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学)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编  页数:5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论文集共收录建筑学专业学术论文104篇,论文作者为全国各高校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所收录论文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论文摘要与论文全文的两轮评选,论文内容涵盖“建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规划——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  “景观——生态文明观念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历史——现代化语境中的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技术——高科技发展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五个主题,反映了作者在上述专业方向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其中不乏对于当前建筑学领域内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的研究。本书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等领域的学生与专业人士具有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建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 浅论建筑美学中的“崇高”观念 从意识形态到后实证语境的功能主义话语 视觉文化之下的建筑本体要素与再现方式 复杂性思维范式——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建筑艺术特征的集聚性与离散性——当代建筑艺术创作的一个深层问题 城市空间与形态的场景式解读 “媒介呈现”作用下的建筑设计 当代城市形态研究的问题与中国的视角 女性主义建筑理论的几个面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建筑的符号研究 中国当代新乡土建筑的材料语言 中国标志性建筑的思考与实践——以若干城市为例 中国传统建筑的水平性研究 全球化对中国当代建筑师的执业挑战 中国古代建筑及城市规划所用之建筑“建除”法模数初步探讨——清《宅谱指要》与“南阳知府衙门”之引证 保护与发展的“适度”之法——浅谈“束河模式”对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的启示 “因知称谓何曾定,只可依稀漫可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命名的审美理念启示 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救赎——对校园外迁的思考 当代小城镇建设中传统风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竞争下的合作——美国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对当代中国大学的启示 从次贷危机看美国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从规模生产到数码定制——工业化住宅的生产模式与设计特征演变 消费文化视角的城市商业空间建构 崇实达用——对剧场选型设计与经营使用相背离的文化思考 医院总体规划的适应性设计探讨 差异与融合——谈阿姆斯特丹城市更新中的“差异化住宅”策略对北京旧城更新的启示 渤海建筑文化特质与建筑形态解析 南方丘陵地区适宜技术生态建筑策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傈僳族建筑的“人一地”作用机制变迁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设计体系建构 基于多元价值的新城水系设计方法——以南京河西新城南部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南昌八一广场周边地段城市空间形态呈现 STIMMUNG在古镇街区的丧失与回归——以陈炉古镇中心广场更新改造为例规划: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 基于涌现理论的我国特大城市地区功能拓展区发展策略分析 公共部门在区域规划中的协作规则探讨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农村发展政策演变初探——以朝阳为例 北京市海淀区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研究 新时期下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思路探索 从大伦敦地区的环境问题演变看城市规划源头治理 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规划空间形态情景分析 土地经营出让与城市空间发展——南京实证研究 基于“现象学一理论模型”视角的城市空间分析理论系统认知 基于可拓学的城市生态规划矛盾问题求解 成都平原传统地景特征初探 地方八景与地方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以历代羊城八景为例 快速城市化视野下的旧城改造之人文维度建构——重庆市大坪七牌坊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的人文调查与研究 伦敦战后历史保护的发展演进及对北京的启示 魔方城市:基于城市活力的用地复合度探索 转型期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特点及规划策略——以宁波鄞州区石禊街道城市设计为例 多维度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空间网络 试论县域经济促进下的农村地区村镇住房保障体系构建 京沪两地住房面积标准与房价承受能力对比分析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同济大学校园深层结构研究 反思成长:“模式语言”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研究 类型、原则与内容,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规划 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数据仓库构建探讨——以大北京区域规划为例历史:现代化语境中的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差异、层次、比较与整合——探索区域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传统民居分类方法  “六乘六——书院七境的三十六步图解转换与思考 墙的解读——从建筑环境的角度对中国古文献中墙文化的思考 水与偃师商城 唐长安里坊制度对我国古代城市管理的影响 南宋江南地区府州治所的规模和布局之初探——以《宋元方志丛刊》中方志地图为研究对象 苏州庙学建筑规制略考 对于明和朝鲜的社稷坛形制比较研究 明初三都衙署建筑营建之因袭与布局特点的初步分析 明代长城军堡形制与演变研究——以张家口堡为例 长城沿线军事寨堡聚落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初探——以高家堡古镇为例 从嘉靖《北岳庙图》碑初探明代曲阳北岳庙建筑制度 圆明园遗址保护利用研究 中国近代里式住宅居住形态研究——以上海、天津、汉口为中心 自贡盐业近代化进程相关建筑研究 《威尼斯宪章》的两个关键词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 在国际文物建筑修复理念影响下近百年中国传统彩画修复方法的转变……景观:生态文明观念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技术:高科技发展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

章节摘录

建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浅论建筑美学中的“崇高”观念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艺术运动的发展,美学艺术呈现出一幅世纪末的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古典的美学和艺术哲学仿佛被彻底埋葬了,这种状况令我们自然想起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预言。从“适用、坚固、美观”三原则到“形式、功能、意义、结构、文脉、意志”等现代性的六大范畴,建筑学与哲学紧密结合的结构不断受到挑战,建筑的美学范畴变成一种复杂的建筑理论,它囊括了功能的、形式的、社会的、历史的和意志的等等范畴,甚至随着微小的兴趣的因数而发生波动。现代艺术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动力,多视角的理解和修辞学的参与使得话语权的归属捉摸不定,建筑内在的规律性被各种“阐述方式”所代替。例如,在“重写现代性”的口号下,以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观点来看,对于建筑的美学评判,早已失去了惯常的原则与标准;一边解构主义者从德里达的相关哲学范畴中汲取美学思想:一边先锋派游走于孤独和媚俗之间,宣称开启了崇高美学的新的意义等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先锋派的实验艺术却始终以瓦解古典艺术的方式复活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话语。试问,艺术终结了吗?当“兴趣”可以放到哲学的一般思想层面,那么,古典的原则还能在多大程度和意义上束缚住明星般建筑师的“天才”?当“奇观”、“畸形”、“尖声惊叫”的建筑仿佛作为功绩碑般地竖立起来,在为消费社会的成功和繁荣而尽情欢呼的时候。那么,“美”在今天对于建筑艺术是否还具有最高的、终极的意义和真理?在西方美学中,自朗吉弩斯。开始对崇高美学关注开始,至近代博克、康德等思想家的理论中,“崇高”得到全面论述并成为一个完善的美学范畴,成为仅次于“美”的重要概念。20世纪后期崇高的美学成为建筑理论的范式之一,“崇高”的内涵发生了位移,实现了它的现代转向。对“崇高”的重新考虑可以使建筑理论获得重新定位,并超越了当前风行正茂的形式主义。崇高,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形式。美的字眼总是同形式发生关系,而崇高却可以依赖“非形式”(包括无形式、畸形)。所以说,丑的、格格不入的东西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崇高来抵抗我们的判断力。崇高包含了畏惧,但更包含了征服的快感,所以崇高被传统美学看作美的一个类型——壮美。在艺术家看来,崇高就是心灵的澎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