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出版时间:1984-3-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姚乃礼  页数:8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是中医鉴别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症状鉴别诊断”,就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辩证方法,对“症状”进行分析;分析同一症状在不同“证侯”中出现时的特点,以及同一症状可能在哪些证侯中出现。“症状鉴别”所讲座的内容,是具有同一主症的不同证候间的鉴别;所涉及的问题,是主症相同,证侯却不相同的鉴别问题,并非讨论不同“症状”间的鉴别,这是应当首先明确的。例如,“舌麻”这一症状,有“血虎舌麻”、“肝风舌麻”、“痰阻舌麻”等证候,同一舌麻症状,但证候却不相同,证候不同的道理是由证候产生的病因病机不同;假使进一步对证候加以研究,则还会了现,其临床“兼症”亦有不同特点。如:血虎舌麻的特点是舌淡而麻,瘘症有面白萎黄、心悸气短、脉搏细无力等;肝风舌麻的特点是舌麻而强,兼症有语言不利、或有卒仆、脉弦而细数等;痰阻舌订的特点是舌麻而苔厚腻,兼症有头眩、脉滑等。  临床鉴别时,不同证候就无法进行鉴别。因此,分析以该症状为主症的病因病机时,一定要结合与主症同时存在的“兼症”,共同综合进行考虑,不可孤立地去分析症状和病机。因为没有兼症的存在,也就无法认识主症,如同事物若与其周围事物割断了联系,就无法进行比较一样,这就谈不上鉴别。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正是总结了同一主症在不同证候中出现时的规律,提示了它产生的病因病机,特别是从外部表象(兼症)示人以要点,更方便于临床医生以掌握。这种主症相同的证候间的鉴别规律,就是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的鲜明特点。

书籍目录

总论一、症状的概念和意义二、症状与病机的关系三、症状与病、证的关系四、症状与治疗的关系五、症状鉴别诊断之作用六、症状鉴别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各论一、内科症状(一)全身症状1 恶风2 恶寒3 畏寒4 寒战5 身热肢寒6 恶寒发热7 寒热往来8 但热不寒9 壮热10 低热11 潮热12 五心烦热13 无汗14 战汗15 自汗16 盗汗17 绝汗18 黄汗19 汗出偏沮20 头汗21 心胸汗出22 手足汗出23 腋汗24 身重25 身痛26 骨痛27 身振摇28 筋惕肉*29 瘫痪30 半身不遂……

章节摘录

  畏寒一症,临床辨析时,首先宜分清其邪正虚实,如畏寒伴有面色苍白,卷卧,少气乏力,病程久体虚弱,脉迟而弱、舌质淡等症,即为正气不足之里虚寒证;伴有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较剧,痛而拒按,得温则减,四肢拘挛,脉弦而紧者为邪气入里之里实寒证。然后要根据临床表现分清病普脏腑,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诊断必读。
  •   书中找答书
  •   此书不错可以购买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   中医必备之书
  •   内容质量没的说
  •   非常不错的图书,朋友非常喜欢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好、实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