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骨伤科流派名家丛书-石氏伤科石仰山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石仰山 等 著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石氏伤科流派传人石仰山的骨伤经验。  全书分为五章。前四章分别介绍石仰山伤科学术经验、伤科用药用方经验、临床经验、经验散论。第五章为附录,收录了石仰山小传、轶事、弟子简介,以及同道挚友题词、评语等。  本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为中医药工作者,尤其是骨伤科医务工作者难得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石仰山,教授,1931年出生,1950年高中毕业后继承父业,从父石筱山先生学习中医伤科及针灸、外科,并师从黄文东医师攻读中医经典著作。1955年开业行医,1968年分配于上海市黄浦区崂山地段医院伤科,并晋升为首批伤科主治医师,1980年调人黄浦区中心医院伤科,1987年任黄浦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和伤科主任医师,后被推荐选举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伤科学会主任委员,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顾问等。曾三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成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说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4年成为首批上海市领先特色专科——石氏伤科学科带头人,2000年聘为广东省中医院客座教授。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国骨伤名师称号。现任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名誉院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石仰山学术经验一、以气为主,以血为先二、筋骨并重,内合肝肾三、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四、勘审虚实,施以补泄五、筋骨损伤,三期论治(一)伤筋的诊治(二)伤骨的诊治(三)内治的三期治则六、内伤证治,注重气血(一)概述(二)病因(三)诊断(四)病机(五)治略七、石氏手法,十二字诀(一)石氏手法要点(二)正骨手法举例(三)上骱手法举要(四)关于伤筋与理筋手法第二章 石仰山用药经验一、要略(一)内服药(二)外用药二、药对应用(一)牛蒡、僵蚕(二)柴胡、香附(三)草乌、磁石(四)白芍、甘草(五)地龙、土鳖虫(六)当归、黄芪三、复方运用(一)三色敷药(二)红玉膏(三)三黄膏(四)黑虎丹(五)桂麝丹(六)接骨丹(七)麒麟散(八)新伤续断汤(九)接骨片(十)石氏伤膏(十一)伤筋药水(十二)柴胡细辛汤(十三)天麻钩藤汤(十四)胸胁内伤方(十五)劳损风湿膏(十六)熏洗剂(十七)椎脉回春汤(十八)调中保元汤(十九)温经强腰汤(二十)理气固腰汤第三章 石仰山临证经验第四章 石仰山经验散论第五章 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石仰山学术经验  一、以气为主,以血为先  《内经》论疾病发生之理,是基于阴阳而归结到气血。《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石氏认为:伤科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脉),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气血之于形体,无处不到。《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说明了气血的重要性。气属阳而血属阴,故气血是阴阳的物质基础,气血不和,即是阴阳不平而有偏胜;所以因损伤而致的疾病,亦关乎气血阴阳之变。  对于因损伤而成的疾病,其辨证论治原则,虽然说内伤应注意经络(脉),外伤当着重筋骨,但约言之,总不离乎气血,故伤科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气血并重”之上,不能专主血或专主气而有所偏。巢氏《诸病源候论》说:“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可知损伤而成之瘀血,是由于血行失度、不能随气而行之故。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指出:“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清胡廷光在《伤科汇纂》中更明白指出:“若专从血论,乃一偏之说也。”  石氏理伤的基本原则,亦是气血兼顾而不偏废的。然而形体之抗拒外力,百节所以能屈伸活动,气之充也;血的化液濡筋,成髓养骨,也是依靠气的作用,所以气血兼顾而宜“以气为主”。不过积瘀阻道,妨碍气行,又当祛瘀,则应“以血为先”。今以新伤来说,一般的内伤,有时发作较缓,受伤后,当时或不觉得什么,过后乃发作,对此类病情,治法多“以气为主”而予以通气、利气。

编辑推荐

  《石氏伤科石仰山》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为中医药工作者,尤其是骨伤科医务工作者难得的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骨伤科流派名家丛书-石氏伤科石仰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