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熊国平  页数:3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着新的经济社会背景,城市形态演变呈现新的特征,有着新的动力和机制,及时总结,对城市理论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的实践性强,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城市绿地系统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我国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此项研究对规划管理和编制实践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指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是本书观察问题的基本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循环反复,逐步提高是本研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人为本是本研究判断问题的基本标准。    首先从城市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外部轮廓的迅速扩展两个方面归纳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总体特征,指出两者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建立了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快速城市化与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联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城市形态的动态演变。分析了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分别为经济增长、功能调整、新的消费需求等,外在动力分别为快速交通、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指出城市形态演变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出了城市形态演变的复杂性。揭示了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别为市场机制、产业进化机制、投资机制和调控机制,认为无形的机制的综合作用引起了城市形态有形的变化。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因素多层面的交织耦合过程。同时,各机制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体现出了城市形态演变的综合性。基本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的演变,指出外延跳跃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形式,以产业空间为中心的新空间主导城市形态的演变,人文关怀和人地和谐将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方向,这既是中国转型期的特色,也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    本书还从形态的协调性,形态的成长性,形态的生态性,形态的经济性等方面初步提出合理形态的评价标准,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简介

熊国平,1973年出生于湖北省赤壁市,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2005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指导老师崔功豪先生,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指导老师尹稚教授、毛其智教授。曾在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10多年,2004年被评为高级城市规划师。曾在《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新世纪城市规划的思考》获首届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城市规划论文竞赛甲组佳作奖,《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研究》获南京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关于绿色开敞空间》获南京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曾作为编委参与《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写工作。主持江苏省建设厅重点课题1项,参与30余项规划项目,主持项目获部优一等奖1项,省优三等奖2项,参与项目获部优一等奖1项,省优二等奖2项。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范畴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主旨、方法及框架2 相关理论  2.1 经济学的理论  2.2 政治和社会学的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4 小结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  3.1 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  3.2 外部轮廓的快速扩展  3.3 小结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背景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  4.1 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4.2 信息化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  4.3 知识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  4.4 进入和经历快速城市化阶段  4.5 小结5 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变化  5.1 经济快速粗放增长  5.2 功能迅速调整  5.3 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  5.4 快速交通方式兴起  5.5 行政区划调整明显增多  5.6 小结6 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析  6.1 市场机制逐步完善  6.2 产业进化机制主导  6.3 投资机制多元  6.4 调控机制多样  6.5 小结7 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总结  7.1 外延跳跃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形式  7.2 以产业空间为中心的新空间主导城市形态的演变  7.3 人文关怀和人地和谐将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方向  7.4 小结8 城市合理形态的讨论  8.1 形态的协调性  8.2 形态的成长性  8.3 形态的生态性  8.4 形态的经济性  8.5 小结9 结论与讨论  9.1 基本结论  9.2 主要创新与特色  9.3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经典好书,理论丰富,实践较多。
  •   很值得购买,我买了就不停的在看呢~~~
  •   内容很系统
  •   书刚收到,感觉还可以,还没细看,有心得再来说
  •     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师从崔功豪。最大问题是案例部分语言官方,没有和书中的理论部分很好地结合。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没有说清楚,主要还是说空间、形态。不过在经济产业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等动力因素方面论述充分,城市形态的演变方式总结上框架搭的层次比较高,对内涵外延和渐进跳跃的划分抱有不同看法。每章的小结很好的总结了这一章的研究工作,中规中矩。总体来说是好书。
      最后提一个缺点,计量分析不足,作者本人也承认。数量分析的研究工作参考牛雄、冯健的文章可以弥补不足。感觉作者好像只看过“二进”、朱喜刚、胡俊的书似的,可是作者都读透了,知道书里精华所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