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设计师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刘 松,王 蕾  页数:203  字数:21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写给读者的话  2010年春的一天,偶然接到陈冰编辑的电话,希望我能写一本关于设计和设计师的书,分享下自己的感受。由于比较突然,自己慎重地说要思考下。  放下电话,静静地在想自己开始做设计师的这几年,一直在忙忙碌碌地为了每个设计和每个客户不断奔波着,是该找个机会让自己沉淀下,静静回头看看这些年自己的得失。于是很爽快地把此事答应下来。由于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设计感悟写此书,我便开始一边回忆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和设计中的感受一边拟定书的目录。  想要开始写这本书时,思路很不清晰,要说的话一个个蹦出来,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写起。  经过多次的调整,最后确定从最基本的设计基础开始,同时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思路捋清。直到这时对写书这件事情我还有疑虑:一是由于设计师的工作繁忙很难有大段完整的时间来静下心写作,二是由于我就是最普通的中国设计师,十分担心写出的内容能否成为对他人有价值的文字。我目前从事设计管理、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工作,为了让此书增加可读性和更具代表性,我邀请了资深的设计研究、交互设计师王蕾一同完成此书。鉴于我们涉猎的工作包含了很大部分的设计领域,所以得以用更宽广的视角来诠释如何做设计和如何做设计师。  在书稿写作阶段,我们邀请了很多业界朋友来阅读书稿。通过此举我们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同时也得到了肯定。这让我们获得很大的鼓舞。随着写作的深入,更多好的建议被融合进来,自身的感悟也逐步深化。我从事设计行业将近10个年头,从最初因为技术差距而绞尽脑汁的“偷艺”,到游刃有余应对接触的项目,经历了很多。自己涉猎的设计范围广了,思路也越来越交融。我从一个普通的设计系毕业生开始,历经设计师、设计主管、设计总监,到今天与合伙人李久太拥有一家规模不大但充满希望的设计事务所,其中饱含了丰富的故事。  这不是一本鼓吹商业设计利润的书,也不是一本以某种设计价值观为基础的书,而是以设计作为一种职业,以设计从业者的视角与所有同我有相似经历的设计师或即将展开设计生涯的准设计师们一起真诚且自信地去分享经历和感悟。  如果你是一名即将踏入设计行业的“准设计师”,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予你一些启迪,帮助你更快地进入到设计师的角色中去;  如果你是一名遇到阻力正在“迷途期”的设计师,希望能给你一些鼓舞以及提供前行的线索和动力;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的设计师或是设计管理人员,我们期待你给出你的意见和见解,我们愿一起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内容概要

《我是设计师》是一本以设计师第一视角和切身体会来完成的书。
  作者刘松作为80后设计师的杰出代表,以这一代人独特的体验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自己全新的视角看待设计。透过多领域、跨专业的设计积累,对什么是好设计做了阐述和践行。书中刘松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整书分为两个部分:做设计师和做设计。
从毕业开启设计师职业生涯为起点,通过做人、做事和做设计构建起一个通向成熟设计师的轨迹。从什么是好设计,到如何恰当地完成好设计,全都通过自身的理解、经历和实践进行了诠释。
《我是设计师》为即将开始设计生涯的准设计师们和已经开始设计生涯但遇到阻力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好设计是合适的设计。
好流程决定好设计。
好设计是整理的结果。

作者简介

刘松
  知名产品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现任唐恩(北京)产品设计研发中心设计总监。曾任国内著名设计公司洛可可设计总监。
  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星火设计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在内的二十多项设计大奖。在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创意设计、卫浴设计等多领域拥有卓越的成绩。为众多知名品牌提供设计,倡导产品原型创新理念。
  主持设计了北京奥运地铁10号线、4号线的票务系统,被媒体誉为奥运地铁设计师。
  王蕾
  交互设计与工业设计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
  近五年一直致力于实效性设计研究与交互设计。为多家国际顶尖企业产品设计项目提供专业设计研究报告,并推动设计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全科学视野设计研究及实效性研究倡导者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1章 作为一名设计师你需要怎样的知识体系 1
 先从赏心悦目开始 5
  有帮助的设计网站——基础类 6
  有帮助的设计网站——进阶类 8
  有帮助的设计网站——高级类 10
 不仅要读图,还要阅字——设计师的书目 11
  用户研究 12
  设计思维 13
  设计方法 14
  设计知识 15
第2章 你需要怎样的技能 16
 二维软件以及手绘软件 19
  手绘软件的作用与选择 19
  二维软件的作用与选择 21
 三维软件以及渲染器的作用与选择 26
 有选择的学习,精通远胜泛用 29
第3章 出发 31
 入行的心理准备 32
 开端——从面试开始 33
  什么样的简历让人收藏 33
  找到合适的公司、老板,你离成功就近了一半 34
 入职 38
 对设计工作的态度 39
第4章 从创意开始 41
 设计你敏锐的眼睛 42
  打开第三只眼 42
  发现与调研——理性获得创意 52
 创意何来?——根据设计需求产生创意 52
  学会发现现有产品的创新点 53
  关键词法——理解用户的意图 58
  趋势演绎 59
 创意迈进产品 63
  好创意≠好设计 65
  好设计≠好产品 65
第5章 不要单兵作战 75
 T-E-A-M团队 76
 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 79
第6章 设计你的设计生涯 82
 设计的五年之痒 83
 三个群体:设计师、设计管理者、设计商人 85
  “陈幸福”——设计师到商人 89
  “疯果盒子”——梦想到现实 91
第7章 产品设计师在中国 93
 中国设计师的现状 94
 设计的70、80、90 96
第8章 好流程决定好设计 99
 流程规范与设计管理 101
  倾听甲方需求 101
  深入设计研究 104
  验证,再验证 106
 [例]地铁票务系统设备设计案例 110
  自动售票机 111
  自动检票机 123
第9章 寻找设计突破点 129
 如何找到设计突破点 131
 从可用性衍推——[例]手持工业遥控器 132
 从功能本质发想——[例]幻想音响的设计 137
 从具象中抽象——[例]长城系列纪念品设计 141
 寻找用户熟悉的文脉——[例]三维手机游戏遥控器 148
 生活设计生活——[例]伞系列设计 154
第10章 恰当的美感 157
 如何评定好设计 158
  好设计要有好职能 159
  功能与情感并重 160
  可持续概念 164
 顶尖设计师与国际顶尖设计奖项 165
  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168
  德国IF设计大奖 172
  美国IDEA设计奖 175
  日本G-Mark设计奖 177
 克制的装饰,恰当的美感 180
第11章 目标市场产品的气质 185
 从产品的市场定位寻找融合点 186
 [例]腕式血氧仪设计——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189
第12章 客户是团队的一分子 195
 和客户成为兄弟 196
 你是客户的品牌策略员 198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倘若一个产品无法使用户被吸引,进而从它的外表判断出它的功用,那么就需要依赖设计将这部分功能召唤出来一一告诉用户它可能是什么或者可能与什么相关。 只有当用户完成了产品的体验过程,技术的产品转化才能算成型。因此这需要我们在设计时从用户对产品的认知角度去入手,也就是用户会对什么样的形态产生兴趣,并且由兴趣激发联想而产生对产品的合理定义。就是说我们要通过产品告诉用户“这是什么”。这样设计突破点其实就找到了。如果我们寻找到了与用户产生共鸣的功能性形态表述,自然产品定义就呼之欲出了。 【例】幻想音响的设计 这是大概三年前我遇到的一个技术转化型项目。设计对象是一款区别于传统音响发声方式的音乐播放设备——产品需要与硬的介质接触通过振动发声。通常情况下放在桌面上使用,接通电源后,底部与桌面接触共振产生音乐。同时我们能感受到桌面微微震动,仿佛是桌子在唱歌一样。也可以将它与其他介质接触,比如玻璃、金属等,这样又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效果。 这颠覆了我们以往概念中的声音需要借助空气传播、音响一定要有喇叭的定势思维。而客户希望产品身材小巧,是笔记本、MP3等音乐播放的便携伴侣。客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技术功能硬件,希望我们以此为中心展开产品设计。这个设计的局限性很少,只是有固定的底部发声部件的基础尺寸约束。当时整个团队的设计师都觉得这是出好设计的机会,但是我们发现这样发散半径很大的设计项目,很多时候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设计突破点。很难找到一个标准来衡量设计的质量,以及参考现有产品如何在消费者那里获得认同的衡量点。 于是在设计过程中,我没有采取先散后收的思维方式,而是先为自身画了一个“圆”,首先想什么可以发声?从产品的特性去寻找可以描述它的“外衣”。由于最后设计物是一个发声体,目标是要让这样一个新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被关注,而切入点是产品在形态上与人思维惯性中的发声物联系起来,这样就避免了造型是空穴来风。 如图9.6给出了当时的整个思维过程:首先选择最为核心的功能名词“发声”为发散点,声音有自然声响与人为声响两种。自然声响中有风雨雷电,但都较为难找到形象的描述点,而虫鸣或其余动物性形态过于具象,于是最后想到了形态感纯粹的水与树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最初把创新当作使命,十二年的生涯历练,现在,把创新融入生命。“新”并非无中生有,设计师的主职是思考事物背后的关系,哪些关系是不合理的,就用最巧妙的方法去化解。当一切关系趋向和谐,设计就改变了世界。 ——孙京颐(李宁公司鞋产品设计师)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体制下,作为一个设计师别提有多难。要成为优秀的设计师不能轻易达到,这需要敏锐细腻的观察与分析,以及系统的体验和视觉整合。很多设计师在走一条曲折的路。但,这本书,能让你走回正轨。 ——杨昕霖(新锐平面设计师)照明设计的发展就像是一条抛物线。犹如小时候见到的油灯,再到庆典般的恢弘盛大,再到黄昏小路的一点光晕,总之要归于平静。照明设计的宗旨便是如此。服务于大众。起于“闹”市,沉于心。 ——胡萍(照明设计师)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各种设计,一部分为设计疯狂或者以设计为营生的人,我们称之为设计师。关于设计:设计可以改变世界,但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高乾钧(产品设计师)设计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上最新鲜和最前沿的事物,并致力于让它们更加美好。而设计的过程则是边寻找边宣泄,艰苦并快乐着。我觉得这辈子误打误撞做了很多重要决定,其中无比正确而又绝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在19岁那年立志迈入设计师的行列,并打算一辈子做下去。 ——周志鹏(UI设计师)如果你热爱生活并乐在其中,那这就是个可以让你自由翱翔的职业。也许你需要面对无数次的否定和失败,但当你拿出最好的作品,心中涌起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巨大的成就感时,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设计师是一个可以让梦想成真的职业。这是一个造梦的职业。 ——郭勇(视觉设计师)我很荣幸从事和上帝一样崇高的职业——设计师。我称这个职业是“造物者”,也时刻警醒自己每做一件作品都要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它,看看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和不和谐,看看它有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美感,它有没有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设计是我挚爱的行业,但必须要用平常心去做设计才能找到最佳平衡点。要坚持,但不要偏执! ——任鸿飞(家具设计师)我一直觉得设计师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谁都能做。但和别的职业一样,也有好坏之分。好的设计师有很多种,有的擅长解决各类客户需求,有的坚持精神理念从不妥协,有的个人能力极强,独当一面,有的极具团队精神左右逢源……但是差的设计师只有一种,那就是没有创意。 ——刘洋(照明设计师)初看书名,突感熟悉和陌生。我是产品设计师,飘忽的称谓,穿梭于固定的环境,默默地参与着改变人们观念的活动,润物细无声是对我们最好的描述。但新的世纪里,创新做为国家机器被高呼的时候,或许设计师已然意识到从幕后步入前台,对于实现一如苹果公司的创举是实在而可行的。 ——高磊(产品设计师)

编辑推荐

《我是设计师》作者刘松曾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我是设计师》中的案例都是作者的经典设计案。这本书是作者十年设计职业生涯心得体会的总结,对从事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新人设计师们有好的借鉴意义。《我是设计师》不是一本鼓吹商业设计利润的书,也不是一本以某种设计价值观为基础的书,而是以设计作为一种职业,以设计从业者的视角与所有同作者有相似经历的设计师或即将展开设计生涯的准设计师们一起真诚且自信地去分享经历和感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是设计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我是学工业设计的,现在是大四的的学生了!一直想找一本关于中国人本土设计师的书籍。今天可算找到了!这本书对于明年我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拥有!!
  •   书中主要讲工业设计,感觉对平面设计没什么。
  •   好书,对设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很受用,作者很用心,很中肯。
  •   老师推荐的,自己也蛮喜欢,有关设计方面的知识介绍蛮好的
  •   书是全新的,内容对我这种刚毕业的半调子来说有帮助,不过后面有关工业设计的个人原因我就看不下去啦哈哈
  •   我就是设计师,以后我自己出书、呵呵
  •   同学推荐的 买了 还可以吧 没想象的好
  •   好书,适合想要走上设计道路的人。
  •   很基础,不错哦,适合刚刚毕业的设计师看
  •   都没有包装封皮,看着有点旧,像是被人看过的
  •   没有深度,基本说了等于没说。新人可以翻翻,已经入行的看了只能苦笑。就像白米饭,你不能说他没用,但是没什么味道。建议想提高的人还是买有针对性的专业书吧,推荐美国设计学院的2本书
  •   我是在书店看中这本书在网上订购的,所以咯,我很满意这本书,希望在看完之后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设计创作
  •   书很厚实,正在阅读中封面很日系,很干净。之前在书店看过实物,才来书城买的。不错,值得一读。
  •   不怎么好,书本有褶皱。
  •   推荐的很好
  •   纸张和排版一般
  •   一直想买 看到打折毫不犹豫的买了
  •   比上本强
  •   买错了书....
  •   刚看了其中一些. 还可以
  •     版本:多看阅读电子版
      
      很难想象,这居然一本谈设计的书。
      因为内容的载体,从根本上就糟糕透了,字体排印,图片排版,以及大量神奇的留白,还有该死的错别字。
      
      起初,我以为是多看对此书没有仔细对校的问题。
      (但多看其他书籍很少有排印相关的问题)
      后来,耐着性子啃着来读,发现作者写的一坨一坨东西(谈不上文字),根本不是人读的,我真的真的很努力很努力努力的啃,但那一坨毫无章法的形容词,看完就忘了,可能原本什么也没讲。
      
      我在想,当我们谈设计的时候,该把话讲清楚。
      
      这本书也论证两个定理:
      作者的牛逼,与牛逼的书一点屁关系都没有——牛逼相关定律
      多人合编,大多是烂书——烂书定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