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记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中国建筑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工业  作者:张锦秋  页数:116  
Tag标签:无  

前言

从1954年入学建筑专业,我跨入建筑设计领域已整整50年。由于个人的学历和社会的需要,我一直走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之路上。记得20世纪70年代我接手了两个小项目:一个是在临潼骊山之麓的华清池大门,一个是在唐兴庆宫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它们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近唐代建筑。而后设计一些较大的现代化公共建筑,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设计任务书明确要求“建筑应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于是我开始自觉地去琢磨盛唐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建成后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在建筑界被誉为“新唐风”,还得了多项设计奖,作为青年建筑师的我深受鼓舞。从此更明确了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方向。

内容概要

  张锦秋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在建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其多项作品获得国际国内大奖。《长安意匠——张锦秋建筑作品集》将陆续推出张锦秋院士有代表性的多项作品,力求准确再现她的创作理念,也为青年建筑师及学子们提供丰富的建筑创作参考。《圣殿记》即选用大量的精彩图照,创作手记,平、立面图生动地记录了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的设计与风貌。

作者简介

张锦秋,女,1936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1-1966年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1987年任该院总建筑师,1988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97年获准为国家特批一级注册建筑师,2005年当选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张锦秋简历前言圣殿记庙区概况设计方案大殿与环境大殿外观大殿内景门、阙、角楼环境艺术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圣殿记[二]本项目设计任务包括:原轩辕庙的整治完善,增建祭祀大殿、大院,完善周边交通系统,优化庙区周边环境,经过整修扩建后的轩辕庙占地7.89 hm2,共分三院:古柏院(原轩辕庙所在)、中院和祭祀大院。古柏院南自庙区山门北到“人文初祖殿”。院中有重要文物保护对象古柏16株,古碑10余通。为尊重历史信息,此院原有的建筑均予保留,并恢复原有的东、西院墙。此番增建碑廊,开通人文初祖殿,并在殿的东、西二侧墙上增建旁门。古柏院西偏院为原文物保管所,历史上保生宫所在。调整充实此院功能,增加陈列、售品和办公。古柏院东侧新增加偏院,使其与西偏院大体取得对称效果。该院安排了会议、接待以及公厕、库房、机房等辅助设施。中院与祭祀大院即黄帝陵轩辕庙祭祀大殿工程,占地3.64hm2,这是有史以来黄帝陵规模最大的修建工程,是一组大型国家级祭祀建筑。根据国家批准的黄帝陵总体规划,定位在原轩辕庙以北,沿原庙中轴线延展到凤凰岭山麓,此项工程是为适应新时期的祭祀要求而建设的。其设计特点可概括为“山水形胜、一脉相承、天圆地方、大象无形”这四句话。为了创造出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氛围,突出炎黄子孙精神故乡的圣地感,规划设计从宏观上处理好与大环境山川形胜的关系,格局上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风格上与祖国建筑传统一脉相承而又具有浓郁的新时代气息。

后记

值此《长安意匠》系列丛书的第一册《圣殿记》即将出版之际,不由得思绪万千。此书得以问世,首先感谢西安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给我颁发了科技杰出贡献奖,现以此奖金出版这套系列丛书。感谢《建筑创作》杂志社和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承担编辑,特别是金磊主编给予了热情、诚挚的鼓励和支持。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出版。感谢摄影师们辛勤摄影,华夏所的年轻建筑师们提供图形光盘,编辑们穿针引线费神编织,西北院科技处的同志们承担了大量文书、后勤工作。我感谢之情难以言表。

编辑推荐

《圣殿记》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圣殿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读过、看过才能知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