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的城市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万斯  页数:4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们构造了建筑物,然后建筑物构造了我们”。温斯顿·丘吉尔这么说,但是James Vance在他经典的城市地理研究上得出的新内容中进行了解释。《延伸的城市》(The Continuing City)专注于城市形态——它的物理形式和结构——以及它对文化、社会、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力。万斯没有赞同呆板的环境主义,他的文章通过验证城市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力量,对历史的解释提出了一种驳论。  虽然过去的物质遗留常常是艺术品,它们也是意义深远的文献。城市对于历史记载而言是一种现存的选择,没有被艺术家和年代史编写者编辑过。万斯解释了城市“形态基因”在西方文明中的显赫地位,它从古代礼仪和管理功能开始,穿越了封建主义出现后的衰弱到了中世纪晚期重新作为一个商业中心浮现出来,到了现代,它继续发展进化。同时,他也探索了城市对社会结构、人口统计学、技术、商业经济、政治力量、宗教和文化机构、艺术和建筑风格,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万斯在1997年首次出版了《人类的一幕》(This Scene of Man),他对城市的物理形态和文化地理的人性研究现在有了更新的材料、新的介绍和额外的说明。《延伸的城市》是一本受高度称赞的著作的一个受欢迎的新版本。

书籍目录

引言初版引言1 导言:城市形态2 诸神的关注:古典城市3 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自由的曙光4 自由主义的表现:中世纪城市的面貌5 普通人的城镇:中世纪晚期的巴斯泰德6 王子的都城和商人的城镇7 经济的改革和城市的进化:工业时代的城市形态8 现代世界中的城市形态:复杂城市的出现,1845~1945年9 1945年之后的城市形态:综合型城市的崛起英汉词汇对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延伸的城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了西方文明中的城市,全新的视角带来对城市认识全新的感受
  •   当属理论研究的经典书目
  •   教材类的书,一定要看的!
  •   有一本有破损,已经换货了。蛮好的
  •   书还是很不错的 介绍了近代欧美各城市的发展、规划情况,适合一些感兴趣的人阅读,但在部分翻译上还是存在问题 读起来很拗口
  •   这本书写得很生动,对城市规划引发不少思考.
  •     实在懒惰,翻了两页原著就买了本中译本来看。虽然,翻译的语风和术语都不太适应,还是很赞作者的观点和视角。
      
      长久以来,我们接受的正统地理学的观点,乡村发展成城镇,城镇发展成城市的道路,被广泛套用于历史的解释,甚至应用于将来的城市规划之中。无可非议,这套先验学说在很多地方也得到了映证,更符合进化说和马氏的哲学背景。但是,在此书中,作者用大量的实证指出,在大多数地方,村庄仍然是村庄,城镇一开始就是城镇。
      
      城市一开始被建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需要的功能,尽管随着时间的变化,各阶段执行的城市功能也在变化,与此相对应的空间形态也发生变化。如罗马,虽然一开始的原始村庄也许是有机发展的,但是很大程度上,罗马帝国的财富和努力把罗马变成像事先规划化的样子。乡村很多时候是城市人的别墅和消遣地。当野蛮人入侵时,灾难让市民关躲进城墙,而不是回归乡村。
      
      而后的中世纪更是呈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发展,自给自足的乡村排斥城市和贸易,而贸易的利益和城市的财富又让封建领主涉足市场的建立,甚至是远距离贸易体系(行会)的建立。市场的选址或是由封建领主的特权决定,或是王族土地的结块效应,或是某个战略要点的自然出现而造成,又或是某些馈赠给教会的土地的慷慨提供,而不是由于任何标准的地理学严肃或者必然的历史原因。本地贸易并不是随处都可以进行,它受地理限制。这些贸易活动多集中于领主开办的市场里面,但并非全是离人们最近的市场。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市场具有层级性。
      
      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和革新的思潮,甚至平等思想,也在这些商业城市发展中开始酝酿。在这些由贵族投资的市场城市中,工人和平民(移民)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和平等(相比乡下的农奴制)。在城镇内,在bari里、在周边的森林中,人们对土地都有同等的所有权;可以平等参与当地的经济生活,不会受到已有的垄断者的影响而使经济活动的范围缩小;在当地的政治生活中通过contrats d’hostice et d’accensement享有同等的入场权,这就给了移民们在政府里发言的机会,并对政府征税行为形成了契约责任条文。而随后的经济革命,16世纪的商业化与19世纪的工业化,把中世纪的城镇转变成了现代化城市。
      
      末了,不再啰嗦西方现代都市的发展,再多说一两句中国城市。以清末城市为例,有一些是政治权力的集中地,如都城,如首府,有一些是乡村集散地演化而来,有一些是基于乡村集散地的基础,在某些历史时期,赋以政治意义而改变发展的方向。总体来说,不若欧洲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我国的城市呈现了更为温和的态势。然而在这些城市尚未发育完全之时,为了遵循西方模式而谋求城乡差异带来的巨大利益,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瞬时给予大部分的城市,甚至小城市,有别于农村的政治经济权力,大大强化了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而僵化的划分标准,如户口,如用地性质,又抑制了农村城市化的自然过程,进一步造成分离。作为现代中国城市的研究,值得对比清末城市和欧洲商业化前的城市,以及考虑500年与100年的时间差距,东西方的竞争影响,等。
  •   让人爱恨交加的户口制度
  •   LZ你有没有读过wetland design这本书呀?有问题要问,能不能大概跟我说下这本书讲什么
  •   有读过,几年前写过这个书的读后感。。。是作业来着。。
  •   不过内容不太记得了。大概就是与自然的融合部分比较精彩。后来去看了Ian的design with nature,这本书写的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