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近代建筑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陈志宏  页数:260  字数:42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陈志宏编著的《闽南近代建筑》对闽南近代建筑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主要内容有:闽南地域传统与近代侨乡社会;城市近代化与侨乡建筑发展;闽南近代洋楼民居;闽南近代骑楼建筑;嘉庚建筑的地域性“民族形式”。结语部分总结了闽南近代地域性建筑发展给广大建筑工作者的启示。
《闽南近代建筑》可供建筑历史方向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学习参考,也可供对闽南侨乡近代建筑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欣赏。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闽南地域传统与近代侨乡社会
1.1 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
1.1.1 地理条件
1.1.2 气候条件
1.1.3 历史沿革
1.1.4 文化特点
1.2 近代闽南侨乡的形成
1.2.1 海外移民的发展
1.2.2 闽南侨乡的分布
1.2.3 侨汇经济的影响
1.2.4 侨汇的投资方式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近代化与侨乡建筑发展
2.1 近代厦门租界的建设
2.1.1 厦门口岸的开埠
2.1.2 殖民建筑的引入
2.1.3 建筑的管理制度
2.2 闽南近代城市建设进程
2.2.1 近代城市建设的开启
2.2.2 闽南近代城市建设
2.3 从城市改造到新区拓展
2.3.1 以旧城改造为主导
2.3.2 厦门城市建设的转向
2.4 近代建筑营造体系的初步建立
2.4.1 建筑技术法规管理
2.4.2 建筑设计与建筑师
2.4.3 建筑营造业的发展
2.5 近代地域性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2.5.1 早期的侨建大厝
2.5.2 早期的华侨洋楼
2.5.3 主要的建筑类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闽南近代洋耧民居
3.1 闽南洋楼的类型特征
3.1.1 鼓浪屿华侨洋楼
3.1.2 侨乡独立式洋楼
3.1.3 大厝合院中的洋楼
3.2 洋楼与侨乡社会生活的变迁
3.2.1 家族伦理关系
3.2.2 日常生活方式
3.2.3 社会治安状况
3.2.4 地方风水观念
3.3 洋楼的群体布局关系
3.3.1 乡族聚落的洋楼配置
3.3.2 城市洋楼的群体布局
3.3.3 洋楼花园的布局方式
3.4 闽南洋楼的设计与施工
3.4.1 民居营建方式的发展
3.4.2 洋楼设计图纸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笫4章 闽南近代骑耧建筑
4.1 闽南骑楼的形成与发展
4.1.1 骑楼的建筑概念
4.1.2 城镇街屋改造方式
4.1.3 闽南骑楼的建设过程
4.1.4 闽南山区的木骑楼
4.2 闽南骑楼的单体特征
4.2.1 单体空间构成
4.2.2 商业布局特点
4.2.3 立面样式演变
4.2.4 闽南红砖骑楼
4.3 闽南骑楼的群体关系
4.3.1 街道群体布局
4.3.2 街道外部空间
4.4 闽南近代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4.4.1 闽南骑楼的保护与改造
4.4.2 对闽南骑楼发展的展望
本章小结
第5章 嘉庚建筑的地域牲“民族形式”
5.1 陈嘉庚与嘉庚建筑
5.1.1 陈嘉庚的办学经历
5.1.2 嘉庚建筑的历史分期
5.1.3 嘉庚建筑的发展概况
5.2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早期探索
5.2.1 福建教会大学“中国化”建筑
5.2.2 嘉庚建筑早期地域化探索方式
5.2.3 对近代闽南地方建筑的影响
5.2.4 近代建筑思潮在闽南的传播
5.3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后期发展
5.3.1 地方材料工艺的成熟运用
5.3.2 建筑师与工匠的共同参与
5.3.3 单体形式的后期探索方式
5.3.4 群体关系的后期探索方式
5.4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形成因素
5.4.1 科学性与民族性
5.4.2 大传统与小传统
5.4.3 地域经验与经济实用
本章小结
结语(闽南近代地域性建筑发展的寤示)
附: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4.1.4闽南山区的木骑楼 1)闽南山区木骑楼 赤水街在赤水镇的狮峰南麓,据《赤水乡志》记载早在唐代就有邹、黄、许等姓居住,明代隆庆年间设赤水集市,并在赤水街头设隘门;至清末增设水巷、街尾两隘门,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到民国初年,赤水街的街头尾、街中水巷共有三处隘门,是建有百余间店铺较为繁华的山区墟市街道,“为制双髻山火邪,在赤水街头南侧大石上雕成石龟,街中水巷建七星池,街尾建德水殿祀玄天上帝”,由于是山区高差很大,街头到街尾有十几段石砌台阶。其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赤水街建造了天主教堂,两年后,在水巷西侧建造两层的基督教礼拜堂,1909年,又在赤水街水巷脚再建福音堂与牧师楼,但在民国2年天主教堂失火烧毁后未再建。 民国9年(1920年)德化境内的军阀争夺赤水,街道被靖国军林菁华焚烧,以后复建并向街尾扩展。民国22年(1933年),开通德化经赤水到三明市大田的公路,在赤水设车站,“赤水街两侧店屋拆掉一米半,路面填平扩阔到五米多”,可见原有街道宽度只有两米多;此后,1934年土匪林青龙将整条赤水街放火烧毁,越年,街中“晋裕”杂货店失火,又烧掉店屋三十多间。到1953年重修德化到大田的公路,赤水街两侧店屋又各拆掉一米左右,路面拓宽到七米多。近代以来两次拓宽路面,赤水街的宽度由两米多增至五米多,又拓宽至七米多;街道从街头向街尾(从北向南)不断扩展,路面由石砌台阶改为可通汽车的坡道;两侧店屋则经历数次火灾重建与道路拓宽拆建,其建筑形式与没有经历重建过程的邻近的上涌镇杏林街有什么不同呢?

编辑推荐

《闽南近代建筑》采用地域性建筑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从侨汇经济、城市文化、近代营造业兴起等方面,分析了闽南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同时,结合三种有代表性的侨乡建筑类型,深入地剖析传统建筑的近代延续演化、外来建筑影响的地域化过程,并进一步探讨闽南侨乡地域性建筑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南近代建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作者大量调研了闽南近代建筑,并访问工匠,引用档案馆等一手史料,资料图片丰富、详实。以宏观的角度,由社会、经济、文化、营造、建筑教育及制度沿革等来剖析闽南近代建筑的内涵。对研究闽南近代建筑的研究者来说,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   闽南近代建筑 这本书很专业
  •   书的内容很丰富,附上许多当时照片,很有写实的味道。为啥不详细介绍一下闽南建筑用材呢??
  •   不错哦~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
  •   书是不错,但有残损,看到的时候心里有点不高兴。不过书值得一看
  •   资料考证详实,调研测绘资料丰富,是了解及研究闽南近代建筑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