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情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克里斯汀·聂夫  页数:229  译者:刘聪慧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我同情——幸福力的一剂良药    著名心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岳晓东    自我同情,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有不同的译法和说法,却都指向一个主题——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幸福。人为什么需要自我同情?作者克里斯汀·聂夫说,西方文化中对竞争和个人主义的强调让人们过分注重自尊和成功,难以容忍失败。这种对自身的不谅解、不伺情导致了痛苦,对自己的批判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在中国,我们没有那样的竞争文化。但我们有《论语》的“克己复礼”,《礼记》的“慎独”,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文化要求我们要像对待厌恶腐臭一样除掉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阶段扼杀最细微的不正当情欲。这同样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自我同情并非自我放纵,书中一再强调这一点。自我同情之路通向进步而非退步,不再玩自尊心的游戏并不代表放任自流,自我同情不是靠允许自己的散漫、退缩和不进取达成的,它是包容,是相信世上所有人都有挫折与痛苦,是对客观事实的完整认同。    你是一个对待他人仁慈和善,却对自己十分苛刻的人吗?在生活中扮演着母亲、老师、照料者角色的人们,她们会因为给予太多而产生疲劳和衰竭,支出和收入失衡。她们需要更多自己对自己的、或来自于他人的同情与照顾,这不应该是奢望。自我同情构建起的社会网络,每个人都会平等地同情他人与自己,爱将无处不在。这对两性关系同样适用。    似乎每一本心灵修炼的书籍,都与作者本人的过往遭遇密切相关,也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孕育出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作者对抛家弃子的父亲有多么不谅解而又渴望,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是多么伤心而又慈爱,更重要的是,对她自己的诸般批判、懊悔和痛恨。对所有的这一切,对面对所有这一切的她自己,她都用最深刻的同情去对待,同情自己,帮助别人同情自己,便爱这个世界。    本书的写作充满了人情味,我们可以从书中读到作者本人的童年,读到她求学生活中的趣事,读到爱和婚姻,读到一家三口为求医而进行的世界之旅。这其中必定有某些读者所难以想象的经历,让人过目难忘。并非只是这一个鲜活的例子,许多人在使用自我同情来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幼年造成的深刻心理图式。    自我同情,作为心理学的新概念,将促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积极、健康和进步。它有充分的实证基础,也有一套实用的训练系统,将会为人们带来快乐。    特此推荐。    岳晓东    2011年冬于香港寓所

内容概要

  自我同情的内涵。
  自我同情程度的测量工具。
  判断善待自己的频率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许多培养及提升自我同情的方法。
  作者通过许多经典的研究结果、个人经验、实用练习和幽默故事,让每个人都学会如何治愈不良的情绪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快乐、幸福和高效。

作者简介

  克里斯汀·聂夫博士,人类发展领域的副教授,现任职于得克萨斯大学。大约在十多年前,她首次把自我同情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人物。聂夫博士在国际上做过很多自我同情的相关报告,开展了很多工作,给有志于发展自我同情的同道提供了平台。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致谢
第一部分 为什么自我同情
 第一章 揭秘自我同情
  哈哈镜
  自我评判的代价
  换种方式
  同情他人
  同情自己
  练习一
  练习二
 第二章 终结疯狂的行为
  高人一等的需要
  练习一
  停止苛责自己为何如此之难
  父母的角色
  文化的角色
  到达终点的途径
  自我应验的预言
  我的故事:被抛却与不可爱
  到底有多糟
  出路
  练习二
第二部分 自我同情的核心成分
 第三章 善待自己
  自我友善的途径
  依恋和关爱系统
  关爱的化学成分
  练习一
  轻抚的力量
  练习二
  我的故事:人无完人
  一件珍贵的礼物
 第四章 我们同舟共济
  孤立无援
  归属的需要
  比较游戏
  我们与他们的对立
  完美错觉
  同命相连
  练习一
  我的故事:到底什么才是正常
 第五章 秉持正念
  停下脚步觉知痛苦
  逃离痛苦体验
  觉察之觉察
  沐浴意识之光
  练习一
  反应而非反抗
  煎熬=痛苦×抗拒
  练习二
  理解无能为力
  学会正念
  练习三
  三个入口
  练习四
  我的故事:穿越阴霾
第三部分 自我同情的益处
 第六章 情感弹性
  自我同情与消极情绪
  摆脱束缚的联系纽带
  练习一
  倾情感受
  通向完整的旅程
  练习二
  自我同情与情绪智力
  自我同情的治疗能力
  怜悯之心的训练
  练习三
  正念与自我同情
  练习四
 第七章 跳出自尊的游戏
  皇帝的新衣
  究竟什么是自尊
  魔镜,魔镜在墙上
  自恋之池
  不加区分的赞美
  视情况而异的自我价值
  混乱的版图
  自我同情与自尊
  练习一
  摆脱自我
 第八章 动机与个人成长
  令人沮丧的鞭打
  因为你关心
  练习一
  自我同情、学习与个人成长
  练习二
  寻找真正的快乐
  自我同情与身体
  练习三
  自我澄清与自我提升
  我的故事:多年后的继续努力
第四部分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同情
 第九章 同情他人
  全面地看待事物
  同情疲劳
  练习一
  自我同情和宽恕
  我的故事:宽恕是神圣的
  练习二
  培养善心
  练习三
 第十章 自我同情的培养
  同情我们不完美的养育
  练习一
  矫正孩子的行为,鼓励他们自我同情
  养育年幼的孩子
  练习二
  养育青少年
  我的故事:养育罗文
 第十一章 性与爱
  爱的传奇
  练习一
  关系动力学
  自我同情对关系的益处
  我的故事:我答应帮助你同情自己
  练习二
  两性中的自我同情
  练习三
  我的故事:性治疗
第五部分 自我同情之喜悦
 第十二章 化蛹成蝶
  敞开心胸
  练习一
  敞开心扉
  练习二
  自我同情和积极心理学
  赞美人类的体验
  我的故事:马背男孩/《远山远处》(The Horse Boy)
  练习三
 第十三章 自我欣赏
  欣赏自己的优点
  同情之喜悦
  自我欣赏之根源
  练习一
  自我欣赏与自尊
  欣赏生活中的精彩
  练习二
  细细品味
  练习三
  继续赐福
  结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自我评判的代价不断满足积极自我评价的需要似乎有点儿像饮酒,虽然甘醇,却留有后患。而就在隐患暴露之余,我们也恍悟——不管我们是否情愿,不能总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我们不能总是感觉非同一般、出类拔萃。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照了镜子,却不喜欢镜中的自己,于是羞愧开始萌生。当我们最终承认自身的瑕疵和缺点,大多数人都会苛求和为难自己。“我还不够好,我简直一无是处。”如果“诚实”要遭受如此严厉的指责,也难怪我们要对自己隐藏实情了。在某些方面,糊弄自己似乎要难得多——例如,当把自己的身高同杂志模特比较时,或者把自己的银行账户同富人比较时——我们可能会痛不欲生。似乎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开始怀疑自身的潜力,进而不再抱有希望。自然,这种懊悔的状态只能导致更为严厉的自我苛责,就像我们变成了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并一直这样沉沦下去。即使我们做到了言行一致,足够好的标准似乎还是遥不可及。我们必须聪明、健康、时尚、幽默、成功和性感,还有虔诚。不管我们做得有多好,似乎总有人做得更好。如此一来,结果令人深省:数以百万计的人每天需要依靠药物来应对日常的生活,不安全感、焦虑和抑郁在当今社会到处可见。究其原因,许多都是因为自我评判,在与生活的赛跑中,如果我们未占上风,就不停地苛责自己。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我同情,作为心理学的新概念,将促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积极、健康和进步。它有充分的实证基础,也有一套实用的训练系统,将会为人们带来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 岳晓东

编辑推荐

《自我同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我同情的十个关键:探索自我同情的意义——给自己写上一封信,停下自我评判——坐上三把椅子,用三种角度思考,善待自己——一个拥抱,就能传达温暖和关切,连结“我们”和“他们”——停止对立,不再孤独,秉持正念——沐浴意识之光,煎熬=痛苦×抗拒——完全接纳,与痛苦共舞,跳出自尊的游戏——心理学家也会犯错误,成长无时不在——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样子?同情他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残酷,又怎能同情别人?自我欣赏——同情自己的缺点,如同欣赏自己的优点。为了成功,你有多久没对自己满意过了?你是否像善待亲朋好友那样善待自己呢?心理学新领域,自我问情领军人物Kristin Neff告诉我们:停止评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够让你体验到更多的幸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我同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你有多久没对自己满意过了?”在这本书的开头,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汀•聂夫博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啊,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社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为了追求更聪明、更漂亮、更成功而疲惫不堪。然而,不可能人人都比别人更好。所以,我们开始无意识地鼓吹自己、贬低他人,而这只是评判自己的不良后果之一。
    《自我同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一书旗帜鲜明地反对自我评判,反对一味追求高自尊——多年以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直接反映。实际上,高自尊是心理健康的结果而非原因,它的作用被过去的心理学家们过分地放大了。在这个时候,自我同情这个概念应运而生。与自尊不同,自我同情给人们带来的良好体验并不建立在优越感和特别感之上,承认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保持成功带来的价值感,减少焦虑和抑郁,更无需在失败时转向善变的幻想,这就是自我同情的魔力。
    自我同情的核心要素包括三点:友善、普遍人性感和正念。友善即以友爱的方式来理解自己,就像我们总是以更宽容的态度面对亲人与朋友——对自己则可能截然不同。普遍人性感要求我们认识到挫败与失望感是人人皆有的,避免在失败时“突然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能、最可怜的人。正念则意味着直面现实,保持清醒和非批判性的接纳,这样才能够触摸到最真实的、深层次的自我,不要急着逃离痛苦,也不要过分沉迷其中。
    基于这三个要素,自我同情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情感、动机、自我的成长、人际关系、爱情以及养育孩子等。聂夫博士在书中不但呈现了实证研究结果和大量的实用练习,还与读者一起分享她和她的家庭在自我同情之路上的真实历程,让我们跟随聂夫博士一起探索自我同情的奥秘吧。
  •   你像同情他人一样同情自己吗?你像善待亲朋好友一样善待自己吗?克里斯汀•聂夫博士在《自我同情》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现代人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自我同情拥有同等重要的三大元素: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感、正念。自我友善即善待自己,在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善待亲人、朋友、同事和邻里的同时,也要同等地善待我们自己。这种关爱对我们的好处是难以言喻的,无论是幼年的人类还是其他哺乳动物均得益于来自依恋的帮助。研究表明,催产素这种“爱与纽带的荷尔蒙”会让我们的信任、镇静、安全感和慷慨水平增加,而它在哺乳、亲子互动、温柔的爱抚等多种情况中都会被释放出来。对自己的友善可以让我们在独处的时候也获得助益,这要远远好于自我评判与苛责。没错,我们可以在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些爱抚和拥抱,不管你试没试过,反正我是试了——而且有效。
    如果说友善与情感有关,那么普遍人性感则与认知有关。仅仅同情自己并不能让我们从痛苦中摆脱出来,自我同情和自我可怜的区别在于:承认每个人都会有挫败感和痛苦的遭遇,就连富二代、官二代、明星大腕们也不例外。但是在这种不胜任的感觉肆虐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我们会自怨自艾,感到“糟透了”、只有我才会“这么无能”“被人玩弄”“犯这种错误”。这让我们本就低落的心情更加痛苦,感到自己是孤独无援的。自我同情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共性和联结,认识到人们都会体验到挫败和痛苦,有助于人们提升归属感、相互理解和减少对立。人不是以一个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我们都与他人——同命相连。
    正念,源自佛教用语——别误会,这本书并非宗教书籍,只不过是得益于禅修的诸多作品之一而已。聂夫博士给这个词赋予的意义是:对此刻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和非批判性的接纳。我们都不喜欢痛苦,所以在面对痛苦体验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往往是逃避——即使是积极地解决它。面对痛苦体验时,请不要逃走,也不要抗拒,停下你的脚步,细细体验这种痛苦,体验自己下意识的想法和反应,认知自己的认知,觉察自己的觉察。怎么样?你可正视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你有没有发现痛苦居然没有带来煎熬?也许第一次很难做到,但平衡与清醒总是给我们带来好处的。
  •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汀•聂夫博士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胜过他人的内心需求,这扭曲了我们的认知,认为“我比别人更优秀”的人远远超过50%,无人愿意在心理判断上屈居人下。也许你会认为是西方注重个人成功的文化造就了这一点,但在亚洲国家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谦逊”的人同样超过半数。
    聂夫指出,不只是高人一等的需要扭曲了我们的认知,对自身的评判更带来了无休止的苛责。西方人活在推崇独立自主和个体成功伦理的文化中,对东亚影响力巨大的儒家文化也提倡“克己复礼”,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在遭遇挫折后产生过“糟透了”、“无法原谅自己”的感受,这种通常被视为动力的苛责,是弊大于利的。
    自我同情就是放纵自己吗?聂夫在书中再三声明绝非如此。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积极和鼓励的信息可以让人发挥最大的潜能,批评只能提供恐惧来作为动力,让我们下意识患上“拖延症”来作为解释失败的借口。自我同情是用爱替代恐惧,将你对待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鼓励用在自己的身上——那不等于放纵,对吧。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同情自己并不会造成斗志的缺乏,只是在你失败的时候,能够降低负面反应的激烈程度、保护自我效能感,所以这才是达成目标的最佳方式。
  •   成功、激励、改变,是现代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最常念起的字眼;与之对应的,是近两三代人内心根深蒂固的自立、自尊、自强的观念。然而我们在努力奋斗、千方百计以求出人头地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不,我不是想低头驻足,只是想问:还有其他的路吗?
    《自我同情》一书指出了一条可能的道路,它并不在我们看不到的偏僻角落,而就在自尊和自信的另一面——自我同情可以支撑起自尊,却又能弥补它的弱势,减少焦虑和抑郁。
    善待自己,即“友善”,是自我同情的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到人与人的本质和体验其实是一样的,这被作者命名为“普遍人性感”;第三个要素则是对痛苦乃至一切精神活动的完整接纳,“正念”。简而言之,自我同情就是客观接纳自己的痛苦、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以同等的友善对待自己和他人。当然,这个简单的概括并不足以反映聂夫在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研究结论、深入论述以及亲身经历。
    同情自己绝非时代主流,虽然聂夫博士的论述很有说服力,但相信每一个读过本书的人都会她提出的善待自己的方法画上一个问号。同情自己的错误带来的不就是不道德和缺乏责任吗?自我同情真的可以通向成功吗?不要紧,发自内心的疑惑和观念的冲击总会使人们进步,读过本书之后,每个人都将会对如何善待自己有全新的认识。
  •   书的内容正如序里写的一样:自我同情是个新的领域。是教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幸福!家长教育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可能造成我们不必要的痛苦;自我同情并不是自我放纵。书中内容还是自己体会吧,
  •   学会自我同情 找到心理平衡 人生更健康 好书
  •   全当提高下自我吧
  •   全新领域 不同感受
  •   接受自己,好好爱自己
  •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有益。
  •   亲,送货速度很给力哦。
  •   商品不错,正版书,书的内容很好,具有启发性!
  •   学到以前很多不知道的知识,值得一买
  •   同情自己,同情他人,给力。
  •   老板推荐。
  •   朋友推荐看的,书是不错,但是好像不太适合我
  •   读着心里舒服。
  •   本书具有一定佛教色彩,还有点迷信蒙古的萨满,另外作为心理学的学生,我觉得作者有些内容写的不够科学客观,如果喜欢积极心理学的书的话可以考虑马丁塞利格曼的书。
  •   人的一生应是活到老学到老才为上上之选,这本书值得推荐阅读。
  •   书质量可以,就是内容没那么精彩
  •   这么好的一本书,竟然没人去读,真是可惜。我也是去年3月份买的,陆陆续续看着,慢慢才体会到内容的可贵。心理学书刊的确难懂,难怪看的人少
  •   心情不好的时候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