗中的家庭治疗 ,尤其是母女关系,主要是针对有自恋倾向的母亲提出的建设性措施。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母亲,或者你有这样的倾向,不妨看一下,让这种原始家庭中的负面因子尽量消失吧。
  •   这本书是同学推荐我买的, 他已经通读了2遍。我刚刚开始阅读, 觉得不错, 希望对自己如何做个好妈妈以及将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能有帮助。
  •   近些年,很突出的一些父母在教育上的问题,只要用得好,这本书很适合中国的很多家庭。
  •   这本书确实在精神上支持了我。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可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只能苦笑。从小只能听着母亲对父亲的抱怨,尽心尽力地做她的情绪**桶和出气筒,而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想跟母亲交流的时候,总是只能刚开一个头,剩下的又变成了母亲自己的夸夸其谈。挫败感和自卑感想办而生,在我需要交流和情感慰藉的时候提醒我身后空空如也。20多年了,个中感受连我的闺蜜也不能理解,我一度以为一定是我有问题才有这些想法的。现在,这本书告诉我不是这样,还有许多人和我一样,而且原因在哪里,这让我感到也许我还有希望吧。对我很有帮助。
  •   虽然是外国人写的,或许不那么贴合中国的实际,但是他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看看我们这代年轻人,很多都有着类似的经历,所以才会有风靡一时的“父母皆祸害”小组。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母爱的羁绊,还告诉我们怎么去摆脱羁绊,并告诉自己如何才能不成为下一代的羁绊,非常好,推荐年轻妈妈一读。
  •   英语的书名是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_Healing the Daughters of Narcissistic Mothers,是专门讲自恋型母亲给女儿带来的伤害。案例都是非常极端的变态母亲,没有普遍性。现在的很多翻译书籍只求吸引眼球,全没有求实精神。
  •   我们在爱里成长却同时受到爱的折磨。这本书让我们认识母亲认识自己。非常值得一看。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让人看后受益匪浅。对于喜爱心理研究的人来说,它是很好的基础性知识,对于还未涉猎心理学,但在与母亲关系上有些纠结的人来说,看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就能从自己身上获取力量和幸福感,建议多看这类书。
  •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一段时间了,具体的内容我不记得太清楚了。但这本书对于了解母女关系是有帮助。
  •   多数的妈妈都是自恋的,我的妈妈也是。我的不自信,内心的那么多的声音来源于妈妈的指责:你笨死了!你什么事也做不好!....我记得上初中时在照镜子的时候,妈妈说:丑死了,还照!....我知道了我具有的共情能力,却是来自于从小倾听妈妈的诉苦……这让我忽然感到可悲,可爱,又可怜
  •   如果你对心理学有那么一点点兴趣或了解,如果你觉得自己原生家庭有问题,如果你想让自己活得轻松豁然一点,那么看这本书绝对有所裨益。
  •   一本好书,挺发人深省的,看了电子书,发现自己的周边存在着好多这样的母亲,而她们的女儿真的活得非常痛苦。
  •   母亲和女儿的关系,自恋型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写的透彻!文字简单易懂,深入人心!
  •   太好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母爱,让母亲觉醒。
  •   母爱伟大 学会时令 就像做新鲜的菜一样 给予的是一种享受 一种难忘的温暖 否则 会是一种羁绊
  •   很不错的一本书,理论深入浅出,操作详细实用。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更胜任的母亲,如果你想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这是本绝对值得一读的书。
  •   一次买了8本书,先看的这本,觉得非常值得推荐,特别是觉得自己需要成长的女孩或者妈妈,非常的好!
  •   认识到有时自己一点没错 母亲下意识的错----会影响自己一生 重树自己内在的健康母亲!
  •   已经看完了,对与自己的工作也号,生活也号,都有很大的帮助。
  •   收到了正在看。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经过了严谨诚实的思考,有洞见性,阅读性也很强,是专业而且可以让一般读者理解的心理学读物
  •   深刻地解开很多人的母女关系死结
  •   很好,给了我很多帮助
  •   心智成长了
  •   已推荐给许多人。
  •   母爱的另一面
  •   能解决问题的书
  •   写的很好,虽然有时候读着会很痛苦的感受,但是确实是一本好书
  •   推荐读一下,如果你是个悲伤而不自信的女孩
  •   外国人写的书看起来有些费劲
  •   这是我一直想找的书
  •   书刚收到,发货时间太久了,2月8日确认订单的,今天才收到
  •   之本书看了很多遍,很喜欢的
  •   通过这本书 让我收获很多 值得一看 用心去看
  •   我的宝宝是囡囡,我想让她快乐幸福的长大,我怕会像我的父亲那样说话严厉且伤人,就买了这本书,边看边想自己的童年,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对囡囡。不错!
  •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还没看呢
  •   还没看,大概翻了翻,应该不错。
  •   货还可以就是包装要加强
  •   准备去上心理学辅导课程前购买的,现把理论知识掌握好
  •   和自己想象的不大一样
  •   童年时母亲对我的严厉,对我的苛责,我内心很多想说不敢说的想法,在这里都提到了。对自我成长很有帮助。
  •   文革时期对母亲那一代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这一代的伤害最大,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对此有所说明,但是如何解决呢,看完感觉意犹未尽
  •   前半部分的内容分析的很细致。后半部分针对已经造成的伤害分析了应该怎么克服心理障碍。各个方面都很细致。有一种看了不累但是有很细致的感觉。
  •   虽然作者主要分析的是自恋型的母亲,我觉得在咱们国家每个母亲都有里面描述的一些问题,看看对处理和母亲的关系还是很有帮助的。
  •   老外的书就是以例证为主,整本书证明了强势母亲女儿的2条发展轨迹:1、成就型;2、自弃型。即将作妈妈了,非常警醒。
  •   值得一看特别是女儿或母亲
  •   就是前面写得有点脱离中国情况,不过也看到了病的更严重的母亲。。。。还好,我还算幸运了。

    后面写得还不错。。。。
  •   爱有时也会成为羁绊
  •   这本书可以让你正确的认识很多问题,避免出现书中母亲的情况。值得阅读!
  •   正在阅读暂时评这么多分
  •   对如何教育子女有用
  •   不可错过的书
  •   浏览了一下,还好吧
  •   送的很快,包装完好,图书质量也很好。
  •   我们接受的教育太含蓄,以致我们都不曾学会表达自己的爱,父母更是如此。他们默默的用行动去支撑着这份爱,却忽视了我们真正的需求。我们的心理越是无法得到情感的需求,我们就越是锲而不舍的去追求。因为这份空缺,我们进入了一个怪圈,眼光,言行都只能触及到这个圈的边界,无法逾越。那份空缺的爱----成了我们一生的羁绊。松绑了,你就自由了,你的心也就自由了。
  •   教育问题总是难以完美解答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不过很多事例过于极端 需要阅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判断力
  •   对书期待很高,但认真去读时,发现自己被欺骗了。不管是对心理学专门学习者,还是一般的读者,选择此书,就选择了厌恶与侮辱。
  •   这本书还行 总体来说讲清楚了 自恋母亲的特征
  •   处处是对母亲的抨击,很绝对
  •   因为这本书就是外国人写的,所以书的前两部分说的都是外国人的事例,随便看看而已。
    而第三部分是说如何自救的,写的很好,很有启发!
  •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值得多看几遍的书。
  •   没啥感觉~~
  •   个人觉得内容有点散
  •   内容没深度,零散杂乱,不知所云,建议不要购买。
  •   一口气读完全部内容,不禁叫好。这个问题是我从小的困惑,直到现在也未曾屈服,只是家里的“母亲”角色是俩个,妈妈和姐姐,我是孤独的战士,呵,自己常私下里戏称。在读这本书前,经历了剧烈的人生波折,因为心理困惑,看了大量的心理学专业书籍,逐渐地有了自我认识、逐步培育起自信和感情并给予爱的能力,之前,我敏感、易怒、无安全感、无意识地拒绝与他人亲近。新建立的认识,在我带自己的孩子时,得到全面而成效显著的实践。所以,当看这本书时,就像是在看自己从脆弱到自信的心智成熟之旅。结局最后一章,是本书内容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建议大家参阅《倾听孩子》,里面的内容用于成人身上也是妥当的。母亲在小孩子成长中像天一样,自我完善,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也建议男性或父亲们看看,书内凡“女儿”之处更替为“儿子”基本无碍,只是儿子们成长中还另外有些男性自身生理特点决定的因素。愿每个家庭和谐、美满!
  •   外国的书读着理解起来稍微有些吃力,对我挺有帮助的
  •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希望更多的妈妈读一读!更多的孩子读一读!中国自古孝字当头阻碍了给与一代代年轻人更多独立的空间和自由,解放自己解放孩子!
  •   看目录时还觉得应该对自己有所帮助,但感觉实际解释还略显简单了些,有些收获,但没想象中深刻。
  •   书很快就收到了,包装的很好,我很满意。
  •   因朋友推荐购买,因有其他书籍没看完,没来得及细看。
  •   正在看,想让自己从书中学到,如何更好的去爱妈妈和女儿
  •   很多比较术语的词,引入正题比较慢。更喜欢案例多一点,叙述少一点。前面比较拖沓,看到第三部分甚至没有耐心了。
  •   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我的救命良药!
  •   让我们清醒,母亲也是个人,不完美,不伟大,母爱也并非宣传中的那般高不可攀,不可怀疑。。。从纠结中慢慢解脱,认清事实,才能更好的爱自己,爱亲人
  •   还可以吧。感觉还是不够深刻。
  •   适合所有母亲看,也适合每一个女孩看。每个母亲身上都有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好的影响,会“遗传”给下一代。看这本书,可以更好的看清我们自己,让我们从那些托累和缠扰中走出来,拥抱自己,拥抱孩子的未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