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低/零能耗建筑实例解析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建筑书店(原建筑社)  作者:张神树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前言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取得的共识。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城市和建筑领域,陆续有涉及这些方面的论著问世,这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可持续建筑丛书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可持续发展”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篇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即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以保证用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这一观念很快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当我们方便地利用着这些概念,顺利地进行着各种研究,不断地提出新的成果时,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将近半个世纪以前一些预测未来、研究发展的专家和学者们,而由奥雷利奥·佩西(AUROLIOPEC-CEI1908~1984年)及其创建的“罗马俱乐部”就是其中一支著名的未来学研究队伍。奥雷利奥·佩西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担任工业经理40余年。他1908年生于意大利都灵,1930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作为菲亚特公司的代表长驻中国八年之久。1938年返回意大利后,即成为反法西斯阵线一员,参加抵抗组织,为此在1944年在法西斯监狱中关押一年。欧洲解放后他出任菲亚特公司的高管人员,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旅行和工作中,开始注意世界人类的生存条件和复杂的人类问题。1968年4月他和英国科学家A·金一起成立了“罗马俱乐部”,其宗旨是研究未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指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以引起社会和制订政策者的注意和理解,从而提出新政策和新方案。俱乐部由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建筑学家等作为个人会员,这是一个超脱于国家、政党和团体之外的非正式组织,也不受限于政治、国家的观点或意识形态,由于他们对于未来趋势预测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界和学界的广泛注意和评价。“罗马俱乐部”最为引入注目的成果之一是1972年3月由美国学者D·米都斯(DENNISLMEADQWS)领导的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十七人小组受俱乐部之托提出的题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报告分为五章,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和人类将面临的困境。他们提出:“地球是有限的,任何人类活动越是接近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对不能同时兼顾的因素的权衡就变得更加明显和不能解决。”

内容概要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取得的共识。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城市和建筑领域,陆续有涉及这些方面的论著问世,这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可持续建筑丛书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神树,博士,现在为加拿大注册建筑师,就职于多伦多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Diamond and Schmitt Architects Inc·。该事务所不仅在文化和校园建筑设计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将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应用于每一个项目中,包括获得LEED金质证书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加拿大温哥华市)。张先生作为可再生建筑设计专家负责该事务所的绿色建筑总体设计,节能/节水方案,室内外生态环境设计,LEED项目的协调和鉴定。张博士是加拿大绿色建筑委员会(CaGBC)认可的绿色建筑专家(LEED-AP),并当选为该委员会的LEED-NC核心小组成员。这个小组负责新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NC(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 and Major Renovation)的政策性管理,审查和批准相关的技术部门的研究报告和下一代LEED-NC的研究发展等。张博士原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和天津大学(建筑学硕士)。在合肥工业大学任教4年后留学德国,1997年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了北京大兴区的太阳能村项目的设计和观测工作。在德国留学期间,张先生在斯图加特大学建筑经济研究所专心研究节能建筑的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室内舒适性和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最高评分。他还参与了若干重大节能项目,包括:德国联邦政府的东部地区大型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联邦政府的中小学校舍的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透明保温材料的应用和市场预测。

书籍目录

第1章 建筑中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1.1 德国概况1.2 建筑能耗的法定标准:新建项目和维修项目、建筑设计、采暖设备1.3 主动式利用太阳能1.4 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第2章 低能耗建筑2.1 德国的低能耗建筑2.2 海登海姆的五栋双户型低能耗住宅第3章 近零能耗建筑(Passivhaus)3.1 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背景3.2 近零能耗建筑的技术标准3.3 达模斯达特一克然尼思坦“近零能耗建筑”一德国第一个近零能耗建筑3.4 度纳幼儿园一近零能耗建筑实例之二第4章 透明保温材料4.1 透明保温材料及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4.2 透明保温材料和构造方案4.3 透明保温材料的试验性项目4.4 德国航空航天研究所宇航员培训中心第5章 全零能耗建筑——一次节能理想的试验5.1 从节能建筑到全零能耗建筑5.2 建筑设计5.3 外墙和窗户的构造5.4 通风系统5.5 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5.6 热水系统5.7 节能建筑设计的反思第6章 前民主德国工业化建筑的节能和利于环境保护的改造6.1 联邦政府的工业化居住建筑的改造计划6.2 前民主德国工业化居住建筑的分类及其外墙构造6.3 屋顶的典型构造6.4 窗户和楼板的构造6.5 采暖/热水设备系统6.6 节能改造前的热工性能和能耗6.7 节能改造的措施6.8 节能改造的效果6.9 能耗和费用计算系统6.10 建筑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保护附录A 德国建筑保温及设备节能规范介绍附录B 欧盟建筑能耗认证指南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插图:从1990年秋至1991年底,6栋双户型住宅在德国巴登一弗腾堡州的一个小城海登海姆先后建成(图2-38)。其中的一栋是按当时的技术标准和典型的普通住宅设计建成的,作为测试研究的对比建筑。另外5栋是按低能耗建筑的标准设计建成。福豪哈芬研究集团承担了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咨询和建成后4年的检测分析。对比建筑没有做任何构造和设备上的特殊设计,仅因为使用了与另外5栋建筑类似的合理布局,它的能耗比当时规范要求的指标低10%左右。其他5栋低能耗建筑则采用了不同的保温和太阳能利用措施。这是一个示范性项目,其目的是向大众证实,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成低能耗建筑是可行的,也是经济的。同时通过长时期连续性的检测记录和分析对比,探索各种不同类型的节能措施的效果,为未来的节能建筑设计提供非常可贵的经验和参考数据。这个项目开始于一个建筑设计竞标,在竞标中获胜。福豪哈芬建筑物理研究所被指定为太阳能被动式利用和效果检测分析的单位。因为建筑将在住宅市场上销售给住户,而当时公众对低能耗建筑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建筑商承担着一定的销售风险。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决定予以资助,但对项目的开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只负责用于示范和研究过程中的附加投资。

编辑推荐

《德国低/零能耗建筑实例解析》:中外可持续建筑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国低/零能耗建筑实例解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这本《实例解析》很实用,虽然是以实例为主,但是分析得比较透彻,有各种构造节点的能耗对比,详图清晰明了,很不错
  •   有点以理论为主,结合一些例子这个样子。很多名词和概念必须是在国外学过节能或者建筑学有节能(可持续发展建筑)类课题的同事们、同学们才能看懂。内容比较深,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大部分的时候在中国都实现不了,除非业主超级open-minded.
  •   读这个书感觉德国人是把节能作为一件国家级的大事在做,真的为了实现节能而节能,反观中国,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德国人的房子按照标准设计、建造,之后会有很专业的人来做测试,在各个指标都达标之后才算完事,看一下德国人做房间的密闭性测试就知道我们到底差在什么地方了,他们会花几个小时去专门做这个测试,测室内气压。中国的很多房子建完之后只是验收就完了。希望我们的标准和实施细则有一天能达到他们的标准。让开发商没有可乘之机,老老实实 的盖房子,挣该挣的钱。
  •   东西讲的不系统,都没什么具体的图解,用处不大
  •   显然不是建筑师写的!
  •   不适用暖通空调专业作为专业性节能参考书籍阅读,可以总体上了解节能的一些知识。
  •   内容不错,就是例子感觉不是特别典型
  •   让你对德国的节能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图文并茂,不晦涩,很实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