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家沟古村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薛林平 等著  页数:20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曾多次到过山西,这里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令人赞叹,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山西省建设厅张海同志请我为《山西古村镇系列丛书》作个序,在这里我就历史文化遗产和古村镇保护等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出现城市建设的高潮;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多种矛盾的爆发期,这个时期不仅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还会出现许多问题。我国城镇化水平2003年就已经超过了40%,人均生产总值2006年已经超过了2000美元,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中央又审时度势提出了“两个趋势”的科学判断,作出了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过去,我国城市的大批建筑遗存,正是在大搞城市建设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在,我国农村许多建筑遗产,能否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有效保护,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处理好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与古村镇保护的关系,保护祖先留下的非常宝贵、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的观念不断创新、思路逐步调整、方法正在改进,从注重官府建筑、宗教建筑的保护,向关注平民建筑保护的转变;从注重单体建筑的保护,向关注连同建筑周边环境保护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特别关注古村镇的保护。因为,古村镇是区域文化的“细胞”,是一个各种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不仅拥有表现地域、历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建筑、街区格局、历史环境、传统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还附着居住者的衣食起居、劳动生产、宗教礼仪、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现存有大量的古村镇,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都是巨大的,按照英格兰的统计方法,古村镇的价值应占到GDP的30%以上。然而,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古村镇、古建筑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这种观点对于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在快速推进的城乡建设浪潮中,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批历史古迹被毁坏,大批古村镇被过度改造,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严重损坏。在这个时候提出古村镇的保护,实际上是一项带有抢救性的工作。

内容概要

本书是《山西古村镇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从师家沟古村的历史文化、村落空间格局、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装饰艺术等方面介绍师家沟古村的建筑和文化历史。     本书内容丰富,不仅是对师家沟古村保护工作的反映,更有助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第一章  师家沟古村的历史文化  一、概况  二、师氏和要氏家族    1.师氏家族    2.要氏家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面食    2.冥婚    3.舞狮    4.手工第二章  师家沟古村的空间布局  一、选址    1.地理环境    2.风水与选址  二、村落布局    1.村落整体空间    2.建筑组团    3.街巷空间形态    4.排水系统  三、节点空间    1.中心空间——“福地”    2.街道交叉口空间    3.涵洞空间第三章  师家沟古村的居住建筑  一、居住建筑概述    1.概述    2.窑洞建筑及其形式    3.师家沟村院落构成    4.师家沟村院落形制    5.师家沟院落组合  二、典型居住院落    1.“巩固”院    2.“大夫第”    3.“竹苞”院    4.“流芳”院    5.“成均伟望”院落群    6.“瑞气凝”院落群组    7.“东山气”—“北海风”院    8.“理达”院    9.”务本”院第四章  师家沟古村的公共建筑    1.庙宇    2.师氏祠堂    3.牌坊    4.墓阙    5.商业建筑第五章  师家沟古村的装饰艺术   一、凿木以为门窗匾阙    1.门窗装饰    2木质匾额    3.檐廊木雕  二、凿石以为桩基柱础    1.柱础    2.门墩石    3.拴马石与上马石    4.滚墩石  三、凿砖以为花虫纹饰    1.墀头    2.吻兽    3.照壁    4.屋脊雕饰    5.砖质匾额    6.窑洞女儿墙装饰附录  附录1  师家沟师氏家族清代和民国重要人物一览表  附录2  师家沟要氏家族清代和民国名人一览表  附录3  师氏家谱选录  附录4  要氏家谱序  附录5  碑文选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关于师法泽发家经商的钱财,据村中第二门后人师良老人讲,还曾有一个传说。相传闯王李自成起事兵败,退至山西,路经此地,已是末路。为防清兵追杀,方便逃亡,遂将携带银两财宝就地掩藏,欲来日再回来取用,后身亡未归。据记载,“李自成山海关败归,将所掠及宫中藏的银器等,熔铸成饼,每饼重约千两,共数万饼……自山西大道经过时,杀人太多,恐败兵之后再遇暗算,乃沿南山行走……或曾将现银一部分遗弃”。师法泽或有可能由此拾得遗金而完成了资本的累积。老人们相传,村中曾有碑文记载过此事,但现已毁去,无从查找。究竟师法泽是靠小本经营积累财富还是启用意外之财,尚不敢断言,但师家经商洽家有方却是事实。乾隆十一年(1746年),师法泽从要氏第六代要珍处置入第一块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该地建起师家沟村的第一座大院——“巩固”院。建筑为砖券独立式锢窑,兼有少量砖木建筑,装饰精致。师家祖辈勤俭持家,农商结合,将师家的商行探向外省,慢慢发展。据《师氏家谱》记载,师法泽经商同时注重教育,因治家有方德高望重,被村民举为乡饮耆宾,有一定的威望及地位。由地契及家谱考证,乾隆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52~1784年),师家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力之后,开始收购同村人的土地和房产,兴建了一个以师家为中心的住宅群落。师法泽虽为商贾,却是耕读传家,极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膝下五子,皆勤勉治学读书求仕,获监生、贡生、增生之名。兼经商有道,才德兼备,将师氏家业发展壮大,商行票号逐渐探向外地。师法泽五子分家后,族中人称为“新五门”。长子师登云,字汉琰,官居正五品奉政大夫,诰赠文林郎。次子师自省,字慎三,为从六品儒林郎。三子师凌云,字连亭,武生。四子师彩云,字朶秀,居修职郎,侯铨武学训导。小子师奋云,字横岱,官议叙国子监典籍,于甲子年乡试之际始立家谱。

后记

师家沟村位于临汾市汾西县东南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面坡势低缓,与小河相接,视野开阔。小河南岸远山如黛,蜿蜒连绵,景色怡人,山水相映成画。村中主要有师姓和要姓两大家族,其宅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逐步扩建而成,共有大小院落三十余座,院落之间有暗门、巷道、窑内暗道连通。这些窑洞院落依山就势,伏于负阴抱阳的山坡上,院中有院,窑上登楼,气势宏伟。师家沟村的调查从2005年开始,前后持续了四五年。在师家沟村的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国正、总规划师李锦生等领导对这套丛书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张海同志(原村镇处处长)对本书的定位、框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具体指导。村镇处处长薛明耀、副处长于丽萍同志为了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2008~2010年期间,先后参加师家沟村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有张宁、田新林、张轩、黄欢、赵雅、李志新、温雪莹、梁双、石伟等。刘捷博士通阅全书,提出许多很好的修改建议。僧念镇前任书记武建明、现任书记乔旭兵、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要耀明、村委主任师建滨对我们的调查研究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另外,本书的部分工作还得到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双百’人才培育计划”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师家沟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师家沟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我们愿继续为师家沟村的保护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衷心祝愿师家沟的文化遗产留存千古,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编辑推荐

《师家沟古村》:山西古村镇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师家沟古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陈志华教授开乡土建筑研究先河后的又一乡土建筑研究力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