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三十讲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其钧  页数:4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民居的历史、类型、结构和空间细部等内容。共分三十讲,从民居的历史发展、结构形式到装饰手法,全面而系统地展现读者面前。着重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类型,如干阑式民居、汉风坊院、水乡民居、土楼民居、碉楼民居、窑洞民居,等等。每讲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语言平易生动,叙述深入浅出。逐句阅读,仿佛跟随作者走遍了不同时代、类型、地点的民居建筑。同时,民居建筑的理论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民居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摄影作品。同时精于绘画,在大量丰富照片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手绘作品,更加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民居的历史发展第二讲 民居的结构形式第三讲 民居的建材第四讲 民居的装饰手法第五讲 民居的岁时活动第六讲 民居的大门第七讲 民居的窗户第八讲 民居中的家具与陈设第九讲 厅堂与祖堂第十讲 祠堂与祭祀空间第十一讲 堪舆与风沙第十二讲 天、地、人的三界空间第十三讲 村落选址与规划第十四讲 村落的公共建筑第十五讲 戏台与娱乐空间第十六讲 后花园与私家园林第十七讲 原始住宅与村落第十八讲 干阑式民居第十九讲 西南汉风坊院第二十讲 原汁原味的金门民居第二十一讲 土楼民居第二十二讲 开平碉楼第二十三讲围拢屋第二十四讲 藏族碉房第二十五讲 窑洞民居第二十六讲 阿以旺民居第二十七讲 毡包民居第二十八讲 合院式民居第二十九讲 晋中、皖南商人住宅第三十讲 水乡民居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民居的历史发展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又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民居不但式  样丰富多彩,分布广泛,而且民居的发展与演变也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  过程。  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低下,建筑更无法与其后的任何一个社会形态时的  建筑相比,但它却是其后各社会形态建筑的基础与发轫。  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部分。旧石器时代由猿人出  现开始,直到成长为完全脱离低级动物界的人类,其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  的过程,而在这期间的居住空间的发展,也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成长而演变  。  猿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和现在的大猩猩、长臂猿等类人猿一  样,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而且猿人为了躲避猛兽的侵害,多住在树上,并  且是几十个人集体生活的群居方式。其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猿人拥有  了粗糙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使猿人的生活逐渐向好的方向改变。同时,居  住条件也渐渐得到改善。一部分猿人选择在山洞中居住,而仍在树上居住的  猿人也对所住“居室”进行了修补,有了“建造”的意识。  无论是居住在树上还是居住在山洞内的猿人,都在不断发展。生产工具  也逐渐细致、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群数量也有所增加,繁衍。  人类社会渐渐脱离了群婚方式,而开始有了氏族的萌芽。不过,就居住建筑  本身来说,因为生活在树林与山洞中的环境的不同,渐渐发展演化为巢居和  穴居两种形式。其后,直到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居住建筑的发展,基本是  在这两种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形式。  巢居,在原始社会初期,单指建于树上的居住形式。后来这一概念也包  括搭建于地面上的、从树上建筑延续而产生的建筑。所以,一般来说,所谓  的巢居也就是指底层架空的居住形式。  穴居是由自然山洞发展而来的。当选择居住山洞的人类逐渐发展壮大后  ,一个山洞不再适合居住,便要寻找新的山洞,但自然界的山洞是有限的,  人们在无法找到新的山洞时,从山洞的形式中受到启发,开始人工挖掘洞穴  。  生产工具的发展,居住形式的改变,又促使人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进  入了新石器时代。  从古至今的发展规律来看,居住建筑乃至其他一切事物,一般的进化模  式在时间比例尺上的显示为发展越来越快。原始社会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  发展,而其中的新石器时代只占最后的一万年,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在时间  上只占原始社会的极小一部分,但其居住建筑的发展,无论是在建造技术上  还是在发展速度上,却是之前的二二百万年无法比拟的。  巢居最先选择在自然生长的单株树木上搭设,到了新石器时代已经可以  根据生活需要,任意于地面搭设了。当然,为了更适合生存,一般选择在有  水源,可渔猎,方便采集的地点。人们还根据所选地点的实际情况,分别采  用打桩、栽柱两种方法,进行地面搭设,并且在建筑的细致眭上有很大程度  的提高。  由搭建过程,很容易看出其相较于原始社会初期的单株树木巢居的进步  程度。它不但使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的单纯依赖,而且形成了一一种较为新式  的建筑类型与居住方式。  穴居形式主要经历了横穴、袋型竖穴、半穴居、原始地面建筑、分室建  筑等几个阶段。最早的横穴只是对自然山洞的简单模仿,是对原有土材料的  削减,是一种除了内部空间和穴口之外没有更多外观体形的建筑形式。  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基本是居住在山洞与横穴内。而其后的  竖穴、半穴居乃至地面建筑等形式,则是新石器时代住宅形式的发展。特别  是半穴居和地面建筑,是以覆盖上面的建筑顶部构造为营造重点的居住空间  。除了要利用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及较高的搭建技术外,在材料的使用上更是  一个飞跃。因为顶部巨大,在穴内要用木柱支撑,木结构完全起承重作用,  而且木构架被整齐有序地排列。这些以绑扎方式结合的木梁及屋面支承结构  ,无疑为其后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氏族首领,相对前期来说,社会有了私有化的趋  势。但基本上还是原始的公有制方式。而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则彻  底地结束了原始公有制生产方式,并表明了私有制度的确立。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出现了,这使得人类内部有了等级的划分,有  了奴隶主统治阶级,也有了被统治的奴隶阶级,及一般平民阶层。身份等级  的划分,使居住的房屋也出现了不同的等级,奴隶主特别是处于统治阶级顶  端的君主,居住在宫廷御苑中,而普通庶民只能居住在较简易的住所里。应  该说,中国从此才有了“民居”这一对民间居住形式的称谓,因为民居就是  相对官式与皇家建筑而言的。  虽然说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居室的发展速度有  了飞跃,但其实这一阶段的发展仍是非常缓慢的。旧的居住模式在夏、商时  代仍有所延续,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居三十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好的印刷质量才能保证本书的图画部分显示建筑细致的美。
  •   大概看了一遍 介绍挺详细的
  •   书总体来说还不错,就是缺建筑的平面,立面图,有的只是实景照片和手绘效果图。
  •   内容丰富,纸张比较轻,手感也不错,还是猜测图片!!!
  •   这本书的质量挺好,我以前在当当里买的书,好像是放在仓库里时间太久的原因,都是旧旧的,呵呵!
  •   就是买了后现在降价了。
  •   写得挺详细的,就是同样的内容重三倒两反反复复讲,看着看着就烦。
  •   对于该书,我的评价是一般偏上,但谈不上喜欢。说它一般偏上,是因为内容比较丰富,图片亦不错;说它还不能让我喜欢,是因为文字粗糙,表达尚欠条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