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匠作辑录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中国建工  作者:王金平  页数:274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山西是我国的文物大省,号称中国古代建筑的实物宝库。本书作者从佛教文化与寺庙建筑、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以及商贾文化与晋商建筑三个方面,详细研究和考察了山西传统建筑的布局、空间、类型和形态特征。研究过程中作者对传统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测绘并收集了丰富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构图技巧和设计方法。可使读者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本书可作为建筑、规划、园林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外读物。亦适于作为对我国的传统建筑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金平,祖籍山西孝义。1988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199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现为该校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建筑历史、民用建筑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篇 佛教文化与寺庙建筑—五台山寺庙建筑的布局及其空间形态分析 第一章 五台山寺庙建筑概述 第二章 王台山寺庙建筑的平面布局及佛殿类型 第三章 五台山寺庙建筑的群体布局分析 第四章 五台山寺庙建筑的空间营造和景观组织 第五章 从五台山寺庙建筑看山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建筑的设计问题第二篇 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阳城上庄村聚落及民居形态分析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阳城上庄村背景资料分析 第三章 阳城上庄村聚落形态存在特征分析 第四章 阳城上庄村民居形态特征分析 第五章 阳城上庄村聚落形态的保护与更新要点分析 第六章 结语第三篇 商贾文化与晋商建筑—灵石静升镇王家大院的空间组成及技术经验分析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灵石静升镇王家大院的背景资料分析 第三章 王家大院的群体布局特色 第四章 王家大院的空间组织 第五章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 第六章 王家大院的技术经验浅析后记

章节摘录

  五台山佛寺的发展和佛教圣地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时期五台山已建有佛光寺、清凉寺、大孚灵鹫寺和碧山寺等一批寺庙,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  到北齐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余所。北齐诸帝曾以八州之税供其所需。因此说,北朝时期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屡经修建而传承至今的一些寺庙,如公主寺、灵峰寺、古竹林、寿宁寺、秘魔岩、金刚窟等,都建造于这个时期。隋唐时期是五台山佛教的黄金时代,是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关键时期。史载,唐朝时候五台山有“大寺三百六,兰若无其数”、“万圣朝五台,祖师创宗派”、“天下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五台山成了中国佛教的“首府”,成为与印度灵鹫山角立相望的“灵山圣境”。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日本、韩国的僧人纷纷至五台山进行佛教文化交流,五台山又成了“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于是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华严思想、建筑造像、五会念佛等佛教文化艺术传到了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文殊信仰成了东方各民族佛教徒的共同信仰。  此后,随着宗教势力逐渐衰微,五台山寺庙建筑也相应地缩小。  入宋之后,藏传佛教希解派传人五台山,时有寺庙72座。元初世祖帝师、萨迦派五祖八思巴至五台山,写下颂扬文殊菩萨的五首赞歌。之后相继有胆巴、意希仁钦都至五台山。胆巴国师首倡在五台山为藏传佛教建立寺庙。元代诸帝也为其在五台山大规模地建立寺塔,救赐田产遂使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兴起,五台山成了汉地惟一的“汉藏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就成了“中国佛教的缩影”。  明清时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又一个兴盛时期。永乐十二年,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来到五台山为黄教创建了5座寺庙,使黄教在五台山传布兴起。从此五台山形成了青、黄两庙并存的格局。万历年间,释智光等一百二十三名高僧大德和宰官同僚于狮子窝创立十方净土禅院,这又使五台山成了子孙庙和十方庙共存的形式。此时五台山台内有寺68座、台外有寺36座,总计104座。  入清之后,清代诸帝扶植黄教,优礼黄教领袖至五台山传教弘法。康熙二十二年将台内10座青庙改为黄庙,连和尚也改为喇嘛。康熙三十三年台内有寺64所,台外有寺36所,总计100所。雍正年间五台山有黄庙26座,仅菩萨顶就有喇嘛561人,最多时竟达3000余人。  民国年间五台山有寺122处,其中黄庙25处,青庙97处。  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王朝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扶植。而封建王朝是否大力支持,则取决于维护其统治的政治需要。所以,五台山佛教始终是在封建政治的巨大影响下发展和变迁,五台山寺庙建筑也随着它潮起潮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右匠作辑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是山西人,也爱好戏曲,山西是中国北方戏曲的发源地,也是戏曲历史遗存最多的地方,从元到清到现在,山西人都爱看戏,人们在长达500多年里爱好的东西,应该高度关注并予以研究。山西戏曲的扩大与传播与晋商有很大的关系,“商路即戏路”,曾以辉煌,现在比较沉寂,只能从现存的戏场建筑中找到安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