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侧安全设计指南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高海龙 等编著  页数:173  字数:278000  

内容概要

本指南是编者对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路侧安全评估及防护方法》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指南重点聚焦于路侧设计理念、路侧安全分析方法、实用的工程技术对策、设计要点等方面,力争通过可靠的事实论证、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丰富的案例图片等,为读者提供直观、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指导。本指南共分九章,主要包括概论、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方法、路侧事故多发段识别、路侧安全等级评估方法、路侧安全评估清单、路侧事故预测模型、路侧事故主动预防技术、减少路侧翻车与碰撞事故的技术、路侧事故安全防护技术。    本指南可供道路交通安全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路侧安全历史沿革 1.2 路侧事故统计特征 1.3 我国典型路侧安全问题 1.4 改善路侧安全的主要策略 1.5 指南的编写目的与使用第2章 路侧安全设计理念与方法 2.1 路侧安全设计理念 2.2 路侧安全设计方法第3章 路侧事故多发路段识别 3.1 事故数法 3.2 事故率法 3.3 事故严重性等价转化法 3.4 综合判定方法 3.5 质量控制法 3.6 累计频率法 3.7 移动步长法 3.8 方法评述 3.9 事故多发路段识别案例第4章 路侧安全等级评估方法 4.1 背景介绍 4.2 路侧安全等级划分 4.3 评估指标体系与变量 4.4 变量权重的确定 4.5 灰类白化权函数的构造 4.6 评估方法应用第5章 路侧安全评估清单第6章 路侧事故预测模型 6.1 路侧事故预测简介 6.2 路侧事故预测的步骤与流程 6.3 应用算例第7章 路侧事故主动预防技术 7.1 视线诱导 7.2 危险提示 7.3 越界提醒 7.4 路面抗滑 7.5 路肩处置 7.6 速度控制 7.7 改善线形第8章 减少路侧翻车与碰撞事故的技术 8.1 路侧净区设置 8.2 路堤与路堑边坡 8.3 排水设施 8.4 去除或移位路侧危险物 8.5 路侧危险物轮廓标识第9章 路侧事故安全防护技术 9.1 路侧护栏防护 9.2 可解体消能杆柱设施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概论  1.1 路侧安全历史沿革  1.1.1 国外  据统计,有大约30%的交通死亡事故是由单车冲出路外事故所致。路侧安全状况的大幅改善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人们很少关注路侧安全问题,路侧事故被更多地归结为“转向盘背后的难题”,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导致了大量未经处理的护栏端头、不可屈服解体的标志与灯杆结构、不可穿越的路侧地形与边沟、未经处理的涵洞排水口等路侧危险的存在。无可争议的是,路侧安全设计的改进对于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有着重大贡献。经济有效的路侧防撞硬件设施的研发,道路几何线形的改善,路侧恢复区域的设置,宽容路侧设计理念的采用等技术措施与理念的推广应用,都推动了道路安全水平的进步。  一般认为,路侧安全研究始于1960年Stonex题为“路侧安全设计”论文的发表,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注意路侧的安全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对一般路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指出了常见的路侧危险物包括:粗钝的护栏端头,路灯和标志的刚性支承,路树、公用设施杆柱,路侧陡边坡、不安全的沟渠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用解体消能立柱、将护栏端头掩埋、清除路侧障碍物、整平边坡和沟渠等解决方法。  1962年,公路研究委员会(Highway Research Board)482号函首次正式建议了护栏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的规程。1967年,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护栏、路障、标志立柱的研究报告,收录了许多波形梁护栏和新型公路护栏开发测试,以及护栏设置条件研究的论文,报告给出的波形梁护栏高度和立柱间距现在仍在沿用。Glennon研究的用于保护路堤的护栏设置条件现在仍然使用;Graham在护栏理论和试验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很多新型护栏的开发有赖于其研究成果,例如:强梁/弱柱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桥梁护栏、缆索护栏等。  1967年,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发布了《公路安全设计和运营实践》报告,报告陈述了公路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减轻路侧危险的方法。为车辆提供9m路侧净空也是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路侧安全设计指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