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腔体生态策略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钢  页数:2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生态建筑及建筑的生态化是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本书以生态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筑腔体的概念。全书内容包括建筑腔体的类型学研究,建筑腔体能耗的技术分析,建筑腔体的设计策略研究等。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李钢,男,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系,199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199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问题域的界定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第2章 建筑腔体概念 2.1 建筑仿生学的启示  2.1.1 生物进化的形态、结构原理  2.1.2 建筑的空间形体分析  2.1.3 建筑设备技术的“进化”趋势 2.2 从表皮到腔体  2.2.1 表皮的调节功能  2.2.2 建筑腔体的生态策略  2.2.3 建筑表皮和腔体的协同作用 2.3 建筑腔体概念的界定  2.3.1 建筑腔体的概念  2.3.2 建筑腔体空间的特性 2.4 本章小结第3章 建筑腔体的类型学研究 3.1 建筑腔体的原型研究  3.1.1 建筑类型学的原型概念  3.1.2 生态建筑类型学的分析基础  3.1.3 建筑腔体原型的确定 3.2 建筑腔体类型的提取  3.2.1 传统建筑的能量控制重点  3.2.2 传统建筑的腔体运用  3.2.3 建筑腔体类型的归纳 3.3 建筑腔体形式的转换  3.3.1 腔体类型的转换图式  3.3.2 腔体类型的变异  3.3.3 腔体类型的并列  3.3.4 腔体类型的叠加  3.3.5 腔体类型的糅合 3.4 本章小结第4章 建筑腔体能耗的技术分析 4.1 建筑腔体能耗分析的技术基础  4.1.1 生态的“适宜技术”观  4.1.2 量化分析的重要性 4.2 传统建筑腔体的实地调研及分析  4.2.1 传统居住建筑的“腔体”  4.2.2 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群体结构方式  4.2.3 传统“生态”策略的局限与借鉴 4.3 未采用腔体策略的建筑的实地调研  4.3.1 功能性空间——绍兴市民广场展览中心实测  4.3.2 枢纽空间——武汉光谷电子市场实测调研  4.3.3 交通空间——上海世纪大道杨高路站出口实测 4.4 采用腔体策略的生态建筑能耗分析  4.4.1 功能性空间——德国新议会大厦  4.4.2 枢纽空间——东京天然气公司  4.4.3 交通空间——澳大利亚体育馆 4.5 本章小结第5章 建筑腔体的设计策略研究 5.1 生态建筑实践的现状分析  5.1.1 建筑师对生态建筑的认识  5.1.2 国家的政策导向  5.1.3 生态建筑的实施层面 5.2 建筑腔体设计模式的研究  5.2.1 建筑腔体设计的准则  5.2.2 建筑腔体设计模式 5.3 建筑腔体的设计应用  5.3.1 应用腔体的建筑方案设计  5.3.2 建筑腔体的“适宜技术”概念设计 5.4 本章小结第6章 结语 附录1 困境中的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附录2 LCA——生态建筑评价的核心 附录3 生命机理的模仿——建筑仿生学的第三层面 附录4 从“抽象”到“还原”——建筑类型学的借鉴 附录5 能量操作——生态建筑类型学原型的借鉴 附录6 形式追随气候——建筑“生态”理念的传承与更新 附录7 绿色GDP——建筑生态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附录8 历史的转折点——生态建筑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建筑腔体生态策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正在啃中,看了开头,觉得作为一篇博士论文它还是能给我们这些后辈很多研究结论和启发的~
  •   写的内容很实在,内容很丰富,作为博士论文,启发挺大,不过装帧什么不是特别细致,视觉系的读者慎重
  •   内容扎实,很有启发意义
  •   现在正好在写博士论文,这本书对我帮助比较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