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7 出版社:中国建筑 作者:鲍家声 页数:391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70年代中叶,我开始接触图书馆建筑设计。那是1975年,我带领8位大学生到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做毕业设计,接受了两个图书馆的设计任务,一个是位于南京成贤街的南京图书馆;一个是南京医学院(今日的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8位同学分两组在设计院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工作,当时称作“一竿子到底”。在做这两个图书馆设计时,我们有意将教学、生产(设计)和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对国内图书馆进行广泛的调查,开展专题研究,分工合作。最后,除了完成两个图书馆的设计工作外,还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及国内图书馆建筑实例图集。学生毕业以后,我就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最后完成了《图书馆建筑设计》一书的书稿,于1978年内部出版。这两个图书馆设计完成以后,都进行了施工,于1977年先后建成,成为当时我国比较早建成的新图书馆。这两个图书馆的设计也成为我学习、研究图书馆建筑的开始,从此使我与图书馆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又参加了全国图书馆学会,成为全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分委会的成员。它使我有机会认识了许多图书馆学界的学者、专家们,并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图书馆的知识及宝贵的图书馆工作之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也就从那时起,图书馆建筑成为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20多年来,基本上是设计——研究不断线。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不同时期(每5年)都对我国图书馆的建设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当时国内图书馆设计和建设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并适时地提出我国图书馆建筑发展的趋势及设计的原则和对策。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开放式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理念,以适应图书馆建筑由传统闭架式管理走向开架式管理的发展趋势,并出版了《图书馆建筑》一书;90年代又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并将这些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中。在这20多年中,先后进行了30余项图书馆工程设计,使研究与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任务也越来越多,为开展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图书馆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在原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建筑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写出这本《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一书作为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之一,以供图书馆界、建筑设计界及建筑教学之参考。
内容概要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包括图书馆选址及场地设计,图书馆建筑功能构成及空间组织,阅览空间设计,藏书、出纳、检索空间设计,图书馆建筑造型,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等内容,并精选了具代表性的国内外图书馆设计实例56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图书馆任务、类型及规模第二节 图书馆的发展概况第二章 图书馆选址及场地设计第一节 图书馆选址原则第二节 图书馆场地设计第三章 图书馆建筑功能构成及空间组织第一节 图书馆建筑功能构成及其关系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基本功能要求第三节 图书馆建筑布局第四节 图书馆的扩建第四章 阅览空间设计第一节 阅览空间分类第二节 阅览空间设计基本要求第三节 阅览空间设计第四节 阅览家具与布置第五章 藏书空间设计第一节 书库类别及藏书的方式第二节 书库规模与层数第三节 书库位置及书库设计要求第四节 书库的平面设计第五节 书架种类及构造第六节 藏书空间的采光照明和通风第七节 藏书空间防护要求第六章 出纳、检索空间设计第一节 出纳、检索空间的组成及设计第二节 借书处的位置及要求第三节 借书处的布置与面积第四节 目录厅的布置及面积第五节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心第七章 业务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设计第一节 采编工作用房第二节 业务部门工作用房第三节 装订、复修工作用房第四节 行政办公用房第八章 公共活动及辅助空间设计第一节 门厅第二节 展览陈列空间第三节 报告厅(多功能厅)第四节 读者休息及厕所第五节 其他对外服务用房第九章 图书馆建筑造型第一节 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原则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造型的设计手法第十章 图书馆设计过程与案例解析第一节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过程第二节 图书馆设计过程实例解析第十一章 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设计第二节 网络与通迅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第三节 机械传送设备第四节 缩微复制技术的应用第五节 静电复制技术的应用实侈0一、国内图书馆实例1.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2.深圳大学图书馆3.南京经济学院图书馆4.浙江师范大学邵逸夫图书馆5.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6.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7.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新馆8.上海交通大学包玉刚图书馆9.内蒙古图书馆10.福建省图书馆11.深圳南山图书馆12.上海图书馆新馆13.铜陵市图书馆14.铜陵财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15.马鞍山市图书馆16.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17.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18.深圳文化中心图书馆19.台湾淡江大学学生纪念图书馆新馆20.台湾中央图书馆21.台湾大学总图书馆22.台湾高雄凤新高中图书馆23.台湾元智大学图书资讯大楼二、国外图书馆实例24.芬兰维普里市立图书馆25.美国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26.以色列里捷耶夫大学中心图书馆27.英国国家图书馆新馆28.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学术信息中心29.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30.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方案31.法国奥尔良图书馆32.荷兰阿迈勒公共图书馆33.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图书馆34.美国凤凰城中央图书馆35.美国丹佛中央图书馆36.德国明斯特公共图书馆37.日本横滨市中央图书馆38.日本湖东图书馆39.日本惠庭市立图书馆40.日本早稻田大学综合学术信息中心41.日本水户市立西部图书馆42.日本丰之国资源图书馆43.日本新居滨市立别子铜山纪念图书馆44.韩国汉南大学信息中心45.韩国首江达大学图书馆第三馆46.土库曼阿什哈巴德国家图书馆47.英国威士敦村公共图书馆48.德国波恩大学图书馆49.以色列国家图书馆50.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图书馆51.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学图书馆52.瑞典维克舍图书馆53.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54.美国乔治亚工学院图书馆55.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56.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它们的布局方式,决定着建筑的平面形式。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必须使书籍、读者和服务之问路线畅通,避免交叉干扰,简化和加速书籍流通,最大限度地缩短工作人员的取书和运书距离,减少读者借书的等候时间,并使读者尽量接近书籍,缩短编、借、阅、藏之间的运行距离,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特别是基本藏书区与阅览区的联系要直接简便,不与读者流线交叉或相混。现代图书馆“借、阅、藏”一体化,在同一空间中,进行合理分区与组织就更为重要。既要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划分,同时也应具备适时调整,重新组织的灵活性。 在借、阅、藏三部分中,“阅和藏”又是主要的,即书籍与读者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图书馆的每次变革通常表现在这两者的关系上。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尤其要注意藏书区与阅览区的关系.借阅部分通常是布置于这两者之间。二、分区布置和分层布置(一)分区布置 在建筑布局时,考虑上述要求以外,就要具体考虑图书馆内各部分空间的组织。哪些联系密切?哪些次之?哪些需要分开?应按它们的使用特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使各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在分区时,还应考虑必要的灵活性,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留有余地。 图书馆建筑一般应将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分开,闹区和静区分开,以及将不同对象的读者阅览室分开,从而为图书馆的高效性创造条件。 1.内外分区 内外分区即是将读者活动路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路线和书籍的加工运送路线合理地加以组织区分,使流线简捷明确,避免彼此穿行、迂回曲折和互相干扰。 内部区域主要是工作人员活动的区域,包括藏书区、办公区、内部作业及加工区等等。外部区域主要是读者的活动区域,包括阅览区、公共活动的报告厅和展厅以及为读者服务的餐厅、书店等商业用房。这两个区域既要区分明确,又要联系方便。 内外分区是现代图书馆合理使用的最主要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带来管理上、使用上的不便和紊乱。图书馆设计在方案构思阶段就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安排。一个好的图书馆设计方案无不是内外区域分明,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图书馆对此要求更为严格。它们不但工作区域划分清楚,甚至连楼梯、电梯、厕所、走道都是泾渭分明。如美国达拉斯公共图书馆(图3-4)。它位于达拉斯市中心地带,设有2900个读者座位,从早到晚开放。设计时特别注意内外分区,如将基本书库置于地下层,与上部各层阅览分开;将各层内部工作服务用房集中成组布置,自成一区;并设有单独的馆员电梯、楼梯等,与读者使用区完全分开。 但是,内外分区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区域截然分开。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以及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的采用,要求内外区域联系密切,交通便捷。如现代图书馆通过信息交流迅速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要求读者尽可能地接近书籍。于是传统的外向型的阅览空间成了以阅为主,藏阅结合;而内向型的藏书库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服务.成为以藏为主、藏阅结合的藏书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