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群文集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林志群  页数:3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林志群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工作者,他是探索我国建筑业现代化、研究中国住宅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的先行者,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是我国房地产开发的重要决策参谋。他留下了一大批研究报告和论文。本论文集收录了林志群同志的一些重要报告和论文,从科学的角度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年代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    本书适用于建筑师、房地产业人士参考。

作者简介

  林志群,1929年8月15日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52年夏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建筑工程总局副处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住宅局(后改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同时兼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设汁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中房集团企业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建设部干部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并任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理事以及连任两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92年被建设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书籍目录

一 住宅问题二 房地产业三 城市化问题四 建筑业五 其他

章节摘录

  一、基本情况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从指导思想上大力进行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对于解决人民基本需要的住宅问题极为重视。近几年,城市住宅建设投资逐年增多,规模逐步增大,1979~1981年三年国家投资建成城镇住宅2.5 3亿平方米,约等于前27年的1/2,平均每人每年约0.65平方米,可以说已经达到国际的一般水平。如果能够保持这个势头,长时期地持续地努力下去,较好地解决住宅问题是有希望的。但是,现在的建造规模还不够大,缺房户基本未减,而新婚户却大量增加。即旧账基本未还,新账不能不欠。这是因为,近年来城镇住宅建筑的标准越来越高,单位造价越来越贵,投资效果越来越差口],而人们对于无偿分配城市住宅的欲望也越来越大。有位在综合部门工作的负责同志就跟我们不止一次地说,住宅标准太低、眼光太浅了。而许多地方也的确按照现行的标准,扩大了进行设计、建造,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每户1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在目前这种城市住宅建设、分配、管理的体制下,国家对于建造如此规模与标准的城市住宅,存在一个“基建投资拿不起,建成后维修保养的包袱背不起[2]?的问题。这就是说,城市住宅的需要量还很大,但如何解决,有个投资与体制问题。  农村住宅的形势又如何呢?如果农村经济的形势用中央指出的“方兴未艾”的话来形容,那么对农房建设的形势,也完全可以这么评价。1979年,农房建设约为2.5 亿平方米,农房投资25亿元,到1981年,即达到6亿平方米,1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农房数量增加一倍多,而且单位面积的造价,增加得也很快(从每平方米10元增到每平方米25元),这是农民对农房质量要求提高的结果。这个需求的趋势,将会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估计今后每年约有5%的农户,即约为800万户(每户平均80平方米)新建、翻建住房,每年至少建房6~7亿平方米。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有一个建房传给子孙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传统,他们对于建房是舍得花钱的。问题是严重缺  乏建筑材料。  农房建设同城镇住宅的建设,从投资来源方面讲是大不一样的,前者是农民一切都包了,自建、自用、自理,自己花钱,自己受益。而城镇却基本上是公建、自用、公理,国家(集体)花钱,住户受益。农民富起来,他们有钱,就需要而且愿意投资建房;而城里人的建房,却因为投资主要来自国家而受到很大限制(因为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特别要集中投资搞能源、交通等重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林志群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