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思维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胡绍学 等著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几十年来,建筑思潮和建筑创作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众多“千奇百怪”的建筑形式纷纷出现,众多外国建筑师的作品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中纷纷亮相。在国内,有一段时间,一些最重要的国家级项目和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的方案设计任务,几乎都被外国建筑师拿走。他们做的设计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此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包括建筑界)的各种议论,责难声有之,赞扬声亦有之。这本是件正常的事,不足为奇,但对中国建筑师来说,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却是一件有深刻含义的事。我以为,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和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中国建筑师今后建筑艺术创作的方向。  对于上述现象,社会各界(包括建筑界)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观点。譬如说,有的人认为中国建筑师技不如人,设计水平不如人家高;有的人认为中国建筑师缺少想像力,形象思维不如人家;有的人则认为国内一些领导和决策者有崇洋媚外思想,只要是外国建筑师做的方案就是好的,即使看不懂也认为是好的;有的人认为这牵涉到体制问题,长官意志在方案决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科学和民主的方案评审制度;有的人则说这是外国人在忽悠我们的政府和老百姓,让我们烧钱为他们种试验田……当然,也有不少人则认为这没有什么,这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应该总结些什么,应该学会些什么……对于以上种种议论和看法,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评述了,对那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会在本书第一章中予以涉及和研讨。  自从1998年年底中国国家大剧院项目进行了国际设计方案招标(竞赛)以来,差不多我国各大城市最重要的国家级大项目或城市标志性重大项目都进行了国际方案设计竞赛(或招标),事实是,几乎绝大部分的上述项目的建筑实施方案都被外国建筑师抢走,而国内各大设计院大都只能成为设计合作伙伴(主要负责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这说明这些年来我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案创作上遭到挫折,我本人对这些亦有深刻体会。同时,这也激发了我和我的设计团队(一群有思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开始反思:究竟我们受挫的原因在哪里?

内容概要

本书论述了当前国际建筑创作思维动向。首先引出对100年来国际建筑设计思潮发展演变的思考,即新艺术运动→现代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派→多元化时代,尔后展开讨论,并对当前国际建筑设计多元化时代设计思维进行了概括:非线性思维、超三维空间理论、表皮理论、逆向思维。随后具体就这几种思维模式分别进行诠释和案例分析。最后对武钢博物馆设计进行了简介,总结了其设计思维表述。可以说,这是一本针对设计思维的理论探讨,也是作者多年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

作者简介

  胡绍学,1959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并先后在英国牛津理工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历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教授、教研组主任,1989~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1994年兼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2001年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至今。从事建筑教育工作达50年,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主持参与各类建筑工程设计100余项,曾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及以上20余项,国家级金奖及银奖三项,2000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设计大师称号。  肖礼斌,1989~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分别于1994年、1997年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硕士学位。参加建筑设计实践6年后,2003年回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胡绍学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后担任北京三和创新建筑师事务所总经理至今。工作期间,主持参与各类工程设计40余项。  韩静,1993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室内设计专业,后工作于贵州省建筑设计院。1998年考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并于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胡绍学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2008年期间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工作,2008年至今在北京三和创新建筑师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谢坚,1991年毕业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91年~1996年工作于中南建筑设计院。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年获建筑学硕士学位。1999~2005年在北京清华同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总建筑师。2007年进入北京三和创新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至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新时代呼唤新思维 1.1 当今的现实 1.2 理念、思维与创新 1.3 设计思维 1.4 时代精神和新思维第二章  百年来世界主要建筑思潮(流派)演变发展过程剖析及启示 2.1 研究百年来世界主要建筑思潮演变为什么以西方国家建筑思潮的演变发展为主 2.2 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 2.3 百年来西方主要建筑思潮(流派)发展演变过程的回顾  2.3.1 复古主义和新古典复兴  2.3.2 新艺术运动  2.3.3 现代建筑运动  2.3.4 后现代主义建筑  2.3.5 晚期现代派建筑  2.3.6 多元化时期第三章  逆向思维 3.1 逆向思维诠释 3.2 挑战地心引力和稳定感 3.3 挑战传统的形式美的原则  3.3.1 比例和尺度有绝对的标准吗  3.3.2 无序的序列  3.3.3 让建筑摇滚一下——关于韵律和节奏  3.3.4 挑战秩序感和确定性 3.4 反思格式塔心理学 3.5 向盲目的乡土与传统文化挑战 3.6 城市规划布局与城市设计中的逆向思维第四章非线性思维 4.1 什么是非线性思维 4.2 非线性的建筑新思维 4.3 格式塔心理学的启发——格式塔理论的两面性 4.4 整体性原则也能为非线性思维所用第五章  超三维流动空间理论 5.1 几何学的发展 5.2 超三维的概念 5.3 空间互动的“超三维”效果 5.4 空间停泊点第六章  二元论及表皮理论 6.1 一元论及二元论 6.2 表皮理论  6.2.1 边界的存在  6.2.2 表皮的主体地位  6.2.3 表皮作为媒介 6.3 围护和媒介 6.4 与时性对历史意识的补充 6.5 拼贴和意象叠合第七章  运用新思维破解设计难题的尝试——武钢博物馆设计介绍和心得体会 7.1 武钢博物馆项目简介 7.2 武钢博物馆设计时面临的难题 7.3 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7.4 运用“非线性”思维塑造建筑外部形态 7.5 探索“超三维”的空间感受——室内设计突破点 7.6 室内外主要装饰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参与研制是设计作品获得成功的保证附录1:武钢博物馆基本情况附录2:武钢博物馆基本图纸

章节摘录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近年来“理念”这个词在我国用得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根据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常用词的通常认知情况来判断,“理念”实际上是一种诉求、一种愿望、一种期待的目标,确切地说是一种文化诉求、技术诉求、社会文化心理诉求乃至政治(政策)的诉求。譬如我们常在项目招标文件或者设计任务书中看到,也常常在领导、专家们的发言中听到,建筑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环保”的理念、“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地域特色”的理念等等。其实,这些理念,都是一种诉求和良好的愿望,这些都具有普适性的原则,任何一个设计,都应当努力做到这些。这些理念(或原则、精神),可以用来评价一个设计的水平乃至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前瞻I生。但是,他们和设计的创新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建筑师接受并且树立了这些理念,也未必一定能做到设计创新。可见,光有理念是不会导致设计创新的。  我们同样也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话:“要建立新理念”、“这个方案理念比较新颖”等等。这又是一种含义模糊不清的话,理念无所谓新不新,因为它们是具有普适性和普时性的,譬如上面谈到的一些理念,根本就没有过时这一说,它们永远都是正确的,或者是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1.3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不是一种概念,也不是一种原则、方针之类的东西,也不是一种理念,而是属于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层面上的东西,是一种引导这个设计从何处着手、往哪个方向、按什么套路去做这个设计的思想方法问题。  设计思维和时代背景以及建筑理论体系有极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建筑理论体系都会导致不同的设计思维,其结果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在阐明我们的观点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先提及近现代一些主要的影响较大的建筑理论体系,当然,系统地讲清楚和解释清楚这些理论体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在本书这一章中就能写清楚的,我们在这里只能是简要的提及并略加注解,目的是讲清楚这些理论体系的主要倾向是什么,哪些理论体系至今对我们设计还能有用,这有助于阐明我们的观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新思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